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j内容摘要:

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4.1.1条模板工程施工前,应根据结构施工图,施工总平面图及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现场条件,编制模板工程施工设计,列入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 第4.1.2条模板工程的施工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绘制配板设计图、连接件和支承系统布置图、细部结构和异型模板详图及特殊部位详图; 二、根据结构构造型式和施工条件确定模板荷载。 对模板和支承系统作力学验算; 三、编制钢模板与配件的规格、品种与数量明细表; 四、制定技术及安全措施,包括:模板结构安装及拆卸的程序,特殊 部位、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处理方法,必要的加热、保温或隔热措施,安全措施等等; 五、制定钢模板及配件的周转使用方式与计划; 六、编写模板工程施工说明书。 第4.1.3条简单的模板工程可按预先编制的模板荷载等级和部件规格间距选用图表,绘制模板排列图及连接件与支承件布置图,并对关键的部位作力学验算。 第4.1.4条为加快组合钢模板的周转使用,宜选取下列措施: 一、分层分段流水作业; 二、竖向结构与横向结构分开施工; 三、充分利用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结构支承上部模板结构; 四、采用预先 组装大片模板的方式整体装拆; 五、采用各种可以重复使用的整体模架。 惠州 培训网 第二节荷载及容许应力 第4.2.1条组合钢模板承受的荷载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和组合。 第4.2.2条组成模板结构的钢模板、楞条和支柱应采用组合荷载验算其刚度,其容许挠度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第4.2.3条组合钢模板所用材料的容许应力,应按照国家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取用。 并应根据组合钢模板的新旧程度、荷载性质和结构不同部位,乘以系数1.0~1.25。 第4.2.4条钢 楞所用矩形钢管与内卷边槽钢的容许应力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取用;容许应力值不应提高。 第4.2.5条当验算模板及支承系统在自重与风荷载作用下抗倾倒的 稳定性时,抗倾倒系数不小于1.15。 风荷载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有关规定取用。 第三节配板设计 第4.3.1条配板时,宜选用大规格的钢模板为主板,其他规格的钢模板作补充。 第4.3.2条绘制配板图时,应标出钢模板的位置、规格型号和数量。 对于预组装的大模板,应标绘出其分界线。 有特殊构造时,应加以标明。 第4.3.3条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应在配板图上标明,并注明其固定方法。 第4.3.4条钢模板的配板,应根据配模面的形状和几何尺寸,以及支撑形式而决定。 第4.3.5 条钢模板长向接缝宜采用错开布置,以增加模板面积的整体刚度。 第4.3.6条为设置对拉螺栓或其他拉筋,需要在钢模板上钻孔时,应使钻孔的模板能多次周转使用。 并应采取措施减少和避免在钢模板上钻孔。 第四节支承系统的布置 第4.4.1条模板的支承系统应根据模板的荷载和部件的刚度进行布置。 内钢楞的配置方向应与钢模板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直接承受钢模板传递的荷载,其间距按荷载数值和钢模板的力学性能计算确定。 外钢楞承受内钢楞传递的荷载或用以加强钢模板结构的整体刚度和调整平直度。 第4.4.2条内钢楞悬挑部分的 端部挠度应与跨中挠度大致相等,悬挑长度不宜大于400mm,支柱应着力在外钢楞上。 第4.4.3条对于一般柱、梁模板,宜采用柱箍和梁卡具作支承件;对于断面较大的柱、梁,宜用对拉螺栓和钢楞。 第4.4.4条模板端缝齐平布置时,一般每块钢模板应有两个支承点,错开布置时, 惠州 培训网 其间距可不受端缝位置的限制。 第4.4.5条对于在同一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