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无冬眠养殖技术大全内容摘要:

5月以后随气温升高,幼蝎,进食又达到一个高峰。 6 月份蜕第 3次皮成 4 龄蝎子, 8月底蜕第 4 次皮成 5 龄蝎子,然后进入冬眠。 第 3年 6 月和 8 月各蜕 1次皮,成为成蝎。 一般到第 3 年末即达到性成熟,到来年夏天开始繁殖。 蝎子每次蜕皮后由 于不断进食,体重逐渐增加,体长也呈跳跃式增长,见表 l。 创造恒温 (25— 39℃ )条件,可以部分地改变蝎子的生活习性,全年均可生长发育,各次蜕皮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从仔蝎到成蝎只需 250 天左右,见表 2。 交配过的雌蝎, 3— 4 个月即可繁殖 1次,全年可繁殖 2— 3 次: 第 18 页 共 154 页 (三 )蝎子的生活习性 人工养蝎必须创造适宜蝎子生存和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因而应该对蝎子的生活习性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 三农书屋 第 19 页 共 154 页 蝎子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常潜伏在碎石、土穴、缝隙之间。 它喜欢安静、清洁、温暖的环境,对声音有负 趋性,轻微的音响能使蝎子惊慌逃窜。 噪音会使蝎子烦躁不安,发情、怀孕、产仔的蝎子特别喜欢安静场所。 蝎子喜清洁,遇到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刺激性的异味,会远远避开。 2.活动规律 蝎子在常温下有冬眠习性,在立冬前后入蛰,翌年清明前后出蛰,全年蛰伏期在 6个月左右。 蝎子休眠时,大多成堆潜伏于窝穴内,缩拢附肢,尾部上卷,不吃不动。 生长期蝎子昼伏夜出,白天躲在石下或缝隙中,极少出来活动,一般在黄昏出来活动,凌晨 2— 3时返回窝穴内栖息。 蝎子行走时,尾干展,仪尾节向上卷起;静止时,整个 尾部卷起,尾节折叠于前腹部的背 面或卷起平放于身体的一侧,毒针尖端指向前方。 受刺激后,尾刺迅速向后弹,呈刺物状态,第 20 页 共 154 页 毒针碰到实物便排出毒液 3.捕食习性 蝎子为肉食性动物,主要捕食蜘蛛、小蜈蚣和蚊类、蝇类等多种昆虫,见表 3。 由表 3 可以看出,蝎子喜爱吃的饲料虫有以下特点:鲜活、体软多汁、大小适中,含丰富蛋白质和脂肪,无特殊气味。 蝎子捕食能力较低,对饲料虫的感知凭感觉器官的功能,主要乘各种饲料虫在身边活动时用钳捕捉。 对个体较大的饲料虫,蝎子先用毒针将其剌蜇麻醉。 由于蝎子无口器,消化方式为体外消化,先从体内分泌消化液,将捕得的饲料虫消化为 汁液,然后再吸食。 蝎子的食量很大,饥饿的蝎子一次可吃掉与自身体重相等的饲料虫。 蝎子每隔 3— 5 天进食一次,有时也食入少量的风化土。 三农书屋 第 21 页 共 154 页 蝎子的进食具有周期性规律,这是由蝎体内营养消耗过程所决定的。 蝎子在大量进食时,所获得的营养较多,其中一部分供应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剩余营养则以糖元或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 由于营养过剩,随之进入弱食期,出现食欲降低、食量减少的现象。 几天后,正常的代谢消耗使旺食期贮存的营养物质基本耗尽,再次进入旺食期。 如此周而复始,旺食期与弱食期交替出现。 成蝎的周期性进食规律表现较为突出。 4.水分 蝎子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分,水分缺乏,将影响机体活动的顺利进行。 蝎体内的水分在不停地消耗着。 其消耗方式有 3个:一是体表散发水分;二是通过粪便排出部分水分;三是通过书肺的气体交换散失水分。 因此,蝎子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取相应的水分,保持体液平衡,维持身体需求。 蝎子对水分的获取主要有 3个途径:第一,通过进食获取大量的水分,如黄粉虫体内含水量达60%左右;第二,利用体表、书肺孔从潮湿大气和湿润土壤中吸第 22 页 共 154 页 收水分;第三,蝎子体内物质在代谢过程中生成水。 其中前两个途径是蝎体水分的主要来源,因而当环境湿度正常、食物供应充足时 ,蝎子不需要饮水。 蝎子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水分不同。 例如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因大量消耗水分,对水分的需求量大些;蜕皮期间,由于蜕皮生理的需求,蝎体对水分的需求量更大。 5.温度 蝎子属变温动物,它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完全受温度支配。 蝎子在 2— 42℃之间能够生存。 但是,在 2— 0℃、 40— 42℃时,蝎子仅能存活 5 个小时左右。 蝎子冬眠的温度为 0一 12℃,最适宜的冬眠温度为 2— 7℃。 当温度长期高于 7℃时,蝎子冬眠不踏实,躁动不安,体内新陈代谢加快,体内贮存的营养消耗过快,易出现早衰而不能安全越冬的现象。 蝎子在 12℃以上开始活动。 在 12— 24℃时,蝎子活动日引三农书屋 第 23 页 共 154 页 司短、范围小,机体生长处于缓慢状态。 温度达到 25— 39℃:寸,蝎子的交配、产仔才能进行,生长发育处于良好状态。 蝎子处于 42℃以上的高温下,活动很快失常,继之昏迷,半小时左右脱水死亡。 6.湿度 蝎子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环境湿度很大程度地影响着蝎子的生活。 这里所说的湿度有两方面的含义: (1)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指蝎窝内上壤的含水率。 蝎子绝大部分时间居于蝎窝内,土壤湿度的高眠对蝎子生命活动影响很大,具体见表 4。 第 24 页 共 154 页 (2)大气湿度。 大气湿度又称 相对湿度,指周围环境的大气湿润度。 大气湿度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蝎子对水分的获取。 一般说来,蝎子的活动场所要偏湿一些。 活动场所过于干燥时,若饲料虫供应不足,则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激化种内竞争,引起相互残杀;蝎子栖息的窝穴则要稍干燥些。 窝穴若过于潮湿,会孳生有害微生物,诱发疾病的发生,影响蝎子的正常生活。 7.种内竞争 种内竞争是自然界优胜劣汰这一普遍规律的反应,对维持生态平衡,物种延续和进化都很有利。 蝎子的种内竞争,主要表现为蝎子与蝎子之间相互攻击:大攻击小、强攻击弱、未蜕皮的攻击正在蜕皮的或刚蜕过皮 尚未恢复活动能力的。 蝎于的种内竞争有其诱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重缺食、缺水。 (2)相互干扰严重。 三农书屋 第 25 页 共 154 页 (3)温度、湿度等生态因素恶化。 (4)争夺空间。 (5)争夺配偶。 8.其他 蝎子除上述习性外,还有以下特征: (1)胆小、怕惊扰,尤其是发情蝎、孕蝎和产蝎。 (2)畏光。 蝎子对强光呈负趋性,怕日光曝晒。 (3)怕风。 (4)怕水。 (5)怕农药。 少量乐果、敌敌畏就能使蝎子致死。 三、蝎场规划 合理规划蝎场是科学养蝎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 ) 场址选择 蝎场的位置应首先考虑有利于防疫和防污染, 因此,场址应远离疫区和污染区。 由于果园要经常喷洒药液,所以附近有大片第 26 页 共 154 页 果园的地段不宜建造蝎场:另外,所造场地应背风向阳,无噪音干扰。 为了便于建造温室,要求所造场地应地势平坦,排水便利,四周无高大建筑物和树木,光照充分,通风条件良好,且有清洁而充足的水源 (自来水或深井水均可 )。 养蝎事业具有长效性,因而场地应具备稳定性。 (二 ) 蝎场布局 蝎场应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两部分。 生产区由育种室、繁殖室、育肥室、幼蝎室、供种室、饲料室和温室组成。 若在无冬眠养蝎的同时采用常温养蝎, 三农书屋 第 27 页 共 154 页 可在室外划分若干小区,这些小区 由若干饲养池组成。 生活区由业务室、宿舍、食堂、仓库、厕所等组成 (图 9)。 四、种蝎 搞好蝎子的繁殖工作是提高人工养蝎经济效益的关键,培养优良种蝎是搞好繁殖工作的基础。 种蝎不仅决定着雌蝎的产仔第 28 页 共 154 页 率、仔蝎的成活率,对幼蝎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 ) 种蝎的来源 有的养殖户从野外捕捉或购回野生蝎子做种蝎进行繁殖。 对于养殖户尤其是初养者来说,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原因有三:第一,野生蝎子与人工养殖的蝎子生活习性有所不同。 人工创造的生态环境在温度、湿度、密度、饲料虫结构、栖息环境等方面与野生环境有较大区别。 野生蝎子由野 外自然环境进入人工创造的小生态环境难以适应,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必然受到影响;第二,野生蝎子性情凶悍,人工高密度混养会激化其种内竞争,造成大吃小、强吃弱的相互残杀现象;第三,由于野外环境比较恶劣,野生蝎子在受孕后营养往往供应不上,仔蝎在母体内不能很好发育,捕捉的野生孕蝎所产的仔蝎,多数体质较弱,成活率偏低,有的孕蝎还会产出一部分死胎。 养殖户最好从人工养蝎单位引进种蝎或自己选育。 1.引种 引进种蝎时,要对所引之蝎有详细的了解,如种蝎的品种、三农书屋 第 29 页 共 154 页 蝎龄、雌蝎是否有孕等情况。 可恨据需要择优选购青年蝎、成雌蝎或孕蝎 (怀孕 前期 )。 要挑选个大,体长在 4. 8 厘米以上,肢体无残缺,并且健:比、行动敏捷、静止时后腹部卷曲,前腹部肥大、皮肤有光泽的蝎子。 选种时,要注意雌雄比例的搭配。 有的养殖户为了多获仔蝎而只选雌蝎不要雄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因为雌蝎受精后,虽然精子在纳精囊内可长期贮存,供终生繁殖用,但繁殖率逐年降低,且仔蝎体质较弱,成活率偏低。 为了提高雌蝎的产仔数量和所产仔蝎的质量,种蝎需要年年交配,因而引进种蝎时必须引进适当数量的雄蝎。 根据蝎子的交配规律,雌、雄比例可按 3: 1进行搭配。 引种时间除了蝎子怀孕后期和产期,其他时间均 可进行。 运输时,要注意密度不可过大,否则易使蝎子挤压受伤,造成孕蝎流产或形成死胎。 常用的运输方法:先把种蝎装入洁净、无破损的编织袋中,每袋重量在 1. 5 公斤左右。 然后把编织袋平放在运输箱中。 运输箱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性能。 运输过程中要避免剧烈震动。 夏季运输要注意预防高温,冬季要防寒。 第 30 页 共 154 页 投放种蝎时,每个池子最好一次投足。 否则,由于蝎子的认群性,先放的与后放的种蝎之间会发生争斗,造成伤亡。 若确实需要多次投放时,可先向池内喷洒少量白酒,以麻痹蝎子的嗅觉,待酒味扩散后,光放的与后放的种蝎便能相互接受。 种蝎进入新环境, 需要一个适叵的过程。 刚投入池子的蝎子在 2— 3 天内会有一部分不进食,因此不可大量投喂饲料虫。 要不断观察蝎子活动和进食情况,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安全。 发现蝎池出现漏洞或防逃材料有睨裂现象,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运输时,如果有死亡或伤残的蝎子,要及时清理出来,及时加工成药用全蝎。 2.育种 养殖户除了向人工养殖单位购买种蝎,也可自主进行选育。 现以我场对种蝎的选育为例进行说明。 蝎子的生长速度与产仔率是两个负相关的性状:产仔数越多,个体越小,生长得越慢。 蝎子的生长速度与产仔率这两个性状很难在同一品种内同时表现优良。 所以 ,选育种蝎时,要单独三农书屋 第 31 页 共 154 页 培养父系和母系,父系侧重于生长速度快慢和个体大小,母系侧重于产仔率和成活率。 我们以太行山蝎子做父系、伏牛山蝎子做母系,按四系配套杂交法进行选育 (图 10)。 分别在太行山蝎子、伏牛山蝎子这两个品系内部挑选优良个体,按近亲繁殖的方法培育出若干个具有一定特点的纯体系,此为一级杂交。 对 —— 级杂交所生产的后代进行生产性状测定,从中选出最佳的杂交组合进行配套杂交,此为二级 杂交。 为了使遗传性状稳定,二级杂交要进行多次。 一级杂交和二级杂交都是在同一品系内部进行的杂交。 通过一、二两级杂交,即可选育出 具有优良性状的父系和母系。 在父系和母系之间再选第 32 页 共 154 页 择优良体系进行杂交,此为三级杂交。 四系配套杂交通过三级杂交完成,具有强大的杂交优势,培育出的蝎子将不同晶系的优良性状集于一体。 (二 ) 蝎子的提纯复壮 由于变异、退化等因素的影响,种蝎的优良性状在生产过程中,随子代的繁衍而具有不稳定性,故杂交种蝎在繁殖两个世代后,需要进行提纯复壮。 在 4— 5 龄蝎群中,选择个大、有光泽、肢体健全、健康活泼且适应性强的个体,专池精心饲养。 待这些蝎子交配、产仔后,将体壮、产期早、产仔率高的雌蝎挑出放入专池,然后往池中放入适当数量的优 良成堆蝎进行交配繁殖。 为了保留和发挥种蝎的优良性状,此项工作要经常进行。 五、常温养蝎技术 人工养蝎在我国自 50 年代开展以来,常温养蝎所占的比重很大。 这是一种传统的养蝎技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其技术已趋于全面、成熟。 近年来,虽然无冬眠养蝎技术已得到迅速发三农书屋 第 33 页 共 154 页 展,但常温养蝎因其设备简陋、技术简单、管理方便,在短时间内这种养殖方式还会存在下去。 (一 ) 引种时间 常温养蝎的引种时间一般安排在春末夏初或秋季。 这是由蝎子在一年四季中的活动情况决定的:初春蝎子刚出蛰,未大量活动,体力尚未恢复,盛夏进入产仔时节,冬季气候 寒冷;而春末夏初和秋季,无论从气候还是蝎子活动情况来说,都是运输的大好季节,另外,春末夏初即将进入繁殖期,便于当年产仔,提高养蝎经济效益。 (二 ) 养殖方式 常温养蝎的主要方式有缸养、盆养、坑养、池养等。 其中池养是较为理想的养殖方式。 其他几种形式比较落后,已多不采用。 现仅将池养方式介绍给读者。 蝎子池养一般有两种方式。 第 34 页 共 154 页 1.一般蝎池 蝎池建在室内、室外均可。 建蝎池的地面要注意硬化,以防鼠、防蚁。 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