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植被恢复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内容摘要:
6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 X项目 县位于四川省 X地区 东北部(东经 ′,北纬 ′)、东北与 XXXXX交界、南与 XXXXXX接壤,西与 XXXXXX毗邻,东西长 93 km、南北宽 km,总面积 km2。 项目区所在的永安地区和汤珠河包括永乐镇、永丰乡、安乐乡、保华乡、双河乡、罗依乡、马家乡、勿角乡 8个乡。 本项目具体建设地点位于安乐乡中田山村和大寨村,距县城 2公里,实施总面积 2782亩。 地形地貌 X项目 县地处岷山山脉北段的复背斜上。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高山峡谷为主,兼有部分山原和零碎平坝。 海拔多在 2400 m~4000 m之间。 境内最低海拔 1160 m,最高海拔 4764 m。 由于长期地质构造和河流侵蚀作用影响,境内大部分地区形成深切高山峡谷地貌,切割河谷深达 800 m~ 1200 m。 山腹坡度一般为 30 以上。 谷底分布有小面积的冲积扇形台地,土层较深厚。 项目所在区安乐乡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兼有部分山原和零散河谷,属高山深谷类型西部地槽区,坡顶 平缓、河谷深切。 项目实施区最低海拔为 1500 m,最高海拔为 2300 m。 7 气侯 X项目 县属于川西北高原气候中的暖温带气候带。 其特点是,温和偏冷,夏短冬长,垂直差异大。 县城的多年平均气温 ℃ ,活动积温 ℃。 年降水量仅 500 mm左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干湿季明显,干季 (11月~ 4月 )气温低、雨量少、晴日多、昼夜温差大;湿季( 5月~ 10 月)水气相对增多、雨量多、阴天多、昼夜温差小。 最热出现在七月,平均气温 ℃ ,极端高温 ℃ ,夏秋之交常出现伏旱、冰雹、泥石流。 随着海 拔的增高,气温逐渐降低 ,而降水量逐渐增加。 安乐乡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山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河谷地带热量条件较好。 坡地寒冷湿润且冬干春旱,伏旱洪涝和冰雹早霜的交替发生,对植物生长较为不利。 植被及森林资源 X项目 县植被存在明显的垂直带谱,具体分布规律为: 海拔 1200 m~ 1800 m为河谷地带,分布少量绣线菊、苔草等草本,植被盖度低。 海拔 1800 m~ 2800 m,分布少量锦鸡儿、野蔷薇、绣线菊、苔草等植物,植被盖度低。 海拔 2800 m~ 3400 m,分布云杉、黄果冷杉、柏木、桦木。 海 拔 3400 m~ 3800 m,有紫果云杉、岷江冷杉、落叶松、高山柏等树种。 8 海拔 3800 m~ 4200 m,有高山柳、金露梅组成的高山灌丛,或以禾草、蒿草、苔草组成的高山草甸。 本项目所在区为干旱河谷地区,植被稀少,为宜林地。 土壤 X项目 县共有冲积土、山地褐色土、山地棕壤土、暗棕壤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石灰(岩)土、高山寒漠土、水稻土等十一类, 26个土种。 其分布特点由于境内地势起伏巨大,地貌类型复杂,生物、气候的垂直分布明显,水热状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凡是山脉与河流呈南北走向的,土壤的纬 向性分布明显,凡是山脉与河流呈东西走向的,则土壤的经向性分布明显。 受地形、气候、母质、植被和人为活动五大成土因素影响, X项目 县土壤垂直带谱规律是: 海拔 2200 m以下为山地燥褐土; 海拔 2200 m~ 2800 m之间为山地褐土 海拔 3700 m~ 4000 m之间为亚高山草甸土; 海拔 4000 m~ 4300 m之间的平缓山坡和山原,为高山草甸土; 海拔 4300 m以上零星分布着寒漠土和流石滩。 但是,坡向的不同导致土壤分布差异较大,其中阳坡或半阳坡褐土分布更宽,山地棕壤和暗棕壤分布显著减少。 本项目所在区土 壤类型为山地燥褐土和山地褐土。 9 水文 X项目 县河流属白水江系白龙江上游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岷山山脉东麓,属嘉陵江水系。 县境内河道全长 189 km,上源分为黑河、白河,下源有汤珠河,境内溪流众多。 安乐乡邻近白水江,有上双河、下双河等支流。 水资源较为丰沛。 林业发展现状 X项目 县森林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山坡上部,干旱河谷地带及高原地区植被较差。 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工程等,森林质量逐步提高,植被得到较大的恢复。 截至 2020 年末,全县林业用地 hm2,占国土总面积 %,其中:有林地 hm2,灌木林地 hm2,未成造林地 hm2,苗圃地 32 hm2,其他林地 hm2。 全县活立木蓄积 6973万 m3,森林覆盖率 %,森林植被覆盖率 %。 2020 年末,安乐乡有耕地面积 hm2,退耕还林面积 hm2,退牧还草面积 hm2。 社会经济情况 行政区划与人口 X项目 县辖 2镇 15乡,全县有 120 个行政村, 177个村民小组。 2020 年全县户籍人口为 22867 户、 67039 人,其中农业人口 46816 人, 10 少数民族人口 25578 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主要民族有汉族、藏族、回族、羌族等。 2020 年安乐乡共 834 户,总人口 3332 人,辖 11 个村。 本项目所在区位于安乐乡所辖的大寨村和中田山村。 经济状况 2020 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 179511 万元,比上年增加 %,经济总量位列全州第三。 2020 年全县林业产值 3815 万元,同比增长%。 安乐 乡 2020 年粮食总产量 ,经济总收入 元,人均纯收入 3929 元,低于全县的平均水平。 交通状况 X项目 县 2020年境内公路总里程 870 km,其中等级公路 834 km。 有 4条主干公路,其中 “ 九环 ” 公路贯穿 X项目 县,全长 170 km;若九公路反修桥 喇嘛岭 105 km,双青公路(双河至青龙桥) 17 km;上寺寨至神仙池旅游公路全长 45 km。 X项目 县 17个乡镇已全部通公路。 安乐乡交通便利,项目所在区域紧邻 301国道,为项目实施提供极大的便利。 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概况 11 X项目 县属于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 X项目 地貌复杂多变,境内植被分布不均,尤其干旱河谷地带植被稀少,土壤贫瘠,植被盖度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区域植被恢复成为了政府行为,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纳入了议事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近年来,政府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投入大量资金。 2020 年,由 X项目 县林业局实施安装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内容为视频监控系统与视频控制中心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 , 建设六点一中心,总投资 120 万元。 2020 年 ~ 2020 年,由 X项目 县林业局负责实施 X项目 县漳扎镇河谷植被恢复项目。 建设内容为土方回填,绿地清理,乔、灌、草栽(种)植,恢复总面积 198 亩,立项总投资。 项目建设技术条件 X项目 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是 X项目 县行政范围内负责林业行业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全局现有在岗职工 236 人。 下设综合办公室、绿化造林股、资源林政股、野生动物保护股、林业技术服务中心(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种苗站、植物检疫站、科技推广站、 4个片区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天保办、退耕还林办,属地管理勿角、白河两个自然保护 区,归口管理森林公安局。 X项目 县林业局有完善的林业组织管理体系和较强的施工技术力量,县林业局下属综合林场于2020 年 2月获得 “ 造林绿化施工丙级资质 ” (阿林造资字 006),是 12 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的技术服务和业务指导监督部门,对工程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程建设区域内群众造林积极性高,劳力充足,并且拥有 1支高素质的造林队伍,有利于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13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为出发点,以维护并改善区域重要生态功能为目标,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段,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与安乐乡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有机结合起来,选择适宜地段实施人工造林进行植被恢复。 积极开展 X项目 建设,采取人工植树造林,有效增加林地植被盖度,实现 X项目 县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设计原则 ——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原则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有序有效开展区域植被恢复工作。 广泛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参与造林绿化事业中。 形成 党政重视,部门联动,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加快推进区域植被恢复工作进程。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以项目区现有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为基础,坚持乡土、适生、高效原则,尽可能不引进外来物种,根据造林荒山的立地条件,在充分考虑造林所选用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适生的海拔范围等因素的前提下合理确定。 ——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集体林地生态林建设均应以生态重建为重点,但在植物选择上应根据项目区现状和区域长远发展的需要,科学选择树种,合理配置, 14 以实现生态、社会效益有机结合。 ——优化配置原则 从生态防护需求的实际出发,利用最新科研成果和当地成熟种植技术的融合应用,优化树种结构和空间配置结构,建设适林种结构、适功能、满足生态防护需求的防护林结构配置模式,达到尽早郁闭成林,提早发挥生态功能的目的。 ——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综合分析受损地块特点,结合现有的科技发展水平和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设计,规划成果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5 第四章区划与调查 林地区划 本次调查林地区划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264242020)和《四川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细则》为依据,并且与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林地区划系统保持一致,即按县-乡-村-小班四级区划。 小班划分 按照划分小班的技术标准,采用 1∶ 5 万地形图( 1∶ 万地形图放大),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264242020)等技术规程规范,根据现地人工植苗造林地块立地特征差异划分小班。 小班调查设计 采用小班实测与 GPS定位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小班边界,深入小班调查立地条件、植被、树种、草种、攀缘植物等情况。 立地条件 立地特征调查采用实地踏查方法,海拔调查采用 GPS实测,坡度现地实测,土壤厚度现地钢围尺现地量取,其它立地因子在现地结合地形图确定,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地类、地貌、海拔、土壤、坡度、坡位、坡向等。 植被调查 植被因子调查采用小样方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树种、高度、灌木(草本)盖度,幼苗、幼树名称、高度、每公顷株数、分布 16 情况等。 小班面积求算 用 1∶ 5万地形图(放大至 1: )现地核实小班界限,室内用计算机相关软件( ArcGIS, AUTOCAD)求算小班面积。 调查结果 、权属情况 通过外业调查,共涉及安乐乡 2个行政村,即大寨村和中田山村,人工造林有效面积 亩,土地权属为集体所有。 共划分小班 14个,小班划分最大面积 亩,最小面积 亩,平均面积 亩。 各小班现状详见附表 1,项目区位置及拐点坐标详见附表 2及附图 4。 立地条件 项目区为宜林荒山,属干旱河谷地带,海拔为 1500 m~2300 m。 项目区分山地褐土和山地燥褐土两种土壤类型,其中:大寨村 1~ 9号小班土壤类型为山地褐土,中田山村所有小班及大寨村 11号小班为 山地 燥褐土, 土壤 厚度为 15 cm~ 30 cm。 植被 项目区主要植被为小檗、锦鸡儿、野蔷薇等灌木,以及绣线菊、黄茅、苔草等草本植物,灌草总盖度为 10%~ 30%。 水源 本项目区水源包括沿山谷的三条集水沟(流量为 ~ m3/s)及附近村寨的自来水,均可作为灌溉水源。 17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布局 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人工植苗造林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植被恢复总面积 ,配套设施建设包括简易蓄水池 10口、碑牌 1座,以及围栏 500 米。 总体布局 本项目植被恢复的措施为人工植苗造林,总面积共 ,其中大寨村实施面积为 ,中田山村实施面积为。 共分为 14 个小班,其中: 表 51 植被恢复工程量统计表 村 小班号 海拔( m) 土壤类型 造林模式 小班面积(亩) 大寨村 1 20202300 山地褐土 1 2 19202220 山地褐土 1 3 18802160 山地褐土 1 4 19002240 山地褐土 1 5 19102380 山地褐土 1 6 17602050 山地褐土 1 7 17202020 山地褐土 1 8 16802020 山地褐土 1 9 15702050 山地褐土 1 10 15301810 山地燥褐土 2 11 15001810 山地燥褐土 2 合计 中田山村 1 15201840 山地燥褐土 2 2。流域植被恢复实施方案作业设计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派特服装cad打版操作手册
T 键可测量这条线段的所有码的长度。 (用于放码总数不是零的情况下)。 1. 选择线段和工具。 2. 用鼠标点击线段的固定点。 出现对话框。 3. 在“新长度”内输入所需尺寸。 4. 或在“增加值”里输入正负数。 5. 选择合适的“选择”的选项: a. 请勿移动末端点:在改变线段长度时,两个端点不动。 b. 仅在 X轴向移动:沿着 X轴改变线段的长度。 c. 仅在 Y轴向移动:沿着
派出所度国内安保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到人,奖惩制度兑现,为了使安保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进一步为现实斗争服务,我所确定了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设立了情报信息奖励基金,凡被省厅采纳的情报信息每条奖励 200 元,被市局采纳的每条奖励 100 元,被分局采纳的每条奖励 50 元,反之,若重点对象漏管、页眉文字 页脚文字 失控的,情报信息迟报、漏报、瞒报而造成重大后果的责任人,除扣发当月目标管理考核奖外,还将取 消其评先评优资格
流动党员服务站工作制度
核查,每半年组织一次回访。 流动党员结对联系制度。 指导 12 名在家党 员与流动党员结对 联系 ,密切联系流动党员及其所在工作单位,掌握党员思想、工作、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服务工作,重视帮扶 、 关爱 流动党员
派出所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实施方案
(责任人: 蒋东明 、李念鹏、熊蕾、刘超, 成时限: 6 月 10日前 ) 开展消防监督执法检查,以公安派出所列管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九小场所”为重点。 使火灾隐患得到“早发现、早提示、早指导、早督促整改”(“九小场所”是指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以外的小幼儿园、小商店、小餐饮场所、小旅社、小歌舞娱乐场所、小网吧、小美容场所、小生产加工企业等场所)。 派出所在检查单位的同时,向单位讲解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