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内容摘要:

色,岩芯呈土状,碎块状,手捏易碎。 全风化花岗岩:浅黄色夹浅白色,岩芯呈砂土状,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 强风化闪长岩:灰绿色,岩芯成碎块状及碎片状,块径一般 3~ 7cm,锤击声较脆,锤击可碎,节理裂隙发育,采取率约 45%。 中风化闪长岩:灰绿色,中细粒结构,块状及片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块状,锤击声脆,可碎,采取率约 70%, RQD 约 40%。 中风化角闪岩:灰绿色,青灰 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原岩结构少量破坏,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主呈长柱状,较多短柱状,节长一般 15~ 40cm,最长 50cm,采取率约 90%, RQD 约 85%,主要矿物成分为角闪石,长石,云母。 隧道在 K75+910~ K75+950 穿过断层破碎带,区域稳定性较差。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2020),本路段范围内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值为 ~。 按“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降低开挖边坡高度,减少对地表的破坏,该隧道洞门设置形式为 青州端采用端墙式洞门,临沭端采用削竹式洞门。 由于该隧道的Ⅳ级和Ⅴ级围岩,占整隧的 76%,并且在 K75+ 780~ K75+ 870存在地表洼地排水不畅通现象, K75+ 760~ K75+ 880 段因采矿影响导致埋深浅、覆盖层薄,设计采用浆砌片石回填和铺砌, K75+ 910~ K75+ 950 段穿过断层破碎带, K76+ 280~ K76+ 365 段埋深 浅,存在塌方、冒顶可能,施工进度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加快施工进度并满足工期的要求,解决施工通风、弃碴、穿越浅埋段等问题,本隧道考虑在出口 K76+ 450 右侧位置建设一小型拌和站和空压 机风站,在线路右侧 K77+250 处建设一混凝土拌和站,集中供应混凝土,确保施工工期。 本隧道Ⅳ级围岩段长 730m,占 %;Ⅴ级围岩一般段长 ,占 12%;Ⅲ级围岩 365m,占 24%。 2 监测依据 《 xx 隧道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 、国家标准《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和4 《公路隧道新奥法指南》。 3 监测目的 和意义 ( 1)监控量测可在施工期了解施工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为工程施工服务。 认识各种 因素对隧洞受力和变形等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和修改施工参数提供数据依据。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开挖过程控制,调整开挖坡度、梯度、进尺、钻爆法施工参数等,为安全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经对监测资料分析和反馈后,再进一步修改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安全,加快施工进度。 2)了解支护效果,并根据监测数据反馈分析预测下一步的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根据受力和变形发展趋势和建筑物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其他保护措施,为优化经济合理的支护参数提供依据;并为其他隧道的安全施工、运行提供依据和参照。 3)分析各种因素对 地表和围岩变形的影响,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预测、预报施工安全和隧道结构稳定性,减小地表和围岩变形,保证工程安全; 4)预测施工引起的地表和土体变形,根据地表变形发展趋势和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沉降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确保地表建筑物和底线管线安全; 5)为研究地层、地下水、施工参数和地表沉降与土体变形的关系积累数据,为改进设计和调整施工参数提供依据;掌握和收集地下水位变化动态和超前注浆对地表的影响因素,防止地下水资源的流失和施工污染,保护生态环 境; ( 2)安全运行的需要 公路隧道开挖之前的地质条件、岩体形态等不易完全掌握,通过施工期的监测,能够直接显示获取隧道性状变化,达到了解隧道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的目的。 当公路隧道支护后,隧道支护结构由于周边围岩应力卸荷将产生应力重新分布,支护结构将产生较大的变形和应力,需通过监测设施来了解隧道支护结构的应力、变形等监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判断支护结构工作是否正常,以便采取措5 施。 建立预警机制,保证工程安全,避免发生结构和环境安全事故。 4 监测内容 依据施工图设计中监控量测方面的内容,结合 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以下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必测项目 地质与支护状态观察 地表沉降观测 洞内收敛量测 拱顶下沉量测 选测项目 围岩 内部位移 量测 锚杆内力 量测 钢支撑内力量测 喷混凝土应力量测 二次衬砌压应力量测 监测断面布置 两条 隧道 Ⅲ级围岩约 365m,共布设 18 个断面,Ⅳ级围岩约 730m, 共布设48个断面, Ⅴ 级围岩共 430m,共布设 43 个断面,共计 110 个断面。 工程量清单 表 1 工程量清单 量 测 项 目 单位 数量(个) 6 一、必测项目 地质及支护状态观测 浅埋地段地表沉降 地表沉降观测 断面 8 周边位移 水平收敛及 周边位移 断面 110 拱顶下沉量测 拱顶下沉量测 断面 110 二、选测项目 围岩内部位移 断面 6 二衬压力量测 断面 18 混凝土应力量测 断面 30 钢支撑内力量测 断面 20 锚杆内力量测 断面 30 5 监测方法 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 细致的目测观察,对于监视围岩稳定性是既省事而作用又很大的监测方法,它可以获得与围岩稳定状态有关的直观信息,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所以目测观察是新奥法量测中的必测项目。 ( 1) 观察目的 1) 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 2) 为判断围岩、隧道的稳定性提供地质依据。 3) 根据喷层表面状态及锚杆的工作状态,分析支护结构的可靠程度。 ( 2) 观察内容 1) 掌子面地质水文条件、岩性、结构面产状、有无断层,是否偏压、围岩类别,7 掌子面自稳情况,地下水的影响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2) 对初期支护效果观察包括:锚杆的锚固效果、喷层的光洁度、喷层有无裂缝,裂缝的部位、长度、宽度、深度,喷层是否把钢支撑全部覆盖。 地表沉降观测 ( 1)监测目的 了解隧道开挖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