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监理大纲内容摘要:
析、剩余工程量及其工程价款与剩余合同费用的对比分析等工作,并对合同费用的执行进行预测,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3.事后控制。 根据招标文件、合同条款、变更的技术经济评审审批记录、竣工资料等及时审核承建商提交的工程结算书。 178。 32178。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NN N N N N Y Y Y Y Y Y 开工准备 开工报告 整改通知开工报告 监理审核意见书 分项工程、隐蔽工程 自检合格报验 不合格项目整改通知 分部工程报验 汇总分项隐蔽工程资料、质量评定表进行监理复验 整改通知 阶段验收(基础、主体、竣工) 单位 工程初验 整改通知 外观检查 内业资料检查 实测实量 单位工程质量综合评定初验报告 竣工验收申请 整改通知 整改通知 正式验收 办理工程移交手续 N 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不合格项目整改通知 178。 33178。 工程质量控制是整个监理工作的核心,为了保证整体工程质量,必须对各分项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根据我公司的工程质量控制经验 土建工程 一、基础工程: (一)土方工程: 平整场地的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无设计要求,则按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施工。 土方工程施工前应进行挖填的平衡计算,综合考虑土方运距,做好土方平衡调配,减少重复挖运。 当土方工程挖方较深时,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防止基坑底部土的隆起并避免危害周边环境。 在挖方前,应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检查定位放线。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竖向标高、边坡坡度、压实度、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 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验收规范。 对填方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 收后方可填入。 填方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标高,边坡坡度,压实程度等,其标高应符合验收规范规定。 (二)石砌体工程: 原材料的控制: ①采用的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 178。 34178。 ②石材表面的泥垢、水锈等杂质,砌筑前应清除干净。 砌筑 ①石材及砂浆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②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 80%; ③石砌体的轴线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验收规范的规定; ④石砌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验收规范; ⑤石砌件的组砌形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上下措缝,拉结石,丁砌石交错设置; 结石每 ㎡墙面不应少于 1块。 ⑥砌筑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 当设计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扩大部分的高度。 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按规定留槎、接槎。 ⑦石砌体的灰缝厚度:毛料石和粗料石砌体就不宜于 20mm;细料石砌体不宜大于 5mm; ⑧砂浆初凝后,如移动已砌筑的石块,应将原砂浆清理干净,重新铺浆砌筑; ⑨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座浆,并将大面向下;砌筑料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用丁砌层座浆砌筑; ⑩毛石砌体的第一皮 及转角处,交接处和洞口处,应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 基础砌体的最上一皮,宜选用较大的毛石砌筑; 178。 35178。 ○11砌筑毛石挡土墙应符合下到规定: 3~ 4皮为一个分层高度,每个分层高度应找平一次; 40mm,两个分层高度间分层处 错缝不得小于 80mm。 ○12料石挡土墙,当中间部分用毛石砌时,丁砌料石伸入毛石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 200mm; ○13挡土墙的泄水孔当设计无规定时,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均匀设置,在每米高度上间隔 2m 左右设置一个泄水孔; 300mm,原 200mm的卵石或碎石作疏水层。 ○14挡土墙内侧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填,分层松土厚度应为 300mm。 墙顶上面应有适当坡度使流水流向挡土墙外侧面。 二、砌体工程: (一)砖砌体工程 1)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块材、水泥、钢筋、外加剂等应有材料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2)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全性 进行复验。 检验批应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凝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凝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其结果使用。 178。 36178。 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3)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应边角整齐,色泽均匀; 4)有冻胀环境和条件的地区,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不宜采用多孔砖; 5)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砖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6)砌筑砖砌体时,砖应提前 1~ 2d 浇水湿润; 7)砂浆用砂不得含有有害杂物,含泥量应满足规范要求: ①对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不小 于 M5 的混合砂浆,不应超过 5%; ②对强度等级小于 M5 的混合砂浆,不应超过 10%; ③人工砂、河砂及特细砂,应经试配,以满足砌筑砂浆技术条件要求。 1)砌筑砂浆应通过试配确定配合比。 当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有变更时,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 2)配制水泥石灰砂浆时,不得采用硬化的石灰膏; 3)消石灰粉不得直接使用于砌筑砂浆中; 4)施工中当采用水泥砂浆代替混合砂浆时,应重新确定砂浆强度等级。 1)砌筑前应校核标高、轴线尺寸及预留洞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砌体工程当采用铺浆砌筑时,铺浆长 度不得超过 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 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 500mm。 3) 240mm 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的台阶水平面上及 178。 37178。 挑出层,应整砖丁砌。 4)砖砌平拱过梁的灰缝,应砌成楔形缝。 灰缝的宽度,在过梁的底面不应小于 5mm,在过梁的顶面不应小于 15mm;拱脚下面应伸入墙内不小于20mm,拱底应有 1%的起拱。 5)砖过梁底部的模板,应在灰缝砂浆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 50%时,方可拆除;; 6)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 500mm,洞口净宽度不超过 1米; 7)坚向灰缝不 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8)砖砌体施工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必须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9)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应在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宽度超过 300mm 的洞口上部应设置过梁; 10)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 80%; 11)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 2/3; 12)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 度为 6度, 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 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抗结钢筋的数量为每 120mm 墙厚设置 1Φ 6 抗结钢筋( 240mm厚墙放置 2Φ 6 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 5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 178。 38178。 算起每边不应小于 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 8 度、 9 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有 90176。 变钩; 13)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有关规定; 14)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15)砌体施工时,楼面和 屋面堆载不得超 过楼板的允许载值 活设计限值; 16)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宜为 10mm,但不应小于 8mm,也不应在于 12mm; 17)砖砌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有关规定; 18)砌体工程冬期施工应有完整的冬期施工方案。 三、混凝土工程: (一)现浇砼工程: 原材料的控制: ①水泥进厂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②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凝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 验结果使用; ③砼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④普通砼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⑤钢筋砼结构,预应力砼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⑥拌制砼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178。 39178。 配合比的控制: ①砼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根据砼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②对有特殊要求的砼,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 ③砼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施工的施制: ①砼 及钢筋砼的结构强度,抗冻,结构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做到质量均匀、表面平整、无蜂窝、不露筋、不裂纹; ②对有抗渗要求的砼结构,其砼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③砼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砼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砼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砼初凝之前,将上一层砼浇筑完毕; ④施工缝的位置应在砼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⑤后浇带的留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砼浇筑前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⑥砼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 ,并按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所规定的要求进行养护; ⑦浇灌砼采用泵送时要注意流动性,和易性,防止堵管,禁止在砼中加水,不合格者严禁使用,上下两层间隔时间不宜过长,要严格控制并防止出现施工缝; 178。 40178。 ⑧木工、钢筋工在浇筑中应跟班检查,当发现模板,钢筋有变形移位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⑨砼自高处倾落的自内高度,不应超过 2m,当浇筑高度超过 6m 时,应用串筒溜管式溜槽使砼整体下落,防上产生离析现象。 (二)预制构件 进入现场的预制构件,应有生产单位、相关型号、生产日期和质量验证标志; 其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结构性 能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要求; 构件上的预埋件,插筋和预留孔的规格、位置和数量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 预制构件应按标准图或设计要求的试验参数及检验指标进行结构性能检验; 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预制构件与结构之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预制构件 在码放和运输时的支承位置和方 法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要 求; 预制构件吊装前,应按设计要求在构件和相应的支承结构上标志中心线、标高等控制尺寸,按标准图或设计文件校核预埋件及连 接钢筋等,并作出标志; 预制构件应按标准图或设计的要求吊装。 起吊时,绳索与构件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大于 45176。 否则应采用索具吊装或经验算确定; 预制构件安装就位后,应采取保证构件稳定的临时固定措施,并 178。 41178。 应根据水准线和轴线校正位置; 1结构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张拉、放张及施工期间临时负荷时的砼强度,应根据同条件养护的标准尺寸试件的砼强度确定。 四、钢筋工程: 原材料 1)予应力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砼用热扎带助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 试件作力量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 标准的规 定; 2)钢筋必须严格按照钢筋类型,直径大小、钢号、批号分别堆放应避免锈蚀和污染; 3)对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 要求; 4)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要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5)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6)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加工安装: 1)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2)同一构件中在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 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 25mm; 3)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4)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起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 5)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照设计要求 178。 42178。 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 ; ②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经的 5 倍,且不应大于 100mm; ③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10 倍,且不应大于 200mm; ④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 25mm 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 50mm; 6)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7)钢筋安装位置的偏差应符合砼结构工程施工。砖混结构监理大纲
相关推荐
理时应确保结构和处理人员的安全。 砼缺陷预防措施及 处理 方 法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预防为主” 的方针,加强砼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力争减少和避免各类缺陷发生。 对于出现的砼缺陷要及时进行修补处理,保证通过修补后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和恢复结构的正常工作性能,不影响工程后期运行安全。 具体砼缺陷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见表 4。 表 4 厂区枢纽工程砼 缺陷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汇总表 项目 表现现象
HF+HNO3( 1﹕ 5) 不能与空气接触 电阻 ≥ 10 兆 Ω 酸液环保处理 去离子水 频率为 3600Hz 低频超声两遍清洗 电阻 ≥ 10 兆 Ω 去离子水 水温 600C 高频超声 电阻 ≥ 10 兆 Ω 三遍清洗 去离子水, 600C 在相对洁净 离心热风甩干 烘干温度 700C, ≥ 1 小时 间内进行 包 装 采用双层塑料密封包装 建议: ● 埚底料经过 HF
4 — +2 +2 +3 0 1 2 0 1 2 弧形板 177。 4 — + + +2 +2 +3 0 1 2 0 1 2 管壳 177。 4 —— + + +5mm或 +2mm 取较宽值 +2 +2 +3 0 1 2 0 1 2 四、运输、贮存 产品必须采用包装箱包装,并采取防潮、防水及防止松动措施。 运输中应防震、防水、防潮、装卸时应轻拿轻放、尽可能采用集装箱运输。 产品应按品种、等级
壁柱与墙身同时砌筑,逐皮搭接。 在砖墙中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时,在砌筑前应先将构造柱的位置弹出,并把构造柱插盘处理顺直。 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联结处,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 30cm, 见图。 砖墙与构造柱之间应沿墙高每 50cm,设置 2φ 6mm 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 ,见图。 平拱式过梁(平璇)的砌筑,砌平拱式过梁洞口时,开始应在洞口两边墙上留出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