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经济学2(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第三节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 不同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有所不同 , 其支付意愿也就不一样。 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市场价格 、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 见图 ) : 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 ( 本质是假设价格 ) 实际支出 ( 本质是市场价格 ) 市场价格仅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 , 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 , 因此市场价格只是商品经济价值的近似表达。 消费者剩余是支付意愿的一部分 , 并且小于或等于支付意愿 , 因此市场价格很低或者等于零的商品 , 消费者剩余也就越等于支付意愿 , 并可以用消费者剩余表征其经济价值。 大多数环境物品没有价格或价格过低,其消费者剩余也应当是很大的。 通过加总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就可能评估环境改善的经济价值和环境破坏的经济损失。 第四节 个别需求和总体需求 通过加总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 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市场的需求量是每一个消费者需求量的总和。 但是,这种获得总体需求曲线的办法只适用于能够通过市场交易的商品。 对于环境物品来说,即使能够获得个人需求曲线,其总体需求也是完全不同的。 第五节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反的 、 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 , 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 , 消费时不具备竞争性或排他性的物品 ( 例如大气质量 、 河流 )。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2(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