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300mw检修技术标准内容摘要:
mm,其最下端在分隔屏下 3353mm。 横向节距为 ,沿侧水冷壁管表面密排,并与侧水冷壁联在一起,但膨胀自由 b. 左右侧墙辐射再热器 每侧由φ 50179。 4,材质为 15Crmo 的 99 根钢管组成。 横向节距为,沿侧水冷壁表面密排,并与侧水冷壁联成一片,但染他 受热面的支吊和固定方式 锅炉受热面的支吊和固定,是要求锅炉受热面在受热后能自由膨胀,并保证能经受冷热状态变化时的密封性能不变。 故各种支吊和固定设施对整台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有很大作用。 因此,对这些设施应定期进行检验。 在检验时认真理解这些设施的结构、原理和材质,并采取相应而全面的措施,不能用片面和局部的方式对待。 受热面的支吊方式 a. 水冷壁及包墙管,是由联箱上的耳板 → U形夹组件→吊杆→支吊梁等部件吊环。 b. 分隔屏是由连接管耳板 → U 形夹组件→小吊杆→过渡梁→大吊杆→支吊梁等部件吊挂。 c. 后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末级再热器是 由密封板 → 高冠板 → 端板 → U形夹组件 → 吊杆 → 支吊梁等部件吊挂。 d. 水平低温过热器、省煤器、水平低温再热器是吊挂联箱 → 悬吊管 → U 形夹组件小 → 吊杆 → 过渡梁 → 吊杆 → 支吊梁等部件吊挂。 其中悬吊管是每二片管组间垂直向上穿一根φ 60179。 12mm、材质为 20G 的钢管。 每片蛇形管有前后二组悬吊管。 e. 部分联箱的大口径连接管,是通过 U 形吊杆 → 过渡梁 → 吊杆 → 支吊梁等部件吊挂。 受热面吊杆的材质和调整的要求 受热面吊杆的材质有两种,一种为 SA182–F11 的合金钢吊杆,适用于工作温度高于 413℃ 处,另一种材质为 SA675–GR70 的碳钢吊杆,适用于工作温度低于413℃ 处。 更换处理吊杆时,均应进行光谱检查。 多种吊杆使用时,其直径材质和冷热态调整紧锁,均应查对制造家的图子。 受热面管排间的固定方式 a a. 分隔屏是靠流体冷却夹管固定。 b. 后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前级横向节距是靠流体冷却间隔管固定。 c. 末级过热器后级、末级再热器是用定位板和 U 形杆固定。 d. 水平低温过热器、立式低温过热器、立式低温再热器、水平低温再热器是采用梳形板 U 形杆和定位弯板固定。 受热面管间固定方式 a. 分隔屏、后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前级采用活动夹块 固定。 b. 末级过热器后级、末级再热器、立式低温过热器、立式低温再热器采用定位孔板和定位舌板拉杆固定。 c. 水平低温过热器、省煤器、水平低温再热器采用管夹固定在悬吊管上。 d. 水平低温过热器省煤器水平低温再热器蛇形管与前后中间包墙之间的距离,用热紧固装置固定。 悬吊管蒸汽冷却横向夹管和蒸汽冷却间隔管的蒸汽流程和管材规格 a. 蒸汽冷却悬吊管,采用 φ 60179。 12mm 材质为 20G 的钢管,从后烟道中间分隔墙下联箱引入蒸汽,经过悬吊管进入炉顶悬吊管出口联箱,再由引出管引入后烟道前墙上联箱。 b. 防止分隔屏偏斜 的蒸汽冷却夹管,用φ 38179。 、材质为 20G 的钢管接入汽源入口管,再到φ 38179。 、材质为 12CViMo 夹管。 沿炉膛宽度方向有四组汽冷定位夹管,并与前水冷壁管之间装有定位导向装置,以作管屏定位和夹紧,防止运行中管屏摆动。 其蒸汽的流程为:分隔屏入口联箱 → 蒸汽冷却夹管入口管 → 蒸汽冷却夹管定位管 → 蒸汽冷却夹管出口管 → 后屏过热器出口联箱。 c. 为保持后屏过热器管和末级过热器的横向节距,防止偏斜,设有蒸汽冷却间隔管,管材同蒸汽冷却夹管。 其流程为:水平低温过热器入口联箱 → 蒸汽冷却间隔管 → 过热器后屏入口联箱。 d. 过热器分隔屏和后屏,采用延长其最里面的管圈作管屏底部的夹紧。 e. 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的管间紧固件材料: 材质 Cr25Ni13 铸件 A167TYPe309 管夹定位梳形板 SA– SA– 平均烟气温度 816℃ 538~816℃ 371~538℃ 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减温器 减温器的基本结构 本锅炉的过热器和再热器的温度调节,除调节燃烧及尾部烟道档板外,尚装有喷水雾化混合式减温器,以便在必要时降低汽温,使蒸汽温度达到设计要求。 其 结构是在减温器蒸汽入口端,由来自锅炉给水系统的减温水,喷入到蒸汽中,喷嘴雾化后的喷射方向和蒸汽流向相同。 减温器内部装有内套筒,由内套筒承受喷水和蒸汽的腐蚀,以保护减温器筒身。 喷嘴和内套可利用减温器进口端的手孔进行检查。 内套损坏后可以更换。 减温水由装有自动驱动装置的调节阀来控制。 调节阀两端装有手动截止阀和闭锁阀等装置,以防止在汽轮机解列时,喷水经过冷端的再热管进入汽轮机,同时也防止过热器喷水调节阀泄露时喷水进入过热器。 减温器位置布置 过热器减温器分为二级。 一级减温器装在立式低温过热器出口联箱和分隔屏入口联 箱之间的连接管上。 二级减温器装在后屏过热器出口联箱和末级过热器入口联箱之间的左右各一的连接管道上。 再热器减温器装在接近前墙辐射再热器入口联箱的再热器入口管道上,左右各一只。 各种减温器的规格、材质 名称 过热器一级减温器 一只 过热器二级减温器 二只 再热器减温器 二只 筒体规格 φ 610179。 70 长 3030mm φ 457179。 75 长 3030mm φ 40620mm 筒体材质 SA–335P12 SA–335P22 SA–106B 内套规格 φ 425179。 5mm φ 2635mm φ 3216mm 内套材质 SA–387GB12CL1 SA–387GB12CL1 20G 喷雾管规格 φ 766mm φ 516mm φ 608mm 喷雾管材质 1Cr18Ni9Ti 1Cr18Ni9Ti 15CrMo 内套支承螺钉 M36 15CrMoV M36 15CrMoV M36 15CrMoV 进水管接头 φ 8 15CrMoV φ 8 12Cr1MoV φ 8 15CrMoV 手孔装置一只 φ 10 15CrMoV φ 10 15CrMoV 设计压力、温度 、 445℃ 、 513℃ 、 328℃ 锅炉钢架 锅炉钢架整体结构 锅炉钢架为桁架结构。 整个构架由约 26000 根杆件,用约 40000余套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付铰接。 构架的支撑宽度为 ,纵深 ,主板梁标高。 构架沿锅炉高度划分为 5 层,各层的区间范围为 0–6–1 16–、 –5 59–。 共设十层水平支撑,即 1 、 、 5 、 、 处。 柱子共分七段,接头位置高出各层水平支撑标高 1030mm,零米处共有 42 根柱子,构架的抗剪平面分别设在BE、 BH、 BK、 BM、 B0 和 的轴线上。 构架的整体稳定是籍助于水平支撑保证的(见图 2)。 钢架大板梁结构和支承 锅炉共有 A、 B、 C、 D、 E、 F 八根大板梁,最大外形尺寸为179。 4179。 1M(长 高 宽 ),净重为 吨。 其中 B、 C、 D 和 E 大板梁直接搁置在弧形支座的柱顶上, A 和 F 大板梁两端与柱用高强度螺栓连接。 锅炉本体受压部件,通过吊杆支吊在支吊梁上然后支吊梁搁 置在支承梁上翼缘,标高为(见图 3)。 构架主要部件结构和材质 为钢板焊接的工字形板组合断面,钢板厚度小于 36mm 的,采用 Q235– A 碳素结构钢,大于 36mm 的,采用 16Mn 低合金刚。 在高强度螺栓结构钢,全部用喷砂处理,以增加磨擦系数。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付的螺栓材质为 20MnTiB 螺帽材质为15MnVB,垫圈为 45 钢,均采取特殊的加工工艺和严格的检验。 要重视锅炉构架的作用,保护好钢架 全悬吊式锅炉的各种承压部件重量,均由钢架承 担,同时还承担制约锅炉膨胀,故是支持整台锅炉荷重及稳点的重要。 而这些构件又有特殊性能,既需注意检查维护,及时发现组件的异常情况出现,再处理异常情况时必须注意各种结构的特殊性,同时又要注意采取防止构架和螺栓的锈蚀措施。 锅炉膨胀系统 概述 锅炉整体高而且大,各种部件形状不同,温度差别很大,而且有互相牵连。 在锅炉冷热态变化时,既要保证各部件自由胀缩不受阻碍,又要使各部件在温度变化时互不影响,所以,它是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内容。 锅炉的膨胀系统很复杂,如锅炉的炉膛、水平烟道及后部烟道,在深 度方向其温度和结构都是不对称的,作为全悬吊结构的锅炉很难定出整台锅炉的膨胀中心。 为此,在设计时人为的设置了膨胀零点,并从此以膨胀零点采取各种措施,使锅炉各部件按求膨胀。 本厂锅炉设置的膨胀零点,在锅炉深度方向的炉膛中心位置,以构架的柱或梁为依靠,人为的设置膨胀零点;在宽度方向较为自然地将膨胀零点设在锅炉对称中心线上(见图 1) 确保设置的膨胀零点的设施 在膨胀零点处,用承剪支座把刚性梁与水冷壁(或包墙管)连接。 刚性梁则以导向装置与柱子配合,使零点处的刚性梁能沿柱子上下移动,而不能在刚性梁的长度 方向作水平移动。 装有承剪支座的刚性梁标高及导向装置的位置见图1。 有的刚性梁不装承剪支座,而是以固定攻势蹬形夹在零点处与锅炉连接,以保证该刚性梁也能以零点为中心向两侧膨胀。 在锅炉宽度方向,以锅炉中心线为膨胀零点,按部件各自的相应温度向两侧膨胀。 但位于炉顶中心线上断开的联箱之间,则以炉宽的肆分之一处作零点,按联想温度计算膨胀量,与以锅炉中心为零点的四分之一处按饱和温度计算的膨胀量进行叠加作为膨胀量。 炉顶包覆框架四周立柱,是以耳板挂在梁上的,故高度方向的膨胀零点,设在炉顶小室上部保温层上的标高处。 对炉顶小室内的 温度,在启动时取 260℃(无介质流动)和 370℃ (有介质流动),运行时取 425℃。 小室内各联箱及联箱下到顶棚管间管子,也分别为不同温度。 由于管子在穿顶棚处为封焊结构,这样,联箱对于顶棚管就还有一个向上的膨胀量,顶棚管为向下膨胀 31mm。 因此,在每一工况下,都应考虑联箱着二种不同方向膨胀量的叠加,来计算实际位移方向和位移量,并由炉顶的弹簧吊架或恒力吊架来吸收这些位移。 顶棚管以下的各部件,则以它们相应温度向下膨胀。 墙式再热器的进口联箱,固定在刚性梁的支架上,随刚性梁一起向下膨胀。 但启动时,墙式再热器与水冷壁有 较大的膨胀差,为此,在墙式再热器穿入炉膛前设计了较大的弯头,用管子的柔性来补偿这一膨胀差。 在烟风道中温度较高,位移量较大的是二次热风道和预热器前的连接烟道。 二次热风道的一端和炉膛大风箱连接,随炉膛向下位移,同时还向炉后膨胀;另一端与较为固定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连接,连接烟道也是这样。 因此,在二次热风道和连接烟道上都设了二道膨胀节,并按它们的位移量来选定每个膨胀节所用的全波双节伸缩节的节数和二道膨胀节之间长度。 同时对它们的吊挂采用了可满足较大位移量的恒力吊架。 对其余的冷、热风道也都在相应位置装设伸缩节头,以满 足在冷态和运行时的膨胀。 锅炉的二台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每台都有四个支座,搁置在标高 11M 的水平梁上。 每个支座与支撑梁之间,均垫有一个膨胀装置,以减少空气预热器在水平方向膨胀的磨擦力。 因此,水平方向是以没台空气预热器的转子中心向各侧按温度的不同自由膨胀;高度方向是以支座面为准,向上下自由膨胀。 空气预热器与烟风道的接口处,均装有伸缩节头,避免烟风道的膨胀力传递给空气预热器。 整个锅炉膨胀系统的基本性能见图 图 3,图中箭头表示膨胀方向,其数字表示这个方向上的膨胀量( mm) . 了解掌握锅炉本题及一些相对独立的部件 ,如:空气预热器、制粉系统管道等设备的膨胀特性;预留间隙、密封设计、膨胀节等的补偿组件选用弹性及恒力吊架的选用、调整;冷热态时相对位移、零部件的处理等等,都可给予充分考虑。 在锅炉冷热态启动前,应进行全面检查。 运行时对膨胀情况应予监视,防止因部件膨胀时受到不应有的限制而发生事故。 锅炉燃烧器及风箱 燃烧器的基本特性 本锅炉采用四角布置切向部分摆动燃烧器。 燃烧器出口射流中心线和水冷壁中心线之夹角,分别为 42176。 和 48176。 在炉膛中心形成逆时钟旋向,假像切圆直径为 Φ 878mm。 每角 燃烧器高度方向只上部为摆动式燃烧器,以利于调整燃烧工况,下部为固定式,以稳定燃烧。 为保证燃烧区域燃烧工况良好,在高位布置了三次风,且反切于主旋流。 为保证煤粉的充分燃烧,从燃烧器上层一次风口中心线到分隔屏下沿,有21800mm 较大的燃尽高度。 从燃烧器下层一次风中心线到冷灰斗拐点为 3925mm。 但锅炉最大连续负荷( MCR)时,燃烧器的主要设计参数如下表: 项目 单位 数值 单只煤粉喷嘴热功率 kcal/h 106 二次风速度 m/s 45 二次风温度 ℃ 364 二次风率 % 其中:辅助风率 % 周界风率 % 一次风速度 m/s 25 一次风温度 ℃ 252 一次风率 % 16 炉膛漏风率 % 5 三次风速度 m/s 50 三次风温度 ℃ 90 三次风率 % 喷嘴布置 四角布置的燃烧器,其单角布置如图 1,四角平面布置如图 2。 其中可摆动部分有九个风室,九个喷嘴,其摆动角度为煤粉喷嘴三个,可上下摆动 20176。 二次风喷嘴一个,最上层油喷嘴一个,可以上下摆动各 30176。 ;中间油喷嘴一个,可上下摆动 20176。 ;但燃尽风喷。电厂300mw检修技术标准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电动车售后服务升级方案
怨,给消费者留下不好的印象。 D. 机制问题,尚未建立合理规范的机制 一些商场经理对服务 的理解不够, 未能正确看待顾客抱怨 , 无法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 与关怀。 解决方法: 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 (请导师讲课 , 或 培养一个属于公司的培训导师,送他进修前可先签培训协议 .培训后要在公司工作两年以上,一年培训费用公司出一半, 2年公司全出。 ) 对售后服务人员进行分批次的系统性的培训。
电动葫芦起重专项施工方案
拉斜吊。 9.在使用中必须由专门人员定期对电动葫芦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采取措施,并仔细加以记录。 10.调整 电动葫芦制动下滑量时,应保证额定载荷下,制动下滑量S≤V/100( V 为负载下一分钟内稳定起升的距离)。 11. 钢丝绳的报废标准: 钢丝绳的检验和报废标准按 CB/T59721986《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执行。 12.电动葫芦使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润滑油
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制端口的状态。 指令传送: 主要是对前端设备的控制指令。 控制端(计算机)通过 RS232串行口发出对前端设备的控制指令,主要包括云台控制、三可变镜头控制、设备的电源控制等。 控制指令由现场端的计算机 RS232 端口传来,进入切换矩阵后,并不进行切换工作,而是由切换矩阵内部的一个转换器转换为 RS485 信号,直接由切换矩阵的 RS485 端口输出给地址号相符的解码器,解码器将控制指令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