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鹅的饲养技术内容摘要:
外,要注意光照的补充,每天补充光照 2~3 小 时,使每天光照,达到 16 小时为好。 鹅舍的垫草要保持干燥,也可采用厚垫草的方式饲养。 肉鹅的饲养技术 18 种鹅的公母配比 要根据品种而确定,一般在 以 1:4~ 6 为合适。 一般重型品种配比应低些,小型鹅种可高些;冬季的配比应低些,春季可高些。 选留阴茎发育良好,精液品质优良的公鹅配种,性比可提高到1:8~ 10。 (五 )停产期的饲养管理 此时的日粮由精改粗,即转入以放牧为主的粗饲期。 此期的喂料次数 根据季节情况 渐渐减少到每天 1 次或隔天 1 次,然后改为 3~ 4 天喂 1 次 ,到寒冷季节时在逐渐加料。 由于我们地区寒冷可以自然换羽。 肉鹅的饲养技术 19 鹅的几种常见病防治技术 一、 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于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性病。 主要侵害 320 日龄的小鹅,引起急性死亡,传染快、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养鹅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 [症状 ]本病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 3 种类型。 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发生在 1 周龄以内的雏鹅。 急性型:有精神萎顿、废食、严重下痢,拉黄白或黄绿色水样便,病程多在 12 天,临死前会出现神经症状,多发生于 12 周龄的雏鹅。 亚急性型:多发生于 2 周龄以上的鹅群,有精神差、不吃、拉稀和消瘦等主要症状。 病程 37 天,少数能自愈,但生长发育不良。 [剖检 ]主要病理变化在小肠。 死于最急性的鹅小肠只出现黏膜充血、出现等败血症现象。 死于急性、亚急性的鹅小肠里有大量渗出物形成带状假膜, 呈栓子样管状物堵住小肠后段,尤其是回盲部的肠段极度膨大,质地硬实,形如香肠,这是小鹅瘟的特征性病变。 肝、脾肿大、充血,偶有灰白色坏死点,胆囊增大。 发病情况: ,但多发生于冬末春初,主要侵害 320 日龄的雏鹅。 ,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 肉鹅的饲养技术 20 ,育雏温度低 ,鹅舍地面潮湿,卫生环境差,鹅只日龄小,其发病率较高。 ,缺乏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发病的存在等均能诱发和加剧本病的发生和死亡。 ,若有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本病的单一感染。 ,发现有个别鹅场的患病鹅群发病日龄最迟的持续至33 天龄,但死亡率极低。 40 日龄以上的鹅只,未见发生本病。 临诊症状本病潜伏期为 35 天,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扰乱为主要表现。 根据病程的长短不同,可将其临诊类型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三种。 最急性型最急性型多发生于 310 日龄的雏鹅,通常是不见有任何前驱症状,发生败血症而突然死亡,或在发生精神呆滞后数小时即呈现衰弱,倒地划腿,挣扎几下就死亡,病势传播迅速,数日内即可传播会群。 急性型急性型多发生于 15 日龄左右的雏鹅,患病雏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头颈缩起,闭眼呆立,离群独处,不愿走动,行动缓慢;虽能随群采食,但所采得的草并不吞下,随采随丢;病雏鹅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沾污鼻孔周围,病鹅频频摇头;进而饮水量增加,逐渐出现拉稀,排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水样稀粪,常为米浆样浑浊且带 有气泡或有纤维状碎片,肛门周围绒毛被沾污;喙端和蹼色变暗(发绀);有个别患病雏鹅临死前出现颈部扭转或抽搐、肉鹅的饲养技术 21 瘫痪等神经症状。 据临床所见,大多数雏鹅发生于急性型,病程一般为 23 天,随患病雏鹅日龄增大,病程渐而转为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亚急性型通常发生于流行的末期或 20 日龄以上的雏鹅,其症状轻微,主要以行动迟缓,走动摇摆,拉稀,采食量减少,精神状态略差为特征。 病程一般 47天,间或有更长,有极少数病鹅可以自愈,但雏鹅吃料不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阻碍,成为“僵鹅”。 病理变化最急性型最急性型病例,剖检时仅见 十二指肠黏膜肿胀充血,有时可见出血,在其上面覆盖有大量的淡黄色黏液;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质脆易碎;胆囊胀大、充满胆汁,其他脏器的病变不明显。 急性型急性型病例,解剖时可见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质脆;胆囊胀大,充满暗绿色胆汁;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肾脏稍为肿大,呈暗红色,质脆易碎。 肠道有明显的特征性病理变化;病程稍长的病例,小肠的中段和后段,尤其是在卵黄囊柄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膨大,肠道黏膜充血出血,发炎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长短不一( 25 厘米)的栓子,体积增大,形如腊肠状,手触腊肠状处质地坚实, 剪开肠道后可见肠壁变薄,肠腔内充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状物(以上俗称为腊肠粪的变化,是小鹅瘟的一个特征性病理变化)。 也有部分病鹅小肠中后段未见明显膨大,但可见到肠黏膜充血出血,肠腔内有大量的纤维素性凝块和碎片,未形成坚实栓子。 中文名称 : 小鹅瘟 典型症状 : 下痢 精神委顿 食欲废绝 易感种群 : 鹅 肉鹅的饲养技术 22 疾病类型 : 传染性疾病 主题关键词 : 传染性疾病 病毒性传染病 栏目关键词 : 传染性疾病 小鹅瘟是由鹅 细小病毒 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病雏鹅的临诊特点是精神委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 对养鹅业 的发展,影响极大,搞好小鹅瘟的防治工作是当务之急。 小鹅瘟 一、临床症状 发病鹅普遍出现下痢、口吐粘液、采食量减少等症状,个别鹅出现转脖、抽搐的情况。 日龄较大一般没有出现神经症状,发病鹅表现为下痢、采食量减少。 小鹅瘟 二、病理剖检 可见肠道的血管怒张,十二指肠的粘液增多,粘膜呈现橘黄色,小肠中后段膨大增粗,肠壁变薄,里面有容易剥离的凝固性栓子。 肝脏肿大,呈棕黄色,胆囊明显膨大,充满蓝绿色胆汁。 胰腺颜色变暗,个别的胰腺出现小白点。 心肌颜色变淡,肾脏肿胀。 法氏囊质地坚硬,内部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有神经症状的鹅剖检时,可 见脑膜下血管充血。 小鹅瘟 三、区别诊断 区别鹅副粘病毒病、与小鹅瘟,本病 13 周龄的雏鹅易发,前者所有龄期的鹅都可发生。 小鹅瘟 四、防制措施 肉鹅的饲养技术 23 在治疗上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应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母鹅产蛋期前及时接种疫苗,坚持自繁自养原则。 对同群未感染的雏鹅和假定健康鹅应用小鹅瘟抗血清紧急接种治疗。 搞好饲养殖场的卫生,全场彻底消毒,对病死鹅要作深埋处理, 把好引种关,防止带回疫病,已引进的要隔离饲养观察。 二、鹅的球虫病 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原虫病,鸡、鸭、鹅都能感染。 对幼禽的危害特别严重,爆发时 可发生大批死亡。 鹅的球虫有 15 种,分别属于 2 个属,即艾美耳属和泰泽属。 其中以艾美耳球虫致病力最强,他寄生在肾小管上皮,使肾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3周龄至 3 月龄幼鹅均可感染,常呈现急性经过,病程 23天,死亡率较高。 其余 14 种球虫生于肠道,他们的致病变化大,有些球虫种类(如鹅球虫)会引起严重发病,而另一些种类单独感染时,相对的说是无害的,但混合感染时会严重致病。 [症状 ]急性者 12天死亡。 多数病鹅开始甩头,并有食物从口中甩出,口吐白沫,头颈下垂,站立不稳,腹泻,粪便带血呈红褐色,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 病程长者,食 欲减退,继而废绝,精神萎顿,缩颈,翅下垂,粪稀或有红色黏液,最后衰竭死亡。 [剖检 ]患肾小球病的病鹅可见肾肿大,由正常的红褐色变成淡黄色或红色。 有出血斑和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病灶或斑纹。 肠球虫病可见小肠肿物,肠黏膜增厚、出血和糜烂。 肠腔内充满红褐色的粘稠物,小肠肉鹅的饲养技术 24 中段和下段可见到黏膜上有白色结节或糠麸样的伪膜脱落。 [防治 ]可选用下药物: ( 1) 氯苯胍:按 30 106混入饲料,连用 46 天,可以预防本病的暴发生。 ( 2) 氨丙啉、球虫净和球痢灵:任选一种,均按 125 106浓度混入饲料,连续用 3045 天,可以预防本病。 ( 3) 磺胺间甲嘧啶( SMM)0.1%或0.02%复方新诺明拌料,连用3-4天可治疗本病。 ( 4) 痢特灵:按20010 6~40010 6 拌料,连用3-5天,亦可治疗本病。 此外,应加强卫生管理,鹅舍应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定期消毒。 三、鹅白痢 (一)病原学:该病原为沙门氏杆菌。 本菌在适当的环境下可生存数年,在鸡舍土壤内可存活 14 个月,夏季土壤内为 2035 天,冬季土壤内为 128184 天。 对热的抵抗力较弱,许多消毒药都对它十分有效。 (二)、流行病学:鹅雏蛋内感染者可能在孵化中死亡或成为不能出壳的弱雏,或出壳 后死亡在孵化器内,同群的雏鹅在出雏后 23 天开始发病死亡, 10 天左右达到高峰, 3 周以后迅速下降。 此病的流行通过水平和垂直传染。 死雏污染炕坊,病雏污染料水及鹅舍,饲养管理条件差,环境卫生不良均能助长本病的流行。 (三)、临床症状:其特征性症状为急性下痢,排稀薄白色糊状粪便,肛门周围污染,绒毛粘结,肛门被堵塞,病雏排粪困难,发出叫声,肉鹅的饲养技术 25 腹部膨胀,两翼下垂,羽毛松乱,嗉囊松软,病程 47 天,死亡率可达 7090%。 病程长短,死亡率的高低,与雏鹅的日龄及饲养管理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四)、病理变化:数日龄鹅的心肌、 肝、肺、盲肠、大肠和肌胃的肌肉内有坏死灶或结节,忙肠腔内有白色干酪样物质。 常出现腹膜炎变化,卵黄不吸收,卵黄囊皱缩,内容物呈淡黄色,油脂状或干酪样。 日龄较大的病雏,可见到肝脏有灰黄色结节或灰色肝变区,心肌上的结节增大而使心脏变形。 (五)、预防措施:在良好的饲养管理和机体抵抗力强时,白痢菌在肠内经 15 日被消灭,饲养管理不良时,机体的抵抗力随之减弱,白痢菌随血液分布到全身各器官、组织,从而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 搞好孵化和育种工作,种蛋必须来自健康鹅群,孵化前对孵化设备和种蛋必须彻底消毒。 病、健鹅雏 隔离饲养。 健雏预防,病雏进行药物治疗,死雏焚烧。 4.、药物治疗: ( 1)大蒜捣碎加水 1020 倍,每次 毫升 /只,每天四次,连用三天。 ( 2)生物制剂:用乳酸杆菌、链状菌、酵母和酶来预防。 促菌生、抗痢全、 8501 对本病均有防治效果。 ( 3)土霉素 %拌料。 ( 4)庆大霉素, 1500 单位 /只,饮水五天。 肉鹅的饲养技术 26 四、禽霍乱 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一) 病原学: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 本菌对一般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 5%石灰乳, 12%漂白粉水溶液, 35%煤酚皂溶液在数分钟很 快被杀死。 病菌在干燥空气中 23 天死亡,高温下立即死亡,腐尸中可生存 13 个月,土壤中可存活 5 个月,粪肥中可存活 1 个月 ,。 本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氟哌酸、氯霉素及磺胺类药物都敏感。 (二) 流行病学:本病的发生常为散发,间或地方性流行,对各种家禽均有易感性,其中鸭鹅、鸡最为敏感。 且多呈急性经过,鸭、鹅群发病多呈流行性,病禽的排泄物以及呼吸道分泌物飞沫通过饲料、水或空气传播。 饲养管理不善,天气骤变,阴雨潮湿,鹅舍通风不良都能促进本病发生和流行。 本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鹅多发生于秋季、冬和早春季节,发病年龄临 床上以一月龄以上的鹅较多见。 (三) 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 29 天,依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 最急性型:死前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通常是健壮高产的鹅、鸭。 急性型:精神萎顿,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口鼻流出白色 粘液或泡沫,排除绿色或灰黄色稀便,有时带血,病后 12 天死亡,传染快,死亡率在 5080%,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常摇头,欲将蓄积在喉部的粘液排出, 故 群众称为 “摇头瘟”。 肉鹅的饲养技术 27 慢性型:常见于流行后期,由急性转来,表现腹泻、消瘦、关节炎、跛行等。 (四) 病理变化:其特征性病变是:肝脏布满灰黄色坏死点, 形状如针 头。 胸腹腔的浆膜和粘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心外膜及小肠粘膜较严重,心包积水,肺充血及水肿。 肠道中以十二指肠的病变最为显著,发生严重的 急性卡他性肠炎或出血性肠炎。 (五) 防范措施: 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 运动场所干燥、通风、光线充足。 加强锻炼,提高鹅的体质,增强抵抗力。 严禁在鹅舍附近杀病禽,防止家禽混养,以免相互感染。 药物治疗: ( 1)肌注链霉素,成年鹅 10 万单位,中鹅 35 万单位, 68 小时一次,连续 36 次,效果较好。 磺胺类药有疗效。 ( 2)土霉素、青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强力霉素、氯霉素、庆大霉 素等对本病均有一定疗效。 ( 3)疫苗接种:健康鹅用禽霍乱疫苗接种也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常见方法。 肉鹅的饲养技术 28 养鹅技术讲座 肉鹅的饲养技术 29 前 言 养鹅产业是世界范围内一项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朝阳工程。 目前鹅肉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肉鹅的饲养技术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股份制公司章程(精简版
企业的职工或其他老职工转让所收购的股份。 第十五条 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任职间和离开本企业后的第一个会计年度内,其所持有的股份不得转让。 股东和非股东职工的权利和义务 股份取得、转让的条件和程序 第十六条 股东自企业清算之日起不得转让股权。 第八章 第十七条 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和职工代表组成,是企业的权力机构,行使下列职权: 决定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选举和更换执行董事,决定其报酬;
肉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系统方案
务信息上传至市级数据中心,为市级数据中心的展示平台提供数据支持。 肉类批发市场流通安全信息追溯子系统(简称:批发管理子系统) 通 过建立从肉品进场、检测及肉品交易的全程信息管理,达到猪肉流通的信息追溯要求。 子系统以屠宰场交易凭证、 IC 卡为肉品来源依据,以批发市场交易凭证、 IC 卡为肉品流向依据(卡证同行),确保来源与流向信息相关联,上连生猪屠宰企业、供应商,下接零售摊位经营业户。
肉羊养殖技术100问
,最好让其自行分娩羔羊产出后,首先把其口腔、鼻腔的黏液掏出擦净,以Feed mix 反刍营养百分百饲料软件 (奶牛、肉牛、肉羊等饲料计算 ) 免因呼吸困难、吞咽羊水而引起窒息或异物性肺炎。 羔羊身上的黏液。 应及早让母羊舔干,既可促进新生羔羊的血液循环,又有助于母羊认羔。 如果母羊恋羔性弱时,可将胎儿身上的黏液涂在母羊嘴上,引诱它舔净羔羊身上的黏液。 羔羊生后 小时后排出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