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考试资料内容摘要:

3.局域网组网技术:局域网的常用设备,局域网的组建; 局域网组网所需的传输介质 :组成一个局域网的传输介质可以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或无线电波。 局域网组网时所需的设备包括: 网卡、集线器、中继器、局域网交换机等。 局域网的组建 1. 同轴电缆的组网方法之一, 10Base5 标准 :该标准使用波阻抗为 50Ω 的宽带同轴电缆组成标准的以太网,其中 10表示数据传输速度、 Base 表示基带传输、 5表示一个网段的最大长度为 500 米。 如果要扩大网络规模,则可以使用中继器,但中继器的个数不能超过四个。 因此, 10Base-5的最大传输距离应为。 粗缆所用的连接器是 AUI接口。 2. 同轴电缆的组网方法之二, 10Base- 2 标准:该标准使用波阻抗为 50Ω 的细同轴电缆组成标准的以太网,其中 10 表示数据传输速度、 Base 表示基带传输、 2 表示一个网段的最大长度为 185米。 细缆所用的连接器为 BNC 接口。 3. 双绞线组网方法:符合 10MB/s 基带双绞线的标准局域网称为 10BASET,T 表示传输介质类型为双绞线。 在这种联网方式中,最大的特点是以集线器为连接核心,计算机通过安装具有 RJ45 插座的以太网卡与集线器连接,联网的双绞线长度(计算机到集线器、集线器到集线器)不能大于 100 米。 4 交换式局域网组网:与集线器方法基本类似,但网络连接中心是交换机而不再是集线器。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IEEE802 参考模型 自 1980 年以来,许多国家和国际标准化机构都在 积极进行局域网的标准化工作,其中最有影响力的 是 IEEE 制定的局域网的 802 标准,包括 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等,它被 ANSI 接受为美国国家标准, 被 ISO作为国际标准(称为 ISO8802 标准)。 这些标准在物理层和 MAC子层上有所不同,但在数据链路层 上是兼容的。 IEEE 802 的 LAN 标准遵循 OSI 参考模型的分层原则,描述最低两层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以及 与网络层的接口服务,其中数据链路层又分成两个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MAC)和逻辑链路控制子 层( LLC)。 标准规定局域网的低三层的功能如下: 物理层: 与 OSI/RM 的物理层相对应,但所采用的具体协议标准的内容直接与传输介质有关。 介质访问控制( MAC)层: 具体管理通信实体接入信道而建立数据链路的控制过程。 逻辑链路控制( LLC)层: 提供一个或多个服务访问点,以复用的形式建立多点 多点之间的数 据通信连接,并包括寻址、 差错控制、顺序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这些功能基本上与 HDLC 规程一致。 此外,在 LLC 层还提供本属于 OSI/RM 中网络层提供的两项服务,即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和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由图可见, MAC 子层和 LLC子层合并在一起,近似等效于 OSI 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 LLC 子层协议 与局域网的拓扑形式和传输介质的类型无关,它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局域网都是适用的。 然而, MAC子层 协议却与网络的拓扑形式及传输介质的类型直接相关,其主要作用是介质访问控制和对信道资源的分配。 例如,总线型局 域网主要采用竞争式的随机访问控制协议,最典型的是 CSMA/CD,还有令牌总线、令牌环 等标准。 目前 IEEE 已经制定局域网标准有 10 多个,主要的标准如下: IEEE :局域网体系结构,并定义接口原语; IEEE :寻址、网间互连和网络管理; IEEE :描述逻辑链路控制( LLC)协议,提供 OSI 数据链路层的上部子层功能,以及介质 接入控制( MAC)子层与 LLC 子层协议间的一致接口; IEEE :描述 CSMA/CD 介质接入控制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 IEEE :描述令牌总线网标准; IEEE :描述令牌环网标准; IEEE :描述城域网 DQDB 标准; IEEE :描述宽带局域网技术; IEEE :描述光纤局域网技术; IEEE :描述综合话音 /数据局域网( IVD LAN)标准; IEEE :描述可互操作局域网安全标准( SILS),定义提供局域网互连的安全机制; IEEE :描述无线局域网标准; IEEE :描述交换式局域 网标准,定义 100Mb/s 高速以太网按需优先的介质接入控制 协议 100VGANYLAN。 :描述交互式电视网(包括 cable modem) 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目前 ISO的国际标准 ISO88021至 88026承认 至 IEEE8。 4.高速局域网基本分类 :光纤分布 数字接口 (FDDI),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交换式局域网,虚拟局域网 VLAN。 光纤分布数字接口 (FDDI) FDDI 的研究起始于 1982 年 10 月,经过近 10 年的努力,标准化工作取得成果, 1993 年, FDDI 的系列标准被 ISO 采纳,对应的国际标准号为: ISO 9314。 FDDI 采用了 IEEE 令牌环技术。 FDDI的特点 1) FDDI 的拓扑结构 FDDI 采用环形结构(类似令牌环网),利用光纤将多个结点环接起来,环上的结点依次获得对环路的访问权利。 为了提高可靠性和获得较高的 数据传输速率, FDDI 采用了双环结构,两个环路可同时工作,互为备份,逆向传输信息(即一个顺时针方向,一个逆时针方向)。 实用中,常对两个环路进行不同的分工,例如:利用一个环路支持正常工作时的数据传输任务(称为主环),另一个环路作为一种冗余设施(称为副环),保证在主环故障或者结点故障时可以形成新的环路支持正常地工作。 2)多帧传输 FDDI 起源于令牌环,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令牌环。 在令牌环方式中,获得令牌的结点发送数据帧,仅在所发帧返回源结点之后,该结点释放令牌,即:任一时刻,环中只有一个数据帧被传输。 FDDI 则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获得令牌的结点,在发完数据帧之后,立即释放令牌,因此在所发帧尚未返回源结点时,相邻的结点可能掌握令牌,发送数据,即:任一时刻,环中允许有多个数据帧被传输。 多帧传输,可以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 3)传输编码 FDDI 采用 4b/5b 编码和交替不归 0 编码,可以以 125MHz 的时钟频 率获得 100Mbps 的数据带宽,既降低成本,又提高速率。 4)长距离通信 FDDI 使用的主要传输媒体为光纤,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由于光纤特有的低损耗特性,使得线路的不间断距离增大。 多模光纤可达 2km,单模光纤可达 100km,整个网环可达 200km,因此, FDDI 的覆盖范围远远超过传统局域网定义的范围。 5)高可靠性 在网络构造方面, FDDI 除采用双环结构外,还采用双归宿冗余设计(即每个设备可以挂接到两个环路结点上),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光纤本身无辐射,增加数据传输的保密性;端设备 不直接接触电源,降低电源对设备的影响,提高了恶劣环境下(例如:强电系统)设备的安全性。 快速以太网 标准: IEEE ,其特点是继承了 的 MAC 访问控制技术( CSMA/CD)、帧格式、接口以及退避算法,仅是将传输速度从 10Mbps 提高到 100Mbps,并减少了等待 ACK帧的时间。 它可以直接利用原有的线缆设施,从而支持 10Mbps 至 100Mbps 的无缝连接和自然过渡。 快速以太网 类型: ①100BASE TX,传输编码采用 4b/5b,使用 2 对 5 类 UTP 双绞线,最大传输距离 100m; ②100BASE FX,传输编码采用 4b/5b,使用单模 /多模光纤,最大传输距离分别是 10/2km; ③100BASE T4,使用 4 对 3类以上 UTP 双绞线; 千兆以太网 千兆以太网 在 1998 年 2 月, IEEE802 委员会正式批准了 Gigabit Ether 标准( )。 Gigabit Ether 的传输速率比 Fast Ether 快 10 倍,数据传输速率达到 1000Mbps。 Giˉgabit Ether 保留着传统的 10Mbps 速率 Ether 的所有特征(相同的数据帧格式、相同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相同的组网方法),只是将传统 Ether 每个比特的发送时间由 100ns 降低到 1ns。 标准在 LLC 子层使用 标准,在 MAC 子层使用 CSMA/CD 方法,只是在物理层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它定义了新的物理层标准( 1000BASET)。 1000BASET标准定义了千兆介质专用接口( GMII, 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它将 MAC 子层与物理层分隔开来。 这样,物理层在实现 1000Mbps 速率时所使用的传输介质和信号编码方式的变化不会影响 MAC子层。 1000BASET标准可以支持多种传输介质。 目前, 1000BASET有以下几种有关传输介质的标准 : ( 1) 1000BASET 1000BASET标准使用的是 5 类非屏蔽双绞线,双绞线长度可以达到 100m。 ( 2) 1000BASECX 1000BASECX 标准使用的是屏蔽双绞线,双绞线长度可以达到 25m。 ( 3) 1000BASELX 1000BASELX 标准使用的是波长为 1300nm 的单模光纤,光纤长度可以达到 3000m。 ( 4) 1000BASESX 1000BASESX 标准使用的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