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堡隧道出口2号横洞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m厚混凝土,钻设径向锚杆,挂钢 筋网,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3⑴ 浇筑Ⅴ部仰拱混凝土;⑵ 仰拱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浇筑Ⅵ部仰拱填充混凝土。 4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待初期支护收敛稳定后,一次性灌注Ⅶ部拱 墙二次衬砌。 横洞进正洞挑顶方案 横洞与正洞交叉口处正洞围岩为 Ⅲ级围岩, 设计采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施工( DK225+675DK225+715段),按 Ⅳ a型衬砌 进行施作, 采用格栅钢架,拱架间距 1米,拱部系统锚杆采用Φ 25 7普通中空注浆锚杆,锚杆长 ;边墙采用Φ 22普通砂浆锚杆,锚杆长 ;初支砼采用 C30喷射砼,砼厚 25cm。 网片采用 20cm 20cm的φ 6钢筋网。 拱架在拱、墙脚设置φ 42锁脚锚管,锚管长度为。 拱部 120176。 范围内设置长 42mm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 40cm,每 施做一环。 横洞与正洞交接处设 ,加强环中设置 3榀 I25a型钢钢架,外侧设I25a门型钢架,门型钢架分节与横洞钢架焊接在一起,相邻钢架采用 φ 22纵向钢筋连接。 门架底脚处设 I25a纵向托梁,在靠近正洞处横洞初期支护的 7榀钢架增设 I16仰拱钢架。 黄鹤堡隧道出口 2号横洞进入正洞采用纵向爬坡导洞法挑顶进洞,横洞施1ⅡⅢⅤⅥⅣ1ⅤⅣⅥⅢⅡ纵向施工示意图横向施工示意图≤80 m钻 孔 1-全断面光面爆破开挖 出 碴 Ⅱ-喷锚支护 Ⅲ-施作底板 Ⅳ-底板填充 Ⅴ-模筑衬砌施作 Ⅵ-水沟电缆槽施工 图 全断面法施工示意图 工至正洞交界处,以圆曲线形式转体进入正洞, 向小里程方向首先用小导洞的方式进行开挖 ,小导洞开挖断面 7(宽 )*7(高 )m,当小导洞拱顶标高与正洞拱顶相同时,开挖方式开始 转变,开挖高度不变,宽度逐渐向正洞断面宽度递增,每 50cm为一个断面(此处根据围岩的良好性适当的做调整)。 小导洞断面与正洞断面相同时, 并继续开挖小里程正洞 ,开挖 10 米后,掌子面用混凝土进行封闭,然后向反方向进行挑顶施工,开挖至横洞与正洞交叉口时,进行小里程下台阶开挖,开挖至离掌子面 20m 处停止开挖。 然后向大里程方向开挖,大里程方向按台阶开挖法进行开挖。 正洞排水方案 ( 1) 横洞区排水 横洞 2横 0+00~2横 2+70出洞为下坡,顺坡排水,洞内Ⅳ、Ⅴ级围岩 C25底板混凝土浇筑后,右 侧水沟及时跟进,并保证排水沟的畅通。 ( 2) 正洞排水 参考《黄鹤堡隧道设计图》, DK225+675DK225+715段正常涌水量 179。 /d,水量较大,为保证排水畅通,正洞排水应顺接横洞排水侧沟,横洞底板铺设完毕后,侧沟紧跟,为正洞排水提供通道。 正洞 DK412+500往大里程方向坡度为‰,上坡;往小里程方向坡度为 ‰,下坡。 因此,施工小里程段时,由于随着掌子面的跟进设置一集水坑,等集水坑满时,用抽水机抽到横洞侧沟进行排水;施工大里程段时,正洞内集水通过边墙设置流水槽 的方式,引至横洞侧沟。 资源配置 施工组织机构 黄鹤堡隧道横洞转正洞处理由隧道架子第二工程队负责组织施工,安排支护班、喷砼班进行施工,其具体组织机构相见下图。 图 隧道架子第二工程队组织机构图 人员配置 施工人员总配置如下表所示: 表 黄鹤堡 隧道 2 号横洞 施工人员配置表 人员及组别 人数 工 作 内 容 管理人员 队长 1 全面管理、组织施工 技术负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