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专业讲稿(最新整理内容摘要:
②当污水为提升进人时,应按每期工作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计算; ③在合流制处理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计算。 ? 沉砂池去除的砂粒比重为 、粒径为 以上。 ? 城市污水的沉砂量可按 每 106m3 污水沉砂 30m3 计算,含水率约为 60%,容重约1500kg/m3。 ? 贮砂斗容积按 2 日沉砂量计算,贮砂斗壁的倾角不小于 55176。 排砂管直径不小于200mm。 ? 沉砂池的超高不小于。 第五节 沉淀池 ? 平流式沉淀池 ? 竖流式沉淀池 ? 辐流式沉淀池 一、平流式沉淀池 (horizontalflow) 特点:废水从池一端流入,沿水平方向在池内流动,从池的另一端溢出,池的形状呈长方形,在进口处的底部设贮泥斗。 主要组成部分及作用 ? 流入装置:其作用是消能,使废水均匀分布。 ? 流入装置是横向潜孔,潜孔均匀地分布在 整个宽度上,在潜孔前设挡板。 挡板高出水面 - ,伸入水下的深度不小于。 ? 流出装置:出流堰是沉淀池的重要部件,多采用自由堰型式,堰前也设挡板,以阻拦浮渣,或设浮渣收集和排除装置。 ? 沉淀区(工作区):是可沉降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 ? 污泥区和排泥装置:排除沉于池底的污泥,使淀池工作正常,保证出水水质。 ? 在池的前部设贮泥斗,其中的污泥通过排泥管借助 - 的静水压力排出池外,池底坡度一般为 -。 ? 缓冲层:缓冲层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保证已沉下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次浮 起。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1 .设计内容: 主要包括功能构造设计和结构尺寸设计两部分。 2. 沉淀池满足的基本要求: ? 具有足够的沉降分离面积; ? 能均匀布水、均匀集水; ? 具有污泥、浮渣的收集和排放设备。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沉淀池设计的基本依据 废水流量、水中悬浮固体浓度、性质以及出水水质要求。 相关设计参数 沉降效率、沉降速度 (或表面负荷 )、沉降时间、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以及泥渣容重和含水率等。 计算公式见教材 二、竖流式沉淀池 (upwardflow) 特点:废水从池中央下部进入,水流自下而上流动 ,最 后在池上部周边出水。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 ? 竖流式沉淀池多呈圆形,也有方形和多角形的。 ? 直径或边长一般在 8m 以下,多介于 4- 7m之间。 沉淀池上部呈柱状部分为沉淀区,下部呈截头锥状的部分为污泥区,在二区之间留有缓冲层。 ? 流出区设于池周,采用自由堰或三角堰。 如果池子的直径大于 7m,一般要考虑设辐射式集水槽与池边环形集水槽相通。 竖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废水颗粒有三种运动状态: 当 uv 时:颗粒下沉,被沉降去除; 当 u= v 时:颗粒不下沉也不上浮; 当 uv时:颗粒上浮,随水带走。 由此可 见颗粒沉淀效率比平流式沉淀池低。 但当颗粒属于絮凝沉淀类型时,情况比较复杂,颗粒物相互碰撞、粘结,沉淀效率要高于平流式沉淀池。 三、辐流式沉淀池 (radialflow) 特点:形状呈圆形或方形,废水从池中心进入,沉淀后废水从池周边溢出 (中心进水 ,周边出水 )。 辐流式沉淀池设计 ? 常为圆形池,直径一般介于 20- 30m 之间,但变化幅度可为 6- 60m,最大甚至可达100m,池中心深度约为 - ,池周深度则约为 -。 ? 废水从池中心处流入,沿半径的方向向池周流动。 ? 其水力特征是废水的流速由大到 小变化。 四、沉淀池的强化与改进 传统沉淀池的缺点: 去除率不高; 占地面积较大。 强化措施: ,改变水中悬浮物质的状态,使其易于分离沉降。 如:混凝。 ,创造更适宜于颗粒沉降分离的条件。 如:预曝气、各种新型沉淀池。 预曝气 第一种是单纯曝气,不投加任何物质,目的是促进自然絮凝。 第二种是在曝气的同时,投加生物处理单元排出的剩余生物污泥,利用这些污泥所具有的活性产生絮凝作用,这一过程称为生物絮凝。 预曝气的作用 : ( a)可产生自然絮凝或生物絮凝作用,使废水中的微小颗粒凝聚成大颗粒,以便于沉降分离; ( b)氧化废水中的还原性物质; ( c)吹脱废水中溶解的挥发物; ( d)增加废水中溶解氧,减轻废水的腐化,提高废水的稳定度。 向心辐流式沉淀池 向心辐流式沉淀池,废水从池周流入,澄清水则从池中心流出(周边进水,中心出水)。 也可以采取池周进水池周出水的方式(周边进水,周边出水)。 一般的辐流式沉淀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进口处水流速大,呈紊流状态,阻碍颗粒下沉,影响沉淀池的分离效果,而向心辐流式沉淀池克服了这一缺点。 第六节 隔 油和破乳 一、含油废水中油的状态 ( a)浮油:油品在废水中分散的颗粒粒径大于 100?m。 浮油占水中总含油量的 60%- 80%,是废水中油的主要部分。 ( b)乳化油:油品在废水中分散的粒径很小,呈乳化状态,不易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 c)溶解油:小部分油品呈溶解状态,溶解度约为 5- 15mg/L。 二、隔油池分类 隔油池是用自然上浮法分离、去除含油废水中可浮油的处理构筑物。 常用的隔油池有平 流式和斜流式两种形式。 三、乳化油及破乳方法 乳化油形成: 当油水混合并有乳化剂存在时,乳化剂会在油滴与 水滴表面上形成一层稳定的薄膜,这时油和水就不会分层,而呈一种不透明的乳状液。 常见破乳油的来源: ? 生产工艺的需要 车床切削用冷却液 ? 洗涤含油设备的废水(油槽车、机械零件) ? 油与乳化剂在管道中混合 3、常见的破乳方法: ? 投加换型乳化剂 ? 投加盐类、酸类 ? 投加某种本身不能成为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 ? 搅拌、震荡、转动 ? 过滤 ? 改变温度 ? 微波破乳 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也是较好的破乳剂。 第七节 浮上法 浮上法的定义: 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载体,去粘附废水中细微的疏水性悬浮固体和乳化油等污染物,使其随气泡上浮到水面, 实现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 浮上法工艺满足的条件: ? 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的微气泡 ? 必须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能形成悬浮状态 ? 必须使气泡与悬浮的物质产生粘附作用。 一、浮上法的分类 按产生气泡的方法可分为: 电解浮上法 分散空气浮上法 ? 微气泡曝气浮上法 ? 剪切气泡浮上法 溶解空气浮上法 ? 真空浮上法 ? 加压溶气浮上法 电解浮上法(电气浮) 电解废水,产生大量微小的氢气和氧气气泡。 优点:气泡小于其它方法,特别。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专业讲稿(最新整理
相关推荐
,可考虑采用气浮池代替二沉池。 ( 10 分)与好氧生物处理比较,厌氧生物处理有何优缺点。 4 答:工艺优点 ( 1)应用范 围广。 好氧工艺只适用于中、低浓度和易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处理;而厌氧工艺既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也适用于中、低浓度和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处理。 ( 2)能耗低。 当原水 BOD5达到 1500mg/L时,沼气能量可以抵消消耗能量,原水有机物浓度越高,剩余能量越多。
3. 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劳保用品穿戴制度,高空作业应系好安全带,系安全绳; 4. 使用氧割、电焊、手提工具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现象,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5. 负责现场吊装设备的指挥、吊装工作,严格遵守“十不吊”原则,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起吊设备(如汽车吊、手拉葫芦等)由乙方负责租用 ; 6. 指定专人 彭伟欢(业务) 13925117477 负责现场协调,
1 挤密桩施工 3 装载机 ZL50 1 材料、土石方等转运 4 自卸汽车 红岩 16t 1 材料运输 5 发电机组 2 临时供电 6 小型 滚筒 搅拌机 XJ1500 1 材料拌制 PC2008 挖掘机性能参数表 名 称 单位 PC2008 工作重 量 kg 19900 额定功率 PS(kW) 150(110) 标准斗容 m 性能 行走速度 高速 km/h 中速 km/h 低速 km/h
开始。 本次活动背景简介。 主持人宣读比赛规则、比赛方式以及评分标准。 各代表队入场进行自由创作( 30 分钟)。 拼盘制作期间节目助兴表演( 2 个)。 ①对协会简单介绍 ②武术协会和吉 他协会嘉宾助兴表演 ③其他小游戏,例如邀请现场观众进行削苹果比赛,时间 2 分钟。 以苹果皮的长度为标准,评出 3 名参与奖。 作品完成,由司仪按参赛选手编号依次端至裁判席评判
反硝化反应,造成污泥上浮,影响出水水质。 、生物、化学处理的方法、对象和采用的方法。 答:( 1)物理: 处理方法: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废水中不溶解的悬浮和漂浮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处理对象: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 采用方法:筛滤截留法、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 ( 2)生物: 处理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使废水中呈溶解、胶体以及悬浮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
泡的方法分类,有 加压溶气气浮 ,射流气浮,水泵吸水管吸入空气气浮和溶气真空气浮等,其中 加压溶气 气浮效果最好,使作最多。 44. Z2N2F2 一般的磁力分离法是用 磁铁 将水中强磁性物质吸出,工业上常采用不锈钢导磁丝毛来产生 高磁场 梯度。 45. Z3N2F1 尺寸小于 10um 的颗粒在水中不可能靠沉淀法分离。 46. Z3N2F2 吸附架桥作用主要是指高分子有机聚合物与 粒胶的 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