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程测量规范内容摘要:
Ⅱ 8 ≤10 ≤15 四等 Ⅰ 1 1 46 ≤5 ≤7 Ⅱ 48 ≤10 ≤15 一级 Ⅱ 1 - 2 ≤10 ≤15 Ⅲ 4 ≤20 ≤30 二、三级 Ⅱ 1 - 12 ≤10 ≤15 Ⅲ 2 ≤20 ≤30 注: ① 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 2~ 4 次的过程; ② 根据具体情况,测边可采取不同时间段观测代替往返观测。 第 条 测距边的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气象改正,应按所给定的图表或公式进行; 二、加、乘常数的改正,应根据仪器检测结果进行; 三、测距仪与反光镜的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DP—— 水平距离( m); S—— 经气象及加、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 m): h—— 仪器与反光镜之间的高差( m)。 第 条 测距边的精 度评定,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单位权中误差: 式中 μ —— 单位权中误差( mm); d—— 各边往、返距离的较差( mm); n—— 测距的边数; P—— 各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其值为 1σ2D , σD 为测距的先验中误差,可按测距仪的标称精度计算。 二、任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式中 mDI—— 平均测距中误差( mm)。 ( Ⅱ )因瓦尺、普通钢尺和 2m 横基尺视差法测距 第 条 采用因瓦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的规定。 第 条 普通钢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的规定。 因瓦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注: S 为测距长度( km)。 普通钢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边 长 丈量 较差相对误差 作业尺数 丈量总次数 定线最大偏差 (mm) 尺段高差较差 (mm) 读定次数 估读值至 (mm) 温度读数 值至(℃ ) 同尺各次或同 段各尺的较差 (mm) 相对 中误差 作业 次数 丈量 总次数 定线最大 偏差(mm) 尺段高差 较差(mm) 读定 次数 估读值 至(mm) 温度读数 值至 ℃ 同尺各次或同段各 尺的较差(mm) 成果取值精确至 (mm) 经各项修正后,各次或各尺全长较差(mm) 1/300000 2 ~3 4 ~6 ≤20 ≤3 3 ≤ ≤5 1/202000 2 4 ≤25 ≤3 3 ≤ ≤8 1/100000 1 ~2 2 ~4 ≤30 ≤3 3 ≤ ≤10 1/30000 2 4 50 ≤5 3 ≤2 1/20200 1~ 2 2 50 ≤10 3 ≤2 1/10000 1~ 2 2 70 ≤10 2 ≤3 注:当检定钢尺时,其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1/10000。 第 条 2m 横基尺视差法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的规定。 2m 横基尺视差法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单个视差图形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距长度( mm) 视差角测角中误差( ″ ) 测角方法及限差 1/8000 50 1 视差角以 DJ2 型仪器,在同竖盘 位置观测 6 次,其角值较差不得超过 5″。 1/5000 70 1 注: ① 当边长大于上表规定时,应分段测量; ② 尺长检定中误差不应超过 ,加常数检定中误差不应超过 , DJ2型仪器测微器的行差大于 1″ 时,应加行差修正。 内业计算 第 条 计算所用的外业手簿及起算数据,均应经检查核对后才能使用。 当使用电子记簿器时,打印输出的 主要项目应与手记相同,存贮在记簿器内的各项限差应打印附在记录中。 第 条 一级及以上平面控制网的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及以下平面控制网,可根据需要采用 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 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应以平差后坐标反算的角度和边长作为成果。 第 条 三角网条件方程式自由项的限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极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式中 WJ—— 极条 件自由项的限值; —— 相应等级的测角中误差( ″ ); δ —— 求距角正弦对数一秒表差; β —— 求距角( 176。 )。 二、边(基线)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对数形式: 真数形式: 式中Wb—— 边(基线)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 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m1gs m1gx2—— 起始边边长对数中误差。 三、方位角条件的自由项的限值。 式中 wf—— 方位角条件的自由项的限值( ″ ); m″α1 、 m″α2 —— 起始方位角中误差( ″ ); n—— 推算路线所经过的测站数。 四、固定角自由项的限值。 式中 Wg—— 固定角自由项的限值( ″ ); m″g —— 固定角的角度中误差( ″ )。 第 条 三边测量 的检核项目和限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三角形中观测的一个角度与由观测边长根据各边平均测距相对中误差计算所得的角值限差,应按下式进行检核: 式中 W″γ —— 观测角与计算角的角值限差( ″ ); —— 各边平均测 距相对中误差; α 、 β —— 除观测角外的另两个角度( 176。 ); m″β —— 相应等级的测角中误差( ″ )。 二、三边网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Wz—— 三边网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 ); αw —— 与极点相对的外围边两端的两底的余切函数之和; αf —— 中点多边形中与极点相连的幅射边两侧的相邻底角的余切函数之和;四边形中内辐射边 两侧的相邻底角的余切函数之和以及外侧的两辐射边的相邻底角的余切函数之差; i—— 三角形编号。 第 条 测距长度的归化投影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D—— 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 m); D′O —— 测距两端点的平均高程面的水平距( m); Hp—— 测区的平均高程( m); Hm—— 测距两端的平均高程( m); RA—— 参考椭球体在测距边方向法截弧的曲率半径( m)。 二、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D2—— 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 m); ym—— 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平均值( m); Rm—— 测距边中点的平均曲率半径( m); △ y—— 测距边两端点近似横坐标的增量( m)。 第 条 导线网、边角网平差时,先验中误差 mβ 及 mD,应按本规范第 条、第 条中的方法计算,也可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求得的经验公式估算先验中误差的值,并用以计算角度及边长的权。 第 条 电子计算机平差计算所使用的程序,在投产前应对其所采用的数学模型、计算精度、必要的输出项目等进行审定,充分考核,并经主管部门鉴定。 平差计算时,对输入数据应进行仔细校对,对计算的结果亦应进行检查。 打印输出的平差成果,应列有起算数据、观测数据以及必要的中间数据。 第 条 平差后的精度评定, 应包含有单位权中误差、相对点位误差椭圆参数、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或最弱边的边长中误差等。 当采用简化平差时,平差后的精度评定,可作相应简化。 第 条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的要求,应符合表 的规定。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的要求 表 等级 观测方向值及各项修正数 (″) 边长观测值及各项修正数 (m) 函数位数 边长与坐标(m) 方位角(″) 二等 8 三、四等 7 一级及以下 1 7 1 第 条 内业计算结束后,应将所采用的程序名称、程序代码说明、打印成果资料,一并附在计算资料中。 第 3 章 高程控制测量 水准测量 第 条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的规定。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 中误差(mm) 路线 长度(km) 水准仪的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 与已知 点联测 附合或环线 平地(mm) 山地 (mm) 二等 2 - DS1 因瓦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4 - 三等 6 ≤50 DS1 因瓦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12 4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四等 10 ≤16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20 6 五等 15 - DS3 单面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30 - 注: ① 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 倍; ② 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 km); n 为测站数。 第 条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 DS1 型不应超过 15″ ; DS3 型不应超过 20″ ; 二、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因瓦水准尺,不应超过,对。(最新)工程测量规范
相关推荐
板、梁柱工程 ______________; ( 3)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______________; ( 4)在硫酸盐腐蚀的地下工程 ______________; ( 5)紧急军 事抢修工程 ______________; ( 6)采用蒸汽养护的预制构件 ______________; ( 7)海港码头及海洋混凝土工程 ______________; ( 8)早期强度要求高
含较多氢氧化钙,不适用于经常与流动软水接触及有水压和受海水、矿物水等作用的工程 d 长期受热时, 100℃水化物开始脱水, 300℃强度开始下降, 700℃ ~800℃强度明显下降,氢氧化钙 547℃脱水分解成氧化钙遇水膨胀,故不能用于耐热混凝土。 e 水化放热量高不宜用于大体积混凝土。 ? 普通水泥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少量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普通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
上海利优软件有限公司 第 16 页 共 49 页 注:转账生成的凭证也需要签字、审核、记账,按上面流程操作即可 完成本月总帐工作后,需要做月末结帐 进入用友通→点总帐系统→点月末结帐→下一步→对账→(出现每月工作报告)下一步→结账。 若结账后发现凭证有错,需返回修改时 ,只有取消结账、取消记账、取消审核、取消签字后,才能修改凭证。 ( 1)、取消结账
10KV电缆及室外低压电缆均在电缆沟内敷设,沟顶埋深 ,沟深。 电缆在进出建筑物时穿钢管敷设,电缆与室外地下设施平行接近敷设时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电缆井至地下室侧壁电缆线路穿镀锌钢管保护 ,电缆线路穿地下室侧壁做防水处理。 电缆井应作防水处理。 电缆井内沿井壁四周敷设一圈接地线(镀锌扁钢 40x4),标高为距井底 +,沿高、低压电缆敷设方向通长埋设一根镀锌扁钢
校正→ 安装石膏板(自攻丝固定) 注意事项: ( 1) 木工吊顶,木龙骨使用前必须进行防火阻燃处理,应进行三面刨光后涂刷防火涂料,光面朝下与石膏板接合紧密 .涂料必须满涂,覆盖木质,眼观应无木质外露。 吊顶拼装主次龙骨方格间距不大于 400mm,用膨胀螺拴固定。 ( 2)吊顶封石膏板,自攻丝沉入板面 ,间距不大于 200mm。 石膏板接逢处应预留 5~ 8mm的缝隙,缝隙背面必须有龙骨。
JGJ/T1219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20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145202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 《混凝土用膨胀型、扩孔型建筑锚栓》 JG1602020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 JGJ1292020 《建筑表面用有机硅防水剂》 JC/T9022020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656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