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质量管理指南内容摘要:

( 1个施工点)。 压路机配备要求二台 12T 以上光轮和至少一台 30T 以上胶轮压路机。 五、 配合比设计 . 沥青混合料必须在同类公路配合比设计和使用情况 调查研究的基 础上,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 .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工程设计规定的级配范围。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宜根据公路等级、气候及交通条件按表 选择采用粗型( C 型)或细型( F 型)混合料,并在表 范围内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通常情况下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不宜超出表 的要求。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混合料的级配范围要符合表 的要求。 粗型和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的关键性筛孔通过率 表 11 混合料类型 公称最大粒径 (mm) 用以分类的 关键性筛孔(mm) 粗型密级配 细型密级配 名称 关键性筛孔通过率(% ) 名称 关键性筛孔通过率(% ) AC25 AC25C 40 AC25F 40 AC20 19 AC20C 45 AC20F 45 AC16 16 AC16C 38 AC16F 38 AC13 AC13C 40 AC13F 40 AC10 AC10C 45 AC10F 45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表 级配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 (mm)的质量百分率 (% ) 19 16 粗粒式 AC25 100 90100 7590 6583 5776 4565 2452 1642 1233 824 517 413 37 中粒式 AC20 100 90100 7892 6280 5072 2656 1644 1233 824 517 413 37 AC16 100 90100 7692 6080 3462 2048 1336 926 718 514 48 细粒式 AC13 100 90100 6885 3868 2450 1538 1028 720 515 48 AC10 100 90100 4575 3058 2044 1332 923 616 48 砂粒式 AC5 100 90100 5575 3555 2040 1228 718 510 密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表 级配类型 通过下列筛孔 (mm)的质量百分率 (% ) 53 19 16 特粗式 ATB40 100 90100 7592 6585 4971 4363 3757 3050 2040 1532 1025 818 514 310 26 ATB30 100 90100 7090 5372 4466 3960 3151 2040 1532 1025 818 514 310 26 粗粒式 ATB25 100 90100 6080 4868 4262 3252 2040 1532 1025 818 514 310 26 . 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的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 的规定,并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表中气 候分区按附录 A 执行。 重交通是指设计交通量在 1000 万辆以上的路段,长大坡度的路段按重交通路段考虑。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表 (本表适用于公称最大粒径  的 密级配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 试 验 指 标 单位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 公路 行人道路 夏炎热区 (1 11 14 区 ) 夏热区及夏凉区 (2 22 2 32 区 ) 中轻交通 重载交通 中轻交通 重载交通 击实次数 (双面 ) 次 75 50 50 试件尺寸 mm φ 空隙率 VV 深约 90mm 以内 % 3~ 5 4~ 6[注 2] 2~ 4 3~ 5 3~ 6 2~ 4 深约 90mm 以下 % 3~ 6 2~ 4 3~ 6 3~ 6 12 稳定度 MS 不小于 kN 8 5 3 流 值 FL mm 2~ 4 ~ 4 2~ 2~ 4 2~ 2~ 5 矿料间隙率 VMA (%) 不小于 设计空隙率(% ) 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 (mm)的最小 VMA 及 VFA 技术要求 (% ) 19 16 2 10 11 12 13 15 3 11 12 13 14 16 4 12 13 14 15 17 5 13 14 15 16 18 6 14 15 16 17 19 沥青饱和度 VFA(% ) 55~ 70 65~ 75 70~ 85 注: ① 对空隙率大于 5%的夏炎热区重载交通路段,施工时应 至少 提高压实度 1%。 ② 当设计的空隙率不是整数时,由内插确定要求的 VMA 最小值。 ③对改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流值可适 当放宽。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 表 试 验 指 标 单位 密级配基层 (ATB) 半开级配面 层 (AM) 排水式开级配磨耗层(OGFC) 排水式开级配基层(ATPB) 公称最大粒径 mm 等于或大于 等于或小于 等于或小于 所有尺寸 马歇尔试件尺寸 mm φ φ φ φ φ 击实次数 (双面 ) 次 75 112 50 50 75 空隙率 VV① % 3~ 6 6~ 10 不小于 18 不小于 18 稳定度,不小于 kN 15 - 流值 mm ~ 4 实测 - - - 沥青饱和度 VFA % 55~ 70 40~ 70 - - 密级配基层 ATB的矿料间隙率 VMA 不小于 (% ) 设计空隙率 (% ) ATB40 ATB30 ATB25 4 11 12 5 12 13 6 13 14 注:①在干旱地区 ,可将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空隙率适当放宽到 8%。 . 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 19mm 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及 SMA、 OGFC 混合料,需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按下列步骤进行各种使用性能检验。 不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车辙使用,并符合表 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技术要求 表 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 相应于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动稳定度 (次 /mm) 试验 13 七月平均最高气温 (℃ ) 及气候分区 > 30 20~ 30 < 20 方法 11 12 13 14 21 22 23 24 32 普通沥青混合料 不小于 800 1000 600 800 600 T 0719 改性沥青混合料 不小于 2400 2800 2020 2400 1800 SMA 混合料 非改性 不小于 1500 改性 不小于 3000 OGFC 混合料 1500(一般交通路段 )、 3000(重交通量路段 ) 注 : ① 如果其他月份的平均最高气温高于七月时,可使用该月平均最高气温; ② 在特殊情况下,如钢桥面铺装、重载车特别多或纵坡较大的长距离上坡路段、厂矿专用道路,可酌情提高动稳定度的要求; ③对因气候寒冷确需使用针入度很大的沥青 (如大于 100),动稳定度难以达到要求,或 因采用石灰岩等不很坚硬的石料,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难以达到要求等特殊情况 ,可酌情降低要求; ④ 为满足炎热地区及重载车要求,在配合比设计时采取减少最佳沥青用量的技术措施时,可适当提高试验温度或增加试验荷载进行试验,同时增加试件的碾压成型密度和施 工压实度要求; ⑤车辙试验不得采用二次加热的混合料,试验必须检验其密度是否符合试验规程的要求; ⑥如需要对公称最大粒径等于和大于 的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可适当增加试件的厚度,但不宜作为评定合格与否的依据。 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 浸水 马歇尔使用和冻融劈裂试验 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并同时符合表 中的两个要求。 达不到要求时必须按要求采取抗剥落措施,调整最佳沥青使用量后再次试验。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检验技术要求 表 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 相应于下列气候分区的技术要求 (% ) 试验 方法 年降雨量 (mm)及气候分区 1000 500~ 1000 250~ 500 250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 (% ) 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 80 75 T 0709 改性沥青混合料 85 80 SMA 混合料 普通沥青 75 改性沥青 80 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 (% ) 不小于 普通沥青混合料 75 70 T 0729 改性沥青混合料 80 75 SMA 混合料 普通沥青 75 改性沥青 80 宜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在温度 10℃ 、加载速率 50mm/min 的条件下进行弯曲试验,测定破坏强度、破坏应变、破坏径度模量,并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综合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 抗裂性能。 其中沥青混合料的破坏应变宜不小于表 的要求。 14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 ()技术要求 表 气候条件与技术指标 相应于下列气候分区所要求的破坏应变 () 试验 方法 年极端最低气温 (℃ ) 及气候分区 ~ ~ 11 21 12 22 32 13 23 14 24 普通沥青混合料 不小于 2600 2300 2020 T 0728 改性沥青混合料 不小于 3000 2800 2500 宜利用轮碾机成型的车辙试验试件,脱模架起进行渗水试验,并符合表 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试件渗水系数 (ml/min)技术要求 表 级配类型 渗水系数要求 (ml/min) 试验 方法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不大于 120 SMA 混合料 不大于 80 T 0730 OGFC 混合料 不小于 实测 对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应针对改性目的进行。 以提高高温抗车辙性能为主要目的时,低温性能可按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要求执行;以提高低温抗裂性能为主要目的时,高温稳定性可按普通沥青混合料的要求执行。 .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在调查以往同类材料的配合比设计经验和使用效果的基础上 ,按以下步骤进行。 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按附录 B、附录 C、附录 D 的方法,优选矿料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符合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化配合比设计检验要求,以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对间歇式拌和机,应按规定方法取样测试各热料仓的材料级配,确定各热料仓的配合比,供拌和机控制室使用。 同时选择适宜的筛孔尺寸 和安装角度,尽量使各热料仓的供料大体平衡。 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 OAC、 OAC177。 %等 3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试拌,通过室内试验及从拌和机取样试验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由此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目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177。 %。 对连续式拌和机可省略生产配合比设计步骤。 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观察空隙率的大小,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标准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 、 、 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过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 并避免在 ~ 处 出现“驼峰”。 的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 确定施工级配允许波动范围。 根据笔者配合比及第 11 章质量管理要求中各筛孔的允许波动范围,制定施工用的级配控制范围,用以检查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 . 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 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跟踪检测,严格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 如遇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并 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 行配合比设计。 15 六、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 一般规定 本方法适用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及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本规范采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