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人工高产养殖技术简介内容摘要:

种的场家连商品蛭都未出售过,抄来几家药市的地址交给引种者就完事大吉。 引种户一定要到药市亲自考察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再寻找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这 是特养致富的关键之关键。 卖给谁。 你能回答这个问题了,你就可以引种了。 技术问题。 水蛭确实易养殖,疾病极少,但细节问题不少。 去年安徽省六安市一家养殖户家的水蛭翻白肚,原来是场地不合适,田在上,水在下,换水不方便,别人还要从他田里过水,水质受污染,水面平台无遮无盖,水里的生物链根本就没形成。 很明显,他上这个项目很盲目。 所以仅有致富心切的动力还不够,小心谨慎更重要,拿出辛苦钱之前一定问一句:我有什么样的养殖条件。 技术虽不难,但也应学到八成才行动。 心中无底,切莫盲动,切莫听信 “房前挖个水沟就是 1 万元 ”的鬼话。 水蛭 素的提取和应用,除了医疗研究机构,绝非一般养殖户所能为。 至于什么 “无水速生蛭 ”更是凭空而出。 水蛭又叫蚂蟥,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名贵药材,利用它可治疗心绞痛、脑 中风、跌打损伤等症。 目前野生水蛭资源越来越少,而日本每年都要从我国 进口千吨水蛭,导致价格不断攀升。 水蛭养殖成本低、见效快。 现简要介绍 水蛭稻田生态养殖技术,供参考。 1.稻田条件 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保水性好,面 积 667~ 1334 平方米为宜。 2.主要设施 ① 沟。 在田四周挖沟,深 1. 2 米,宽 2. 0 米,另 在田中开挖 若干深 0. 4~ 0. 5 米、宽 0. 6~ 0. 8 米的道与沟连通, 成 “井 ”、 “丰 ”形。 沟道面积占大田总面积 25%左右。 ② 堤。 堤面宽 1 米, 高 0. 6 米。 ③ 防逃墙及进排水口。 田四周用塑料薄膜围起高 0. 3 米的围 墙,进排水口设尼龙网防水蛭逃逸。 3.水稻插栽 选生育期长、茎秆坚硬、抗病虫、分蘖性强的水稻品 种种植。 4.水蛭种放养 水蛭种放养前 10 天每 667 平方米施 300 千克 腐熟的有机肥,同时投放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培育微生物和水草, 保证一放养水蛭种就能让它吃到适口的饵料。 水蛭种可到养殖场购买 ,也可 于春夏用浸透猪血的草把从天然水域中诱捕,每平方米水面放养 800~ 1 000 尾。 5.平时管理 ① 投饵。 水蛭为杂食偏动物食性,主食水中微生物、 浮藻类,爱吃螺蚌肉、猪肝糜,嗜好吸食动物血。 人工饲养可用畜禽血拌饲 料或草粉等,荤素搭配。 还可将河蚌或螺蛳投放在沟中,让其自然繁殖,供 水蛭摄食。 投喂要注意 “四定 ”。 “定时 ”,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 “定位 ”, 田中浅水边; “定质 ”,饵料新鲜,及时清除残饵; “定量 ”,根据水温等情况 调整投饲量,吃饱为止。 ② 施肥。 稻田一次性施足有机肥, 667 平方米 施 3000 千克。 肥力下降时可施菜籽饼粉, 667 平方米施 10 千克,既补 充水蛭饵料又作追肥,少量多次。 ③ 用药。 由于水蛭抗病力极强再加上稻田 的生态作用,故水稻及水蛭均极少发生病害。 一般不需用药。 ④ 水质。 平时 水层维持在 20 厘米左右,每 5~ 7 天加注一次新水。 ⑤ 防逃。 每天勤巡塘, 发现堤、防逃墙、进排水设施出现问题,及时予以维修。 6.加工销售 水蛭经过半年饲养即可达到商品规格,在稻收后即可 捕捉加工,捕大留小。 将捕来的水蛭放入盛有 5%~ 10%食盐水的容器中, 使其全部死亡,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 摊在竹帘或凉席上晒干即可出售。 优 质水蛭干的标准是:规格整齐,无杂质,含水率在 20%以下。 (一 )医蛭的饲养管理 ( 1)用新鲜的猪、牛的凝血块,于下午 5~ 6 点钟投放在池边,血块一半浸入水中,一半留在岸边,这样即可引诱医蛭吸食,又可防止水的污染。 剩余的血块要及时清除,防止发霉变质引起污染。 每隔 5 天投喂一次。 ( 2)水质污染变臭时,要及时换水。 换水时不要大量或全部换水,以防温差变化较大,影响医蛭的消化能力或引发其他病症,要少量逐渐地换水,先放出少量旧水,再注入少量清水。 医蛭个体较小,作为中药使用 饲养价值不大,因此其有关的养殖方法不多介绍。 下面将重点介绍宽体金线蛭的饲养管理及注意事项。 (二 )宽体金线蛭的饲养管理 ( 1)水质要求肥、活、清、含氧量充足。 水肥度不够时,可将少量的牛粪或鸡粪等发酵后撒入池底,既保证了水的肥度,又使池底保持松软。 但水不能过肥,过肥时,容易缺氧。 发现水质恶化时,要及时逐渐更换以部分净水。 为防止水质恶化,正常养殖时,注水和出水速度相均,使池水处于极微流的状态下。 ( 2)投喂食物。 幼苗期即每年的 4 月中旬至 5 月下旬,向水面泼洒猪血或牛血,供小水蛭吸食, 5 月下旬后向水池中投放活 的河蚌或田螺供水蛭吸食。 每 667 平方米水面投放 250 克重的河蚌 100 只左右。 投放量少,不够水蛭吸食,投放量多,易导致缺氧或与水蛭争夺空间,每半月向水面泼洒猪血或牛血一次,供水蛭吸食或河蚌滤食,每 2 个月补投河蚌 30 只。 ( 3)池水温度应保持在 15℃ ~ 30℃ ,低于 10℃ 时停止摄食,高于 35℃ 时,表现烦躁或逃跑。 水温较高时,可适量注水提高水位,以调节水温,也可增加换水量。 ( 4)防治农药、化肥及水质污染。 宽体金线蛭的耐污性和抗药性都差,池水中含有 106 浓度的升汞或 106浓度的硫酸铜即可 杀死它,因此养蛭池周围的农田最好不打药并少用化肥。 同时,不要有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渗入、排入养殖池内。 ( 5)注意防逃。 条件不适时,水蛭会逃跑。 要经常巡塘,发现逃跑水蛭要及时捉回并采取相应的防逃措施。 对进入生石灰沟内死亡的个体要及时捡回凉干,备作药用。 在阴天或雨天注意巡视池周,防止水蛭大量逃跑。 ( 6)设立围网,防止蛙、蛇、鼠类捕食。 为防止鸟类特别是水鸟捕食,可在池周围设定 1~ 2 个稻草人恐吓。 ( 7)保持水边土壤湿润。 特别在 4~ 5 月份,水蛭正处于繁殖季节,要经常在岸边喷水,保持土壤潮湿,防止土壤干燥和板 结,为水蛭的交配、产卵创造良好的条件。 ( 8)冬季越冬期间要防止水蛭受冻害。 水蛭多在浅土或枯草树叶下越冬,很易因突变的寒冷天气受冻而死。 为此,越冬时在池边近水处加盖一些草苫或玉米秸秆等,并适量提高池水的水位。 一般经过 6 个月的生长,早春放养的幼苗到 10 月份即可长成与成体一样大小,然后就可捕捞加工了。 需要留种时,选择个体较大,生长健壮的留种,一般每 667 平方米留种 15~ 20 千克即可。 将留下的水蛭种集中放入到育种池中越冬,越冬前要把水放掉,池面和池周围加盖草苫或秸秆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 也可带冰越冬,但一定要 将池水适当加深,防止完全结冰冻实。 水蛭俗称蚂蝗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对治疗脑血栓后遗症、血瘀经闭、跌打扭伤、恶性肿瘤、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疗效显著。 发展水蛭业己列入国家星火计划。 对于养殖者来说 “业余时间十有限投资十科学的养殖=丰厚的经济收入 ”。 水蛭是国际市场上的热门货,水蛭素每克价值 600 元左右,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广泛应用,水蛭资源日益枯竭,据药物部问统计,供应量仅占需求量的 20%,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量。 在未来的三至五年内是种蛭市场,因此发展人工养殖的水蛭势在必行,有着广阔的前景,投资少见效快 ,是一项脱贫致富短平快的项目。 本公司按合同要求回收全部产品。 一、选地建池 家庭养殖在室内外、缸、鱼池、池塘均可,男女老幼都能饲养,建池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地方。 小规模养殖可在房前屋后挖沟、沟宽 3 米,深 1 米,长度因地势而定。 大规模养殖可利用池塘或水田开挖连沟,沟宽 3 米,埂宽 40 厘米,高 80厘米,保持水深 60 厘米左右,沟两头分别设有进水口,排水口,沟底铺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水蛭栖息。 二、种苗放养 春、夏、秋季节均可放养,水蛭雌雄同体,每条水蛭都能产卵繁殖。 一般每条水蛭可产卵 茧 6 至 10 个,每个卵茧可繁殖 80 至 100 条幼水蛭。 一平方米水面放养种苗 2020 条左右。 夏秋两季是水蛭的繁殖旺期。 三、投喂饲料 水蛭以水草、水中微生物、有机质等为食,人工饲养主要以牧畜血和螺狮、动物内脏、蚯蚓、昆虫等为主; 7 天投喂一次,喂法是:把猪血、牛、羊、鸡动物鲜血凝块放人池中,每相隔 1 米远左右放一块供其食用。 水蛙嗅到腥味后,很快靠拢吸饱后自行散去。 四、调节水质 水蛭虽然对水质要求不严,但是由于人工饲养密度大,水质还是以保持清洁为好,水温保持在 10 摄氏度到 30 摄氏度较适。 水蛭的生活习性 一、水蛭的生活环境 水蛭喜欢在石块较多,池底以及池岸比较坚硬和水草、藻类比较丰富的水域生活,这样的环境既有利于蛭类吸盘的固着、运动和取食,同时又有利于蛭类的隐蔽和栖息。 水蛭有时也爬到岸边潮湿的地方活动,有时在潮湿的岸边栖息,同时在潮湿泥土较多的岸边繁殖。 水蛭不喜欢在水较深、底部淤泥较多的环境中生活,这样的环境既不利于水蛭的固着,又不利于栖息。 了解和掌握水蛭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对我们养殖好水蛭十分重要。 二、水涯对水体的要求 (一)温度 温度是影响水蛭活 动的重要因素。 在秋末冬初,当气温低于 10 ℃ 时,蛭类开始进入水边较松软的土壤中,潜伏深度在 15~ 25 厘米(长江流域为 7~ 15 厘米),进入冬眠状态。 第二年开春后,地温稳定通过 14 ℃ 时,水蛭开始出土。 水温是影响水蛭繁殖的重要环节,水蛭交配需要温度在 15℃ ,卵茧的孵化温度在 20℃ 左右,温暖的水流可以促使水蛭卵茧的孵化进程。 (二)酸碱度 水蛭对水的酸碱度( pH 值)的适应性比较广。 一般的水蛭,如人工养殖的医蛭、金线蛭等许多常见蛭类,可在pH 值为 4 . 5 ~ 10 . 1 这样比较广泛的范围 内长期生存,因此我们可以说水蛭能适应碱性环境而喜欢在酸性的环境中生存。 当 pH 值超过 10 . 2 时,由于有机物的严重污染或腐殖质的腐败所产生的毒性物质,可使水蛭不适应或死亡。 因此,在人工饲养水蛭时,当发现水质过肥或腐败物质较多时,要及时测定酸碱度,一旦发现超标(包括正超标或负超标)时,应及时采取部分换水等措施。 (三)盐度 水蛭除陆栖生活种类之外,又可分为淡水种类和海水种类。 在淡水中生活的水蛭种类,大多生活在含盐量较低的淡水湖泊、河流和水田中,有些种类在入海口有部分出现,但淡水种类水蛭一般水体的含 盐量不得超过 1 %,在饲喂的血粉中,也不要加盐,否则对水蛭的生长不利。 而在海水中生活的蛭类,耐盐的能力极强,可在含盐量高达 6 % ~ 7%的海水中生存。 (四)水深 在水蛭的生活和繁殖季节,大都活动在沿岸和浅水流域,很少在较深的水底出现。 水蛭高度聚集在沿岸一带的浅水水生植物上或岸边的潮湿土壤或草丛中。 这些地方一方面营养物质比较丰富,食物来源广泛,另一方面也便于固着身体和便于防御。 (五)水的含氧量 水蛭大多数能长时间忍受缺氧环境。 这是因为水蛭在缺氧时体内共生菌可进行厌氧呼吸。 即使没有外界氧的 进入,水蛭假单胞杆菌也可通过发酵分解水蛭体内贮存的血液等营养成分,在短时间内维持自己的生命。 在氧气完全耗尽的情况下,水蛭一般还可存活 2 ~ 3 天。 在实际生活中,水蛭大多生活在含溶解氧 0 . 7 毫克/升的水域中,低于一定的溶氧量时,水蛭会不适应或钻出水面。 在气候闷热时,由于受低气压的影响,水中的溶氧量降低,水蛭会表现出不安,并向水面或岸边转移。 我们可以利用蛙类这种习性来预报天气的变化。 (六)水的污染 目前,江河、湖泊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污染,水田也受到化肥、农药残毒的污染,环境污染日 趋严重,水蛭和其他水生动物一样,数量急剧下降。 但水蛭也是耐药性较强的水生动物之一。 试验证明,水蛭在 DDT 浓度大于 100*10 .6 时才能被杀死。 把医蛭放进浓度为 7 . 1 * 的用 ’℃ 标记的 DDT 溶液中 24 小时,结果表明有 16 %的 DDT 被水蛭吸收。 鉴于这种情况,在采集药用水蛭时,应选择无污染、无化肥、无农药残留的水域,以提高水蛭的药用质量。 同时,人工养殖水蛭应避开污染源,否则会使养殖的水蛭因水质不适而外逃或造成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三、水蛭对外部环境的要来 (一 )水蛭对光的要求 水蛭对光的反应比较敏感,具有避光的特性,尤其是强光照射时,呈现出负趋性。 因此,水蛭在白天一般都躲在石块、草丛下等阴暗处,遇有食物才迅速出来取食。 夜间或在光线较暗时,出来游泳或活动。 水蛭的避光性,并不是不需要光,在完全没有光的情况下,水蛭会生长缓慢,甚至出现不繁殖的现象。 因此,在人工养殖水蛭的过程中,要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并给予适当的暗光环境,使水蛭能健康地发育生长。 (二)水蛭对水流的要求 水蛭体表的触觉感受器,对水流的反应非常敏感,即使伸一下手指或用小棍轻划一下水面,也会引来水 蛭。 同时水蛭能准确地确定波动中心的位置,并迅速地逆流游去。 因此,人们在水田作业时,双脚动得越厉害,游来的水蛭就越多。 根据水蛭这一特性,人工养殖水蛭设置的投料台,要同时设有水响的装置,如打开增氧机等,这样可招来水蛭觅食。 四、其他生活习性 岸边的土壤,是水蛭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场所,水蛭的卵茧通常产在含水量在 30 % ~ 40%的不干不湿的上壤中,土壤的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