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周绍敏版电子教案第2章_下载内容摘要:

课型 新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1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电阻并联的性质和作用。 2.理解并联分 流 和功率分配的原理。 3.掌握电流表扩大量程的方法和计算。 教学重点 1.电阻并联的性质和作用。 2.电流表扩大量程的方法和计算。 教学难点 电阻并联的重要 性质。 学情分析 学生在物理中已学过电阻的并联。 教学效果 教后记 新课 课前复习: 1.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基本特点。 2.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电 压 分配和功率分配。 3.串联电阻的分压作用。 第 三 节 电阻的并联 一、定义 1.电阻的并联:把若干个电阻一端连 接 在一起,另一端连接在一起。 2.特点: ① 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② 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二、重要性质 1.总电阻 设电压为 U,根据欧姆定律,则 I = RU ; I1 1RU ; I22RU ; ; InnRU 因为 II1I2 I3In 所以 R1  11R  21R  31R  nR1 结论: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2.电流分配 UI1 R1; UI2 R2; UI3 R3; ; UInRn I1 R1I2 R2I3 R3InRnU 结论: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与它的阻值成反比。 当只有两 只 电阻并联时 I1212RRR I; I2211RRR I 3.功率分配 PkUIkk2RU P1R1P2 R2P3 R3Pn Rn 结论: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消耗的功率与它的阻值成反比。 例 1: R124, R2 = 8, U12V,求总电阻及各电阻上的电流。 例 2: 5 个 25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为多少。 例 3:两 只 电阻并联,其中 R1 为 100,通过 R1 的电流 I1 为 , 通过整个并联电 路的电流 I 为 1A,求 R2 和通过 R2 的电流 I2。 例 4:在 240V 的线路上并接 15、 30、 40电热 器各一个,求( 1)各电热器上的电流; ( 2) 总 电流及总电阻; ( 3)总功率及各电热器消耗的电功率。 三、电流表 利用并联电路的分流原理,在微安表或毫安表上并联一分流电阻,按比例分流一部分电流, 则 可以利用微安表和毫安表测量大的电流(扩大量程)。 RRRIU gggII RI 其中: Ig 为电流表的满偏电流; Rg 为电流表内阻; I 为 电流 表的量程; R 为分流电阻。 例 5: P28 例 6。 练习 习题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周绍敏主编 ) 2.选择题( 5)~( 7) ; 3.填充题( 5)。 小结 并联电路的特点和重要性质;分 流 电阻的计算。 布置作业 习题 4.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周绍敏主编) 问答与 计算题( 4)。 课 题 2. 4 电阻的 混 联 课型 新课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1 教学目标 掌握简单混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教学重点 混联电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画等效电路图。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学效果 教后记 新课 课前复习: 电阻串 、 并联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性质。 电阻的混联 一、混联 既有电阻的串联又有电阻的并联, 称为 电阻的混联。 二、混联的计算步骤 1.把电路进行等效变换; 2.先计算各电阻串联和并联的等效电阻值,再计算电路的总的等效电阻; 3.由电路的总的等效电阻值和电路的端电压计算电路的总电流; 4.利用电阻串联的分压 关系 和电阻并联的分流关系,计算各部分电压及电流。 三、进行电路等效变换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利用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