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工地实习报告最全的内容摘要:

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 ,大约可减少混凝土量的一半 ,而用钢量大致相当。 这样随之带来的优越性是构件自身 大大减轻、构件断面大大减小 ,减少了结构占地面积。 由于省去了大量的模板 ,节省了大量木材 ,降低了费用 ,因此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 (5)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由于结构自重大大减轻 ,这对减小地震作用大为有利。 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 ,这在抗震设计中是极为重要的。 而对于一般钢筋混凝土柱 ,尤其是轴压和小偏心受压柱是难以克服的缺点。 (6)具有美好的造型与最小的受风面积。 圆形柱不仅以其美好的造型而且因其无棱角 ,所以特别适用于公共建筑的门厅、大厅、车站 \车库、城市立交桥以及露天塔架等高耸结构。 由于钢管混凝土 结构具有一系列的优点 ,因此被广泛采用于多高层建筑、桥梁结构、地铁车站及各种重型、大跨的 工业 厂房以及高耸塔架等建筑物。 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国外应用已有近百年历史 ,20 世纪初 ,美国就在一些单层和多层房屋中采用钢管混凝土柱。 钢管混凝土结构是由混凝土填入薄壁钢管内而形成的一种组合结构,其基本原理是借助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套箍约束作用,使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使核心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更强的塑性变形 能力。 钢管混凝土除具有强度高、重量轻、延性好、耐疲劳、耐冲击等优越的力学性能外,还具有省工省科、架设轻便、施工快速等优越的施工性能。 1.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1)钢管混凝土结构最适用于轴心受压构件。 而在公路和城市拱式体系的桥梁中,我们可以选择合理的拱轴线,使得拱肋所承受弯矩很小,这样便可以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抗压承载力高的优势,从而节省材料。 (2)钢管混凝土结构架设方便,施工快 捷,综合 经济 效益高。 修建钢管混凝土拱桥时,可以先通过缆索吊装法或转体施工法完成空钢管拱肋的架设,再以此为支架完成管内混凝土的浇注和桥面系的吊装。 这样由于空钢管自重小,运输和安装十分方便,而且节省施工费用,同时也促进了拱桥向更大跨 度的发展,使长期以来钢筋混凝拱桥无法突破 200m的现象成为 历史。 (3)和过去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拱桥相比,不存在混凝土开裂的问题。 2. 国内外发展概况 世界上最早修建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是本世纪 30年代前苏联建造的跨越列宁格勒涅瓦河的跨度为 101m拱梁组合体系桥和位于西伯利亚跨度为 140m的析肋拱桥。 以后又出现了曾创下世界记录的跨度为 390m的前南斯拉夫 KRK大桥。 近年来修建的此类桥梁有,日本 180m的青叶大桥,法国的昂特那斯 (Antrenas)钢管拱桥,捷克共和国横跨布尔诺 维也纳高速公路的钢管混凝土拱桥等。 然而,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真正发展是在 90年代的 中国。 1991年 5月我国第一座采用钢管混凝土拱肋的拱桥 四川旺苍东河大桥[ 2]建成通车,它为净跨径 115m的下承式拱桥,该桥的建成 具有深远意义,它揭开了我国大规模修建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序幕。 自此以后,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我国公路和城市桥梁中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到 2020年,我国己建和在建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己达 200余座,其中跨径大于 100m的有 50余座,跨径大于 200m的有 20余座,跨径大于 300m的有接近 10余座。 转贴 、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方法 从施工技术看,我国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空钢管拱肋架设由以往的满堂支架上施工发展到无支架施工。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有支架施工方法 有支架施工方法就是在桥位处先按钢 管拱肋的设计线形和预留拱度值,拼装好膺架,于膺架上就位拼装、焊接成拱的施工方法。 膺架可以采用满堂式或分离式,或者两种方式相结合。 如三峡莲沱大桥的两边跨、天津彩虹大桥等,均采用有支架施工法。 采用有支架施工时,膺架的基础沉降、弹性和非弹性变形等应事先算出,并预留拱度,膺架顶部设置微调装置,如:千斤顶、丝杠等,以便对拱肋的标高和平面位置进行调整。 在拱肋吊装过程中,应不断观测各支撑点的沉降,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二)平转施工方法 平转施工法就是将两个拱圈分为两个半拱,分别在两岸偏离桥 位的位置,利用山体、岸坡或引桥的桥墩设置膺架,拼装拱肋和拱上立柱,形成半拱,然后水平转体就位,再拼装合龙段成拱(见图 )。 近几年来,平转法在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中应用不少,如:三峡的黄柏河大桥、江西德兴太白桥、安阳文峰路立交桥以及贵州北盘江大桥等。 转体重量最大者为北盘江大桥,重达 8100t,为钢管混凝土拱桥转体重量世界之最。 由于通常利用两岸山体设置拱肋膺架,因此,转体角度大多在 100176。 左右。 如:北盘江大桥两侧分别为 121176。 和 113176。 ;黄柏河大桥的南侧是 74176。 当两岸坡度较平缓时,可以利用引桥桥 墩作为膺架。 如:黄柏河、安阳文峰路立交桥等均转体 180176。 (三)竖转施工法 竖转施工法就是先在拱顶附近将主拱圈一分为二,并以拱脚为旋转中心,将设计拱轴线垂直向下旋转一定角度,将拱顶合龙端置干地面或浮船上,这样即可在较低的膺架上拼装两个半拱。 待两半拱拼装完成后,由两副墩顶扒秆分别将其拉起,在空中对接合龙。 如:新安江望江大桥、三峡莲沱大桥等均采用了竖转吊装施工技术。 (四)缆索吊装法 缆索吊装悬臂施工方法是我国修建大跨度拱桥的主要方法之一。 当这种方法用于钢管混凝土拱桥时,遇 到的新考验(当跨径较大时,拱肋节段多、重量大)促使对它进行改造与创新。 经过多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立了千斤顶、钢绞线斜拉扣挂悬臂拼装和合龙松索技术,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每一段拱肋用缆索吊装后,必须用扣索斜拉到塔架上,拱肋分段长度要考虑到起吊能力和扣索的拉力。 千斤顶斜拉扣挂悬拼架设法在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中普遍采用。 其主要优点是:( 1)采用强度高、承载力大、延伸量小、变形稳定的钢绞线作斜拉索,减小了架设过程中的不稳定非弹性变形;( 2)采用千斤张拉系统对斜拉索加卸拉力、收放索长,张拉能力大,行 程控制精度高,索力调整灵活,锚固可靠;( 3)斜拉扣挂体系自成系统,不受缆索吊装系统干扰;( 4)可以准确计算悬拼架设过程中各施工阶段的索力、延伸量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段接头预抬高量,作为施工监测适时控制的依据。 二、 钢管混凝土拱桥 施工预拱度设置 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施工中,拱架承受荷载后将产生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 另外,当拱肋安装完毕,强度达到要求而卸落拱架 后,拱肋由于承受自重、温度变化及墩台位移等因素影响,也要发生弹性下沉。 这些因素将导致拱轴线发生变位,使最终的拱桥拱轴线无法符合设计要求。 为了使拱圈的拱轴线符合设计要求,必须在拱肋上设置施工预拱度,以抵消上述可能发生的变形。 预拱度的设置主要考虑以下主要因素:( 1)主拱圈及拱上建筑自重;( 2)主拱圈温度变化;( 3)钢管内混凝土的收缩徐变;( 4)墩台水平位移。 三、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稳定问题 拱桥作为压弯构件,稳定问题历来受到重视,钢管混凝土拱桥属于自架设体系,施工稳定问题更受到工程界重视,稳 定问题主要有钢管骨架架设与合龙时的稳定问题和后续加载过程的稳定问题等。 (一)分岔失稳 平衡分岔失稳也称分支点失稳、第一类失稳,是指结构到达临界荷载时,除结构原来的平衡状态理论上仍然可能外,出现第二个平衡状态,即在同一个荷载点出现了平衡分岔现象。 发生分支点失稳时,拱肋在竖平面内拱轴线离开原来的以主要受压为主的对称变形,向反对称的平面挠曲状态转化;或者拱轴线倾出竖平面之外,转向空间弯扭的变形状态,上述两种现象都是由于拱的平衡状态出现了分支,使原来的平衡状态失去了稳定性而转向新的平衡状态,统 称为第一类稳定问题。 拱的第一类稳定问题在数学上是一个齐次方程的特征值问题。 (二)极值点失稳 对于弯压结构,其结构的挠度随荷载而增加,处于稳定平衡状态结构,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结构位移与荷载曲线出现极值点,没有出现平衡的分岔点,构件弯曲变形的性质没有改变,因此,称为极值点失稳,也称为第二类失稳。 平衡分支的稳定问题只是在理想情况下才能出现,实际工程问题中,由于构件都存在初始缺陷和偏心荷载,因此一般都表现为第二类失稳,即极值点失稳。 发生第二类失稳时,拱的平衡形式不再出现分支现象,拱肋进入弹塑 性工作状态, P— △ 曲线具有极值点,极值点荷载就是第二类稳定的临界荷载。 拱的第二类失稳是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际拱桥的侧倾失稳大部分是发生在弹塑性变形范围,即拱发生侧向屈曲时结构的应力大于材料的弹性极限,钢管混凝土拱桥中的钢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将随着应力大小而变化,这时,按弹性理论计算的拱桥侧倾稳定安全系数就有可能大大超过实际值。 因而需要用弹塑性理论重新计算结构的稳定安全系数。 考虑拱的大变形影响和材料弹塑性影响,按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理论来求得拱桥的失稳极限荷载是拱桥的压溃荷载,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当考虑材料非线性时,拱桥的稳定问题与强度问题是一致的。 面外侧倾失稳是大跨度钢管混 ] 简介 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 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变形缝可分为 伸缩缝 、 沉降缝 、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 :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 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 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 沉降缝: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 “沉降缝 ”。 防震缝:它的设置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 有很多建筑物对这三种接缝进行了综合考虑,即所谓的 “三缝合一 ”。 概括如下: 施工缝: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 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 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 沉降缝: 指同一建筑物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 建筑构造 缝。 沉降缝把建筑物划分成几个段落,自成系统,从基础、墙体、楼板到房顶各不连接。 缝宽一般为 30~ 70 毫米。 将建筑物或构筑物从基础至顶部完全分隔成段的竖直缝。 借以避免各段不均匀下沉而产生裂缝。 通常设置在建筑高低、荷载或地基承载力差别很大的各部分之间,以及在新旧建筑的联接处。 [编辑本段 ] (石油地质上的)变形缝 概述 指由原始张开缝经过变形作用而形成的裂缝。 变形缝的材料组成 1)建筑 变形缝装置 由铝合金型材、铝合金板(或不锈钢板)、橡胶嵌条及各种专用胶条等组成。 2)如果在 建筑变形缝 装置里配置 止水带 、阻火带和保温带,还可以使变形缝装置满足防水、防火、保温等设计要求。 ( 1)止水带采用厚 三元乙丙橡胶片材,能够长期在阳光、潮湿、寒冷的自然环境下使用。 当长度方向需要连接时,可用搭接胶粘接。 ( 2)阻火带是由两层不锈钢衬板中间夹硅酸铝耐火纤维毡共同组成的专用配件,阻火带的 两侧与主体结构固定。 按 GB/T99781999《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测试耐火极限,可满足 1h~4h的不同要求。 分类 1) 按建筑使用部位分为: 楼地面变形缝 ,外墙变形缝,内墙变形缝,顶棚及天花变形缝,屋面变形缝。 2) 按变形缝使用部位的特点分为:平面型和转角型。 3) 按变形缝装置的构造特征分为:金属盖板型,金属卡锁型,单列嵌平型,双列嵌 平型,橡胶嵌平型。 4) 按使用功能的特殊要求分为:承重型和抗震型。 变形缝装置适用缝宽为 25~ 450mm。 最佳答案 利用冲击力将桩贯入地层的桩工机械。 由桩锤、桩架及附属设备等组成(见彩图)。 桩锤依附在桩架前部两根平行的竖直导杆(俗称龙门)之间,用提升吊钩吊升。 桩架为一钢结构塔架 ,在其后部设有卷扬机 ,用以起吊桩和桩锤,桩架前面有两根导杆组成的导向架,用以控制打桩方向,使桩按照设计方位准确地贯入地层。 塔架和导向架可以一起偏斜,用以打斜桩。 导向架还能沿塔架向下引伸,用以沿堤岸或码头打水下桩。 桩架能转动,也能移行。 打桩机的基本技术参数是冲击部分重量、冲击动能和冲击频率。 桩锤按运动的动力来源可分为落锤、汽锤、柴油锤、液压锤等。 落锤打桩机 桩锤是一钢质重块,由卷扬机用吊钩提升,脱钩后沿导向架自由下落而打桩。 汽锤打桩机 桩锤由锤头和锤座组成,以蒸汽或压缩空气为动力,有单动汽锤和双动汽锤两种。 单动汽锤以柱塞或汽缸作为锤头,蒸汽驱动锤头上升,而后任其沿锤座的导杆下落而打桩。 双动汽锤一般是由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