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改造工程施工组织方案范本内容摘要:

4)拌和混合料和养生用的水,采用清洁的饮用水。 施工前测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并根据施工时的气候条件确定施工时的含水量。 压实工序应在初凝以前完成,压实厚度一次以 15~ 30厘米为宜。 拌和、摊铺 :可采用现场拌和法施工、机械拌和。 边拌边加水,必须使混 合料和水泥充分拌和均匀,然后进行摊铺。 摊铺时,其厚度必须均匀一致,同时应符合纵横断面的要求,松铺厚度宜试铺决定。 5)碾压 :混合料摊铺后要进行平整,然后压实。 碾压时先用轻型压路机进行碾压,自路边至路中,每次重叠后轮宽 1/2,碾压过程中注意找平,及时铲高补低,填补处要翻松料,重新压实成整体。 最后,用中型或重型压路机碾压直至到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为止。 要求密实度大于 98%。 6)水泥稳定基层达到强度后应对基层表面进行回弹模量的测量。 7)其它注意事项 :分层施工时,在施工上层之前应先洒水湿润底层。 避 免雨天施工。 成型后,必须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七天,每天洒水,洒水次数以表面湿润为准。 水泥稳定石粉渣混合料从加水泥拌和到压实成型大约延迟时间 (包括干拌时间 )不应超过 3小时。 8)施工过程中参照《 XX地区水泥稳定石粉渣道路施工暂行技术规定》并执行水泥稳定石粉渣道路施工技术的规定及要求。 4. 严格满足甲方的要求及《 XX 市市政设计院 》与《 XX 市园林设计装饰工程公司 》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按照国家有关施工验收及设计规范执行,并征求甲方、设计、《 XX监理公司 》监理的同意,才可进行施工。 5. 《林区公路工程技术 标准》 LY 510498。 第二章 编制说明及依据 第一节 编制说明 在认真研究招标文件的基础上,我们根据《 XX 市仙湖植物园道路修建工程》的西环路综合改造工程及科技楼~木兰园登山步道工程 特点,并综合考虑到我公司的施工实力、特长、技术和机具配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编写了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在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我公司对工程的施工部署、主要的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现场文明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措施、环境保护措施等作了详细的阐述。 突出我公司在本工程中将要使用的新型的施工方法和新的思路,力争使我公司的技术优 势在本工程中得以充分发挥,并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利用网络计划对工程的工期进行总体安排,对于各分部工程、关键工序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组织等方面,我们在编制施工组织过程中已进行了技术措施可行性论证,认为是较为科学合理的,能达到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安全和提高效益之目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现作为投标文件之一呈报业主,若我公司中标该工程后,承诺在施工进度、质量保证、施工措施、确定本方案、并将按业主要求在本设计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化、完善,使之更能用于指导具体施工。 第二节 编制依据 1) 政府采购工程施工公开招 标文 件所提供的 XX市仙湖植物园道路修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2)由建设单位提供施工招标补充通知; 3)自行组织的施工工地有关道路设施及材料供应的调查; 第二卷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第一章 本工程的重点、难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本综合改造工程人行道路、块料地坪人行道板、块料地坪垫层及石粉渣基层工程量比重较大,为拆除旧沥青柏油类路面,做好拆除开挖前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工保护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同时 XX 市仙湖植物园道路修建工程 位于 XX市仙湖植物园地处 XX市东北部的梧桐山风景区 内,是 XX 市天然植物园旅游胜地景点。 近年来,人流量大,较易影响游客的旅游心景,在施工时应做好现场安全保护和成品保护,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林木保护措施,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交通组织是本工程施工的难点。 为此,特制定以下措施以保障工程的顺利交工。 制定具体详细的控制性施工计划。 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施工。 在施工时编制详尽的临时交通组织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在各施工路口派专人指挥交通。 做好施工围护工作。 修建临时交通便道,实行交通管制。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成品保护措施并严格执行。 对于本工程的重点施工、难点对象 —— 组织技术人员结合本工程的实际特点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对每道工序进行全程监控。 成立安全措施、水土保持、林木保护、环境保护领导小帮, 组织 各层帮子及工人的 培训。 第二章 重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 第一节 施工测量 在 XX市仙湖植物园道路修建工程施工前,先对建设单位和监理所提供的基点桩坐标、水准基点桩及其测量资料进行检查、核对,若发现桩志不足,不稳妥,被移动或测量精度不符合要求时,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校,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详 细资料,并报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在施工过程要定期对上述标桩坐标和高程进行校核,注意对施工的主要控制标志(或护桩)进行保护,均应保持稳固可靠,保留至工程结束为止。 第二节 路基施工技术 根据本工程设计标准,考虑工作面、排水、修整坡面需要现场确定拆除开挖填方线,根据甲方提供的原有地下管线图,确定挖填深度,必要时做好明显标示牌。 采用 15T 自卸车对旧沥青柏油路面拆除整平的机械化作业方案。 拆除后的余土、废料外运至弃土场,一部分土料就地利用回填。 回填前,应将表面层的腐质土、杂质土、树根草皮杂物等清理干净。 为了保证填筑的土基在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必须正确选择土料的种类和填筑方法。 一般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土料或水溶性硫酸盐含量大于 5%的土料,液化状态的泥炭、粘土或粉状砂质黏等不能作为路基填料。 填土应分层进行,其层厚应根据设计要求,土壤的物理性质,压实机具等方面的因素而确定,一般 适宜。 要求尽量采用同类土层,不能将各种土混杂在一起使用,以免填方内形成水囊。 当填方边界有坡面时,应用人工将斜坡开挖成阶梯状,以防填土横向移动,增加抗剪稳定性。 填土的压实,采用机械夯实压路机和人工夯实相结合的 方法。 填土要求达到密实、均匀,以免基床的沉陷变形。 主要控制干容量,达到设计的压实系数。 由于填土的压实系数在竖向是分区控制的,所以每层填土在现场经采用核子密度仪检测,以测定的压实系数指导填土碾压工作的进行。 同时应对土料的含水量进行测控,尽可能地使土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这样,同样的压实功,得到的干容量最大。 若含水量过大时,应进行翻晒,过小时应喷洒渗水。 在填进行到面层时,应严格控制其各部位的设计高程,根据其压缩系数,确定其最后一层找平层的松土厚度,保证碾压后土路床的高程,坡度达到设计值,符合规范要求。 大 面积碾压,一般压力 6— 8遍,三轮压路机以轮迹深度小于 5mm为合格 ,在实地测定。 对于零碎的构筑物周边应采用小型的夯实机具,如:蛙式打夯机,以免影响或破坏构筑物。 回填土基的流水工艺程序为:清整接合面→进料→机械铺平→碾压。 第三节 水泥石粉渣施工 (一)水泥摊铺 1.根据水泥石粉渣层的厚度和预测的干容重及水泥剂量,计算每一平方米水泥石粉渣所需的水泥重量,并换算出每包水泥( 50Kg)的摊铺面积和水泥纵横摆放的间距,然后用石灰在石粉渣上撤出每袋水泥摆放的标线。 2.水泥摊铺时,须注意使每袋水泥的摊铺面积基本相 等。 水泥摊铺后,认真检查表面有无空白或过分集中的地方,如有,及时予以平衡处理。 3.水泥摊铺后,必须立即进行拌和、压实施工,不得延误。 (二)拌和深度和时间的控制 1.混合料的拌和按 4遍进行掌握,开始两端不应翻拌到底,以防水泥落到层底,后面两遍,须翻拌到底。 2.水泥加水后,水化反应立即开始,拌和及碾压施工必须紧跟进行,水泥石粉渣层的施工,从拌和到碾压成活的时间宜控制在 3小时之内,最长时间不得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 (三)碾压成型 1.整平后,混合料的含水率以不大于配合比最佳含水率的 2%为宜,如表面水分不足, 应适当均匀洒水,并用 14 吨压路机进行碾压,从路缘开始,沿纵向逐渐移至路中,每次轮迹重叠二分之一,速度 — /小时,碾压遍数可掌握在 6— 8遍,以外观没有明显轮迹,并无浮料、脱皮、松散和软弹现象而告成活。 养生时间不少于 7天,此间严禁一切机动车辆行驶。 2.基层表面不平整的修整很困难,故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控制好板面高程和平整度。 3.与构筑物连接的地方,如地下管线的地面井口、挡墙边缘等,往往不能充分地压实,施工过程中应采用打夯机进行补夯。 4.因砼板内发生的应力,一般在边缘部位较大,若这部分的基层承载力不足,则容易造成砼板的损坏,故必须特别留意有砼板的两侧加宽部分的基层施工质量。 四、基层(水泥石粉渣稳定层)的质量检查验收 1.道路面层施工前,必须严格按照“ XX 地区《 道路水泥石粉渣稳定层质量检验评定暂行标准 》”的各项要求,对道路基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验收,具体的检查验收工作由我施工单位先行验收合格后,申请监理工程师组织验收合格后,请其在有关检查验收记录上,予以签证认定,对于该工程道路基层的质量验收,外观检查主要检查基层表面是否平整密实,有无坑洞、松散,有无明显起伏和粗细集中等现象,以及 12T 以上重型碾压机机械轮迹是否大于 5毫米等情况:实测实量应把重点放在压实度、厚度、板结厚度、高程和平整度等项目上,对于经检查认定为质量不合格的路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