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排水照明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内容摘要:
后确定路面的结构如下: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为: 厘米 AC13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厘米 AC20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35 厘米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 18 厘米水泥稳定碎石, 20 厘米级配砂砾,总厚度为 83 厘米。 另外在车行到下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层洒布偷油层;在两层沥青层之间必须洒布粘层。 人行道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为: 5 厘米厚水泥混凝土方砖( 25 25 厘米), 厘米水泥砂浆, 15 厘米水泥稳定碎石, 15 厘米级配砂砾,总厚度为 38 厘米。 容许弯沉 车行道路面结构顶设计弯沉 Ld=. 路基要求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 要求土基回弹模量大于 30MPa. 无障碍设计 为建设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提高人民社会的生活质量,确保行动不便者能方能方便、安全使用城市道路,全线均按规范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 全线在 3 米便道靠近道路红线(绿化带)位置铺设条形盲道砖。 在盲道起终点及拐弯处铺设圆点形提示盲道砖。 在交口进出人行道相应的位 置,设置缘石坡道,缘石坡道采用单面坡或三面坡缘石坡道。 桥涵 板涵基础的承载力要求大于 200KPa,若开挖后达不到设计要求,请与设计人员联系,以做出相应的处理。 板涵盖板采用混凝土预制,台身采用 5 号水泥砂浆砌筑块石。 设计涵洞九处,均与交口道路的中线平行,九处涵洞断面采用相同尺寸,详见《涵洞构造图》。 设计涵洞向南均延伸至河边,向北统一延伸至红线外 10 米,道路红线 50 米范围涵纵坡采用 %,北高南低,道路红线外采用地形自然坡度,其工程量详见《道路工程表》。 1管沟 全线社管沟五处,均与道路中线垂直 ,管沟断面为净宽 米,净高 米,均采用素混凝土槽底砖壁砌筑。 管沟侧墙内外表面用 1: 防水水泥砂浆抹面,厚 15。 详见《综合管沟构造图》。 综合管沟长 60 米,预留两侧道路红线外各 5米,施工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做调整,管沟内布设各种过路工程管线。 因建设步骤的安排管道沟与沟内工程管线不是一次施工完成,所以,与迎旭东街相交的主要道路交叉口的管线衔接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解决。 ( 二 )、施工方法 、 土方工程 (1) 施工准备 对设计资料和招标文件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 特 别是土方数量,交通、植被,建筑和设施拆迁、地质测量等同路基施工有关的资料。 根据总施工部署编制路基施工方案,施工网络计划等并报批。 开工前认真进行施工测量,包括导线点、水准点复测和补点;横断面检查与补测;恢复中线和固定主要控制桩;逐桩进行路基放样 ,订出界桩 等位置。 并在施工范围外设控制桩及机械施工控制标志。 场地清理包括路基用地范围内地上建筑、设施、文物的清理(保护),地表植被清理,好土的集中堆放,以及填方段填土前地表面的整平压实。 做好施工临时排水设施,要结合永久性排水设施进行。 (2) 土方开挖 拆除用推土机进行拆除 路槽开挖 本标段高挖方区段因开挖面不宽。 宜采用纵挖法进行施工。 具体的施工方法是: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自卸汽车和推土机配合作业。 修筑路拱、刷刮边坡、整平路基面时,宜采用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配合作业,遇地下水时应及时挖沟排除,若路床以下位于含水量较多土层时,应换填透水性良好的材料,边坡开挖后,应立即刷坡并砌筑相应的防护工程以防雨水冲刷。 根据土壤试验对开挖出的适用材料,应分类堆放,不应混杂。 先挖出的适用土方,应储存于指定地点,待后填路堤上部。 对已先挖出的路堑断面,路床顶面应予留 30cm后挖,以免施工车辆和雨水对路床的破坏。 路基土方工程施工安全执行 规程。 (3) 路基填方 施工 路基填土尽可能选用具有良好透水性的卵石、砂性土或亚粘土、亚砂土回填。 a) 检测标准 路基设计压实度及强度 (重型击实试验标准 ): 路槽下 0~80cm范围内 主干道 不低于 96%。 通过对土样击实试验取得各种填土压实所需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 通过压实试验路段得到的各种土样作业方法、施工机械,每层松土松铺厚度,压实遍数等试验数据,用 以指导大规模填方路基施工。 施工时,掌握好每种土的含水量非常重要,要采取均匀加水或摊开晾干等方法,使其在最佳含水量177。 2%以内压实,并满足压实次数,才能保证压实质量。 b) 填方施工 土层摊铺采用自卸汽车定点卸土,推土机初平,平地机复平。 (上层精平)边角,障碍点人工配合(控制边线标高)的方式,按照试验所给松铺厚度进行摊铺。 应自中向两边设置 3%横坡,每层碾压前应检查松铺厚度、平整度、含水量、边线、中线,合格方可碾压。 碾压采用 14t 振动压路机进行。 第一遍静压,然后先慢后快,由弱到强,应由边部到中央,由低处到 高处纵向进退式进行。 横向重叠 ,相邻区段纵向重叠 ,应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c) 检验压实度 每一压实层均应按检验标准检测压实度,合格后方可填筑其上一层。 否则应采取措施进行补压,到合格时为准。 现场大规模施工,检测压实度宜采用核子密度湿度仪法,应先进行标定和对比试验。 土质路床顶面压实完成后进行弯沉检验。 d) 零断面施工 零断面是路基的一个薄弱环节,施工时首先检查该处土质情况,发现不良地基及时报请设计单位、监理共同解决。 当地基土质良好时则把原地面挖成内倾2~ 4%,宽不小于 、高 ,填至距路面结构底面 30cm,然后把表面翻松与填土一起压实。 当土质不能满足要求时,则按设计宽度、厚度 换填 4070cm厚的天然砂砾, 并碾压成型达到设计要求。 e) 、对含水量大无法直接压实路基的处理:要求对无法压实路段换填砂砾或矿渣(具体换填那种材料根据施工时压实效果对比确定),对局部换填仍无法压实的路段采用下部干插 3060 片石上部换填 20vm厚矿渣或砂砾的方法处理。 f)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要求大于或等于 30MPa。 g)全线处理后的路基压实度达到如下技术标准: 挖填 类型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 m) 填料最小强度( CBR)(%) 压实度( %) 路堤 上路床 0~ 8 ≥ 96 下路床 ~ 5 ≥ 96 上路提 ~ 4 ≥ 94 下路提 3 ≥ 93 零填及挖方路基 0~ 8 ≥ 96 ~ 5 ≥ 96 ( 4) 级配砂砾 施工要点 一般规定 级配砂砾石基层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 颗粒级配应符合规定。 ② 配料必须准确。 ③ 塑性指标应 符合规定。 ④ 混合料必须拌合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⑤ 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达到 96%。 ⑥ 级配砂砾石应用 12t 以上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18cm。 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时,每层厚度不应超过 20cm。 ⑦ 由于砂砾石基层出现病害的主要原因是砂砾含泥量过大;砂砾级配不良,碾压厚度过厚,导致压实度不够;在水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水破坏或冰冻破坏等。 因此针对这些病害,在 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 对于土基,不论是路堤还是路堑,必须用压路机进行碾压。 在压实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如过湿,应采用开挖晾晒、换土,或掺加水泥、石灰等措施进行处理; ② 鉴于砂砾石混合料是依靠密实、嵌挤原理形成强度的,因此对混合料的均匀性要求较高。 在倾倒混合料或用铧犁进行拌合时勿使混合料产生离析现象; ③ 压实时宜采用吨位较大的振动压路机; ④ 施工中应有充足的水份,使砂砾石混合料含水量稍大于最佳含水量,一次碾压成型,使砂 砾石混合料成为一种密实而稳定的结构; ⑤ 急弯、陡坡地段,不宜铺砂砾石基层; ⑥ 为了保证砂砾基层边部的厚度和稳定,使油面边缘不产生纵向裂缝,应在铺装之前,培好路肩。 同时,为及时排掉多余的水分而不使水渗入路基、降低路基强度,应每隔 5m做一道泄水槽; ⑦ 两个工作日或同日施工的两个工作段,应采用搭接。 前一段拌和整形后,留 5~ 8 米不进行碾压,后一段留下未压部分,应与前一段一起重新拌和、整形, 一起碾压。 质量检查与验收 级配砂砾石基层和底基层的质量检查和验 收,与级配碎石基本相同。 在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时,可参考级配碎石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同时也要结合级配砂砾石材料的实际。 2. 水泥稳定 碎石 底 基层 、 基层 本工程路面结构层:机动车道采用 18cm厚水泥稳定 碎石、 35 厚水泥稳定 碎砂砾 结构 在路床达到设计要求的重型击实最大干密度要求值以上后方可进行路面工程的施工。 施工顺序根据管、井施工进度及路基成型情况,采用平行交叉作业。 路面水泥稳定石屑结构层的施工采用稳定土拌和机路拌法施工,施工规范为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及验收规范》 JTJ03485,施工要点如下: (1) 准备工作 ①备料:在所定料场中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颗粒分析,液限及塑性指数,相对密度、重型击实、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等试验,必要时进行有机质含量、硫酸盐含量试验,土样经试验证明符合要求后才能采用。 选用不同的水泥剂量配制成混和料试件,养生 7 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后选出合适的水泥剂量。 35 厘米水泥稳定碎石的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应≥ 98%, 7d 浸水抗压强度必须达到 4MPa 以上。 水泥采用复合硅酸盐水泥(终凝时间大于 6 小时)。 水泥剂量做 4%、 5%、 6%剂量试件试验选用不低于设计强度的水泥剂量。 18 厘米厚的 水泥稳定碎石的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应≥ 98%, 7d 浸水抗压强度必须达到 3MPa 以上。 水泥采用复合硅酸盐水泥(终凝时间大于 6 小时)。 水泥剂量做 4%、 5%、 6%剂量试件试验选用不低于设计强度的水泥剂量。 人行道 15 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的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应≥ 98%, 7d 浸水抗压强度必须达到 3MPa 以上。 水泥采用复合硅酸盐水泥(终凝时间大于 6 小时)。 水泥剂量做 4%、 5%、 6%剂量试件试验选用不低于设计强度的水泥剂量。 路面基层、底基层、垫层的集料宜复合 JTJ03420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表 , 的要求。 ②准备下承层:对土基不论路堤或路堑,必须进行碾压检验(压 3~ 4 遍)。 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则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现“弹簧”现象,则采用挖干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 刮除搓板和辙槽,松散处应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达到平整密实,和规定的路拱。 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 ③施工放样:在土基层或老路面或土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 15~ 20m 设一桩,平面曲线每 10~ 15m 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碎石边缘的设计高程。 (2) 施工要点 石屑料径和级配必须满足规范要求,集料配料必须准确。 雨季施工时,采取措施保护集料免受雨淋。 采用 325或 425水泥且终凝时间在 6 小时以上的水泥,严格控制水泥剂量符合设计配合比要求,必要时,首先改善集料的级配,然后用水泥稳定。 严格掌握基层厚度,其路拱横坡与面层一致。 用压路机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压实厚度超过规定时,则分层铺筑,每层最小压实厚 度 10cm。 必须保湿养生,不使稳定层表面干燥,也不能忽干忽湿。 碾压完成后除施工车辆外 ,禁止一切机动车辆通行。 填料装卸难免粉尘逸出,施工中经常洒水,以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含量。 定期进行粉尘含量的监测,如发现超标,立即查找原因,找出解决办法。 (3) 操作方法 a 原料 进场后人工、机械摊铺平整,如果 原料 太干,应提前洒水预湿,如 原料 太湿应凉干后,测试最佳含水量再摊铺水泥,材料应有粉料,但含量不宜超过15%。 b 摊铺水泥,在平整后的 碎石及砂砾 上放好线,按平面面积和 碎石及砂砾 厚度计算出摊铺水泥的用量,按每分块水泥用量摊铺均匀。 c 水泥 碎石、砂砾 混合料的含水量,应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最佳含水率,一 般可控制在 7~9%的范围,以手握成团,但不冒浆,不粘手,落地能散开为宜。 d 路拌机拌合应从道路的一侧纵向依次拌合,每一趟拌合的重叠不小于50CM,指派专人随拌合之后配合,随时随地挖坑检查是否搅拌均匀,以及检查是否拌合到底,凡检查发现拌和不均匀或者没有拌到底的要及时重拌,机械拌不到的边缘处必须用人工翻拌多遍至均匀到底为止。 e 分段用机械拌合均匀后,根据设计坡度和标高,用水准仪沿路两侧测出标高(拌和前已做好),拉线控制标高,用人工铲铺平整,即可先用压路机进行稳压,自路的一侧开始,依次压向另一侧,每次碾压 重叠压轮的 1/3 宽。 稳压一遍后,再开震动进行震动碾压。 最后应碾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压轮迹。 碾压过程中要注意随时配合找平,随时用水准仪测量标高,特别是在稳压过程中要及时铲高补低。 补低时要翻松表面后填补混合料,重新压实成整体,不得出现填补。道路桥梁排水照明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相关推荐
模板 工程 模板 的选用 采用 10 15cm 方木横向铺设作为模板次肋, 间距和支架对应 ; 采用 10 10cm的方木纵向铺设作为模板主肋,间距 为 30cm, 其上铺设竹胶板。 底模、侧模采用δ =18mm 的覆膜竹胶板,保证模板的刚度,确保梁体的外观质量。 内模木方骨架,模板通过型钢支架及钢凳支于底模上。 堵头模板采用δ =18mm厚竹胶板,木带肋按梁体顶板、腹板、底板分成若干个板块
四系土层中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分布于底洼沟谷地带,水量小,受大气降水和农田灌溉的补给,地下水变化幅度较大,分布不稳定,排泄方式为蒸发和向 低位渗透。 地下水埋深。 下伏基岩裂隙水,受构造裂隙发育程度控制,水位受季节影响变化明显。 地下水对砼及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砼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地震烈度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 6 度。 二、项目管理目标 (一)工程质量管理目标
.. 52 (二) 质量保障要点 .............................................................................................................. 53 质量保证体系 .............................................................
沥青砼下面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洒偷层油 自检 摊铺机摊铺 初压、复压、终压 挂线、宽度控制线 混合料拌合 施工放样 防止污染、控制交通 监理检查 运输至现场 采取措施至合格 清扫基层 路堑开挖施工工艺图 施工准备 考察地形地质情况 制定开挖方案 清理现场 施作堑顶截水沟及临时排水系统 清除覆盖层 土方开挖 机械 (人力 )修整边坡 /每 5~6m高 石方爆破开挖 光面爆破修整边坡 路床整形
现场绑扎。 现场搅拌砼,自卸汽车运输,塔吊吊罐入模的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龙口港东港区通用泊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 16 页 钢筋加工运输 模板设计、制作、拼装 铺底、放线 验收外墙钢筋、吊立外模、调正 检查验收 安装上层 1/2 芯模 安装钢筋网片、穿绑隔墙钢筋 绑扎底板、内隔墙(底层)钢筋 绑扎外墙钢筋(底层) 浇筑底层混凝土 养护 安装上层另 1/2 芯模 验收底板、隔墙钢筋
中标通知书发出后的 30 天内,双方应按照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不得作实质性修改。 招标人不得向中标人提出任何不合理要求作为订立合同的条件,双方也不得私下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 定标原则:《招标投标法》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 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 b、 能够满足招标文件各项要求,并经评审的价格最低,但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