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与开发流程工具内容摘要:

年 月 日 审批(同意与否) 审批人 审批日期: 年 月 日 备 注 说明: 依据《课程效果图》列出课程大纲,将所有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与之相对应 的教学事件和时间写入课程大纲中。 组织者根据拟定完成的大纲审定是否进入开发阶段,并签字审批。 11 《动机模型》 说明: 1. 在开发课程的开始阶段,首先需要考虑 3 件事情,那就是如何吸引学员的注意,如何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 WIIFM),以及如何建立学员的学习信心( YCDI)。 ] 2. 动机模型是将学员的学习动机划分为 10 个等级,等级越高,学员学习动机的稳定性越强;相反,等级越低,学员学习动机的稳定性越弱。 3. 课程设计师需要根据动机模型来确定学员的学习动机层面,接着才能定义动机 目标(即确定几个动机层面中最为重要的动机),并设计动机策略。 4. WIIFM: What is it for me? 学习对我有什么好处。 5. YCDI: You can do it! 你能学会。 6. YCNDI: You can not do it! 你学不会。 7. NFM: Nothing for me. 对我没好处。 WIIFM YCNDI YCDI NFM (促进相关性 ) (树立信心 ) 10 好奇、探索、自发的兴趣 9 责任、义务、使命 8 超越、体验 7 掌握、控制、获得资源 6 和谐、获得理解和认可 5 自立、自尊、自我控制 4 安全 3 生计 2 表扬、奖品、证书 1 生动 12 认知目标词典 1 (知识类别) 知识类别 例子 A 事实性知识 — 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 术语知识 机械的词汇、音乐符号 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 主要 自然资源、可靠的信息来源 B 概念性知识 — 涉及类目、分类和它们两者或多者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复杂的和有组织的知识形式 分类或类目的知识 地质学年代周期、商业所有权形式 原理和概括的知识 毕达哥拉斯定理、供应与需求定律 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 进化论 C 程序性知识 — “知如何”做“事”的知识,通常以一系列要遵循的步骤的形式出现 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识 用于水彩作画的技能、整数除法 具体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 面谈技术、科学方法 决定如何运用适当程序的标准的知识 用于确定何时运用涉及牛顿第一定 律的程序的标准 D 元认知知识 — 也称“反省认知知识”,一般指关于认知的知识,也指个人对自身的意识和知识 策略性知识 把写提纲作为掌握教科书的教材单元的结构的手段的知识,运用启发式方法的知识 包括情境性的和条件性的知识在内的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 教师实施的测验类型的知识,不同任务有不同认知需要的知识 自我知识 知道评判文章是自己的长处,而写文章是自己的短处;对自己知识水平的意识 认知目标词典 2 (认知过程类别) 认知过程类别 替代名称 例子 1.记忆 — 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取有关信息 再认 识别 再认中国历史上重要事件的日期 回忆 提取 回忆中国历史上重要事件的日期 2. 理解 — 从口头、书面和图画传播的教学信息中建构意义 解释 澄清、释义、描述、转换 解释重要演讲或文件的含义 举例 例示、具体化 给出各种美术绘画类型的例子 分类 类目化、归属 将给出的案例进行分类 概要 抽象、概括 为某一事件写一则简短的摘要 推论 结论、外推、内推、预测 在学习外语时,从例子中推论出语法原理 比较 对照、匹配、映射 比较历史事件与当前的情形 说明 构建、建模、解释 解释某一历史重要事件的原 因 3. 运用 — 在给定的情境中执行或使用某程序 执行 贯彻 用多位数整数处以多位整数 实施 使用 将牛顿第二定律运用于它适合的情境 认知过程类别 替代名称 例子 4. 分析 — 把材料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并确定部分之间如何相互联系以形成总体结构或达到目的 区分 辨别、区别集中、选择 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组织 发现一致性、整合、列提纲、结构化 组织某一案件的相关证据使之成为支持或反对某一控诉的证据 归属 解构 根据文章作者的政治倾向确定他的观点 5. 评价 — 依据标准作出判断 核查 协调、探测、监测、检测 确定科学家的结论是否来自观察的数据 评判 判断 判断两种方法中哪一种对于解决某一问题是最适当的方法 6. 创造 — 将要素加以组合以形成一致的或功能性的整体;将要素重新组织成为新的模式或结构 生成 假设 提出假设来说明观察到的现象 计划 设计 计划写一篇培训方面的论文 产生 建构 发明一种产品 说明: 《认知目标词典》是在课程设计师确定认知目标所属的知识类别以及认知过程的类别时可以参考的工具。 表中列出了每一个类目的其它可替代的名称以及相关的解释和例子。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设定 的表现性目标在《认知目标词典》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位置,从而确定所属的认知目标。 13 《认知目标分类表》 说明: 1. 认知目标用以评价学员头脑中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它可以是表现性的,也可以是非表现性的。 2. 在课程设计师确定了学员的表现性目标后,需要将表现性目标转化为认知目标,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 设定学习目标并帮助学员理解学习的目的。 3. 另外,分类表可以帮助课程设计师确定目标、评估和教学活动怎样以有意义、有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