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政道路配套工程技术标内容摘要:

渣 施工。 石渣最大粒径 15cm。 石渣填筑采用挖掘机进行抛填,第一层抛填厚度控制在 50cm以内,其余填筑厚度控制在 30cm 以内,方法为进占法。 由挖掘机在作业半径内均匀抛第一层石渣完成后,采取来回走动的方式进行初压,观察石渣基本稳定后采用 18 吨振动压路机静压,若石渣无明显沉降后,可进行第二层填料,完成后用同样方法进行碾压,之后向前延伸进行下一段施工,第二层铺筑完成后,统一采用 20吨振动压路机及自行式羊角振动压路机进行全面压实,碾压到无明显轮迹后按照一般路基填筑、压实方法进行下一层的施工,直至达到换填设计标高或厚度。 路基填筑施工 路堤填筑前,先根据填土高度和试验段确定的压实参数,计算出层数 、虚铺厚度,现场绘出分层施工图,以便控制填土厚度,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合理调配施工机械。 ⑴ 测量放线: ① 根据先期设置的护桩,按每 20m 整桩号和曲线要素点恢复路中线。 布设中心桩,桩面写明里程桩号。 ② 根据近似计算结果,测设路基边坡线,测量出各桩位左、中、右三点的高程,做好记录,计算出各桩号左右两侧的路基填筑宽度。 ③ 按路堤设计顶面宽度,每侧宽 30cm,放边线点,再用白灰沿边线播撒形成两条白色的边线做为填土范围的明显标记。 ⑵ 分层填筑 路基填土按分层施工图和作业区段分段施工的方式,进行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 当原地面不平时,先从最低处由两边向中心填筑,水平分层填筑,先高后低,先两侧后中央。 每层厚度按试验段填土厚度的 90%100%控制。 不同填料填筑时,各种填料要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采用同一种填料。 当采用自卸汽车卸土时,应根据车容量提前计算出推土间距,并派专人负责指挥卸土,以保证土层厚薄均匀。 为保证路堤全断面压实一致,边坡两侧各超填 ,竣工时刷坡。 ⑶ 摊铺整平 填筑区段完成一层卸土后,采用 摊铺 机摊铺整平,摊铺厚度采用水准仪控制,保证摊铺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 ⑷ 碾压夯实 根据实验段所确定的压路机配 备进行碾压,确保压实达到招标文件和规范要求。 本标段填土压实作业,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自行式羊足碾压路机。 碾压的方法满足路基施工规范的要求。 碾压遍数主要由试验段总结的成果及施工经验决定,以压实度达标为前提条件。 ⑸ 临时排水 路基施工中应结合路基排水作好临时排水,确保路堤施工中各施工层表面不应有积水,表面应作成 4%横坡,雨季施工或因故中断施工时,必须将施工层表面及时修理平整并压实。 ⑹ 路基整修 路基整修严格按设计要求、规范规定和设计尺寸进行,加宽部分采用人工挂线清刷。 若边坡局部未压实的应用人工夯实,再按坡比修整。 路基基本施工完毕,对路基顶面进行测量,确定中心线、路床宽度、标高及路基边坡,然后对路基进行移交前的整形。 路基整形严格按规范要求和设计尺寸进行,整形后的路床应平整、边坡顺适,各项指标都达到规范要求。 ⑺ 竣工质量标准按下表要求实施。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范围频次纵断面高程( mm) +10,15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个断面中线偏位( mm) 50 经纬仪:每 200m 测 4点,弯道加 HY、 YH 两点宽度( mm)符合设计要求米尺:每 200m测 4 处平整度( mm) 177。 15 3m 直尺:每 200m 测 2 处 10 尺横坡 177。 %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个断面边坡符合设计要求尺量:每 200m测 4 处 ㈣ 零填及挖方路段施工 开挖前,应充分做好排水设施。 ⑴ 在开挖前做好路基范围外的排水 ,挖方施工期间修建临时排水沟。 ⑵ 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流水不得排于农田、耕地,不得引起淤积和冲刷。 ⑶ 施工时注意经常维修排水沟道,保证流水畅通。 水文地质不良地段,必须严格搞好槽底排水。 ⑷ 引走一切可能流入路基的地面水和地下水。 土方开挖按图纸要求采用挖掘机进行,配合自卸汽车运输,不得乱挖或超挖。 施工中对图纸未示出的地下管线、缆线和其他结 构物一旦发现,应停止作业并上报监理工程师。 ⑶ 回填压实:按照路基填方的方法填筑石渣进行施工。 ㈤ 桥涵台背填筑 填筑 台背填筑材料应选用内摩擦角较大的透水性材料,填筑应满足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要求。 在通常情况下,台背填料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 2m,底部距基础内缘控制长度不小于 2m,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应小于 2 倍孔径长度。 透水材料的填筑高度,从路堤顶面起向下计算,不小于。 台背与路基接壤处,为保证连接质量,一般路基留一斜坡,斜坡坡度不大于 1: 1。 台背填筑施工应注意一下几点: ⑴ 填料的质量,填料的细料含量不宜过大; ⑵ 填筑时,对涵洞缺口填土,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分层回填压实。 对桥梁结构物,也应做到两端对称施工。 ⑶ 应严格控制每层填料厚度(一般不超过 20cm,当采用小型夯具时,松铺厚度不超过 15cm)。 为了保证台背回填的质量,我们将采取一些措施: ⑴ 严格通过试验确定台背回填的材料,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 ⑵ 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挖好台阶,将非台背回填材料清理出现场。 ⑶ 用墨线在台背上标示出每层填筑的厚度。 ⑷ 将台背回填材料运至现场,并请监理工程师验收。 ⑸ 严格按每层的松铺厚度摊铺 后用专用打夯机夯实。 ⑹ 每层夯实完毕后,检验压实度,合格后再进行下层的填筑。 第四节 面层施工 一、 路面工程的内容 本合同段路面工程为结构层 5+3CM砼路面 +水泥稳定 风化料 基层等。 主要施工工序施工工艺 ( 1)、沥青结合油:浇洒沥青结合油前,路面应清扫干净。 透层沥青洒布后及早铺筑沥青面层。 沥青面层: (1)面层施工总要求:摊铺前,根据路宽及抛高系数正确调整摊铺机刮平板的宽度和高度。 摊铺时,设专人指挥。 刮平板的操作人员应根据测厚结果,及时调整刮平板高度,调整厚度应缓慢进行,以免突然改变厚度出现波浪。 摊铺机摊铺后必须用人工适当整平,保证摊铺厚度。 碾压时,专人指挥压路机,待沥青砼达80 度左右时进行碾压。 自路边向路中碾压,路边要加强碾压,防止密实度不够。 碾压在改变行驶方向时,应放慢速度而不停止,不要在原地重复倒轴,在 24 小时后开放交通。 (2)沥青砼面层施工 ①施工准备 a、原材料准备,所有原材料经试验鉴定,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后进场。 b、各种施工机械设备:拌和设备,供电系统,运输机械,碾压机械,摊铺设备及配套设备,其性能都应处于良好状态。 c、技术准备工作:按设计线型测量严格控制线路中心线和设计标高。 中下 面层敷设高程基准线,试验检测仪器完好精确。 ②沥青混凝土的拌合:沥青混凝土拌合采用大型沥青混凝土拌合楼。 根据试验路段的生产配合比进行施工,要求配料计量准确无误,进入拌合机的材料清洁、干净、无杂物和泥块。 各种原材料经控制室自动计量,振动筛严格控制规格、自动控制加热温度,确保混合料成品质量,经拌合的混合料颜色一致、无花白和不均匀现象。 粗细集料充分加热烘干:沥青加热至 150~170℃,混合料的出厂温度控制在 140~165℃,每班对沥青混合料作出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抽样试验,每天至少测油石比一次。 ③运输:运输混合料 的车辆采用自卸汽车运输,车厢清扫干净,涂净一薄层油水混合物(柴油:水为 1: 3),自卸汽车备有覆盖设备,以备大风和低温天气用,在车槽四角密封坚固,以保温、防水、防污染。 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在摊铺机前 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 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为保证运量较摊铺略有富余,开始摊铺时等待卸料的运料车不少于 5 辆,根据道路状况和施工距离,确定所需运输车辆。 ④摊铺:在准备好的下承层上采用全宽一次性作业,高程采用双侧钢丝基准线引导摊铺机自动找平。 混合料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 ,摊铺速度以 26m/min 为宜,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摊铺厚度和路拱横坡,以满足设计要求。 表面层施工时采用基准平衡梁法施工,能有效地过渡潜在的不平整,提高表面平整度。 ⑤压实成型 a、摊铺混合料后紧接着碾压,碾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压实分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 碾压时,自边到中,由外到内,每次重叠宽度为 1/2 轮宽,压路机不得在新铺的沥青混凝土上转向,调头、停留和刹车。 b、初压时,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压路机应让趋动轮靠近摊铺机,起步时不应过猛,停机时不得急刹车,初压时,速度不超过。 复压采 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采用高频低幅,先轻后重的原则进行碾压,终压采用胶轮压路机进行封压。 c、压实温度:初压时不低于 110℃,复压时不低于 90℃,终压完成时不得低于 70℃,应严格控制压路机轮上的洒水量,以免降低温度。 ⑥接缝处理 横向接缝应与线路中线垂直,摊铺新料前,用切缝机在前一天施工前端部切一道横向接缝,挖走切下废料。 在前一天施工路面上放置厚度为“松实厚度之差”的钢板或木板(一般为 610mm)将摊铺机熨平板沿横缝放在板上,开始摊铺,人工用火熨斗将接缝推齐,局部离析部位洒适量热的细料,开始碾压。 碾压时 先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横向碾压,压路机要位于压实的 沥青混凝土 层上,伸入新料的宽度为 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 沥青混凝土 移运1520cm 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⑦热拌沥青混合料应待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第五节 、 排水工程 一 、施工程序 技术交底 —— 测量放线 —— 开挖沟槽 —— 砂石基础 —— 下管—— 稳管 —— 接口 —— 护管 —— 砌井 —— 还土夯实 二 、主要施工工序施工工艺 沟槽:沟槽的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为主,人工辅助,严格根据实地土质和湿度进行放坡,设专职人员掌握 开挖深度坡度及土方的堆放位置。 机械挖土,应确保槽底土壤结构不被扰动或破坏,应挖至槽底标高以上 20 厘米左右预留底层不挖,后由人工清挖、修整槽底。 槽边单面堆土高度不超过 2 米,距沟槽边缘的距离不小于 1 米。 、砂石基础施工 ( 1)、材料及主要机具: ①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 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颗粒级配应良好。 ②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 垃圾。 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 3%。 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 2/3,并不宜大于 50mm。 ③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 2m 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 2)、作业条件: ①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②在地下水位高于基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槽保持无水状态。 ③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 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 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④检查基槽、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 3)、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 ①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②分层铺筑砂石 A、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 15~ 20cm,不宜超过 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 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 B、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 搭槎处应注意压实。 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C、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 ~ ,并应充分压实。 D、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 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 4)、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 8%~l2%。 ( 5)、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 用水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 400~ 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 不少于 3 遍。 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 4 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 50cm。 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 6)、找平和验收: ①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3 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 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用贯入法测定质量时,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以贯入度进行检查,小于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为合格。 ②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 7)、基本保证项目: ①级配砂石的配料正确,拌合均匀,虚铺厚度符合规定, 夯压密实。 ②分层留接槎位置正确,方法合理,接槎夯压密实,平整。 ( 8)、检验方法 顶面标高,用水平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表面平整度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检查。 ( 9)、施工注意事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