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混凝土搅拌站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应的配合比 试验 ,并且只能用于 C30 及以下混凝土;废水宜单独计量,加强对废水的 监测频次,发现问题由 试验 室主任及时处理。 应 配置 污水处理系统:包含自动洗车系统、砂石分离系统、废水澄清系统、污水防沉淀系统、废水单独计量系统等,管路设计合理防止堵管。 搅拌站内每天产生的生产废水、湿混凝土的回收等应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分类回收使用。 固体废 弃物的处理 : 搅拌站内 混凝土试块 、硬化的废弃混凝土需统一破碎, 宜统一运送至制砖厂使用 或其使用其他方法再生利用 ,不得向外排放。 厂区内应设置固体废弃物堆放区且应定期进行 处 理 、综合利用 ,禁止乱堆乱放。 8 6 粉尘、噪声、废水废料排放标准及检测 粉尘排放标准及 检测 粉尘排放 搅拌站无论在何种供料形式的工作状态下, 粉尘排放 应符合 GB 20426 及表 1 的规定。 表 1 厂界粉尘要求 作业场所 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点 浓度限值 ﹡ 1/( mg/m179。 ) 混凝土搅拌站 厂界外 20m (扣除参考值 *2) 注: *1指监控点处的总悬浮颗粒物( TSP) 1h浓度值。 *2 参考值含义:在厂界外 20m 处,上风方与下风方向同时布点采样,将上风方的监测数据作为参考值。 粉尘浓度检测方法 a) 粉尘浓度分为站内粉尘排放点浓度和厂界排放点浓度。 搅拌站正常生产期间,站内粉尘浓度为检测搅拌站粉尘排放区域 2 米之内的粉尘浓度,厂界排放点粉尘浓度检测方法 为离搅拌站厂界 20 米距离,在上风口和下风口同时检测,用下风口的值减去上风口的值作为相对粉尘浓度,即搅拌站产生的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粉尘浓度的测定按 GB 20426 相关规定进行。 检测方法按 GB101712020 规定方法执行。 b) 具体检测点详见附件表格 3 中检测点及检测位置。 噪声限值及检测 噪声限值。 搅拌站所有噪声源在工作时的噪声要求应符合 GB 12348 及表 2 的规定(工况为上料、额定容量搅拌、出料)。 9 表 2 噪声要求 检测位置 基准噪声型 噪声限值 低噪声型 噪声限值 噪声限值 昼 夜 离搅拌机中心 7 米,离地面 处 89dB( A) 79dB( A) 控制室内 82dB( A) 厂界 *1 65dB(A) 55dB(A) 厂界 *2 70dB(A) 60dB(A) 厂界 *3 75dB(A) 65dB(A) 注: *1 指搅拌站厂界 100 米之内无居民区、学校、政府机关等人员密集单位。 *2指搅拌站厂界 200米之内无居民区、学校、政府机关等人员密集单位。 *3指搅拌站厂界 300米之内无居民区、学校、政府机关等人员密集单位。 夜间频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制的幅度不得高于 10 dB( A)。 夜间偶发噪声的最大声级超过限制的幅度不得高于 15 dB( A)。 噪声限值检测方法。 a) 对于主机和厂界的噪声,四周每个测点只测量一次,分别记录在第一次至第四次栏内,其余各位置的测点每个测四 次。 噪声的测试按 GB/T 10171 的相关规定进行, b) 具体检测点详见附件表格 4 中检测点及检测位置。 粉尘、噪声检测周期。 混凝土搅拌站内部每月对 粉尘、噪声 检 测 一次,并根据表一记录下来。 环保部门每年对混凝土搅拌站 粉尘、噪声 检测一次并检查搅拌站内部记录表。 粉尘、噪声的检测方法必须严格执行,并将所测数据填入表 表 4。 废水、废料处理及检测 搅拌站应具备收集 斜皮带清洗污水、搅拌站场地日常清洗污水和 混凝土运输车、搅拌机等砼冲洗污水 的能力。 生产废水 经过砂石分离以后,使之成为砂、石、水泥浆水,分别加以回收利用。 废 水经过多级澄清可以作为清洗搅拌车用水,循环利用。 浆水采取直接回收利用方式。 10 C30 以上标号混凝土不 得 使用浆水回收利用。 浆池采用浓度计监测,浆水浓度应控制在 5%以内,高于 5%时应注入清水稀释。 浆池安装搅拌装置,采用延时电路控制,定时搅拌,以确保浆水拌合均匀。 浆水经污水泵注入污水计量斗或储浆箱中备作混凝土搅拌用水,其量一般定在150L~ 250L 范围,为每拌混凝土搅拌用水的 70%~ 80%,具体数值由混凝土搅拌机的工作性能确定。 混凝土用水的其余部分由搅拌机供水系统提供清水加以补充。 回收利用的浆水应满足规范 JGJ 632020《混凝土用水标准》中的相关规定。 浆水浓度 低于 5%的要求时对混凝土强度没有影响。 混凝土拌合用水使用回收浆水,不影响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和料的正常使用。 在保持水灰比、塌落度不变的情况下,应充分考虑浆水中固体物质的存在对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的影响。 废水处理系统结构要求。 搅拌站 应配置污水处理系统:包含自动洗车系统、砂石分离系统、废水澄清系统、污水防沉淀系统、废水单独计量系统等,管路设计合理防止堵管。 搅拌站内每天产生的生产废水、湿混凝土的回收等应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分类回收使用,污水不允许 直接 排放。 污水检测方法:对于暂时不能实现污水零排放搅拌站企业,其污必须严格按照《混凝土拌合用水》 GB 8978 所要求的污水排放标准执行。 污水检测按 《混凝土拌合用水》 GB 8978 要求执行。 11 7 绿色生产 管理 及评级验收 混凝土 搅拌站的 绿色生产 管理 混凝土 搅拌站操作系统应采用双硬盘或双机数据同步,并具有黑匣子功能, 保证所有生产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混凝土 搅拌站操作系统应具有设备维护保养自动预警提示功能,便于用户按时维护保养设备。 搅拌站选用生产原材料应遵循国家鼓励、提倡优先使用新型、节能性材料和可再生资源 的原则 ,如选矿废石的利用 、太阳能的应用 等。 所有收尘、污水处理等环保设备应保持正常运行,按设备要求定期维护,并填写维护记录表并传入至 ERP 系统中。 混凝土 搅拌站长时间不使用污水时 宜 配置压滤系统,保证污水循环使用不得外排。 排水管道、污水池、排水沟应定期清理 ,并有 清理记录表。 运输车辆应安装 GPS 卫星定位系统、语音提示系统和电台。 特种 作业人员 应持证上岗。 砂石运输车应防止撒料,采用覆盖或其他方式防止扬尘。 车辆出站应保持清洁,驶离时应冲洗干净,不得有明显的泥砂痕迹影响道路清洁。 搅拌运输车应有防滴漏装置,不允许运 输途中滴漏。 保证 厂区门前道路、环境清洁。 搅拌车、泵车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或排放标准。 搅拌站应建立相应的绿色生产管理体系。 搅拌站的粉尘、噪声、废水废料排放指标必须由第三方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提供检测报告。 搅拌站环保评级方法及验收 混凝土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表 7 规定的要求,进行搅拌站的规划、建设以达到环保要求。 12 搅拌站的环保性能等级验收由县级及以上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机构验收。 搅拌站生产、管理、技术人员按照 《 苏建质安 [2020]276 号文件 》 中附件 2《预拌混凝土和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实验室考核标准》 的要求 执行。 搅拌站管理部门按 照表 7《 江苏省混凝土搅拌站 生产管理规程验收评分细则》中规定的细节和分值进行打分。 根据表 7 细则打分结果对应下列环保等级。 序号 得分 等级 备注 1 ≥ 85 分 优秀 颁发证书 2 75 分~ 84 分(含) 良好 有待改善 3 65~ 74 分(含) 基本达标 改善处较多 4 ≤ 64 不合格 停产整顿 说明:得分为 85 及以上为优秀环保混凝土生产企业,由 行业主管 部门颁发证书。 得分为 75 分~ 84 分(含)为环保评估良好企业,有待改进。 65~ 74分(含)为环保评估基本达标企业,需改进处 较多,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改进。 环。绿色混凝土搅拌站技术规程
相关推荐
种。 人工接种 在接 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上接种。 选择对人畜无害的消毒剂对接种环境消毒。 采用单面 4 孔或双面 5(正面 3孔,背面 2孔)孔式接种,每孔接种量 3 g~ 4 g。 接种后立即用套袋封口。 发菌管理 发菌 接种后将菌袋移入培养室,避光发菌。 菌袋呈井字形堆放,可堆叠 3层~ 6层,调温至 18 ℃ ~ 24 ℃ , RH(空气相对湿度 )60%~ 70%,培养 60天~
价被认为是投标人在全面研究了招标文件和详细地勘察了现场条件以后结合当时当地市场实际情况提出的,报价中已考虑了风险需要的费用。 工程量清单 中的每一单项均需要填写综合单价和合价, 投标人 没有填写综合单价和合价的项目将不予支付,并认为此项费用已包括在工程量清单的其他综合单价和合价中。 同时在投标报价时必须按附表格式(附表的主要材料价格表)明确组价时的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
署,攀枝花市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市政法委书记谢道全挂帅,杨礼文副秘书 长协调,攀枝花市文化局牵头,及时成立了由市文化局局长张季次任组长、市工商、公安等 10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 攀枝花市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 项整治工作协调小组”,攀枝花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拟文交局制定了《攀 枝花市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由攀枝花市政府转发至区县各级人民政府;确
子用清水投洗干净,再用 48℃热水浸种 30 分钟 ,不断搅拌并保持温度。 然后放入冷水中冷却 5 分钟 ~ 10 分钟 ,再用常温清水浸泡 24 小时 ,出水后投洗几遍,边洗边用手轻轻揉搓,搓开表皮,直到手感种子散落时为止,摊开晾至种子表面半干时,拌入种子体积 5 倍的细沙,装入清洁的盆中,盖塑料薄膜,放在 18℃~ 20℃处催芽。 每天翻动 1 次~ 2 次,以增加通气并让种子见光
5 层 建筑,项目总套数为 232 套 高档涉外酒店式 公 寓 已获认证 4 科技部节 能示范楼 政府项目 获得美国 绿色建筑 协会颁发 的节能设 计金奖、并 获得中国 建设部颁 发的全国 绿色建筑 创新奖 建筑面积 万㎡ ,建 筑密度 22%,地上 8 层、 地下 2 层,建筑高度 31m 此项目是 1992 年中 美两国签定的应用 新型材料进行建筑 综合节能示范的国 际项目 . 已获认证 5
息库。 (2)公平 的人才市场竞争环境。 (3)较完全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与保障体系。 ( 4)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资源管理制度和系统。 三、 政府相关政策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办法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 就业专项资金按规定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创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