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内容摘要:

实现总产值 250亿元,年均增长率 30%, 发展规模和整 体实力要稳居国内上游水平,自主创新能 17 力显著提高。 —— 生物技术基础与应用研究 开展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重点支持基因工程、单抗技术、转基因技术、发酵技术的研究,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医药产业。 农业 和资源高效利用 等领域的 生物技术 , 重点支持生物降解、生物催化、生物转化、生物修复与环境生物技术,开展生物安全关键技术与标准 研究。 以济南农高区、卢堡集团、澳利集团为主体,建立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真菌发酵、动物疫苗等产业化基地 ,提升相关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 中医药现代化技术 充分发挥宏济堂药业 、福胶集团等单位的作用,以济南市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园为 主体 平台,加快孵化器建设,发挥园区产业聚集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加强中医药企业药物自主研发能力,开展传统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开展治疗疑难、重大疾病的中药新制剂的开发研究。 开展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建设适合于中医药特色的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和中药与中药保健食品质量检测中心。 —— 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依托济南市高新区国家级火炬计划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以齐鲁制药、博士伦福瑞达、泉港药业、诚创医药、元隆生物、 18 科兴生物、海得贝、达易利等企业为龙头,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研究,建成一批抗癌药物、眼科药物、生物多糖、基因工程药物等产业化 基地 , 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配套齐全的生物制药产业。 重点开发新的多肽蛋白质、多糖、核酸类药物以及转基因动植物药物,以功能基因和功能蛋白为靶点研究开发新结构化学合成和天然药物,以先导化合物发现与优化为核心探讨新药发现规律,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建立包括高通量筛选在内的新的药物筛选体系及实验体系,开展天然组合化学、组合生物合成、化学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技术研究,加 强新型给药系统和现代制剂新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 (四)先进制造技术 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研究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加工技术、先进制造模式等先进制造技术,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水平,提高我市大型成套装备生产能力,拉长产业链条,带动济南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 交通装备产业关键技术 以重汽、济柴、轻骑等集团为龙头,重点研究开发欧Ⅲ、欧Ⅳ发动机、绿色环保新型发动机、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和原材料,提升我市汽车行业的总体技术水平、产业规模和自我配套能力。 高标准建设东部重型汽车产业园,把济南发展成为全国 规模最大、档次最高、质量最优的重型载重车制造基地。 建立自主品牌重型汽车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集成平台, 在 PLM 理念下构筑网 19 络化、协同化信息技术应用框架,实现智能化、虚拟化的产品开发,显著提升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 、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 为 力争到 2020年把‚中国重汽( SINOTRUK)‛建成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冲刺世界 500 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 机械装备产业关键技术 以济南一机床集团、二机床集团、法因数控、天辰集团等企业为骨干,以数字化、集成化、自动化、成套化为方向,加速电子信息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加快发展光机电一体 化产品,进一步巩固发展全国最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地位。 重点推进多轴联动数控机床的编程能力研究及产业化应用;数控功能部件的研究开发;自动化、柔性化工业生产线的开发应用;精密试验机和衡器制造技术研究。 —— 发电及输配电设备关键技术 以济锅集团、 山东齐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志友集团等企业为依托,加强大容量电站锅炉、大容量空冷汽轮发电机、燃汽轮机、变电设备等的关键技术及配套技术研发,构建完备的发电及输配电设备产品链。 —— 先进设计、生产及管理技术 围绕我市传统产业信息化的需求,研究开发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PLM) 、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企业资源计划( ERP)、产品数据管理( PDM)、 智能化集散控制系统( DCS)、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和企业间电子商务( BTOB)等 企业信息化应用软 20 件技术和产品,有重点地建设网络化、数字化设计中心,培育一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推进企业管理、设计、生产、销售的信息化。 —— 先进制造模式 支持绿色制造、极限制造、减量制造和再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工艺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围绕汽车、石化、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等重点行业, 重点研究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 研究开发节能、节水技术、降 低资源消耗及‚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围绕能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开发洁净煤技术、新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产品。 (五)农业高新技术 农业科技将以‚三农‛问题为核心,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特色增效农业,致富农民。 开展农业‚良种、良法‛、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安全生产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提高良种更新换代速度和设施化、集约化农业水平。 重点支持农业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现代农业产业化技术、重要经济作物高质 量生产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新型化肥、饲料、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和食品安全与标准化技术等。 —— ‚十、百、千‛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 通过该项工程实施,着力打造 10大科技兴农示范园,培育 100 21 个科技兴农示范村,塑造 1000个科技兴农示范户。 工程的实施以园、村、户三级网络体系为主体,以加强科技创新示范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不断提升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为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示范带头作用。 —— 农业科学基础研究 充分发挥省会优势,加强与省农科院等省直科研 单位联系,联合全市重点科研机构与大型科技型企业,重点开展主要动植物品种品质改良、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治及可持续控制、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提高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 动植物良种选育、繁育与品种改良技术 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利用国有苗圃、淡水所、蔬菜中心、畜禽中心、长清良种繁殖场、鲁青、历丰大白菜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和大型育种企业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和相关生物工程育种技术研究,培育优质高产抗逆的粮食、蔬菜和林木花卉新品种。 研究经济动物繁育技术 ,建立畜禽、淡水渔业良种繁育体系。 加强章丘大葱、平阴玫瑰等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与创新,加快动植物品种改良。 实现动植物育种目标、育种技术、育成品种的升级,农产品的优质率达到 80%以上。 积极推动‚一县一品‛、‚一县多品‛的农业科技创新。 —— 现代农业产业生产技术与设施 22 联合省内有关科研单位,以农高区等农业科技园区为基地,围绕名优特农产品工厂化生产与加工增值,研究果蔬、花卉、林木、畜禽、水产等高效设施化栽培、养殖、工厂化生产及自动控制设施、设备及技术,储藏保鲜和高档产品加工技术,建设高标准种苗驯化示范基地、植物开放 式组培基地及工厂化育苗示范基地,研究饲料安全生产技术与营养调控技术、非常规饲料资源可利用性、规模化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高效优质精品农业等关键技术。 —— 重要经济作物高质量生产技术 围绕省会城市蔬菜供应和南部山区林果开发,以经济效益较高的我市名优特稀蔬菜和林果为重点,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加强资源高效利用和栽培技术研究。 开展有机农业配套生产技术、设施蔬菜栽培生理、病虫害综合控制和优质、抗病、广适应性蔬菜生产技术研究。 开展南部山区大宗林果的沃土、节水、优质、丰产耕性研究,推广名特林果先进生产、加工、贮存技术。 —— 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 以明发、华尔康、新星等骨干企业为龙头,构建以农高区为主体的兽药、饲料高新技术产业带,研制高新技术产品,加快兽药及生物制品的更新速度。 加强对影响我市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畜禽疫病开展流行病学研究,积极开展和推广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动态监测及宏观预警技术研究。 植物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重点研究不同栽培条件下病虫害的发生消长规律及简便快速实用 23 的病害诊断技术。 —— 农业信息技术 利用市农业信息中心的优势,围绕建设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及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系统,加快农业信息网向专业村、专业 户的延伸和建设。 运用 3S技术开展我市农业资源监测与信息可视化等技术研究开发,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优化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粮食、蔬菜、畜禽等生产管理的有关技术研究与开发。 —— 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 充分发挥佳宝、民天、维尔康、历城华鲁、槐荫丰农、商河瑞海、平阴长荣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开展地方特色型和对外出口型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研究。 围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食品加工和储藏工艺技术研究为重点,开展粮油、蔬菜、畜产品、奶业等大宗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资源的利用效率。 重点加强畜产品的冷却保鲜技 术、快速成熟及深加工产品技术开发研究。 乳制品要加强保鲜技术、营养强化技术及系列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力争使济南市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提高 10%以上,农产品加工程度达 60%以上。 —— 食品安全与标准化技术 以省农科院、市农业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为技术依托,结合全市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以及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研究制定我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技术和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实施 24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建设。 —— 农业生态安全技术研究 加强农业生态安全技术研究。 以佳 宝、长清华新为主开展粪便气化、发电技术等畜禽养殖环境净化关键技术研究示范,探索生态农业小区模式并加以推广。 以市农机中心为主开展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以及生态产业化技术利用研究与示范。 以省农科院、市农技推广中心为主开展化肥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 以市食用菌工作站为主开展小麦、棉花秸秆等种养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食用菌养殖和高效生物菌肥开发。 (六)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 应重点发展 信息化与信息服务的研究。 启动 ‚数字城市‛和行业 信息化工程,推进政府行政管理、公众服务和教育、医疗与公益性服务的信息化进程;推进金融、财税、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与 数据集中与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 建设。 建立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物流产业,使济南成为面向自身市场,辐射全省乃至冀豫苏等地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加快先进的交通信息通讯、网络、自动控制、交通工程等技术研究,构建高效的智能交通系统,为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城市提供技术支撑。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展特色金融服务,大力发展各类现代咨询、中介服务产业。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提高交通运输业、商品流通、信息服务、 25 金融 保险等第三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社会效益。 重点支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关键技术研究。 以示范应用为切入点,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充分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建立覆盖济南三大物流园区(大桥路、担山、郭店)、四大物流中心(国际集装箱分流中心、农高区物流中心、空港物流中心、邢村物流中心)的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第三方服务平台,提高社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七)社会发展 构建医疗卫生、人口与健康、公共事业安全、城市规划、综合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在社会发展领域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坚持科技自主创新与吸收、引进 、推广相结合,加快发展社会发展科技产业,为建设‚平安济南‛、构筑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 医疗卫生 坚持以人体健康为本,加快发展我市独具特色的临床医疗与预防医疗相结合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开展社区医疗与家庭医疗保健网络系统工程研究,提高对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服务能力。 以济南市中心医院‚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开展干细胞基础与应用研究,形成组织工程、干细胞治疗等新兴医疗学科;以济南市传染病医院为技术依托,重点开展防治肝炎和新型传染病的临床科研攻关;重点发展眼科、烧伤、手外科等为代表的特色医疗专 科。 重点支持对肿瘤、神经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老年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和重 26 大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作用机制与综合防治与干预技术研究,并注重基础与应用相结合。 开展重要疾病的发病机理和药物作用机制,新发传染病及其未知病原体的分离、检测、鉴定方法和诊断试剂,以及各种肿瘤的诊断技术与试剂,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微生物检测和传染病诊断技术与试剂,开展药物相关基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 人口与健康 深入研究重大传染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老年性疾病等疾病和其他常见病、多发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及 综合防治技术,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 研究建立慢性病监测体系及其综合干预技术,加强环境因素对重要疾病的发病机理及综合防治对策研究。 研究建立济南市人口安全与优化发展模式、避孕节育新技术、生殖健康 服务 技术,开展人口安全监测与预警体系研究,重点支持建立新生婴儿出生缺陷筛查、检测及诊断技术平台。 加强 环境污染 因素对 人体健康 影响的 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