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香菇生产技术规程db51t460-内容摘要:

种。 人工接种 在接 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上接种。 选择对人畜无害的消毒剂对接种环境消毒。 采用单面 4 孔或双面 5(正面 3孔,背面 2孔)孔式接种,每孔接种量 3 g~ 4 g。 接种后立即用套袋封口。 发菌管理 发菌 接种后将菌袋移入培养室,避光发菌。 菌袋呈井字形堆放,可堆叠 3层~ 6层,调温至 18 ℃ ~ 24 ℃ , RH(空气相对湿度 )60%~ 70%,培养 60天~ 80天,至菌袋发菌成熟。 清除杂菌 接种后第 7天、第 15天各进行一次菌袋翻堆与检查,将污染杂菌的菌袋剔除并作销毁处理。 转色管理 场地 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搭盖高 m ~ m的荫棚,每万袋需要 500 m2,荫棚上盖草或 黑色遮阳网,透光率 30%。 适时转色 前期 脱袋后 5天~ 7天,保湿 (RH80%~ 90% )调温 (19 ℃ ~ 23 ℃ ),诱发气生菌丝,至菌筒表面出现白 色晶莹水珠。 中期 出现白色水珠之后的 3天~ 5天,揭膜通风与盖膜保湿相间管理,逐步增加每天的通风次数和持续 时间,辅以 50 Lx(勒克斯 ) ~ 200 Lx光照,由转色前期的 每天通风 2次~ 3次,每次 20分钟 ~ 30分钟, 增加到每天 4次~ 6次,每次 30分钟~ 40分钟,菌筒表面白色水珠逐渐变成黄褐色至酱色。 后期 脱袋后 20天左右,菌筒表面颜色由浅变深,菌皮龟裂成花斑时,表示香菇原基已经形成,适时加 大温差刺激,催蕾出菇。 白天温度 20 ℃ 以下时盖膜升温,夜间揭膜,增大昼夜温差,连续 3天~ 4天用 7 ℃ ~ 10 ℃ 的温差刺激,促使部分原基发育成菇蕾。 出菇管理 秋菇管理 调温至 10 ℃ ~ 20 ℃ , RH75%~ 95%,光照 50 Lx~ 200 Lx,使菇蕾逐步长大,必要时采用空间喷 雾法间接补水保湿。 采收两批香菇之后,待菌筒菇痕处菌丝发白,可进行刺筒补水,然后给予变温刺激催蕾。 秋菇可 采收 3批~ 4批,占总产量的 30%~ 50%。 春菇管理 越冬管理 每年 12月至翌年 2月气温常在 10 ℃ 以下, RH60%,菇场仅有零星菇蕾,此间可采用直接覆膜法, 保温保湿,养菌越冬。 春季日平均气温高于 12 ℃ 时,即可进行春菇管理。 刺筒补水 越冬后菌筒含水量常为 30%~ 35%,菌丝体呈半休眠状态,必须补水 ,使菌筒充分吸水,以满足 出菇时的水分需求,补水方法同秋菇管理。 变温催菇 70 DB51/T 460—2020 早春菌筒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