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电力远程帮助技术要求电力标准电力系统内容摘要:

电站用标准机柜,机柜颜色根据现场 情况确定。 柜内安装的站端设备如下:站端视频处理单元( RemoteVideoUnit,简称 RVU)、数字硬盘录像机、视频切换矩阵、网络接口设备、电源配电器等。 机柜和各摄像点之间使用专用电缆连接。 站端视频处理单元 站端视频处理单元必须具备数字硬盘录像功能,且在软件或硬件上采取防止系统死机的措施,以保证持续稳定工作。 站端视频处理单元应完成如下功能: 采集变电站各监控对象的视频图像,经过压缩编码传输到监控中心,在网络带宽允许的情况下可同时远程传输的视频信号不少于 8 路; 具备 VGA 或 BNC 输出口,可直接 通过显示器 /监视器实时监视不少于 8 路站端实时视频图像; 能够通过现场网络连接控制器(解码器),根据本地或监控中心操作发出来的命令控制视频切换、画面分割,控制镜头聚焦、近景 /远景、光圈调节,控制云台上下、左右和自动巡视动作; 根据控制器(解码器)、报警控制器采集到的各种状态信息和报警信息实现警视联动功能。 自动启动告警照明灯、警铃。 自动以字幕,声光提示报警加以说明; 应具备与变电站相关智能系统(即空调、消防系统、门禁系统等)的互连互动,实现对这些系统信息的采集和控制; 从站端标准时间源或监控中心获取标准时间,进 行系统对时; 重要区域(可设定)摄像点的长时间循环录像; 报警摄像点的自动录像保存; 可远程管理和查询图像记录和录像; 失电后重新上电具备自动恢复功能; 电源 系统设备宜使用变电站内不停电交流电源,新建变电站视频系统应采用站内不停电交流电源;所有设备由柜内配电器集中供电,电源配电器功率根据系统大小确定,要求具备一定的功率冗余。 电源配电器必须具备防雷和防过电压能力。 外围监控设备 下列的各类摄像机指标为最低指标。 一体化智能球型快球摄像机 成像元件:单片 /三片 CCD 制式: PAL 可 预设预置位:≥ 96 个 视频输出: 镜头焦距: 18 倍光学焦距, 8 倍数字焦距 20 清晰度:彩色≥ 480 线 分辨率:≥ 752*582 接口: RS485, BNC(视频) 最小照度: 1LUX 具有逆光补偿功能 可自动 /手动聚焦 聚焦范围≥ 10 米 可遥摄全景旋转( 360 度连续),倾斜旋转≥ 90176。 环境温度: 20℃ ~ +70℃ 功耗:≤ 50w 信噪比:≥ 50db 内置 TVS1500W,防雷、防浪涌和防突波保护 采用 同品牌 IP66 全天候防护罩,内置自动恒温装置 中速一体化彩色摄像机 成像元件:单片 /三片 CCD 制式: PAL 可预设预置位:≥ 64 个 视频输出: 清晰度:彩色≥ 480 线 分辨率:≥ 752*582 接口: RS485, BNC(视频) 最小照度: 1LUX(低照度摄像机 ) 具有逆光补偿功能 水平转动: 080176。 /s 上下转动: 040176。 /s 可自动 /手动聚焦 可遥摄全景旋转( 360 度连续) 信噪比:≥ 50db 可旋转带预置位小球 成像元件:单片 /三片 CCD 制式: PAL 可预设预置位:≥ 32 个 视频输出: 清晰度:彩色≥ 420 线 接口: RS485, BNC(视频) 最小照度: 1LUX 具有逆光补偿功能 可遥摄全景旋转( 360 度连续) 信噪比:≥ 50db 彩色摄像机 类型:单片 /三片 CCD 21 制式: PAL 视频输出: 清晰度:彩色≥ 480 线 分辨率:≥ 752*582 接口: RS485, BNC(视频) 最小照度: 1LUX 具有逆光补偿功能 环境温度: 10176。 ~ +50176。 信噪比:≥ 50db 所有室外使用的摄像机最低照度至少为 控制器(解码器)和报警控制器 控制器(解码器)要求能够完成云台和镜头等控制 对象的控制,可以提供多路大电流触点进行灯光控制和操作控制。 控制器(解码器)的控制协议具有开放性。 报警探测器 烟感探头能对烟雾浓度告警限值进行设定; 温湿感探头对环境温度、湿度告警限值进行设定; 使用红外双鉴 /三鉴探头进行人员入侵报警; 红外线光束对射探头应采用四光束的,当有人或物体阻挡光线时产生告警信号,并可以设置其布防和撤防两种运行方式。 红外对射的安装应该覆盖所有的围墙及大门,红外线光束对射探头的裕度应不小于100%(如围墙的长度为 60 米,则对射探头的标称距离为不小于 60*( 1+100%) =120 米)。 红外对射支撑管应用不锈钢管和座子,管厚不少于 ,座子厚度不小于 ;座子的固定螺栓应方向向下; 电子脉冲围栏,带脉冲高电压,当有人试图翻越围栏时微电流放电,报警,并可以设置其布防和撤防两种运行方式,电子围栏的防区不得少于两个;大门等特殊地点不能安装电子围栏的可以配合安装红外对射。 在围墙内外每隔 46 米安装“禁止攀登,高压危险”警示牌。 装设电子围栏应到当地公安部门备案。 所有报警探测器的告警限值也可用软件设定。 视频监控系统应提供四付空接点给 SCADA 系统,一付为防盗报警总信号(布防 的防盗告警动作),一付为消防报警总信号,一付为门禁动作总信号,一付备用。 照明设备 在需要夜间监视或现有灯光不足的室内,应增加灯光照明设备和进行遥控灯光控制。 照明灯光可根据系统设定定时或在有事件发生时自动打开(控制照明灯光或摄像机射灯照射到监视目标)、延时关闭(时间可设)。 声光告警装置 当有防盗告警发生时,告警照明灯、警铃发出声光告警,对非法入侵人员进行吓阻。 110kV 及以下变电站和 220kV 室内变电站宜在主建筑物上安装 2 处以上的声光报警装置, 220kV 及以上室外型变电站应在建筑物和四面围墙上安装声光报警 装置并分别驱动;声光告警装置宜采用一体化的设备,警铃声强级应介于 80100dB 之间,在周围有居民的地点应采用声强级较低的设备,防止扰民。 防雷 外围设备接入系统的所有信号回路、控制回路、视频回路都应具备有效的防雷和保护装置。 电缆 站端系统所使用的通用电缆可分为:电源电缆( 平方)、视频电缆(- 5)、控制电缆( 平方)三类。 所有电缆必须适应变电站运行环境。 22 室外配电箱、固定件 室外配电箱、固定件都采用不锈钢材料,防止锈蚀。 监控中心设备配置要求 监控中心值班员工作站 监控中心 采用专用计算机作为值班员工作站;值班员工作站可集中或分散设置,但在集控中心必须设置,其他则根据需要可设在运行班组、保卫部门、安监部门或值班领导处。 值班员工作站完成功能参见 条款,这些功能可在不同用途的前提下,由系统安全权限管理其操作级别。 其他设备 系统可根据需要在监控中心增设图像打印机、光盘刻录机等。 系统可根据需要配置路由器、网关等连接其他计算机网络。 12 系统设备技术条件要求 系统设备环境条件要求 系统设备应能在如下环境下正常工作: 室内环境条件: 温度: 040176。 C 相对湿 度: 95% 接地电阻:≤ 1 欧姆(可根据需求设定) 室外环境条件: 温度: 1050176。 C 相对湿度: 95% 接地电阻:≤ 1 欧姆 周围噪声: 50dBASPL 系统主要性能指标要求 系统在建成投运后应达到如下基本性能: 系统可用率 99% 同屏同时可监看的变电站个数应≥ 4 个 监控中心的监控终端(工作站)图像控制切换响应时间 1 秒 图像传输帧速率 1225 帧 /秒可调 图像分辨率达到 CIF 格式( 352 288)以上(包括 CIF 格式) 计算机显示分辨率≥ 800 600 系统时钟精度 1 秒 系统平均无故障 工作时间 MTBF30000 小时 系统平均维护时间 MTTR 小时 计算机 CPU 负荷率平均 30%(删除) 监控画面显示与实际事件发生时间差 秒 事件报警到系统自动记录相应画面时间差 1 秒 各报警探头报警到后台信息显示时间差 1 秒 各报警探头报警到监控中心显示时间差 3 秒 系统设备先进性和可靠性要求 系统设备先进性要求 23 系统设备应具有先进性,避免短期内因技术陈旧造成整个系统性能不高和过早淘汰。 系统硬件选用国际产品时应有国际认证和国内检验机构的合格证书,选用国内产品时应有相应法 定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报告,并充分考虑产品的先进性和可升级性。 系统设备可靠性要求 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系统设备必须具备如下可靠性保证: 系统的使用不能影响被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 系统的局部故障不能影响整个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 系统主要设备存在结构和功能冗余,系统不能存在瓶颈问题; 系统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故障排除和替换; 系统设备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对各种程序出错、干扰等可自动恢复,软硬件故障等要能够诊断出故障并及时告警; 系统应有具备处理同时发生的多事件的能力; 系统设备应具备防雷和抗强电干 扰能力。 24 13 系统软件要求 总体要求 所有软件应符合国际公认的标准; 应配置已经现场考验的、成熟的软件; 所配置的软件应当支持用户开发新功能,开发后的软件应能在线装入系统,所有软件安装简单方便; 软件应能支持系统的扩充,当系统改造或扩充时,不必修改程序和重新组装软件; 应用软件要求 应用软件为管理和值班运行的核心,对系统的监控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 应用软件能提供标准软件接口,即二次开发手段,使得其他网络用户能对图像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应用。 应用软件应实现功能的具体要求在标准的第 8 部分系统功 能要求已有规定。 14 系统抗干扰措施 抗干扰措施要求 系统应具有完善的防雷措施,系统应在摄像机端及机柜内装设视频信号避雷器、数据信号避雷器和电源避雷器。 在系统与外部接口处应按照需要装设隔离变压器或光电隔离器件,防止外部干扰信号侵入。 采用具有屏蔽层的各种阻燃电缆,所有电缆屏蔽层汇集在控制室机柜内单端接地。 机柜内所有接地都应统一接在柜内的接地铜牌上,接地铜牌通过不小于 25mm2 的多股软铜线与站内二次地网可靠相连。 当摄像设备安装在靠近 220kV 及以上高压导体附近时(如挂接于母线或线路绝缘子构架上), 应考虑系统过电压的影响,必要时可用光缆传输实时图像信息。 设备应有工作接地和外壳接地,并具有明显标识。 电缆敷设应尽量利用站内电缆沟、架,所有室外和强开关场的电缆都应穿管,管子采用热镀锌钢管,如需埋管管子应埋入地面不小于 30cm。 钢管应多点接地。 在电缆沟内敷设时,不得与一次电缆同层敷设。 25 附录 A 系统软件的功能说明 统一平台软件 监控中心软件 对所管辖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对视频流进行预览,对云台进行控制,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过来的报警信息,并进行视频,录像,灯光等相关设备的联动。 (发送控制命令到管理服务器 ) 对 报警进行布防,撤防。 (发送布撤防命令到管理服务器 ) 查看系统状态信息,查看 RVU 状态信息,查看日志信息。 (发送请求信息到管理服务器 ) 数据远程配置功能(配置用户,用户权限,摄象机,报警器,电子地图等); 管理服务器软件 用户权限的协商(优先级别高的用户可以抢夺级别底的用户的设备控制权限,同等权限的用户设备控制权限按先来先服务处理); 用户登录,注销管理(只有在自己所管辖的数据库中配置的用户才允许登录到本系统); 心跳测试(管理服务器和 RVU 之间的心跳测试;管理服务器和登录到它上面之间的终端之间的心跳测试); 报警命令发送(收到 RVU 上报的报警信息后,将其转发给对应的用户;收到终端的报警布撤防命令后,将按照协议标准发送统一的布撤防命令到对应的 RVU 中去); 控制命令发送 (收到终端的设备控制命令后,将按照协议标准发送统一的控制命令到对应的 RVU 中去 ) 数据配置功能(配置用户,用户权限,摄象机,报警器,电子地图等); 日志备份(记录登录到自己上面用户的操作记录,记录 RVU 发送过来的报警记录); 数据一致性(管理服务器上的数据和 RVU 上面的数据一致性); WEB 服务器软件 提供 WEB 服务平台。 用户直接通过 IE 访问 WEB 服务器就可以直接浏览图像,控制云台。 数据库软件 统一使用 DB2 作为管理服务器的后台数据库。 RVU 软件: 配置自己的数据,主动的将自己的数据上报给管理服务器,被动接收管理服务器的门禁以及其他开关量控制器 (otherdata);接收管理服务器命令,按照要求将视频数据流发往对应的组播地址,关闭视频流,视频通道切换,画面合成;被动的从管理服务器上下载自己的配置数据;发生报警时将报警数据发往管理服务器; 26 附录 B 监控中心与站端监控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1 通信协议说明 概述 本通讯协议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通信层 协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