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内容摘要:

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6. 体育与健康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 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7. 化学 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专业所必需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结构基础、溶液、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胶体、重要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烃、烃的衍生物、糖类、蛋白质和生物碱等内容,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8. 人文科学概论 主要使学 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和美育知识等。 (二 ) 专业通修课模块 教学目标:通过传授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向学生传授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内容应对各专业课程具有针对性和连贯性。 本模块课程应以综合化课程为主。 其中,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综合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土壤肥料、农业气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农业生物技术课程综合了作物遗传、作物育种、农业微生物、作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课程综合了田间试验设计与 统计分析、农业推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专业通修课课程设置及学时 (含实验、实习时数 )分配见表 2。 表 2 专业通修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类 型 序 号 课 程 名 称 学 时 数 必 修 课 1 植物生产与环境 117 2 农业生物技术 110 3 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 90 4 农业经营与管理 60 5 农业机具使用与维护 70 6 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45 合 计 492 1. 植物生产与环境 主要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了解光、温、水、土、肥 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为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 2. 农业生物技术 主要使学生了解作物遗传变异和作物育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农业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基本掌握作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 3. 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 主要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掌握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和一般生物统计方法,了解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以及农业推广计划的编制和项目管理等。 4. 农业经营与管理 主要使学生了解经营管理的原理,市 场预测和经营决策的方法,资金、劳动力管理和签订经济合同等知识,以及农业生产诸要素的合理组织和开发利用的知识。 5. 农业机具使用与维护 主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农用动力机械,基本掌握常用农机具的结构、基本操作、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并根据农艺与农机相互适应的关系,合理使用农业机械,掌握作业质量的检查方法。 6. 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主要使学生了解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国家的就业政策与就业观念,职业素质、创业意识、创业品质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择业技巧等知识。 (三 ) 专业课模块 教学目标:通过传授从业所必需的专业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掌握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必需的经营管理知识。 教学要求:各课程模块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进程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 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要体现实用性,并有一定的超前性。 要增加课程内容的科技含量,使学生真正具备致富和创业本领。 专业课课程设置及学时 (含实验、实习时数 )分配见表 3。 表 3 专业课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类 型 序 号 课程名称 学 时 数 必 修 课 1 农 作物生产技术 120 2 植物保护技术 80 3 蔬菜生产技术 75 4 林果生产技术 70 5 农产品贮藏加工 50 合 计 395 1. 农作物生产技术 主要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生物学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