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道路、砼道路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应采用配有 电子秤的自动计量设备,采用自动计量设备时,在每天开始拌和之前,应按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对水泥、水和各种集料的用量准确调试(特别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测定砂石材料的含水量,以调整拌制时的实际用水量),输入到自动计量的控制存储器中,经试拌检验无误,再正式拌和生产。 量配的精确度为:水和水泥177。 1%;粗细集料177。 3%。 外加剂应单独计量,精确度为177。 2%。 每一工班至少应检查两次材料量配的精确度,每半天检查两次混合料的坍落度。 搅拌机的装料顺序宜为:砂、水泥、碎(砾)石、水泥、砂。 进料后,边搅拌边加水。 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性能和 拌和物的和易性确定。 ( )混凝土运输 为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在运输中应考虑蒸发失水和水化失水(指水泥在拌和之后,开始水化反应,其流动度下降),以及因运输的颠簸和振动使混凝土发生离析等。 要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其关键是缩短运输时间,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分损失(如用帷布或其他适当方法浆其表面覆盖)和离析。 混凝土拌和物采用自卸机动车运输。 当运距较远时,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 混凝土拌和物从搅拌机出料后,送至铺筑地点进行摊铺、振捣、做面,直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由试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 若时间超过 限值,或者在夏天铺筑路面时,宜使用缓凝剂。 装运混凝土拌和物的过程中,还不应漏浆,并应防止离析。 出料及铺筑时的卸料高度不应超过。 当有明显离析现象时,应在铺筑时重新拌匀。 运送用的车箱在每天工作结束之后,必须用水冲洗干净。 ( 3)摊铺与振捣 ( )摊铺 摊铺混凝土前,应对模板的间隔、高度、润滑、支撑稳定情况和基层的平整、润滑情况、以及钢筋的位置和传力杆装置等进行全面检查。 混凝土混合料运送车辆到达摊铺地点后,一般直接倒入安装好侧模的路槽内,并用人工找补均匀,如发现有轻度离析现象,应用铁锹翻拌。 摊铺的松 料厚度,应考虑振实的影响而预留一定的高度。 具体数值,根据试验确定 ,一般可取设计厚度的 10%左右。 用铁锹摊铺时,应用“扣锹”的方法,严禁抛掷和搂耙,以防止离析。 在模板附近摊铺时,用铁锹插捣,使灰浆捣出,以免产生蜂窝。 ( )安放加强钢筋 ( a)安放钢筋网片 安放钢筋网片时,不得踩踏,应在底部先摊铺一层混凝土拌和物,摊铺高度应按钢筋网片设计位置预加一定的沉落高度。 待钢筋网片安放就位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 b)安放角隅和边缘钢筋 安放角隅钢筋时,应先在安放钢筋的角隅处摊铺一层混凝土拌和物。 摊铺高度应比钢筋 设计位置预加一定的沉落度。 角隅钢筋就位后,用混凝土拌和物压住。 安装边缘钢筋时,应先沿边缘铺筑一条混凝土拌和物,拍实至钢筋设置高度,然后安放边缘钢筋,在两端弯起处,用混凝土拌和物压住。 ( c)振捣 摊铺好的混凝土混合料,应迅即用平板振捣器或插入式振捣器均匀地振捣。 平板振捣器的有效作用深度一般为 22mm 左右。 宜采用 平板振捣器;插入式振捣器主要用于振捣面板的边角部、窨井、进水口附近,以及安设钢筋的部位,施工中选用频率 6000 次 /min 以上的振捣器。 振捣混凝土混合料时,首先应用插入式振捣器在模板边缘角 隅等平板振捣器振捣不到之处振一次(如面板厚度大于 22cm,则需要用插入式振捣器全面顺序插振一次),同一位置不宜少于 20s。 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倍,其至模板地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并应避免碰撞模板的钢筋。 其次,再用平板振捣器全面振捣。 振捣时应重叠 10~20cm。 同一位置振捣时,当水灰比小于 时,振捣时间不宜少于 30s;水灰比大于 时,不宜少于 15s,以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 混凝土在全面振捣后,再用振动梁进一步拖拉振实并初步整平。 振动梁往返拖拉 2~3 遍 ,使表面泛浆,并赶出气泡。 振动梁移动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前进速度以 ~。 对不平之处,应及时人工补填找平。 补填时应用较细的混合料原浆,禁止用纯砂浆填补。 振动梁行进时,不允许中途停留。 牵引绳不可过短,以减少振动梁底部的倾斜,振动梁底面要保持平直,当弯曲超过 2mm时应调整或更换。 下班或不用时,要清洗干净,放在平整处(必要时将振动梁朝下搁放,以使其自行较平直度),不得暴晒或雨淋。 最后再用平直的滚杆进一步滚揉表面,使其表面进一步提浆并调匀。 ( 4)表面修整 ( )机械抹光。 圆盘抹光机粗抹或用振动梁复振一次能起匀浆、粗平及表层致密作用。 粗抹是决定路面大致平整的关键,因此应再 3m直尺检查下进行。 通过检查,采取高处多磨、低处补浆(原浆)的方法进行边抹光边找平,用 3m直尺纵横检测,保证其平整度。 应注意的是抹光机进行的方法不同,其效果亦略有不同。 顺路方向进行易保证纵向的平整,横路方向进行则纵向平整度效果略逊。 ( )精抹。 精抹是路面平整度的把关工序。 为给精抹创造条件,可在粗抹后用包裹铁皮的木搓或小钢轨(或滚杠)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拉锯式搓刮,一边横向搓、一边纵向刮移。 为避免模板不平或模板接头错位给平整度带来的影响,横向搓刮后还应进行纵向搓刮(搓杆与模板平行搓刮),同时用 3m 直尺检查。 搓刮前一定要将模板清理干净。 搓刮后即可用 3m直尺于两侧边部及中间三处紧贴浆面各轻按一下,低凹处不出现压痕或印痕不显,较高处印痕较深,据此进行找补精平。 每抹一遍,都得用 3m直尺检查,反复多次检查直至平整度满足要求为止。 精抹找补应用原浆,不得另拌砂浆,更禁止撒水或水泥粉,否则不但易发生泌水现象,延长制毛间隔时间,还会因水灰比的不均匀,致使收缩不均匀。 在较高温度下,还会出现表面网裂,路面成形通车 后表层破皮脱落。 ( )压纹。 压纹具有向下挤压致密作用,能增强路面的耐磨性,如果掌握得当,纹理顺直均匀(深度一般 ~),比较美观。 但纹理深浅均匀性很难掌握,因为它与压纹的时间有关,施工时以四周边混凝土适合压纹的时间为准。 在板面中央等强度较高的部位,采用在压纹机上加载的办法解决。 ( 5)接缝施工 接缝是混凝土路面的薄弱环节,接缝施工质量不高,会引起板的各种损坏,并影响行车的舒适性。 因此,应特别认真地做好接缝施工。 ( )纵缝 纵缝拉杆应采用螺纹钢筋,设置在板厚的中间。 并应避免将脱模剂涂洒 在拉杆上。 纵向施工缝拉杆可采用在模板上设孔,立模后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将拉杆穿在孔内。 ( )横缝 ( a)缩缝 横向缩缝采用在混凝土凝结后锯切方式修筑。 其施工工艺为: 1切缝前应检查电源、水源及切缝机组试运转地情况,切缝机刀片应与机身中心线成 90176。 角,并应与切缝线在同一直线上。 2开始切缝前,应调整刀片的进刀深度,切割时应随时调整刀片切割方向。 停止切缝时,应先关闭旋扭开关,将刀片提升到混凝土板面上,停止运转。 3切缝时刀片冷却用水的压力不应低于。 同时应防止切缝水渗入基层和土层。 4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地 25%~30%,即可进行切割。 当气温突变时,应适当提早切缝时间,或每隔 20~40m先割一条缝,以防因温度应力产生不规则裂缝。 应禁止一条缝分两次切割的操作方法。 5切缝后,应尽快灌注填缝料。 ( b)胀缝 胀缝应与路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隙宽度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 缝隙下部设胀缝板,上部灌胀缝填缝料。 传力杆的活动端,可设在缝的一边或交错布置,固定后的传力杆必须平行与板面及路面中心线,其误差不得大于 5mm。 传力杆的固定可采用顶头木模固定方法。 ( c)施工缝 施工缝宜设于胀缝 或缩缝处,多车道施工缝应避免设在同以横断面上。 施工缝如设于缩缝处,板中增设传力杆,其一般锚固于混凝土中,另一般应先涂沥青,允许滑动。 传力杆必须与缝壁垂直。 混凝土板养护期满后因应及时填封接缝。 填缝前必须保持缝内清洁,防止砂石等杂物掉入缝内。 灌缝材料按设计要求进行。 ( 6)养生与拆模 ( )混凝土表面修整完毕后,应进行养生,使混凝土板在开放交通前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质量。 养生期间,须防止混凝土的水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