(毕业论文)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作业指导书内容摘要:

监测点保护 篇 第 29 页 共 86 页 一、 目的 保护地下结构工程的监测点,使监测工作能连续性的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确保地下结构本身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 二、 适用对象 、外拉锚的应力、应变及轴力监测点 (构)筑物水平及垂直位移监测点 三、 工作职责 (一 )监测方职责 建立监测点日常巡视工作制,制定测点的相关保护措施,实时巡查并 形成书面文件。 第 30 页 共 86 页 (二 )业主方职责 统筹协调,在测点受破坏后应敦促责任方对测点进行有效恢复。 (三 )监理方职责 发挥现场监管的作用,有权利和义务制止破坏监测点的行为。 (四 )施工方职责 合理 选取施工方案,文明施工,尽量避免接触及破坏监测点,如遇特殊情况,不可避免的需对监测点产生破坏,应在施工前,通知业主、监理及监测单位,并制定测点恢复方案报各相关单位审批后实施恢复。 四、 质量标准 本监测点保护方案主要依据规范如下: 1.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20); 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20); 4. 《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 GJB0298)。 五、 保护方法及措施 (一 )监测基准点 1. 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强调监测基准点的重要性。 2. 选点:在满足相关规范及监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在材料运输、堆放和作业密集区埋设基准点,避免对施工作业产 第 31 页 共 86 页 生不利影响,同时也可避免基准点遭受破坏。 3. 设置基准点保护装置及警示标志牌(通用,见附件)。 图 基准点保护装置图 (二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观测墩 1. 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强调观测墩保护的重要性。 2. 保证预制构件(详见图 ~)的施工质量及运输和安装过程中不被损坏。 3. 制作并安装警示标志牌(通用,见附件) 第 32 页 共 86 页 图 支护结构顶部位移观测墩 图 观测墩顶部构造 图 位移墩底盘连接大样 (三 )围护结构顶部位移(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点 1. 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强调位移监测点的重要性。 2. 设置基坑支护结构位移点监测墩(参照图 ),根据情况选用小棱镜或反光片作为观测对象,安装方法详见图。 第 33 页 共 86 页 3. 制作并安装警示标志牌(通用,见附件)。 (四 )围护结构深层水平 位移监测点 1. 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强调位移监测点的重要性。 图 沉降监测点安装图 图 装棱镜的位移墩顶部 图 装反光片的位移墩顶部 第 34 页 共 86 页 2. 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显性或隐形的测斜管保护装置,在施工场地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用显性的测管保护装置。 (详见图 、图 ) 图 显性测斜点保护装置 图 隐性测斜点保护装置 3. 冠梁浇筑完成后,及时对测斜管进行清洗,并用 150cm 水管堵头将管口盖好,避免测管堵塞造成无法使用。 4. 冠梁混凝土浇筑时,测斜管四周注意振捣,防止破坏测斜管。 5. 制作并安装警示标志牌(通用,见附件)。 第 35 页 共 86 页 6. 每次监测完后盖好防护盖 ,防止异物进入阻塞测斜管。 (五 )内支撑、外拉锚的应力、应变及轴力监测点 1. 对作业班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强调监测点和监测设施保护的重要性。 2. 将数据传输线用胶布绑扎成一条引至未取土作业面,将其捆绑至稳固的护栏上,并在传输线头处安装保护盒,防止老化。 (如图 、图 ) 3. 垂直引线时,需紧贴在围护墙(桩)上走线,防止吊钢筋时刮断通讯线。 4. 在传输线上用标贴纸标示传感器编号,以免编号混乱造成数据无法使用。 图 数据传输线保护装置 第 36 页 共 86 页 图 保护盒 (六 )周边建(构) 筑物位移监测点 1. 监测点尽量设置于隐蔽位置,防止机动车辆碰撞。 2. 用环氧树脂牢固的植入监测对象的稳固处,确保防止盗窃。 (七 )地下水位监测点 1. 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强调地下水位监测点的重要性。 2. 根据 现场情况选用显性或隐形的水位管保护装置,在施工场地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用显性的水位管保护装置。 (详见图、图 ) 3. 制作并安装警示标志牌(通用,见附件)。 图 沉降监测点安装图 第 37 页 共 86 页 4. 每次监测完后盖好防护盖,防止异物及雨水进入水位管。 图 水位 管显性保护装置 图 水位管隐性保护装置 第 38 页 共 28 页 (八 )测点保护标示 变形监测点标识牌 测点类型 测点编号 项目名称 监测单位 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 本项目已采用 广州市地下工程安全监测系统,该系统与市建委及所辖市(区)的安监、质监、建设部门实现网络连接 ,如测点扰动或破坏造成监测结果无法真实的反映工程安全状况,将会造成错误报警。 第 39 页 共 86 页 第三篇 仪器现场操作篇 第 40 页 共 86 页 一、全站仪测量外业指导书 (一 )适用对象 (二 )参考规范标准 1.《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20)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20)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 504972020)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20) (三 )测量原理 采用极坐标法进行监测。 极坐标法是根据两个已知坐标点,及测量第三个点一个水平方位角和一段水平距离,从而计算得到第三点的坐标。 (四 )整置仪器 第 41 页 共 86 页 ①架设三角架间等距,三脚架大致位于测点上方近似水平,三角架腿牢固支撑于地面。 ②将仪器置于三脚架上,一只手扶住仪器,另一只手旋紧中心螺旋使仪器固定在三 角脚上。 ③测量点对焦。 通过光学对中器目镜观察,旋转光学对中器目镜至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旋转光学对中器调焦环至使地面测量点最清晰。 ①使测点位于十字丝中心,调节螺旋地面测点位于光学对中器十字丝中心。 ②使圆水准贺气泡居中,缩短距最近的三脚架或伸长距距气泡最远的三脚架腿,再调节另一三脚架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③使管水准气泡居中。 转动仪器照准部使管水准器平行于脚螺旋A、 B 的连线,旋转脚螺旋时气泡向顺时针旋转的脚螺旋方向移动。 第 42 页 共 86 页 ④ 旋转 90176。 使气泡居中。 转动仪器照准部 90176。 ,使管水准器垂直于脚螺旋 A、 B连线,旋转脚螺旋 C使气泡居中。 ⑤ 再旋转照准部 90176。 并检查气泡位置,再转动仪器照准部 90176。 ,检查管水准器气泡是否居中,若不居中,重复 (3)和 (4)步骤。 ⑥ 使仪器对准地面测点。 稍许松开仪器中心螺旋,通过光学对中器目镜边观察边小心地将仪器在三脚架架头上滑动,致使测点精确位于十字丝中心后旋紧中心螺旋。 ⑦ 再次检查气泡是否保持居中。 检查管水准器气泡位置是否在任何方向上都保持居中,如果不居中,则从步骤 (2)开始上述整平步骤。 (五 )监测项目现场操作流程 (1)新建作业文件 ①新建作业, 一般以该工程项目名称 +日期作为作业的名称。 ②设置观测条件,包括气象、温度等。 第 43 页 共 86 页 (2) 进入坐标测量模式 ① 设置测站。 输入测站点信息,包括 X 坐标, Y 坐标,测站点名,设置完之后记录。 ② 后视定向:有已知后视点坐标就输入坐标,没有后视点坐标就输入一个后视的方位角角度。 设置完之后,输入点名记录。 ③ 进行监测点坐标测量,按照基坑监测规范要求,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采用一测回法进行测量,即对于同一个测量点,仪器左盘测量一次读数并保存坐标,仪器右盘再测量一次,以相同的点名记录坐标。 依此方法把所有要监测的监 测点测量完毕。 在设站完毕之后先是对后视点进行一测回的测量并保存坐标,然后再进行碎部点测量。 ④ 所有监测点测量完毕之后,进行回测后视点,同样是一测回法,并保存测量坐标数据,这样回测后视点的目的是检核仪器测量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变动而没有察觉到,同时也是对后视点完成两个测 第 44 页 共 86 页 回,最终获取后视点的平均值进行碎部点坐标的解算。 ⑤ 外业测量完毕之后,在现场通过数据线连结电脑,把当次测量数据上传到基坑监测平台,实现数据即时上传。 (1) 采用自由设站法进行立柱竖向位移监测可以不进行对中,但是一定 要对仪器整平。 (2) 监测示意图 (3) 新建作业文件 ① 新建作业,一般以该工程项目名称 +日期作为作业的名称。 ② 设置观测条件,包括气象、温度等。 (4) 外业测量 ①设置测站。 输入测站点信息,包括 X坐标, Y坐标,测站点名,设置完之后记录。 后视点的高程 H 信息一定要有并且是已知的高程点,设站完毕之后,测量一次后视点并保存后视点的信息。 ②进行立柱沉降点观测,我们是采用半测回法进行立柱沉降的观 第 45 页 共 86 页 测,即用全站仪的左盘观测立柱监测点的竖直角,测定斜距并记录数据。 ③依此方法把所有的立柱点测量完毕,中间 可以自由搬站并重新设站,在通视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后视点最好是同一个点。 ④外业测量完毕之后,在现场通过数据线连结电脑,把当次测量数据上传到基坑监测平台,实现数据即时上传。 (1) 监测示意图 (2) 建筑物水平位移外业测量 ①设站(步骤如前面叙述),需要有已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X,Y, Z。 ③定向(步骤如前面叙述)需要有后视点的三维坐标: X, Y, Z。 ④设站与定向完毕之后,进行建筑物倾斜点观测。 采用极坐标法测量建筑物的上下两对称点的某一期的三维坐标,并记录保存。 ⑤利用 坐标法倾斜公式计算该建筑的倾斜。 第 46 页 共 86 页 ⑥利用坐标法可以计算建筑物水平位移。 此方法不需要设站,只需要在建筑物高度 1~ 2倍距离架设仪器,采用正倒镜法测量建筑物倾斜。 ① 安置好仪器,在仪器正前方建筑物下端点有明显标志点地方放一把经过标定的度量尺,此时用全站仪的左盘读取该标志对应的刻度线读取读数,只读取一次 h2。 ② 调整镜头,左盘对准建筑物上端标志点,然后转动镜头对准下端度量尺对应的刻度线读取 h1 左,再调整仪器为右盘读取下端度量尺对应的刻度线读数 h1右。 ③量取建筑物上下两标志点的高度 H。 ④ 内业计算建筑物倾斜量和倾斜率。 二、测斜仪测量作业指导书 (一 )适用对象。 (二 )参考规范标准 1.《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20)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20)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 504972020)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20) 第 47 页 共 86 页 (三 )测量方法及仪器操作( Singo测斜仪) ,内业设置好所要监测的站点名及信息。 (1)连接测头,电缆和 Datamate 读数仪,将控制电缆的接头插入Datamate读数仪的插座里。 转到 Datamate读数仪按下 “ ENTER” 键,显示主菜单。 (2)选择 “ Read ” , 然 后选 择“ Record”。 (3)在列表中选择适当的安装孔。 (4)按下 “ ENTER” 检查安装参数没有改变,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改变。 (5)最后 Datamate读数仪显示开始的深度(底部深度)。 (6)将探头的高轮放置在 A0 的方向放入测斜管,将测头沉入测斜管底部或者放入到开始深度。 等 10 分钟后开始测量(以便测头的温 第 48 页 共 86 页 度与周围的温度一 致),提起测头到起始深度,观察显示,当读数稳定的时候(看到三个方格时)按下 “ ENTER” 键记录读数。 (7)待 Datamate读数仪蜂鸣后,提起测头到下一个深度。 刚刚记录的读数现在显示在底线上。 提起测头到下一个深度(深度显示在显示屏的顶部)等待读数稳定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