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目的及方案内容摘要:
资料时,可先按预留变形量作为 Uo控制值,在施工中加以调整。 u(mm) u(mm) t(d) t(d) 正常曲线 反常曲线 a b 10 根据位移控制基准,位移管理按表 8分为三个等级。 表 8 变形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 距开挖面 1B 距开挖面 2B 应对措施 Ⅲ U U1B /3 U U2B /3 正常施工 Ⅱ U1B /3≤ U≤ 2 U1B /3 U2B /3≤ U≤ 2 U2B /3 综合评价设计施工措施,加强监测,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Ⅰ U 2 U1B /3 U 2 U2B /3 暂停施 工, 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如补强支护等 注: U为实测位移值; U1B、 U2B参照表 7。 ( 1) 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判别 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 ,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 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 ,拱顶下沉速度小于,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在浅埋地段以及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等情况下,应采用监控量测分析判别。 ( 2) 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 来判别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 du2/d2t< 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 当围岩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 du2/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 du2/d2t> 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 围岩稳定性判别是一项很复杂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采用上述几种判别准则进行综合评判。 9 工程安全性评价及应对措施 11 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对工程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工程对策建议,以此作为设计施工变更最重要的依据,做到信息化施工。 根据位移管理 等级,将工程安全性评价相应分为三级进行,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位移管理等级及应对措施见表 8。 工程安全性评价可按 下 图 7进行。 图 7 工程安全性评价流程 根据监控量测结果所反应的不同情况及其对应的工程管理等级,可采取加强超前支护、喷砼稳定开挖面、调整施工方法、调整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并及时支护、降低爆破振动影响、围岩与支护间回填注浆等应对措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10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 施 ⑴将监测管理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施工生产计划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施工工序来抓,并保证监测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 各施工单位应由工程技术管理中心组成专门监测小组,具体负责各项监测工作。 ⑵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 ⑶施工监测紧密结合施工步骤,监控每一施工步骤对周围环境、综合评价设计施工措 施,加强监控量测 位移是否超过Ⅲ级管理 位移是否超过 Ⅱ 级管 理理 位移是否超过 Ⅰ 级管理 否 监控量测结果 继续施工 否 暂停施工 工程对策 安全 不安全 是 是 12 围岩、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据此优化施工方案。 ⑷积极配合监理、设计单位做好对监测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及时向监理、设计单位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工程完成后,根 据监测资料整理出标段的监测分析总报告纳入竣工资料中。 ⑸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 量测仪器专人使用、专业机构保养、专业机构检校。 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⑹ 做好监控量测仪器的保养、维护。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参考资料 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的目的 实施监控量测的目的具体包括: ( 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 ( 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 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 ( 3)通过监控量测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 13 监控。 ( 4)通过监控量测进行大跨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 ( 5)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 作用。 监控量测项目的选择及确定 监控量测的项目主要根据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围岩类别、跨度、埋深、开挖方法和支护类型等综合确定。 而且,在隧道工程中进行量测,绝不是单纯地为了获取信息,而是把它作为施工管理的一个积极有效的手段,因此量测信息应能: ( 1)确切地预报破坏和变形等未来的动态,对设计参数和施工流程加以监控,以便及时掌握围岩动态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预估最终位移值、根据监控基准调整、修改开挖和支护的顺序和时机等)。 ( 2)满足作为设计变更的重要信息和各项要求,如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重要参数(初始位移速度、作用荷载等)。 根据以上所述并结合 彭水隧道的实际情况,拟进行 A 类: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净空收敛和 B 类:锚杆抗拉拔力、锚杆轴力、围岩压力、初支钢架应力、二衬与初支接触应力、二衬钢筋应力 2 个大项 8 个子项的施工监测项目。 监测内容见监测项目一览表(表3113)、测点布设位置见测点布置示意图(图 313图 3140)。 监控量测项目一览表 表 3113 14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仪器及设备 监测目的 监测布设原则 监测频率 备注 1。隧道监控量测目的及方案
相关推荐
施工: 概况: 进水方涵为 2排,断面尺寸为 2800 2400mm;出水方涵为单排,断面尺寸为 3050 3050mm。 方涵混凝土为 C S混凝土含碱量。 垫层混凝土为 C15 级,100mm 厚。 钢筋为 HPB235(φ) , HRB335(Ф)。 测量放线: 1)开工前由业主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交桩、交线,并提供测量控制点,经闭合后方可使用。 2)测量人员根据已引入的导线点及水准点
预报 方法选择 地质复杂隧道的预测预报应坚持隧道洞内探测与洞外地质勘探相结合、地质方法与物探方法相结合,开展多层次、多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不同地质灾害的预报方式可采用: A 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超前水平钻探等手段进行综合预报。 B 级预报: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辅以红外探测、地质雷达
性准备和工程施工全局 的全过程; ( 3) 作为项目管理的规划性文件,提出工程施工中进度 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现场管理、各项生产要素管理的目标及技术组织措施,提高综合效益。 (包括施工方案 )应遵循的原则 (1)必须遵守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关行政规章制度,及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程序。 (2)必须遵守国家和行业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及有关安全、防火、防爆、卫生
在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现场测试。 为提高测试精度,测试时要求个工作面暂停工作,为了尽量少占用施工时间和减少进行现场测试时的干扰,现场测试时间一般选取在喷锚结束和钻爆开始之间的交接班时间。 爆破采用逐个爆破,在爆破孔注满水后立刻进行爆破,接收器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在电脑里。 3)预报分析 采集的数据采用 TSPwin 专用软件进行处理。 处理时,首先正确输入隧道及炮点和接收点的几何参数。
法进行。 单孔注浆时,首先以初压注浆,然后在终压下进行注浆并保持 1~ 2min 终压再卸荷,保证注浆量及扩散半径达到设计要求,达到超前加固的目的。 注浆过程中,对浆液应不停搅动,避免沉淀分层,影响浆液浓度。 二、 锚杆施工 中空注浆锚杆施工 按设计要求,拱部 要求使用 φ 22 中空注浆锚杆,环纵间距为 ,长度为 ,在开挖面上准确画出需施设的锚杆孔位。 钻孔方式同砂浆锚杆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