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目的及方案内容摘要:

资料时,可先按预留变形量作为 Uo控制值,在施工中加以调整。 u(mm) u(mm) t(d) t(d) 正常曲线 反常曲线 a b 10 根据位移控制基准,位移管理按表 8分为三个等级。 表 8 变形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 距开挖面 1B 距开挖面 2B 应对措施 Ⅲ U U1B /3 U U2B /3 正常施工 Ⅱ U1B /3≤ U≤ 2 U1B /3 U2B /3≤ U≤ 2 U2B /3 综合评价设计施工措施,加强监测,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Ⅰ U 2 U1B /3 U 2 U2B /3 暂停施 工, 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如补强支护等 注: U为实测位移值; U1B、 U2B参照表 7。 ( 1) 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判别 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 ,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 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 ,拱顶下沉速度小于,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在浅埋地段以及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等情况下,应采用监控量测分析判别。 ( 2) 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 来判别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 du2/d2t< 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 当围岩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 du2/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 du2/d2t> 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 围岩稳定性判别是一项很复杂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采用上述几种判别准则进行综合评判。 9 工程安全性评价及应对措施 11 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对工程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工程对策建议,以此作为设计施工变更最重要的依据,做到信息化施工。 根据位移管理 等级,将工程安全性评价相应分为三级进行,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位移管理等级及应对措施见表 8。 工程安全性评价可按 下 图 7进行。 图 7 工程安全性评价流程 根据监控量测结果所反应的不同情况及其对应的工程管理等级,可采取加强超前支护、喷砼稳定开挖面、调整施工方法、调整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并及时支护、降低爆破振动影响、围岩与支护间回填注浆等应对措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10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 施 ⑴将监测管理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施工生产计划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施工工序来抓,并保证监测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 各施工单位应由工程技术管理中心组成专门监测小组,具体负责各项监测工作。 ⑵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 ⑶施工监测紧密结合施工步骤,监控每一施工步骤对周围环境、综合评价设计施工措 施,加强监控量测 位移是否超过Ⅲ级管理 位移是否超过 Ⅱ 级管 理理 位移是否超过 Ⅰ 级管理 否 监控量测结果 继续施工 否 暂停施工 工程对策 安全 不安全 是 是 12 围岩、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据此优化施工方案。 ⑷积极配合监理、设计单位做好对监测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及时向监理、设计单位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工程完成后,根 据监测资料整理出标段的监测分析总报告纳入竣工资料中。 ⑸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 量测仪器专人使用、专业机构保养、专业机构检校。 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⑹ 做好监控量测仪器的保养、维护。 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参考资料 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的目的 实施监控量测的目的具体包括: ( 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 ( 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 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 ( 3)通过监控量测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 13 监控。 ( 4)通过监控量测进行大跨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 ( 5)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 作用。 监控量测项目的选择及确定 监控量测的项目主要根据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围岩类别、跨度、埋深、开挖方法和支护类型等综合确定。 而且,在隧道工程中进行量测,绝不是单纯地为了获取信息,而是把它作为施工管理的一个积极有效的手段,因此量测信息应能: ( 1)确切地预报破坏和变形等未来的动态,对设计参数和施工流程加以监控,以便及时掌握围岩动态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如预估最终位移值、根据监控基准调整、修改开挖和支护的顺序和时机等)。 ( 2)满足作为设计变更的重要信息和各项要求,如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重要参数(初始位移速度、作用荷载等)。 根据以上所述并结合 彭水隧道的实际情况,拟进行 A 类: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净空收敛和 B 类:锚杆抗拉拔力、锚杆轴力、围岩压力、初支钢架应力、二衬与初支接触应力、二衬钢筋应力 2 个大项 8 个子项的施工监测项目。 监测内容见监测项目一览表(表3113)、测点布设位置见测点布置示意图(图 313图 3140)。 监控量测项目一览表 表 3113 14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仪器及设备 监测目的 监测布设原则 监测频率 备注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