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工程(下)考试复习资料(1)内容摘要:

2) 单位底物利用率:单位微生物的底物利用率为一常数,以 q表示,表达式为: ()uadsdtqX  ,其中 aX— 单位微生物量, ()udsdt— 微生物对有机底物的利用速度。 ( 3) 劳伦斯 麦卡蒂方程是以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c ,单位底物利用率 q,作为基本参数,并以第一第二方程式表达; 第一基本方程式 : 1dc Yq K , 其中 Y— 微生物产率, q— 单位有机物底物利用率, dK — 衰减系数, 1d 第二基本方程式 : () au SKX Sdsdt K S  其中 S— 微生物周围有机物浓度, mg/L; K — 单位微生物量的最高底物利用速度即莫诺方程中的 Vmax; SK — 系数,其值等于 q=1/2K 时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又称半速度系数; aX — 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即活性污泥浓度, mg/L, g/ 3m。 1活性污泥法系统 ( 1) 传统活性污泥法 特征:有机污染物沿池长浓度降低,前段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低,甚至不足,但池末溶解氧含氧量很充足。 优点:对污水处理效果好, BOD 去除率可达 90%以上,适于处理进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求高的污水。 缺点:①曝气池容积大,占地多,基建费用高②供氧速度难以与耗氧速度相吻合、适应③对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差,运行效果易受水质水量变化影响。 ( 2) 阶段曝气活性污泥系统,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不同点是污水沿曝气池的长度分散的均衡的进入 优点:①有机污染物负荷以及需氧率得到均衡, 缩小耗氧速度与充氧速度的差距 ②污水分散注入,提高曝气池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 ③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沿池长逐步降低,出流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较低,有利于提高二沉池的固液分离效果。 ( 3) 再生曝气活性污泥法 特征:二沉池排出的污泥进入再生池内进行曝气,活性恢复后在进入曝气池与污水混合接触,降解有机污染物,一般将曝气池的容积的 1/4 作为再生池。 优点: BOD 去除率达到 90%以上,由于回流污泥活性完全恢复,在曝气池内的反应迅速而充分。 ( 4) 吸附 再生活性污泥法, 特征:将活性污泥对有机物降解的吸附于代谢两个过程分别在各自 的反应器内进行。 优点:①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时间短,吸附池与曝气池容积之和小 ②对于水质水量的冲击负荷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问题:处理效果低于传统法,不宜处理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的污水。 1氧化沟 ( 1) 工作原理与特征: 在构造方面的特征 :①环形沟渠状,平面多为椭圆形或圆形。 ②进水装置简单。 6 在水流混合方面的特征 :流态上介于完全混合和推流之间,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生物聚凝作用,将其分为富氧区和缺氧区,可以进行硝化反硝化,取得脱氮效应。 在工艺方面的特征 :①可考虑不设初沉池,有机性悬浮物在氧化沟内能达到较好的好氧稳定 程度;②可考虑使氧化沟与二沉池合建,省去回流装置;③ BOD 负荷低,对水温水质水量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泥龄高,污泥产率低。 ( 2) 常用氧化沟:卡罗赛氧化沟,交替工作氧化沟,二沉池交替运行氧化沟系统,奥巴勒型氧化沟系统,曝气 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1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SBR 工艺) 特征 :①不用设置调节池;② SVI 值低,不发生污泥膨胀;③通过对运行方式调节,能脱氮除磷;④应用自控仪表,实现全自动化;⑤运行管理得当,水质优于连续式;⑥采用集有机污染物降解与混合液沉淀于一体的反应器 间歇曝气曝气池,系统组成简单。 工作原理 :流入,反应,沉淀,排放,待机(闲置)五个工序在同一个曝气池内进行、实施,有机污染物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解。 (连续式推流曝气池内有机污染物是随着空间降解)。 1 AB法污水处理工艺(吸附 生物降解工艺) 主要特征:①全系统分为预处理段, A段, B 段等 3段,不设初沉池;② A 段由吸附池和中间沉淀池组成,B 段由曝气池和二沉池组成③ A、 B 段各自拥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两端完全分开,每段有适于本段水质特征的微生物种群。 A段:负荷高,产泥率高,主要依靠微生物吸附作用,对负荷、温度、 pH值以及毒性有一定适应能力 B段:以生物降解为主,冲击负荷不影响,污泥龄长,曝气池容积可以减小 40%,以 A段为首要条件。 1提高 dCdt 的方法:( 1)提高 LaK 值,加强液相主体的紊流程度,降低液膜厚度,加速气、液界面的更新,增大气、液接触面积等;( 2)提高 sC 值,提高气相中的氧分压。 1表示空气扩散装置技术性能的主要指标: (1)动力效率 Ep;( 2)氧的利用率 EA。 ( 3)氧的转移效 率 EL。 1曝气池的长度 L 和宽度 B 之间保持的关系: L=(5~10)B。 当空气扩散装置安设在廊道底部的一侧时,池宽与池深的关系: B=(1~2)H 1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城市污水一般使用同步陪驯法) ( 1)异步陪驯法:先培养后驯化 ( 2)同步陪驯法:培养与驯化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 ( 3)接种法,利用其他取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在进行适当培驯。 1活性污泥系统运行效果的检测项目: ( 1) 反映处理效果的项目:进出水总的和溶解性的 BOD、 COD,进出水总的和挥发性的 SS,进出水的有毒物质。 ( 2) 反映污泥 情况的项目:污泥沉降比 SV%, MLSS, MLVSS, SVI,溶解氧,微生物观察等 ( 3) 反映污泥营养和环境条件的项目,氮、磷、 pH、水温等。 活性污泥法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 ( 1) 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丝状菌大量繁殖引起的,也有由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的污泥膨胀。 ( 2) 污泥解体,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有运行中的问题,也可能是由于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 ( 3) 污泥腐化,二沉池中有可能由于污泥长期滞留而产生厌气发酵生成气体 H2S,CH4.,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腐化变黑,产生恶臭。 ( 4) 污泥上浮,不是由于腐败造成的,而是由于在曝气池内 污泥泥龄过长,硝化进程高,在沉淀池底部产生反硝化,氮脱出附于污泥上,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 ( 5) 泡沫问题,主要原因是污水中存在大量合成洗涤剂或其他起泡物质。 7 第五章 污水生物处理(二) ——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