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内容摘要:

术 设计书 监测项目确定以后,必须首先取得委托方的任务书,其内容应包括:建筑物性质,荷载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监测点设计要求,设计容许变形值,差异沉降容许值等项目。 根据委托任务书编制监测技术设计书,整个监测工作应在监测技术设计书指导下进行。 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 (或城市精密导线点 )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 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 要求: 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 100米。 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大于 米 ) 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布设沉降观测点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 15— 30 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 2020 规定,观测点位置按以下原则选用: 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 10~ 20m 处或每隔 2~ 3 根柱基上; 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对于宽度大于等于 15m或小于 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 及四 周设地面点;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