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安全手册内容摘要:

爆破。 为确保安全行车,提高轮胎使用寿 命,在炎热的夏季车速不宜过高,并随时注意检查轮胎的温度。 双轮胎的货车后轮,其内侧轮胎由于受公路路面拱度的作用,负荷较外侧轮胎大,加之散热器条件的不利影响,工作温度较外侧轮胎高。 因此,应注意轮胎的定期换位作业,还应经常注意轮胎气压,若发现气压过高,应停车休息,待恢复正常后再行车,不可用中途放气或用冷水浇泼轮胎的方法降低气压。 雨天的安全行车 ( 1)注意避免紧急制动或制动过猛 雨天路面由于有水使轮胎附着系数下降,特别是刚下雨时,由于水与路面上的油(泥)土混合,附着系数会更低,增加了车辆的侧滑。 因此,驾驶员行 车时要有预见性地控制车速,千万不能使用紧急制动;遇有下(弯)坡时,应提前减速,采用发动机制动,必要时辅以间隙性手制动,尽量避免使用脚制动和紧急制动,更不允许脱挡滑行。 ( 2)降低车速、增大跟车距离 雨天视线差,挡风玻璃上虽有雨刮器除水,但因存留的雨水 使光线透过率减小,能见度大大降低。 如车速高,轮胎附着系数低,制动时的制动距离会更长,稍不注意,极易出事。 因此: 第一、驾驶员应降低车速,增大与前车的距离。 第二、在大雨中行车,应打开汽车小灯。 第三、遇特大暴雨时,不要冒险行驶,应选择安全地带停车。 并开亮小灯, 以引起 来往车辆的注意。 ( 3)观察道路上的行人动态 雨天行人为躲雨,常是低头猛跑,着雨衣者雨帽遮住耳朵,加上雨点声的干扰,使他们不易听到汽车喇叭声响;骑自行车者也往往是低头骑车而不注意来往车辆,这就要求驾驶员应当及时减速,随时做好制动准备。 ( 4)久雨天气,路基疏松,可能出现塌陷。 因此,应采取必要的驾驶方法。 第一、傍山公路、堤路、沿河(水沟)公路上不宜靠边行驶或停车。 第二、泥泞路上要选择好路线,尽可能避开泥泞较深、滑度 较大的路面,通过泥泞或翻浆路时最好是一鼓作气地通过,途中 不要换挡和停车。 第三、如果被迫停车,再起步时也不宜挂最低档位,可轻踩踏板起步,避免车轮打滑。 第四、转弯时除提早减速换入低速档外,不可猛打方向转弯,否则,极易发生侧滑。 雾天的安全行车 在迷雾笼罩下行车视线混浊模糊,尤其是浓雾时视距仅几米,能见度很低,可见距离缩短,使驾驶员分不清东西南北,看不出道路曲直,且驾驶员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容易疲劳甚至产生错觉,从而导致对行进中的障碍物和行人判断错误而发生车祸。 因此,驾驶员必须掌握雾中行车 的特点及操作方法。 ( 1) 雾天视觉特性 雾的产生会使驾驶员的视觉功能大大降低,雾的微粒子可使一部分光线散射而将光吸收,一部分光向着驾驶员方向散射。 其结果是只能看到一片白茫茫的光幕,要透过光幕察看一切事物成 为行车过程中的重大困难。 ( 2)雾天发生车辆交通事故的原因 一是驾驶员对距离判断失误较大。 在雾中行驶,由于视线错觉驾驶员准确判断安全距离比较困难,注视前车的尾灯在朦胧中移动好像很远,但在浓雾中却可能很近了,这样就出现了跟车距离判断失误较大的情况。 二是判断车速与实际车速相差甚远。 根据有关实验发现,当驾驶员 迷失在雾中时行驶车速要比自己所想的或所需的快两倍左右。 在浓雾中行车有些驾驶员明明知道应该减速慢行,但这时不由自主地双眼只会紧盯浓雾中的迷阵,或者盯着前车的红尾灯, 紧张的根本不看自己的车速表。 三是茫茫浓雾易造成心情急躁而开快车。 在雾中行车,一些驾驶员特别是年轻驾驶员很容易产生急躁情绪,依仗年轻视力好、反应灵敏,认为速度高一些无所谓,只想快点冲出迷阵,致使速度不能控制或比自己想象的要快许多。 ( 3)雾天道路安全行车技术 一是雾天出车前,要认真检查车辆。 驾驶员要认真检查车上的各部机件,特别是转向、制动部分要灵敏 有效,将风窗玻璃和车灯玻璃揩擦干净。 二是雾中行车要与前车保持一定车距。 行驶时按规定打开防 雾灯、近光灯、前后小灯及示宽灯和尾灯,充分利用灯光提高能见度,看清前方道路、车辆及行人动态。 必要时车距要拉大一些。 汽车要沿着道路的右侧行驶但不能靠路边太近,以免车轮滑入农田、水沟或与路边停放的车辆、行人及其他障碍物发生碰撞;同时也不要离路边太远,以免过分在路中间与前方来车相撞发生车辆交通事故。 三是严格执行法定时速。 车速的快慢应以雾的浓度和视线距离为准,遇风、雨、雪、雾天能见度在 50 米以内,机动车最高时速不要超过 9 公 里 /小时;能见度在 5 米之内应选择适当地点靠路边停车,并开亮小灯和尾灯以引起来往车辆、行人的注意,待大雾减退能见度有所改善后再驾车行驶,以减少或避免车辆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是经常使用喇叭。 在没有设禁止鸣笛标志的路段可以适当地鸣喇叭,通过喇叭声跟其他交通参与者交流信息,促使其他车 辆、行人引起足够的警觉。 特别是听到对方喇叭声时应鸣短声喇 叭回答,对异常的鸣号要停车察看,谨防不测之祸。 五是注意会车。 雾中会车,除相 互鸣号反应外还须明灯光示意,以免相互撞车,必要时可停车让对方来车通过后再行驶,以免雾中车辆横距估计不足而发生车祸。 六是减速慢行。 雾水会使路面潮湿,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减 小,汽车制动距离增加,容易使车轮打滑,必须减速。 无论是平路、下坡、直线或弯路均利用发动机的牵阻作用为主,必要时辅以间歇性的手制动。 脚制动要尽量避免,因为在附着系数低的路面上使用脚制动,制动力很容易超过附着力,车轮壹抱死发生侧滑。 同时,必须避免紧急制动,万一发生制动引起的整车滑移,要迅速放松制动踏板,使车轮保持滚动并稳住方向,方向盘的回转动作要尽量均匀。 严寒地区的安全行车 ( 1)严寒天气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在零度以下,西北、东北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可达零下 40 度左右。 汽车在严寒地区行驶,不仅发动机起动困难、总成磨损严重,而且行驶条件差,对安全行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路面结冰现象普遍,气温升高后又会化冻形 成泥泞路或翻浆路,路面的附着系数小,从而使制动非安全区增大。 二是由于气温偏低,驾驶员对机件的操作熟练程度降低。 另外,寒冷天气行人和骑车人穿着较多,反应相应变慢。 三是严寒条件下挡风玻璃结霜,影响行车视线。 四是严寒条件下汽车的润滑条件变差,机件易出故障。 ( 2)严寒地区的安全行车技术 进入冬季前,对汽车应进行换季保养,并根据运行任务的特点和需要,配备冬季行车所必须的防滑链、喷灯、三角木、锹镐等防寒救急用品。 第一、在雪中行驶,车辆应装防滑链。 第二、尽量减少制动的次数,尤其避免使用紧急制动,这样容易产生侧 滑和翻车。 第三、雪中行驶,尽量避免超车,以防因路况不明驶出路外,在转弯处要缓慢转向,不可猛打猛拐,停车时尽量使用手制动,不得不使用脚 制动时要点刹减速,缓缓停车。 第四、停车时间较长时,如果不宜放掉冷却液,则应 12 小时发动一次,以防冻裂水箱。 第五、雪中行驶,有条件的驾驶员应戴防护眼镜,以防形成“雪盲”。 夜间的安全行车 夜间驾驶的行车条件和环境同白天大不相同,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驾驶员必须掌握夜间行车的特点、规律、确保安全行车。 ( 1)夜间行车的特点 一是夜间行车视野窄、视距短。 驾驶员只能看清被灯 光照亮的景物,而汽车的远光灯照射距离一般是 150 米左右,近光灯约 为 30 米左右,且照射范围不超出路面,在此距离和范围以外的景物驾驶员就无法看清。 因此,夜间行车视认距离大大缩短,难以发现来自两边暗处和较远处(灯光照射距离以外)的交通情况,预见性处理情况的可能性变小。 特别是会车时刺眼的强光,会使 驾驶员在月 7 秒内看不见物体,若这时的车速是 80 公里 /小时, 就等于闭眼盲目开出约 150 米。 可见,夜间行车时照明条件不好是影响安全行车的主要因素。 二是夜间行车驾驶员易疲劳。 由于夜间行车视认能力下降,驾驶员自然而然地要集中精力以求看清前方交通情况,再加上道路两旁的景物隐于黑暗之中,能看到的只有 路面,能听见的也只有发动机声音,单调乏味,时间一长驾驶员就会感到倦怠,昏昏欲睡。 三是夜间容易开快车。 一般夜间长途行车路上行人少,交会车辆也少,驾驶员容易麻痹而开快车。 此外,夜色下驾驶员单车行驶看不清参照物,往往急于赶路,不知不觉中就会提高行车速度,越开越快。 ( 2)夜间出车前的准备 根据夜间行车的特点,出车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以防止和应付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一是适当休息。 夜间出车前驾驶员要作适当休息,尤其是受领夜间长途行车任务时,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充沛的精力,以减轻夜间行车时的疲劳程度。 二是仔细检查。 驾驶员夜间行车前必须对全车灯光、电气设备等进行认真检查、调整和做必要维护,使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检查并补充油、水、液及轮胎气压,以达正常标准;检查货物捆绑、装载情况;检查转向、制动和传动等影响安全行车的装置或机件是否可靠。 若有故障或有影响安全行车的因素,应及时排除隐患,确保车辆夜间行驶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 三是充分准备。 驾驶员夜 间行车尤其是执行长途任务,要携带必要的随车配件和工具,加足燃料并携带备用润滑油等,特别 要带好夜间工作灯或手电筒等夜间照明用具以备急需。 ( 3)夜间对道路、地形的判断方法 一是由灯光的变化来判断。 夜间行驶时,若发现汽车灯光的照射距离在由远变近,表示汽车正在驶近上坡、急弯或将要到达起伏道路的低谷地段;若汽车灯光的照射距离在由近变远,表示汽车正在由弯道进入直线路段或是下坡道已由陡坡进入缓弯;若发现灯光离开路面,应注意前方可能是急弯或大坑,也可能是上坡车正驶上坡顶;若灯光由路中间移向路侧,表明前方将进入弯道;若灯光 从路面的一侧移到另一侧,前方道路必定是连续转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