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浆护壁桩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中 良 良 钢护筒护壁 良 差 良 中 差 差 人工挖孔护壁 差 良 差 良 中 中 根据比选结果,优先选用旋挖泥浆护壁方案。 第三章 施工准备 组织准备 为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及施工 安全 ,特成立 桩 基 施工领导小组。 组 长:胡庆刚 副组长: 杨圣扩、郭文清、薛占龙 组 员: 万钊、 王书生、 张现林、王成超、 赵学泽、 闫宇辉、杨玉山 等 技术准备 ①施工 前,由项目 技术负 责人 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审核施工图纸,明确设计意图, 察看地勘资料,了解地质情况, 做好设计交底。 ② 考察施工现场, 根据施工工艺要求,做好现场平面布置。 ③由项目经理组织各部门管理人员做好质量策划工作。 项目 技术负责人 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施工方案,并对 施工班组 进行技术交底。 ④根据 施工进度计划, 提出各种成品、半成品及主要材料需求计划。 ⑤收集有关本工程施工使用的有效文件、标准、规范及图集。 平朔煤炭公司东露天选煤厂 产品煤槽仓 专项施工方案 中煤建安公司东露天选煤厂主厂房项目分部 7 ⑥确定 合格的 商品混凝土 供应商 , 并 进行 桩基 C40 水下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 及试配工作。 要求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 过程中无明显离析、泌水现象,灌注时有良好的流动性,坍落度控制在 180~ 220mm,含砂率 ~ ,采用中砂,粗骨料最大粒径< 40mm, 水灰比宜采用 ~。 水泥用量不少于360kg/m3,并加入适量缓凝剂。 ⑦对施工需要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进行计量检定。 材料及机具 准备 选择合格的原材供应商,钢材 按规格、批次等要求进行复试,不合格品严禁使用。 商砼站出具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并提供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原材的质量证明文件。 配置泥浆用的膨润土 已进场。 泥浆池和排浆槽已挖好。 主要机具有: 旋挖钻 机、 装载机 、混凝土导管、 护筒 、水泵、 泥浆泵、 泥浆池、平尖头铁锹、胶皮管等。 第 四 章 主要施工 工艺 工艺流程: 平朔煤炭公司东露天选煤厂 产品煤槽仓 专项施工方案 中煤建安公司东露天选煤厂主厂房项目分部 8 施工工艺 1.泥浆坑布置 为满足能够重复利用一个泥浆坑进行施工,根据现场条件,泥浆坑布置在⑤、⑧轴中间位置,距离北侧灰土垫层至少 ,以防止泥浆坑局部渗水而影响后期土钉、锚杆施工,同时保证基坑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定桩位 砌泥浆池挖泥浆沟埋设护筒钻机就位 制备泥浆成 孔 钢筋笼制作下放钢筋笼下导管灌注砼起护筒排 浆 砼试块分送泥浆 试块养护孔口回填 送实验室基槽开挖泥浆排放桩头剔除导管提升第一次清孔第二次清孔 平朔煤炭公司东露天选煤厂 产品煤槽仓 专项施工方案 中煤建安公司东露天选煤厂主厂房项目分部 9 中部有足够的设备移动空间。 泥浆坑尺寸为 10 5 ,在内侧铺两层塑料布以防止 泥浆坑渗漏。 2. 机械就位、护筒埋设 施工场地 整平、碾压密实 处理,保证旋挖钻机底座平整,避免在钻进过程中钻机产生沉陷。 桩位确定后, 在距桩边 1m 左右 利用十字线放出四个控制桩位,并以四个控制桩为基准进行护筒 埋设 ,并随时 检查 桩孔直径、垂直度。 护筒埋设:护筒由厚度 10mm 钢板制成,护筒直径比桩孔径大150mm,护筒长 , 在上部开设 1~ 2 个流溢孔 , 护筒至少高出地面 30cm。 以防止杂物、泥水流入孔内。 旋挖钻机在埋设护筒时,应由人工进行辅助配合,护筒埋设利用旋挖机的钻斗挤压作用做相应的调整。 3. 泥浆调 制 因钻机施工中泥浆可以防止孔壁坍塌、抑制地下水、悬浮钻渣等作用,为此泥浆是保证孔壁稳定的重要因素。 本工程采用膨润土掺加羧甲基纤维素、纯碱造浆, 膨润土泥浆具有相对密度低、黏度低、含沙量少、失水量少、泥皮薄、稳定性强、固壁能力高、钻具回转阻力小、钻进率高、造浆能力大等优点。 膨润土一般 为用 水 量的 10%~ 30%。 羧甲基纤维素可增加泥浆黏度,使土层表面形成薄膜而防护孔壁剥落并有降低失水量的作用,掺入量为膨润土的 %~ %。 纯碱可使 pH值增大到 10,增加水化膜厚度,提高泥浆的胶体率和稳定性,降低失水量, 掺入量为膨润土的%~ %。 由于地基岩土中又夹有粉砂土层、 饱和土 层,地 表水位较高的特点, 旋挖钻 机对泥浆要求较高 , 调制出良好泥浆的各项性能指标尤为重要。 配制好的泥浆用比重计测定相对密度,用标准漏斗黏度计测定黏度。 泥浆性能参数参考值 见 下表 平朔煤炭公司东露天选煤厂 产品煤槽仓 专项施工方案 中煤建安公司东露天选煤厂主厂房项目分部 10 土层性能 粘 性 土 砂 土 卵 石 泥浆比重 1 . 05 1.10 1.15 粘度(s) 15-16 16-18 18-25 含砂量 <8 % <8 % <8 % PH >8 >8 >8 配比 : 水、膨润土、碱、CMC 100: 1 6:3:0.8 100: 2 0: 5 .8:0.8 100: 2 5: 6 .8:0.8 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测清孔后灌注砼时泥浆的各项性能指标,确保泥浆对孔壁的撑护作用,避免发生施工事故。 4. 泥浆注入 初次注入泥浆,尽量竖直向下冲击在桩孔中间,避免泥浆沿护筒侧壁下流冲塌护筒根部,造成护筒根部基土的松软,正式钻进前,再倒入 2~ 3 袋膨润土,启动钻机的高速甩土功能,进行充分搅拌,提高膨润土的含量,增大护筒底部同基土结合处护壁泥皮的厚度,防止钻进过程孔口渗漏坍塌。 泥浆护壁成孔在钻进过程中或将钻头提出钻孔外后,向孔内注浆,泥浆液面不得低 于 护筒 上口 40cm 5. 钻孔施工 旋挖钻机采用筒式钻斗。 钻机就位后,调整钻杆垂直度,注入调制好的泥浆,然后进行钻孔。 当钻头下降到预定深度后,旋转钻斗并施加压力,将土挤入钻斗内,仪表自动显示筒满时,钻斗底部关闭,提升钻斗将土卸于堆放地点。 在钻进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泥浆面不得低于护筒顶 40cm。 在提钻时,须及时向孔内补浆,以保证泥浆高度 ,确保 孔壁稳定性。 通过钻斗的旋转、削土、提升、卸土和泥浆撑护孔壁,反复循环直至成孔。 6. 钻机的钻进控制 平朔煤炭公司东露天选煤厂 产品煤槽仓 专项施工方案 中煤建安公司东露天选煤厂主厂房项目分部 11 钻进过程,回转斗的底盘斗门必须保证处于关闭状态,以防止回转斗内砂土或粘土落入护壁泥浆中,破坏泥浆的配比;每个工作循环严格控制钻进尺度,避免埋钻事故;同时应适当控制回转斗的提升速度。 施工实践表明, φ 1200 毫米的桩径,升降速度宜保持在 0. 75~ 0. 85m/ s,提升速度过快,泥浆在回转斗与孔壁之间高速流过,冲刷孔壁,破坏泥皮,对孔壁的稳定不利,容易引起坍塌。 清孔 清孔分两次进行,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对孔深、孔径、孔的垂直度等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进行第一次清孔 ,清孔采用旋挖钻机掏渣方法进行 ,钻头在下放及 提升过程中特别主要不要碰撞护壁 ;钢筋骨架、导管安放完毕,混凝土浇筑之前进行第二次清孔 ,清孔 采 用 泥浆置换法,将配制好的同等泥浆高压注射到孔底,使孔底的沉渣漂浮起来并排出。 第二次清孔后的沉渣厚度不得大于 100mm,泥浆性能指标在浇注混凝土前,孔底 500mm 以内的相对密度≤ ,黏度 ≤ 28s,含砂率≤ 8%。 吊放钢筋笼 桩孔完成以后,清孔、下放 第一节 钢筋笼 , 并进行孔口对接,接笼完毕经我项目部及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再下放。 钢筋笼下放过程,应吊车吊起、坚直、稳步放入孔内,避免碰撞孔壁,以造成泥皮或孔 壁的破坏, 从而引起灌注过程 桩孔的坍塌及出现断桩、废桩等事故。 水下灌注砼 为保证混凝土灌注质量,委托商混站配置水下灌注混凝土配比。 成孔和清孔质量检验合格后开始灌注砼。 导管下入必须居中,下入长度和实际孔深必须严格丈量,使导管底口与孔底的距离保持在 ~。 混凝土开始灌注时,漏斗下放入充气球胆封水, 平朔煤炭公司东露天选煤厂 产品煤槽仓。泥浆护壁桩施工方案
相关推荐
似,但作为客户端回传和作为 AP 无线覆盖是在不同的射频下工 作的。 说明 :只有双频设备才有无线回传模式 (无线路由模式时需要使用无线网卡进行连接管理,或开启 WAN 口可管理选项才能 进行有线管理 ) 无线网桥 手动设置设备的管理 IP,子网掩码,网关, DNS 服务器。 中心站:设备工作在 AP 模式 ,需要开启 WDS 功能。 远端站:设备工作在 STA 模式 ,扫描或添加中心站
文件合并遵循原则: 1) 文件 交叉,即两个文件在包含相同的时间段。 这种情况下,舍去后一个文件交叉的部分; 2) 文件间隔,即两个文件在时间上没有交叉。 这种情况下,用图形背景色来区分两个文件; 3) 无论那种情况,文件合并后,会将这两个文件的时间段记忆下来,在移动时间轴的时候,状态栏会显示正确的采样起始时间。 操作方法: 1) 首先需要打开一个个文件; 2)
数十个小棘突,排列成三角形的小区,不隆起 ………………………………………… 鼓鳔鳅属 Hedinichthys 凡条鳅属、高原鳅属和鼓鳔鳅属鱼类雄性吻部两侧有半圆形瓣状突起和小棘突区的次性征者,其胸鳍外侧数根鳍条背面必有密集的小棘突,其中以高原鳅属鱼类的这种鳍条更厚更硬,小棘突也更密集。 高原鳅属中的细眼高原鳅属和唇高原鳅属例外。 12 花鳅属 Cobitis Linnaeus种怎样检索。 1
1 门窗外侧洞口四周墙体,保温板厚度不应小于 20mm; 2 板与板接缝距洞口四角距离不得小于 200mm; 3 门窗的收口,阳角泡沫混凝土板与门窗框间留 610mm 的缝,填背衬打硅酮耐候密封胶。 檐沟部位的上下侧面应采用泡沫混凝土板整体包覆,构造应按图 的要求实施。 图 檐沟部位构 造示意图 11 基层墙体设有变形缝时,外保温系统应在变形缝处断开,缝中可粘设泡沫混凝土板( d1 为 )
...... 8 7. 其他应用 .................................................................................................................................................................. 9 四 . 技术架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