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方案内容摘要:
用水平仪、水准尺抄平测量。 尽可能和地面相应位置点同时进行。 拱顶设一测点, 沿纵布点见表3,如图 2所示 ,测点布置位置尽可能与地面观测点相一致。 洞口及浅埋段、洞顶地表 沉降 量测 采用精密水准仪,混凝土桩及水准基点要求按“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办理。 沉陷抄平应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⑴进洞前应将所有 纵、横断面方向桩全部抄平一次。 ⑵开挖至量测断面 20m、 10m 、 5m 时、⑶开挖至量测断面时、⑷开挖超过量测断面 5m、 10m、 20m 时、⑸至衬砌前每天测量一次。 当出现沉陷值突然变大时,应酌情增加量测次数,进行监视。 ⑹衬砌后,应根据沉陷情况继续量测一段时间。 纵向沿隧道中线每 10~ 20 米左右设一个混凝土桩,横向按图所示布点安设混凝土桩。 横断面位置依据衬砌类型并结合实际地形选择在横向地形变化较小和不受仰坡开挖影响的部位。 并在洞顶山体变形范围以外设两个水准点,供洞顶测点抄平使用。 6 图 1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图 7 图 2 测点布置示意图 8 7 监控量测频率 表 6 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 m) 监控量测频率 ( 0~1) B 2 次 /d ( 1~2) B 1 次 /d ( 2~5) B 1 次 /2d~3d ﹥ 5B 1 次 /7d 表 7 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 位移速度( mm/d) 监控量测频率 ≧ 5 2 次 /d 1~5 1 次 /d ~1 1 次 /2~3d ~ 1 次 /3d ﹤ 1 次 /7d 注:Ⅰ 、 B 为隧道开挖宽度; Ⅱ 、当变形项目的累计变化值接近或超过报警值时,应加大检测频率; Ⅲ 、当变形曲线趋于平缓时,在有充足的数据判断变化趋于稳定,可以停止相应项目的监测工作,并经工程师批准。 8 监测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及反馈 现场量测所取得的原始数据,不可避免的会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其中包含着测量误差。 因此,应对所测数据进行一定的数学处理。 数学处理的目的是:将同一量测断面的各种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相互印证,以确定量测数据的可靠性;探求围岩变形或支护系统的受力随时间变化 9 的规律,判定围岩和初期支护系统稳定状态。 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由专业监测人员整理分析监测数据。 结合围岩、支护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将实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及时绘制各种变形 (位移) 或应力~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围岩和隧道结构的安全状况,并将结果反 馈给 局指挥部、 设计、监理,从而实现动态设计、动态施工。 根据 现场量测数据绘制位移 —— 时间曲线图或散点图,在位移 ——时间曲线趋势平缓时应进行回归分析, 以 推算最终位移和掌子面位移变化规律,当位移 —— 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即位移出现反常的急骤增加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应及时加强支护必要时应停止掘进,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判定围岩稳定状态,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下列条件:隧道周边 水平相对位移 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速度小于 ,拱顶相对下沉速度小于。 测量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或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提出,以便修改支护参数。 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包括 以下 内容: (1)根据测量值绘制时态曲线; (2)选择回归曲线,预测最终值,并与控制基准进行比较; (3)对支护及围岩状态、工法、工序进行评价;。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方案
相关推荐
方案二:止水带垂直弯曲,一端垂直挡头模板,一端紧贴挡头模板(涂抹上脱模剂),6 待第一节衬砌完后将紧贴模板止水带弯入第二节衬砌。 钢筋混凝土中采用特殊箍筋让止水带垂直安设在混凝土中,其余止水带的固定同素砼。 浇筑仰拱砼前进行隐蔽工程 及模板安装尺寸 检查, 应将隧底虚碴、杂物、泥浆、积水等清除干净,并用高压风将隧底吹洗干净 , 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砼浇筑。 浇筑 砼采用集中拌合,砼罐车运输
法进行。 单孔注浆时,首先以初压注浆,然后在终压下进行注浆并保持 1~ 2min 终压再卸荷,保证注浆量及扩散半径达到设计要求,达到超前加固的目的。 注浆过程中,对浆液应不停搅动,避免沉淀分层,影响浆液浓度。 二、 锚杆施工 中空注浆锚杆施工 按设计要求,拱部 要求使用 φ 22 中空注浆锚杆,环纵间距为 ,长度为 ,在开挖面上准确画出需施设的锚杆孔位。 钻孔方式同砂浆锚杆施工。
在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现场测试。 为提高测试精度,测试时要求个工作面暂停工作,为了尽量少占用施工时间和减少进行现场测试时的干扰,现场测试时间一般选取在喷锚结束和钻爆开始之间的交接班时间。 爆破采用逐个爆破,在爆破孔注满水后立刻进行爆破,接收器接收到的数据保存在电脑里。 3)预报分析 采集的数据采用 TSPwin 专用软件进行处理。 处理时,首先正确输入隧道及炮点和接收点的几何参数。
出军工文化教育宣传;狠抓“三风”建设,营造良好校园教学氛围;在全院 开展 了三次 教育观念、办学理念大讨论,征集出版论文;隆重举办 50 周年校庆,回顾历史传统和辉煌成就,展现学院实力和校园文化,瞻望学院发展前景;精心美化、绿化 校园 ,建设优美校园环境,发动师生员工对新校区道路、广场、湖泊、建筑命名;积极扶持社团学术组织,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学术活动;举办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
发生。 (四)认真搞好培训教育工作 针对建筑业一线操作工人素质较低、特种作业人员技能不高、专职管理人员知识老化、企业项目领导意识不强、安全监管人员业务不精等现状,在培训教 育工作上重点把握了三个层面,即:全面启动了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创建工作,强化了一线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注重了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