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重大环境因素的识别流程 建立程序 — 识别环境因素 — 整理环境因素 — 判定环境因素 —确定级别识别重大环境因素 — 建立环境目标应考虑 — 环境因素的更新与重新识别 三种时态:例如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时 , 应对所选择的地点进行地质勘察 — 识别过去遗留的环境因素如地底下有无存在环境危险源;在确定后应考虑施工过程中能够产生的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验收通过交付后应考虑所用的原材料如装饰用的涂料以后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三种状:正常如机器设备正常运转情况下能够产生什么环境影响; ( 异常 ) 机器启动或停机时又能产生什么环境影响和机器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产生什么环境影响; ( 紧急 ) 天灾人祸发生时如火灾 、 地震等 [标准原文 ]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适用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建立程序 — 如 “ 相关法律法规识别和获取控制程序 ” 确定并获取适用于组织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适用的法律 — 指国家 、 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制定 、 颁布的法律法规 、 条例 、 规章制度等。 如: 中国环境保护法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中国水污染防治法  其他要求 — 如与官方机构的协议 、 非法规性指南如国家有关部委的通知 、 标准等 、 相关方的要求如周围居民的要求等。  法律法规的管理程序:  识别确定 ( 如法律法规清单 ) — 获取的渠道方法 ( 如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络 、 网络的关注与下载 ) — 获取 — 分发与遵守 — 检查遵守情况 — 更新与重新识别 [标准原文 ]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个有关职能和层次 , 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 环境目标与指标应形成文件。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 , 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 , 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 、 可选的技术方案 、 财务 、 运行和经营要求 , 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 , 并包括对污染预防的承诺。 [理解要点 ] 环境目标指标的建立: 涉及组织内部每一个有关职能和层次 形成文件 可行时 , 应予以量化 符合环境方针 , 包括对污染预防的承诺 环境目标指标的建立应考虑六个方面: 组织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 可选的技术方案 财务的投入 组织的目前实际情况 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要求 相关方的要求或建议 [标准原文 ]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 , 其中应包括: a. 规定组织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 、 产品或服务 , 就应对有关方案进行修订 , 以确保环境管理与该项目相适应。 环境管理方案的内容: 实现环境目标指标的职责 实现的方法和进度 环境管理方案的作用: 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 环境管理方案的数量: 满足组织确立的环境目标指标要求 环境管理方案的更新时机: 组织有新的活动 、 产品或服务时 或组织的某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内容时 [标准原文 ]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 应当对作用 、 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 , 形成文件 , 并予以传达。 管理者应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控制提供必要的资源 , 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 、 技术以及财力资源。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门的管理者代表 , 无论他 ( 她 ) 们是否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 , 应明确规定其作用 、 职责和权限 , 以便: 、 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 并为环境管 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理解要点 ] 组织结构和职责如实现环境目标指标的职责 、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等应明确规定 , 形成文件并传达 —— 以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管理者提供资源 — 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控制所需 ,包括人力资源 、 技术资源 、 财务资源等 最高管理者任命管理者代表 , 明确其在环境管理体系建立 、 运行 、 保持过程中的职责和权限 [标准原文 ] 组织应确定培训的需求。 应要求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 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 , 使处于每一有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 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 , 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 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 , 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 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 、 培训和( 或 ) 工作经验 , 胜任他所担任的工作。 [理解要点 ] 培训的范围 —— 组织中凡是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 培训的目的 —— 组织参加培训人员意识到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的重要性。 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 , 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 的环境效益。 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 , 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 包括应急准备与 响应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对人员的要求 —— 具备适当的教育 、 培训或 ( 和 ) 工作经验 , 满足其所担任的工作需求 培训的需求 —— 满足培训目的的要求 组织形成程序 —— 如培训控制程序 组织应保留培训记录 ( ) 培训流程: 相关人员能力的判定 —— 培训范围的确定或类别 —— 培训需求的确定 ( 如培训计划 ) —— 培训的实施 —— 培训效果的评价与考核 —— 不符合的改进 —— 相关记录的归档与保存 [标准原文 ]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 , 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内部信息交流。 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 、 文件形成和答复。 组织应考虑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联络的处理 , 并记录其决定。 [理解要点 ] 信息交流范围 —— 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相互之间 组织与相关方 信息交流内容 —— 有关组织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 应考虑涉及重要环境因素方面的外部联络的处 理 ( 并记录其决定 ) 组织建立程序 —— 如信息交流程序 信息交流程序: 交流范围 —— 交流内容 —— 对交流产生或发现的不符合处理尤其涉及到组织重要环境因素方面与外部联 络的处理 —— 处理结果的跟踪 —— 交流相关记录的归档与保存 [标准原文 ] 组织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 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理解要点 ] 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存在的形式 —— 书面或电子形式 ( 以适合与组织的实际运做方式为宜 ) 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 对环境管理体系核心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组织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或渠道。 [标准原文 ]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 , 以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 , 从而确保: 文件便于查找 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授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可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 迅速将失效的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的场所撤回 , 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由于法律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失效文件予以标识。 所有文件均须字迹清楚 , 注明日期 ( 包括修订日期 ) , 标识明确 , 妥善保管 , 并在规定的期间内予以留存。 应规定并保持有关建立和修改各种类型文件的程序与职责。 [理解要点 ] 组织应建立程序 —— 如文件控制程序 组织建立程序的目的或作用: 文件便于查找 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 , 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授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 , 都可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 — 发放到位 迅速将失效的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的场所撤回 , 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 如加盖 “ 作废留用 ” 标识或其他标识 由于法律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失效文件予以标识。 对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 管理 —— 所有文件均须字迹清楚 , 注明日期 ( 包括修订日期 ) , 标识明确 ,妥善保管 , 并在规定的期间内予以留存。 内容 —— 应规定并保持有关建立和修改各种类型文件的程序与职责。 [标准原文 ]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 、 目标和指标 , 确定与所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 与活动。 应针对这些活动 ( 包括维护工作 ) 制定计划 , 确保他们在程序规定 的条件下进行。 程序的建立应符合下述要求: a. 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和目标与指标的运行 , 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 b. 在程序中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 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 , 应建立并保持一套 管理程序 , 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 [理解要点 ] 控制的对象 —— 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 —— 即过程 程序的建立 —— 如 “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 ” 应符合:建立的时机或必要性规定运行标准 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 , 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管理程序如 “ 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程序 ” , 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 , 确保其向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组织规定的要求。 [标准原文 ]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 , 以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 , 做出响应 , 并减少或预防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 必要时 , 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 组织应对应急准备 和响应的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 可行时 , 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理解要点 ] 组织应建立程序 —— 如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组织建立程序的目的或作用: 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 , 一旦发生 , 做出响应 , 并减少或预防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 程序的修订时机: 必要时 , 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可行时 , 组织应定期试验该程序如演习 ( 可模拟整个过程也可以模拟其中某个环节 , 前提是 —— 可行 , 可制定演习方案等 ) [标准原文 ]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 , 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 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 其中应包括对环境表现 、 有关 的运行控制 、 对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进行记录。 监测设备应予以校准并妥善维护 , 并根据组织的程序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程序 , 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 、 法规的遵循情况。 [理解要点 ] 组织应建立程序 —— 如环境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监测和测量的内容: 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 包括对环境表现如组织所取得的环境绩效 有关的运行控制如组织所确定的运行标准执行情况与效果如何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如环境目标指标的实现情况以及环境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 有关环境法律 、 法规的遵循情况 是否了解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 是否按照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环境管理以及实施效果 程序应包括的内容: 监测和测量的内容 监测和测量的时机与频次 监测和测量记录的归档与保存 监测设备的管理 ( 采购 —— 校准 —— 标识 —— 校准的记录保存 —— 使用与维护 —— 维护有关记录的保存 ) , 纠正与预防措施 [标准原文 ]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 , 用来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 ,对不符合进行处理与调查 , 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 ,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予完成。 任何旨在消除已存在和潜在不符合的原因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 应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 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所引起的对程序文件的任何更改 , 组织均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 [理解要点 ] — 要求: — 建立程序文件如 “ 环境不符合处理控制程序 ” — 程序的作用 — 规定有关的职责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