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2-品种及分布内容摘要:

数十个小棘突,排列成三角形的小区,不隆起 ………………………………………… 鼓鳔鳅属 Hedinichthys 凡条鳅属、高原鳅属和鼓鳔鳅属鱼类雄性吻部两侧有半圆形瓣状突起和小棘突区的次性征者,其胸鳍外侧数根鳍条背面必有密集的小棘突,其中以高原鳅属鱼类的这种鳍条更厚更硬,小棘突也更密集。 高原鳅属中的细眼高原鳅属和唇高原鳅属例外。 12 花鳅属 Cobitis Linnaeus种怎样检索。 1 ⑻ 沿体侧中线具 5— 17个大斑或为一条宽纵带纹所代替 2 ⑸ 尾柄长为尾柄高的 — ;脊椎骨4+37— 40 3 ⑷ 须短,口角须末端后伸不达眼前缘;尾鳍基上侧具一明显黑斑(分布:长江、珠江) ………… …………………… 中华花鳅 Sanvage 4 ⑶ 须长,口角须末端后伸达眼前缘或眼中央;大多数个体尾鳍基上下侧各具一个黑斑,下侧黑斑不甚明显;有些雄性个体体侧中线的大斑为一条宽纵带纹所代替(分布:黑龙江) ………………… 黑龙江花鳅 Rendahl 5 ⑵ 尾柄长为尾柄高的 — ;脊椎骨4+43— 46 6 ⑺ 沿体侧中线具 5— 9个大斑;最长背鳍条长大于头长(分布:长江中游及其附属湖泊) ……………………………… 大斑花鳅 Dabry 7 ⑹ 沿体侧中线具 10— 17个大斑;最长背鳍条长约等于鼻孔至鳃盖后缘的距离(分布:黑龙江、滦河上游、湟水) ……… 北方花鳅 Rendahl 8 ⑴ 沿体侧中线具 18— 24个小斑(分布:珠江) ……沙花鳅 (Lin) 13 泥鳅属 Misgurnus Lacepede种怎样检索。 1 ⑵ 吻端至背鳍起点的距离为体长的 62— 65%;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相对(分布:黑龙江) ………………………………………… 黑龙江泥鳅 (Dybowski) 2 ⑴ 吻端至背鳍起点的距离为体长的 53— 61%;腹鳍起点位于背鳍第 2— 4根分枝鳍条的下方。 3 ⑷ 尾柄长为尾柄高的 — ;臀鳍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为腹鳍基至臀鳍起点距离的 — ;脊椎骨 4+39— 43(分布:辽河以南至澜沧江以北) …………………………… 泥鳅 (Cantor) 4 ⑶ 尾柄长为尾柄高的 — ;臀鳍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为腹鳍基至臀鳍起点距离的 — ;脊椎骨 4+44— 47(分布:内蒙古、黑龙江及辽河上游) ………………………… 北方泥鳅 (Sauvage et Dabry) 14 鳅科有几个主要养殖品种 ? (1) 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antor) 形态特征:体细長,前段略为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形,背緣线平直;尾柄有皮質隆起而与尾鳍相連,尾柄长大于尾柄高,尾鳍圆形,肛门靠近臀鳍。 头目部稍侧扁,近似圆錐形。 吻突出而稍圆钝。 眼小,上侧位,无眼下刺。 口小,下位,呈马蹄形。 须 5对,其中吻须2对,口角须 1对,頦须 2对,最长口须后伸到达或稍超过眼后缘。 体被細小圆鱗,埋于皮下,头目部无 鱗;侧线不明显,纵列鱗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