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细则内容摘要:

设置;水泵、管道、出水口、衬砌渠道、配套建筑物等相联结的工程输水性能匹配,配置合理,便民利农;在有条件且农民群众有积极性的地区,积极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提高项目区节水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应采取农艺、工程等节水措施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 农艺节水措施包括蓄水保墒、地膜(秸秆)覆盖、选用抗旱品种、施用抗旱保水剂、深松技术等,各项措施符合技术规范。 工程节水措施主要是建立小型蓄水工程,即根据降雨、地形、耕地等条件,合理布设小型塘坝、蓄水池等工程,做到坚固实用。 水稻田推广“薄、浅、湿、晒”模式;蔬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采用节水、丰产灌溉模式;严重缺水的旱地采用灌关键水等非充分灌溉模式。 ,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 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积极推行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模式,配备必要的量水设施,按用水量和核准的水价收取水费,以管理促节水。 (二)排水工程。 一般按 10 年一遇进行设计。 江汉平原、沿长江和汉江地区设计暴雨重现期水稻产区不少于 5 年、旱作区不少于 10 年;其它地区设计暴雨重现期不少于 10 年。 设计暴雨历时和排出时间应达到:旱地 1~ 3 天暴雨 1~ 3 天排除;水田 1~ 3 天暴雨 3~ 5 天排至耐淹水深。 ,排水出路通畅,排水系统与灌溉系统合理配套。 江汉平原、沿长江和汉江地区、鄂北岗平地排沟布置为间距原则上为 100~ 200 米,其它地区排沟布置为间距原则上为 150~ 300 米;规格布局协调,设计标准参照灌溉系统,断面及坡度设计合理,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有关规范要求,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 地下水位的要求。 10 立方米 /秒。 (三)建设标准 硬化灌排沟渠及田间建筑物工程使用年限为 20 年以上。 硬化灌排沟渠断面可为矩形、梯形、 U 型等;采用现浇、预制砼,浆砌干砌石、砖砌等。 尽量减少砖砌水下工程,少量采用时,必须进行水泥砂浆抹面,水泥砂浆强度大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