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技术培训讲义一内容摘要:

清根和层间清理方法; ⒄ 清根方法; ⒅ 有无锤击焊缝; ⒆ 钨极摆动幅度、频率和两端停留时间; ⒇ 钨极间距; (21)喷嘴尺寸。 ( 4))不同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对焊接工艺因素的规定不相同。 7 5)焊后热处理 ( 1)焊后热处理的定义:焊后能改变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或残余应力的热过程。 ( 2)焊后热处理的类别划分: 奥氏体不锈钢分为不热处理和热处理; 其他钢材分为不热处理、消除应力热处理 (低于下转变温度 )、正火(高于上转变温度)、正火加回火或淬火加回火(先高于上转变温度,继之低于下转变温度)。 ( 3)改变焊后热处理的类别时,应重新评定。 ( 3)除气焊外,当规定进行冲击试验时,焊后热处理温度和时间范围改变后要重新评定焊接工艺。 试件的焊后热处理应与焊件在制造过程中的焊后热处理基本相同(指焊后热处理的类别、热处理的温度范围和时间范围相同)。 只有低于下转变温度进行焊后热处理时,试件保温时间不得少 于焊件在制造过程中累计保温时间的80%。 6)母材厚度和焊缝金属厚度 ( 1) 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其母材厚度和焊缝金属厚度的认可范围按相应评定标准确定。 ( 2)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可用于不等厚对接焊件,限制条件是焊件两侧母材的厚度都应在评定厚度的认可范围内。 ( 3) 当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用于角焊缝时,角焊缝母材厚度范围不受评定试件厚度的限制。 ( 4)当试件焊接工艺评定合格后,确定适用于焊件厚度时,应注意试件母材厚度对应焊件母材厚度、试件焊缝金属厚度对应焊件焊缝金属厚度进行计算。 ( 5)用不等厚试件进行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 ,适用于不等厚焊件母材厚度范围,应按厚边对厚边,薄边对薄边分别计算。 ( 6)当焊件由两块或多块母材叠在一起时,确定适用于焊件厚度范围时应按单块板厚度计算。 ( 7)当焊缝金属总厚度由多种焊接方法或重要因素、补加因素不同的焊接工艺焊制的焊缝金属分厚度组成时,则焊缝金属总厚度等于若干分厚度。 计算焊缝金属厚度时,余高不计算在内。 ( 8)而对于此种由多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组合的焊缝金属所对应的母材分厚度(即每种焊接方法所对应的母材厚度),应当以试件总厚度作为各种焊接方法适用于焊件母材厚度的依据。 ( 9)焊接返修时的厚 度计算也应按照试件母材厚度对应焊件母材厚度、试件焊缝金属厚度对应焊件焊缝金属厚度的原则进行。 如何阅读焊接工艺指导书( WPI) (附:表格) 如何阅读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PQR) (附:表格) 判断一项现成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是否满足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要求,首先应确定该项评定的试验程序、试验方法和评定合格标准是否与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规定一致,然后根据重要因素和补加重要因素(有冲击韧性要求时)核定其适用的范围。 对其中的不符合项应采取追加试验和评定的方法。 三、如何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WPS 与 PQR、 WPI 的关系 1)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与焊接工艺规程的关系: ( 1)施焊前应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8 ( 2)一个焊接工艺规程可依据一个或多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进行编制。 如:手工钨极氩弧焊+手工电弧焊的组合焊工艺,可分别依据手工钨极氩弧焊方法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和手工电弧焊方法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进行编制。 ( 3)一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可用于编制多个焊接工艺规程。 如:己知立向上焊位置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可用于编制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等各种不同位置的焊接作业指导书。 2) WPS 与 WPI 的区别 编制 WPS 的依据 1)技术标准: 包括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工程建设施工验收规范、焊接工艺标准、母材和焊接材料标准等。 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和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的第一重要依据是现行焊接施工标准规范和焊接工艺评定标准,执行标准规范中规定的有关焊接评定规则、焊接工艺要求、焊接管理要点和质量标准。 2)焊接工艺指导书( WPI)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PQR) 所有的焊接施工规范和焊接工艺评定标准都明确规定:产品施焊前应依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焊接工艺指导书( WPI)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PQR)作为焊接工艺评定的完整性文件 ,是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WPS)的重要依据。 否则,所编制的焊接工艺规程只能是无效的焊接工艺文件。 由于焊接工艺规程的内容包括了焊接工艺的重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不论重要因素还是次要因素发生改变,都需要重新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只是当重要因素改变时才需重新作焊接工艺评定。 因此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和焊接工艺规程之间还存在着这样的相互关系: ( 1)一个焊接工艺规程可依据一个或多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进行编制。 如:手工钨极氩弧焊+手工电弧焊的组合焊接接头的焊接工艺规程,可分别依据手工钨极氩弧焊方法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和手工电弧焊方法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进行编制。 ( 2)一个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可用于编制多个焊接工艺规程。 如:现成的立向上焊位置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可用于编制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等各种不同位置的焊接工艺规程。 3)图纸和设计技术文件 、结构应力和变形、现场焊接施工条件、检测手段、施焊经验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因素 现场编制焊接工艺规程不仅要以现行焊接标准、焊接工艺评定文件(包括 PQR 和 WPI)为依据,还应综合 考虑产品接头设计、结构应力和变形、现场焊接施工条件、检测手段、施焊经验和管理水平等 方面的因素。 只有按照这种方式 编制的焊接工艺规程才是符合工程特点、不脱离工作实际、可操作性强的焊接工艺指导性文件,才能容易被焊工所接受。 所以焊接工艺规程的编制依据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首要问题。 哪些焊接接头需要编制 WPS 对于焊接结构的主要受压、承载焊接接头原则上都应编制相应的焊接工艺规程。 具体要求如下: ( 1)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上的所有焊接接头,包括接管、人孔、手孔加强板与壳体相焊的焊缝; ( 2)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非受压部件与受压部件相焊的焊接接头,如支座圈、支撑板、吊挂板及其它附件与受压壳体的焊接接头; 9 ( 3)重要受力 件的焊接接头,如管道支吊架、起重吊耳等; ( 4)各种钢结构,包括桁架或网架结构、多层和高层梁 柱框架结构等的焊接接头,如板梁、立柱等结构元件中的对接和角接焊缝,以及其它有特殊要求的结构件中的焊接接头。 ( 5)上述结构件的补焊和焊接接头的返修焊缝。 非承载焊缝和在结构中不起强度作用的焊缝,可以不必编制单独的焊接工艺规程,而参照承压、承载接头的 WPS 进行施焊。 WPS 的基本要求和编制原则 1) WPS 的 基本要求: ( 1)焊接工艺规程必须由生产该焊件的企业自行编制,不得沿用其它企业的焊接工艺规程,也不得委托其 它单位编制用以指导本企业焊接生产的焊接工艺规程。 ( 2)焊接工艺指导书( WPI) 不能直接作为 “焊接工艺规程( WPS)”用来指导焊工施焊,而必须重新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WPS)。 即使现场的焊接工艺因素(重要因素、补加重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未超出焊接工艺指导书( WPI)所适用的范围,现场也必须另行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WPS)。 按照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指导书,只保证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符合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规定,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只是焊接质量的一个方面,此外尚还有诸如焊缝外观成形、焊 缝内外缺陷、应力与变形、施工方便、合理性、经济性等一系列涉及到焊接生产、质量管理众多方面的问题,这显然是焊接工艺指导书所不具备的,只能依靠编制焊接工艺规程来完善。 ( 3)当某个焊接工艺因素(重要因素、补加重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超出标准规定的评定范围时,均需重新编制焊接工艺规程。 ( 4)焊接工艺规程应由 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焊接工艺人员( 专业工程公司技术人员)编制,现场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核,分公司(项目经理部)项目总工批准。 ( 5)只有经批准的焊接工艺规程才可用于指导焊工施焊和焊后热 处理工作。 ( 6)焊接工艺规程应下发到焊工和质量检查员的手中。 2) WPS 的编制原则: ( 1)焊接工艺规程原则上以产品焊接接头的形式和焊接位置为单位进行编制。 如压力容器壳体纵缝、环缝、筒体接管焊缝、封头人孔加强板焊缝都应分别编制一份焊接工艺规程。 压力管道对接焊缝应根据实际焊接位置至少分别编制水平固定、水平转动、垂直固定或 450 位置的焊接工艺规程。 但对于焊接因素(重要因素、补加重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完全相同的不同接头形式或不同焊接位置的焊接接头,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