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调试方案最终版内容摘要:

压油泵,至回油管出油。 ,然后调松油门固定手柄螺栓,可随意调整油门大小或熄火。 ,观察柴油机表盘上油位、油压、水温及配电柜上电压表、电流表及频率表是否正常,电压不正常可微调油门大小。 72 小时,在此期间应随时观察油位、水温及电力参数,出现异常应立刻熄火。 ,应全面排除后方可再次起动。 仪表和自控系统的单机调试 单台仪表校验 ,刻度和字迹清晰,其在全标度范围内移动应平稳 、灵活,示值和,回程误差应符合仪表精度规定。 ,在测量范围内其示值误差应符合仪表精度规定。 2 点,热电阻和热电偶可在常温下对元件进行检测。 ,差压变送器应进行输入输出特性校验并与显示仪表配套调校,还应按设计和使用要求进行零点、量程和零点迁移量调整、校验点不少于 5 点。 ,应对制造商的产品合格证和有效的检定证书进行验证。 、传感变送、显示仪表等性能的校验、包括 对标准样品的要求,均应符合产品和设计技术要求。 , PID 作用,信号处理及各项控制、操作性能均按产品和设计要求进行校验和调整,并进行有关组态模式设置和调节参数予整定。 ,并在校验时应调整到设计要求的工作状态。 仪表回路校验。 电源电压应稳定交流电源波动不超过 177。 10%,60V以下直流电源电压波动不超过 177。 5%。 路的各仪表的平台试验已完成且仪表配线、配管检验正确方可进行回路调校。 ,按回路位号和信号类型进行,并做好试验记录。 ,仪表校验点应不少于 3 点,并应在仪表全量程范围内均匀选取。 端为界进行校验,然后再与现场仪表连接进行整个回路的调试。 178。 在检测回路的信号输入端输入被测变量的标准信号,回路的显示仪表部分示值误差,不应超过单台仪表允许基本误差平方和的平方根值。 178。 温度检测回路可在检测元 件的输出端向回路输入电阻值或 mv值模拟信号进行校验。 178。 调校后调节器和执行器的作用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178。 通过调节器或操作站的输出向执行器发送控制信号,检查执行机构的全行程动作方向和位置,应与控制器或操作站上的开度、起点、终点信号的显示相一致。 178。 在报警回路的信号发生端模拟输入信号,检查声光报警和显示应正确,报警点整定后加封。 178。 调校报警的消音,复位和记录功能应正确。 178。 系统中有报警信号的设备,如检测报警开关、仪表的报警输出部件和接点应根据设计要求的设定值进行整定。 仪表电源设备校验 5MΩ。 电源应进行自动切换性能试验,切换时间和切换电压值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联动调试 准备工作 资料准备 、控制电器及备件的生产、制造、安装使用文件组成的设备手册 (含技术参数、测试指标 ),《运行、维护操作手册》。 外部条件 ,厂外管道具备输水的条件。 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管道具备向外排水的能力。 ,所有设备通过初步验收。 有问题的设备经过检修和更换并已检验合格。 厂内的变压器应投入运行,基本满足联动试车的用电负荷。 ,能达到控制用电设备的条件。 对设备的性能及调试方法已基本撑握。 联动调试内容 联动调试的第一步是先将污水处理系统分为几个小系统分别进行调试,这样有利于加快调试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小系统调试完成后,整个系统进行联动调试。 将污水处理系统分为物化处理系统、生物处理系统、污泥处理系统几个小系统分别进行调试。 物化处理系统由格栅、调节池、加药间、絮凝沉降槽、水池 结晶沉淀槽组成; 生物处理系统由水池 压力生物滤池、气浮池、中间水池、曝气生物滤池、空气压缩机系统、标准化出水口组成; 污泥处理系统由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组成。 物化处理系统联动调试 物化处理基本过程 物化处理系统由格栅、调节池、加药间、絮凝沉降槽、水池 结晶沉淀槽组成。 加药间内的溶药池内加入清水配好药剂、所有电气设备和电动阀门接通电源,接通电动调节阀和污水流量计的控制线路。 格栅的目的是截留污水中较大的污染物。 如碎块、废塑料袋等以及其它能够堵塞、磨损水泵、管道的物质,以防止其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格栅采用机械格栅,栅条间隙 10mm,倾斜度为 70176。 ,格栅上的截留物采用机械清除,废水通过格栅的流速为 ~。 打开调节池进水闸门,污水经格栅处理后进入调节池,开启调节池进气管道阀门,开启调节池 进水泵。 污水经提升进入絮凝沉淀池,加药间内加药泵自动启动,根据流量变化按比例向污水中投加药剂。 污水在絮凝沉淀池经絮凝沉淀处理,产生的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水池 1。 打开水池 1 的加药阀向水池 1 投加石灰乳,开启水池 1 的进气阀给水池 1 内的污水曝气,启动水池 1 进水泵,污水经提升进入结晶沉淀池,加药间内加药泵自动启动,根据流量变化按比例向污水中投加药剂。 污水在结晶沉淀池经反应沉淀处理,产生的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水池 2。 加药间药剂配制 (1)启动溶药池进水电动阀,直至溶药池的清 水达到设定的水位,进水电动阀自动关闭; (2)打开溶药池的进气电动阀,溶药池内清水处于搅拌状态; (3)在两个 PAM 溶药池内加入 PAM 搅拌; (4)搅拌至 PAM 药剂全部溶解,关掉进气阀,停止搅拌,记录搅拌时间和水温; (5)在两个 PAM 溶药池内取水样,将配制好的 PAM 溶液送到化验室化验; (6)在两个磷酸三钠溶药池内加入磷酸三钠搅拌; (7)搅拌至磷酸三钠药剂全部溶解,关掉进气阀,停止搅拌,记录搅拌时间和水温; (8)在两个磷酸三钠溶药池内取水样,将配制好的磷酸三钠溶液送到化验室化验; (9)在两个氯化镁溶 药池内加入氯化镁搅拌; (10)搅拌至氯化镁药剂全部溶解,关掉进气阀,停止搅拌,记录搅拌时间和水温; (11)在两个氯化镁溶药池内取水样,将配制好的氯化镁溶液送到化验室化验; (12)在两个石灰溶药池内加入氯化镁搅拌; (13)搅拌至石灰药剂全部溶解,关掉进气阀,停止搅拌,记录搅拌时间和水温; (14)在两个石灰溶药池内取水样,将配制好的石灰溶液送到化验室化验; 物化处理系统联动调试步骤 (1)打开调节池进水阀,启动细格栅,检查细格栅的运行情况,污水进入调节池直至调节池的水位达到设定的水位后,关闭 调节池进水阀; (2)打开调节池进石灰乳的阀门和进气阀; (3)水泵吸水井水位达到设计水位后启动进水泵,用调节池水量变化核算进水泵的流量和流量计的准确性; (4)核算进水泵的流量和流量计的准确性后,给加药间自动加药设备接通电源,启动自动加药系统; (5)污水加入药剂后进入絮凝沉淀槽,观察污水形成絮凝体的情况,判断药剂投加、混合是否正常; (6)污水流经絮凝沉淀槽,观察泥水分离情况,絮凝沉淀槽出水送到化验室化验; (7)根据化验结果,调整加药量或加药比例,直到絮凝沉淀槽去除污染物的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8)检 查絮凝沉淀槽排泥是否通畅; (9)絮凝沉淀槽出水进入水池 1 后,打开进石灰乳的阀门和进气阀; (10)水池 1 的水位达到设定的水位后,启动进水泵,核算水池 1进水泵的流量和流量计的准确性; (11)污水加入药剂后进入结晶沉淀槽,观察污水结晶沉淀的情况,判断药剂投加、混合、反应、是否正常; (12)污水流经结晶沉淀槽,观察泥水分离情况,结晶沉淀槽出水送到化验室化验; (13)根据化验结果,调整加药量或加药比例,直到结晶沉淀槽去除氨氮的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14)检查结晶沉淀槽排泥是否通畅; (15)结晶沉淀槽出水进 入水池 2 后,污水进入生化处理过程。 物化处理系统联动调试主要记录项目 测量调节池进水泵的流量和扬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较核污水流量计,校对污水流量计。 物化处理系统调试的重点是调试加药量的准确性和系统对 NH3N和 SS 的去除效果。 进水流量分别调节到 80- 85 吨 /小时,记录加药量和污水处理效果。 调节池水泵和流量计较核表 序号 水泵 流量计 扬程是否满足要求 流量差值 电流 其他 流量 (m3/h) 扬程 (m) 流量 (m3/h) 1 2 3 4 5 水池 1 水泵较核表 序号 水泵 流量计 扬程是否满足要求 流量差值 电流 其他 流量 (m3/h) 扬程 (m) 流量 (m3/h) 1 2 3 4 5 药剂配制记录表 序号 溶药池号 记录内容 水 量 水 温 加药量 药剂浓度 1 2 3 4 污水处理水质化验主要取样点安排在调节池、絮凝沉降槽、水池结晶 沉淀槽、水池 2。 取样频率为每次的出水取样 1 次以上,取样间隔时间在 10分钟以上。 物化处理系统联动调试化验项目表 取样 地点 取样 时间 化 验 结 果 pH CODcr SS NH3N 物化处理系统联动调试药剂消耗统计 污水物化处理中消耗的药剂量对污水处理的成本影响较大,约占污水处理成本的一半以上,控制好药剂投加系统的良好运行,对降低运行成本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污水加药处理过程中加药量的多少和加药系统 加药的准确性做为物化处理系统调试的重点内容。 絮凝沉淀槽药剂消耗统计表 序号 记录时间 记录内容 污水流量 药剂种类 加药量 每吨水加药量 1 石灰: 硫酸亚铁: PAM 2 石灰: 硫酸亚铁: PAM 3 石灰: 硫酸亚铁: PAM 结晶沉淀槽药剂消耗统计表 序号 记录时间 记录内容 污水流量 药剂种类 加药量 每吨水加药量 1 石灰: PAM 磷酸三钠 氯化镁 2 石灰: PAM 磷酸三钠 氯化镁 3 石灰: PAM 磷酸三钠 氯化镁 物化处理系统联动调试检查项目及解决方案 物化处理系统联动调试检查项目及解决方案 序号 主要检查项目 是否正常 解决方案 1 絮凝沉降槽进水管道在最大设计流量和扬程条件下,能否满足要求。 2 絮凝沉降槽出水管道能否在最大流量条件下正常输送污水。 3 絮凝沉降槽排 泥是否通畅。 4 絮凝沉降槽污水溢流是否正常。 絮凝沉降槽排空是否正常。 5 结晶沉淀槽进水管道在最大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