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内容摘要:

▲ □ ▲ □▲ □▲ : : = = 三 五 ⊙ ⊙ ⊙ ⊙ = ⊙ ⊙ ⊙ ⊙ ⊙ ⊙ ⊙ ⊙ ⊙ ⊙ ⊙ ⊙ ⊙ ⊙ ⊙ 六 ⊙ ⊙ ⊙ ⊙ = ⊙ ⊙ ⊙ ⊙ ⊙ ⊙ ⊙ ⊙ ⊙ ⊙ ⊙ ⊙ ⊙ ⊙ ⊙ 符号说明: □ 理论教学 ※ 课程设计 — 空  认 知 实习 △ 机 动 : 考 试 ○ 入学教育 ﹡ 毕业设计 ◊ 专业实习 ★ 军 训 + 毕业教育 ∨ 运动会、节假日 = 假 期 ▲ 课程实践 ⊙ 顶岗实习 五、职业证书要求 10 表 外语、计算机、职业技能证书建议表 职业技能证书名称 等级 颁证机构 备注 大学英语等级 四级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 无 国家计算机等级 二级 教育考试中心 无 护士执业资格证 初级 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无 保健按摩师 初级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中心 无 社会体育指导员 初级 黑龙江省体育局 无 六、 教学学时学分情况 表 教学学时学分分配比例表 类别 学时 学分 备注 总学时 百分比 (%) 总学分 百分比 (%) 公共必修课 618 % 35 % 无 专业必修课 1868 % 117 % 无 专业选修课 64 % 4 % 要求学生选修完成的学时、学分 公共选修课 128 % 8 % 合 计 2742 100% 164 100% 无 理论课学时合计 1053 包含教学做一体化课(即理论兼实践课)中理论教学环节学时(理论教学环节按 1/2 学时折算) 实践课学时合计 1601 包含教学做一体化课(即理论兼实践课)中实践环节学时(实践环节按 1/2 学时折算);实验实训课学时,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军训及其它教育教学活动。 理论教学总学时比例 % 实践教学总学时比例 % 11 七、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渠道以专升(转)本、继续教育为主。 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专业主要面向护理专业。 八 、毕业条件 (一)学分要求 本专业应修满 142 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 35 学分,专业必修课 95 学分, 专业选修课(限选课) 4 学分,公共选修课(任选课) 8 学分。 (二)职业资格及技能等级证书要求 无 (三)其他要求 无 12 第二部分 人才培养实施与保障 一、 专业教学团队 (一) 专业带头人(负责人) (二)专业教学团队结构 表 专业教学团队结构表 项 目 教师人数 专兼结合 专业技术职务结构 年龄结构 专任 兼职 正高 高级 中级 初级 50岁以上 36 | 50岁以上 35岁以下 人数 15 5 10 1 2 7 5 0 4 11 比例 % % % % % % 0 % % (三)专兼教师承担教学情况 表 专兼教师承担教学情况表 (四)教师管理措施 “ 双师型 ” 教师的培养 ( 1)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充实壮大 “ 双师型 ” 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在学校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建立灵活的学校用人机制,充实壮大 “ 双师型 ” 教师队伍是解决 “ 双师型 ” 教师短缺的措施之一。 其次,吸纳高职院校的初步具备 “ 双师 ” 素质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 ( 2)教师拟订个人的双师素质的培训提高计划 , 专职教师都要定出个人的双师素 13 质培训提高计划。 计划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要写明:每学期在什么时间进行技能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争取在何时考取何种技能技术证书。 计划经教研室讨论,上级部门审核,严格执行,每学期检查。 ( 3)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搭建平台。 校各科多组织多参与教研活动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参加各类教学基本功 (如 康复 技能大赛、专业课的操作比赛等 ),以此直接促进了 “ 双师型 ” 教师的培养。 ( 4)通过教师间 “ 拜师结对 ” ,以老带新等方式,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 1)利用没课的时候或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到 各级医院、老年院、康复中心等进行专业实践。 以临床护士的角色去体验不同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并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 2)加强进修培训。 系部要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省级或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为教师继续深造学习创造条件。 通过培训,拓宽了专业教师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 “ 双师 ” 素质。 同 时,鼓励青年教师继续学习深造 (报考研究生等 ),提高学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严格兼职教师聘任条件。 可通过行业企业专家的拒见或是公开聘任等方式来选聘,优先从校外实践或实习基地聘任兼职教师,要求 具备 相应的政治素质、专业技能、学历、职称等,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岗敬业,作风正派,为人师表,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遵守学校的有关规定,履行教师职责。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1) “ 评课 +说课 ” 能力。 考查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包 括对教学目标的把握、 学习 方法的运用,情境、问题、练习、板书与实验方案的设计,难点突破等。 ( 2)实验能力。 考查教师贮存的实验背景知识及实验器材教学能力。 ( 3)习题做、讲和拓展能力。 考查教师对学生产生错误的了解,在解答与拓展习 题时显示出的知识结构及对习题价值的认识程度。 ( 4)改题和命题能力。 考查教师知识的深、广度及对规范表达的掌握程度。 ( 1)备课。 透析教学内容;反复研读教材;收集相关资料;确定教学目标。 与 内 14 容贴近,与学生贴近;找准教学重点;估测教学难点; 估算 教学时间。 (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融声、色、光、点、电于一体,打破教学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把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地传输给学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效应。 ( 3)课堂教学。 提前到达,按时下课;仪态规范,教态端庄;说普通话,音量适中;言语文明,和蔼可亲;讲解透彻,深入浅出;讲练结合,形式多样;面向全体,尊重后进;严谨有序,秩序良好。 三、教学实施与管理 (一)课程教学设计 护理核心课程设计中体现了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以 《基础护理技 术》 课程为例,《基础 护理技术 》是基于护理的真实工作过程,依据护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中的基础护理工作任务设置的, 以临床真实案例为基础, 以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过程为主线, 以“教、学、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