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纹蛙的养殖技术内容摘要:

(2)要注意气候变化防止烈日曝晒胚胎。 也要防止暴风雨击沉胚胎或使胚胎堆积在一起。 有条件时, 要尽量保持孵化水温在最适温度范围,以加速其发育,提高孵化率。 (3)要及时驱除敌害,发现有蛙、鸟、野生杂鱼进入孵化池吞食胚胎时,要及时将其驱除或捕杀。 要及时清除腐烂变质的水草。 虎纹蛙的池塘养殖 一、养蛙池的条件 虎纹蛙幼蛙和成蛙池基本个似,对场地无特别要求,只要环境安静、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安全、便于管理即可。 屋前屋后的庭院、空坪隙地、结构坚固的屋顶、室外或室内均可作为修建蛙池的场所。 蛙池规格可大可小,视生产规模而定, 小者可为 1 平方米,大者为 50~80 平方米 (包括陆地面积 )。 但一般至少应有 3 个池,以便大、小分级饲养。 池中水面与陆地面积之比为 3~4:1。 水面可种植水浮莲等浮水植物,以改善生态环境。 池的质地可以是土池, 也可以是水泥池或混合结构,但以硬质土池为佳。 池的四周应是垂直的,池壁 (或围墙 )的高度应有 1米左右, 可以用水泥、砖砌成,也可以用聚乙烯网片从了底开始向上围成,以防止蛙逃逸,也能阻止部分敌害进入。 小虎纹蛙善爬, 在围墙或池壁的顶部应向池内伸出 3~5 厘米的檐边。 进、排水口都有应有筛网防止蛙逃跑。 虎纹蛙有白天穴居的习性, 在环境不太安静、来往人较多的池内设置隐蔽处,使蛙的习性能得到满足,少受干扰。 隐蔽物可用轻便的板和砖搭成, 但要比较光滑,板与池底的距离应在 10 厘米以上,以免蛙在其上擦伤、挤伤、隐蔽物以水生植物最佳, 在水生植物较多及少有人员干扰的池塘,可 不必搭置隐蔽处。 在水泥底的蛙池底部,可适当铺一层干净的细泥沙, 以避免蛙体与水底的池底直接摩擦,池水深度为 10~20 厘米。 蛙池的设计,有以下几种方案可供选择。 岛屿式蛙池整个蛙池平面呈梯状结构,池的一侧为进水渠,另一侧为排水沟,池的中央有空地 (可种植蔬菜等作物 ) 和饲料台 (食槽 )形成岛屿,空地和食槽两侧呈 30 度斜坡,便于蛙登陆栖息和取食。 空地和食槽表面与池底的高度为 30~40 厘米, 食槽用水泥、砖砌成,表面要抹光滑。 池底为硬质泥土,整理平坦。 斜底式蛙池斜底式蛙池出有两种形式。 池壁为水泥、砖砌或下部 为水泥、砖砌,上部用聚乙烯网片围成。 池底呈倾斜状, 斜坡高处比池底低处要高 15~20 厘米 (视池底的长度而定 ),倾斜的池底可为硬土质,也可为水泥结构,高的一端用水泥制一饲料台, 饲料台靠内侧应留排水孔,以利于冲洗饲料台。 池底低处设排水孔,与池外的排水沟相接。 进水口设在饲料台一端。 这种结构适用于较小的池 (几平方米 ),用于屋顶或室内及室外集约精养池,管理方便,水陆面积比例可通过水位的升降来调节。 如是用水泥结构,其池底和池壁要保持光滑,以免蛙在跳跃时擦伤皮肤。 大面积蛙池以野外旷地修建较大面积的土质蛙池,或利用原有自然池塘养蛙,池底要比较平坦而质硬,以便于排水清淤。 池塘保水力好。 在各个不同方向每隔 4米左右修建一个 平方米左右的水泥饲料台,饲料台的平面略露出水面即可 池内水深最好只保持 20~30 厘米。 水体中除种植条件外,还可养殖一些小鱼、泥鳅作为蛙的饵料。 并可消除蛙的排泄物。 二、放养规格与密度 虎纹蛙的放养密度,主要取决于蛙池的排灌、卫生条件用及养殖方式。 在排灌方便、不影响蛙正常生活的集约精养池中, 每平方米可放养刚变态的幼蛙 100~200 只、 30克以上 的幼蛙 60~100 只,可按这一密度一直养成商品蛙。 在一般养殖池 (如岛屿式蛙池 )中,每平方米可放养 40~60 只。 排灌不太方便、换水会使蛙受到惊扰、影响蛙生活的池中,则应适当稀养, 面积较大的池塘、稻田养殖时,每亩可放养 3000~5000 只。 实践证明,在排灌方便的精养池中,保重饲料供应, 每平方米放养 40只与放养 80 只的,其个体生长速度并无明显差别。 三、分级饲养、饲料及投喂 除了刚变态的幼蛙开始几天的饲料及投喂方法稍有不同外,幼蛙和成蛙的饲养管理方法基本相同。 (一 )分级饲养 虎纹蛙与牛蛙、美国青蛙等其他蛙 类一样,有大吃小的习性,因此,应按变态先后和个体大小分级进行饲养。 其分级的标准虽不像蝌蚪那样严格,但蛙的个体之间大小也不能太悬殊,同时供给充足的饲料,互相残杀的现象才不会严重。 分级饲养的方法是,在开始时按变态的先后将个体大小基本一致的幼蛙,按适当的密度放入幼蛙池中。 随着个体的生长, 需要适当稀疏。 同时,个体间也会出现明显差异,这时便可趁清洗时,将个体特别大和个体特别小的蛙分别选入另外的蛙池中, 既做到了分级饲养,又起到了降低密度的作用。 (二 )饲料及投喂 饲料由于眼睛的结构,包括牛蛙、美国青蛙在内的 一般蛙类,只能看到运动的物体,因此只能捕食活动的食物, 这种捕食习性给蛙类大规模人工养殖带来了一定困难。 但虎纹蛙与这些蛙不同,它不仅能捕食活动的食物, 而且无需驯化便可直接发现和摄取静止的食物。 (1)静态饲料适合于虎纹蛙的静态饲料主要有 :①鱼肉。 未腐烂变质的死鱼、死泥鳅、死鳝鱼及冷冻的冰鲜鱼类。 ②螺、贝类肉 (去壳切碎或将螺壳打得粉碎 )。 ③小野杂鱼干、虾干等。 ④人工配制的含鱼粉较多或其他泥腥味较强的配合饲料, 蛋白质含量要求达到 35%~40%。 (2)动态饲料适宜的活生物饵料有 :小鱼虾、蚯蚓、水生和陆生昆虫、人工培育的蝇蛆、小螺、小贝类等小动物 . 水生昆虫可以用网到沟渠、塘、河等各种水体中捞取,陆生昆虫可以人工诱捕或从泥土中挖取。 但这些从野外捕捉的活生物饵料数量有限, 不能适应大规模养殖生产的需要,最好是进行人工培养蚯蚓、蝇蛆等。 饲料的投喂刚变态的幼蛙其视觉和嗅觉尚未完全适应陆栖生活,处于一种过渡阶段,它已不能像蝌蚪那样吃食水中的饲料, 也不能完全像成体那样进行取食活动。 因此,在变态成蛙后的开始几天,应投吃一堑适口的活动饵料为主,如个体较小的 蚯蚓、 人工养殖的蝇蛆等,也可投喂一些切得很小的静态饵料,投喂 5~7 天后即可直接投喂切碎的鱼肉丁等有腥味的死饵料,随着蛙的个体的长大, 鱼肉丁等饲料的颗粒也可逐渐增大。 饲料的投喂要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点。 (1)定质根据其营养成分,将不同品种的饲料混合投喂,使之符合营养学原理,不要长期投喂单一品种的天然饲料, 也不要几天更换一种饲料,否则会影响其生长。 如以投喂鱼肉为主时,也要搭配其他饲料,如少量蚯蚓、蝼蛄、螺肉、蚌肉等, 可使蛙不至于因吃一种食物而营养不良,不致于缺乏某些微生素及一些必需的微量元素而影响 其生长速度, 降低饲料的转化率以及产生厌食甚至疾病。 如是已按其营养需要进行了配比的配合饲料,则只需定量投喂即可。 (2)定量投饲量的原则是以基本吃完为度,一般日投饲量为占其体重的4%~8%。 当气候适宜,摄食力很强时,可增加到 10%。 试验证明 :在 30 摄氏度左右的气温时,以鲜鱼肉为饲料,个体重 10~20 克的虎纹蛙,每天每只可增重 1 克以上。 个体重 20 克以上的蛙,每天每只可增重 2克左右。 因此,鲜鱼肉的日投喂量,也可按如下公式进行估算 : 投喂量 =蛙总只数每只蛙增重量 2 再根据气温、具体摄食情况作适当增减。 如发 现投喂不足,即在下一次适当增加投喂量。 如剩余太多,下次即适当减少投喂量。 (3)定时每天投喂 2次 ,上午 6~8 时、下午 16~18 时,各投喂 1次。 (4)定点建了饲料台的池,饲料一定要投在饲料台上,没有建固定饲料台的池,则应在水陆相接的池边固定几个投饲点, 饲料投于了陆地上。 虽然虎纹蛙也可摄食水中的饲料,但将饲料投放于饲料台或陆地上,浪费较少。 四、日常管理 保持环境安静,防止惊忧虎纹蛙属性急躁,警觉性高,怕惊忧,一旦有人下池捕捉,或受到其他惊忧,即会乱蹦乱窜, 时间长,碰的次数多,很容易碰伤头部、脚趾等。 如果蛙池卫生状况差,很容易引起感染,甚至死亡。 所以应尽量少惊扰, 及时驱除敌害,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安静。 更换新水,保持水质干净人工饲养虎纹蛙,特别是集约精养时,密度一般都比较大,蛙排出的尿液和粪便较多, 尤其是尿液中的尿酸和氨对蛙皮肤的刺激作用很大,容易使皮肤表面破坏,抵抗力下降,引起疾病发生。 因此,要及时清洗蛙池, 排除污物,对饲料台进行消毒。 但要尽量避免下池清扫,以免使蛙受太多惊扰。 集约精养池排灌方便,坚持每天换水 1 次, 每次换水量为原有水量的 1/2 即可, 5~7 天彻底清扫 1次。 在清扫蛙池的同时,如发现有特别大的或特别小的蛙,应转移到相应的池 (同样环境、同样规格 )中饲养。 即使是较大的池,排灌不太方便,每天也应加入一定量的新水。 建筑防逃设施,做好防逃工作经常检查防逃设施、围墙、防逃网、进排水口处的筛板等,防止蛙的逃逸。 设置遮荫棚,防止太阳曝晒在夏季,太阳特别大,气温很高时,应在蛙池上方搭设遮荫棚,防止太阳曝晒, 这对于屋顶上的蛙池及其他水泥尤为重要。 灯光诱虫,增加活饵料为了广辟饲料来源。 在夏、秋季可在蛙池中进 行灯光诱虫。 采取保温措施,延长生长期蛙类为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温度对蛙的生长影响很大。 虎纹蛙能够受较高的温度,在 37 摄氏度时仍能摄食生长,但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虎纹蛙生长适温范围为 25 摄氏度至 35 摄氏度。 当水温为 28 摄氏度至 32 摄氏度时生长最快。 当水温在 20 摄氏度以下时,摄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