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制革废水处理厂改造方案内容摘要:

,因此第二级采用膜法工艺比泥法工艺更合理。 生物膜处理工艺的特点如下: ( A)微生物方面的特征 ☆微生物种类多样化: ① 相对安静稳定环境; ② SRT 相对较长;③ 丝状菌也可以大量生长,无污泥膨胀之虞;④ 线虫类、轮虫类等微型动物出现的频率较高;⑤ 藻类、甚至昆虫类也会出现;⑥ 生物膜上的生物:类型广泛、种属繁多、食物链长且复杂。 ☆生物膜上微生物的食物链较长: ① 动物性营养者所 占比例较大,微型动物的存活率较高;② 食物链长;③ 污泥产量少于活性污泥系统 (仅为 1/4左右 )。 ☆能够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   有利于硝化作用的进行。 ( B)在处理工艺方面的特征 ☆对水质、水量变动又较强的适应性; ☆剩余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易于固液分离; ☆能够处理低浓度污水; ☆易于维护运行,运行费用少。  关于四段 A/O接触氧化工艺 A/O工艺分段进水生物膜脱氮技术是传统 A/O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膜脱新技术。 理论上,传统 A/O 工艺的脱氮效率与回流比成正比,回流比大,进入反硝化区的硝酸盐量增大, 氮的去除率就会提 16 高,为了维持较高的氮去除效果,必须同时加大污泥回流量和混合液回流量。 这样势必增加废水处理运行成本,而且大量的硝化液回流给缺氧区带入溶解氧量,使缺氧区溶解氧提高,而溶解氧会消耗废水中易降解有机基质,从而影响脱氮速率。 为了克服传统 A/O 工艺的不足,采取短时间缺氧、好氧交替操作来替代传统的单段长时间缺氧和好氧运行,这样形成了 A/O工艺分段进水生物膜脱氮技术。 四段 A/O接触氧化工艺流程框图如下: 17 综合废水 处理工艺流程如下:(虚线表示新建处理单元) 格栅 预沉池 曝气调节池 初沉池 气浮池 集水池 氧化沟 二沉池 中间水池 四段 A/O 接触氧化池 混凝沉淀池 达标排放 污泥池 脱水外运 经预处理的含铬废水 鼓风曝气 硫酸亚铁 排 泥 排 泥 排 泥 排 泥 聚合铝铁 硫 酸 聚合硫酸铁 蒸 汽 转刷曝气 鼓风曝气 内回流 外回流 蒸 汽 PAC、 PAM 综合废水 18 改造后 废水 处理 各工段进出水数据预测 运行效果预测表 处理 工段 预沉池 调节池 初沉池 气浮池 氧化沟 二沉池 A/O 接触氧化 池 混凝沉淀池 项目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 出水 去除率( %) 出水 去除率( %) 出水 去除率( %) 出水 (mg/L) (mg/L) (mg/L) (mg/L) (mg/L) (mg/L) COD 7000 3200 54 1800 44 1260 30 190 85 < 100 BOD5 2500 1200 52 600 50 420 30 42 90 < 15 SS 3000 500 83 200 60 100 50 < 70 NH3N 300 300 > 300 300 < 150 50 < 15 色度 1500 1050 30 420 60 210 50 100 50 < 50 倍 pH 值 1014 910 89 9 78 78 S2 500 < 20 96% < 20 < 20 < < 4 工艺设计 综合废水( 5000m3/d) ( 1)预沉池(新建) 功能:沉淀粒径较大的 SS 设计水力负荷: h 现有预沉池两座,单座平面尺寸为 11 33(m),在改造清淤、增设排泥系统后,可继续作为初沉池使用。 新建预沉池 4座,钢砼结构,采用平流式沉淀池,单池尺寸: B L= (m),有效水深 19 ,超高。 正常使用三座(一座用于排泥),运行面积为 1584 m2,容积为 4000 m3,最大高峰流量可处理 1100 m3/h。 新建预沉池设计采用多斗式,并利用气提与泵提相结合的排泥方式。 预沉池进水硫化物高峰浓度为 500mg/L,设计在废水处理厂外新建污泥干化场一座,利用在厂外原有进水渠道内投加 FeSO4生成沉淀去除大部分硫化物。 新增设备:  行车式刮泥机 4台 ,宽 12m, N= 4(kW)。  每池设排泥泵 1台, N= 4( kW)。  FeSO4配制及投加系统 1套,投加能 力 300kg/h。  气提风机与曝气调节池风机合用。 ( 2)曝气调节池(改造) 功能:均衡水质,贮存水量。 现有调节池 1座,平面尺寸 37 18( m) ,有效水深 ,总有效容积 2330m3,平均停留时间 12h。 在该池中通过空气氧化去除预沉池出水中部分硫化物,曝气强度 h,曝气调节池出水由泵提升进初沉池。 新增设备:  三叶风机 2台( 1用 1备), Q=28m3/min, H=, N=30kW。 ( 3)初沉池(改造) 功能:去除废水中大部分 SS 和胶体物质。 初沉池 1 座,φ =,有效水深 ,池内设置周边传动刮泥机,污泥重力排至污泥池。 通过在进水管道投加聚合铝铁方式,保 20 证初沉池出水硫化物含量小于 20mg/l。 新增设备:  聚合铝铁投加装置 1套,投加量 200mg/L。  周边传动吸泥机 1台,φ =18m, N=。 ( 4)气浮池(改造) 功能:有效去除废水中大分子难降解物质、有毒物质、胶体物质及不溶物质,尤其表面活性剂可在该单元得到有效去除。 原有气浮池两座,每座平面尺寸 4( m),总高 ,原设计回流比 30%。 考虑到废水中表面活性 剂成分较多,为更好的发挥气浮池作用,设计增大回流比至 50%,并对溶气罐、释放器等进行相应改造。 改造设备:  加压溶气装置 2套。  释放器 2套。  聚合硫酸铁配制投加装置 1套。 ( 5)集水池(新建) 气浮池出水进集水池, V=110m3,地下池。 池顶封盖,池内安装蒸汽加热系统,供热量 2020千卡 /h,即每小时约供蒸汽 吨。 使进入接触氧化池的水温(冬季)平均上升 10℃,即达到 15℃以上,每年供汽为 3个月。 新增设备:  DZL413Ⅱ蒸汽锅炉一套 21 ( 6)氧化沟 (改造) 功能: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氨氮 现有氧化沟 1座,平面尺寸约 120m 26m,有效容积 11000m3,有效深度约 4m,氧化沟表面积约 2750 ㎡ ,设转碟曝气机 9台, 7 用 2备,每台功率 22KW。 氧化沟池壁增高 ,采用砖混形式, 池上覆盖特种尼龙丝网, 同时 在原有喷淋罐中考虑投加消泡剂,利用原喷淋管向池内喷洒消泡水,以减少冬季氧化沟泡沫的产生。 改造设备:  转碟曝气机变速箱更换,共计 9只。 新增设备:  氧化沟消泡装置一套,约 2750 ㎡ ,材质采用特种尼龙丝网。  转碟曝气机增加玻璃钢防护罩,共计 9只。 ( 7)二沉池 (改造) 功能:固液分离,并提供回流污泥。 现 有二沉池设计水力负荷 h,φ H= (m),池壁有效水深 ,停留时间。 原二沉池采用虹吸管排泥方式。 改用周边传动刮泥机。 集水槽重新设计。 新增设备:  周边传动刮泥机 1台,φ =18m, N=。  钢制集水槽一套,采用两侧进水方式,降低二沉池溢流负荷,从而进一步降低出水 SS。 ( 8) 中间水池(新建) 22 二沉池出水进中间水池, V=110m3,地下池。 池顶封盖,池内安装蒸汽加热系统,供热量 1000千卡 /h,即每小时约供蒸汽。 使进入接触氧化池的水温(冬季)平均上 升 4℃,即维持在 13℃以上,每年供汽为 3个月。 新增设备:  潜污泵 3台( 2用 1备), Q=110m3/h, H=8m。 ( 9)接触氧化池(四段 A/O)(新建) 功能:进一步去除氨氮和有机物。 接触氧化池 1座,钢砼结构,池顶 设置彩钢夹芯板 ,用于保温,并一定程度上起到抑泡作用。 设计总有效容积为 5000m3, A/O 体积比1: 3, 平均停留时间 24 小时。 尺寸为: B L= (m),池壁有效水深 ,超高 ,安装组合生物填料,填料高 ,填料填充率 60%。 氨氮负荷: LNH3N= d。 进水方式:四点进水。 碱度和碳源补给方式:泵提预沉池部分未经处理废水至高位水箱,采用重力流形式进入接触氧化池,用于补充碱度和碳源,另外投加纯碱( 30%)为备用。 供氧方式:采用穿孔管曝气方式,空气用量 90~ 110m3/min。 新增设备:  选用三叶风机 5台, 4用 1备,型号 3L62WD, Q= 45m3/min, H= 6000mm, N=55kW。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