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昌县和平水库工程内容摘要:

工程各枢纽工区、渠道工区、渣场、料场及施工道路两侧各 200m 范围内,重点是枢纽工区坝址处、渣场及料场附近的居民点以及施工公路沿线和工程区附近的居民点。 生态 环境 陆生生态 和平水库淹没影响区及灌区范围。 库区主要涉及茨达乡和平村;灌面主要涉及茨达、宽裕、巴洞、王所、六所等 5 个乡 (镇 )。 其中重点调查区域为水库淹没区及其影响区 (库区以山脊线为界或拔高 500m)、坝址施工区、渣场、料场所在地段,干渠开挖地段 (包括隧洞、明渠 )两侧 500m 范围。 水生生态 同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重点评价和平水库回水长度约 与下游减水河段约 ,以及坝址下游减水河段约。 水土流失 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拟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共计 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共计 ,直接影响区面积共计。 社会环境 枢纽工程建设涉及到茨达乡,灌区工程涉及到 茨达、宽裕、巴洞、王所、六所等 5 个乡 (镇 )。 环境风险 和平水库坝址至下游河段;各施工区边界外 200m 范围及灌渠 (包括隧洞、渡槽、倒虹管 )边界外 200m 范围。 四川省 德昌 县 和平水库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 环境质量现状 4 地表水环境 根据 对工程区 的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 ,区内主要污染源 来自农村生活污水和农田径流。 根据地表水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 采用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2020 年 3 月)推荐 的单因子评价法 评价监测断面,评价结果 见表 22。 各项 水质因子的浓度沿程递增,由于 监测过程中突降暴雨, 受面源影响, 河流水质 变差 , 坝址下游两个监测断面 BOD COD、 NH3N、 TP、 TN、 CODMn 超标,超标倍数在 1~2 倍之间。 根据监测结果,坝址 上游 2 号断面除 SS 及粪大肠菌数外其余标准指数均小于 1, 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20)Ⅲ 类水域 标准;下游 4 号断面因为受暴雨及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排放影响,部分指标标准指数大于 1,无法满足 Ⅲ 类水域标准。 表 22 地表水监测断面评价结果 编号 断面名称 河流 规定水质类别 评价结果 断面性质 枯水期 1 库尾断面 茨达河 Ⅲ Ⅲ 委托监测断面 2 坝址上游 Ⅲ Ⅲ 3 宽裕乡 Ⅲ Ⅳ 4 灌区末尾 Ⅲ 劣Ⅴ 地下水环境 和平水库坝址区地下水类型有孔隙潜水与基岩裂隙水,灌区内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 工程区地下水为重碳酸钙型水 (HCO3~ Ca), PH 值为 ,总硬度 ,侵蚀性 CO2 为 , HCO3含量为 , SO42含量为。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水补给, 较为贫乏, 地下水位季节变幅较 大。 见表 项目委托 凉山州 环境监测站对工程 库尾、坝址及宽裕乡 进行了水源地水样监测,评价 结果 见表23, 测点 1 的 浑浊度、氨氮、铁和 总 大肠菌群指标超标 , 测点 2 总 大肠菌群指标超标 ,测点 3 氨氮、硝酸盐 和 总 大肠菌群指标超标。 根据监测结果, 该区域地下水受到 一定程度的污染 ,但污染程度不严重,地下水水质基本良好。 表 23 地 下 水监测断面评价结果 编号 断面名称 规定水质类别 评价结果 断面性质 枯水期 1 和平水库库尾大河坝附近居民点 Ⅲ Ⅳ 委托监测断面 2 和平水库坝址磨房沟附近居民点 Ⅲ Ⅲ 四川省 德昌 县 和平水库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 环境质量现状 5 3 宽 裕乡附近居民点 Ⅲ Ⅳ 生态环境 水土流失 项目区在 “三区划分 ”中属于水利部公告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 治理 区,根据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调查,项目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经计算项目区年土壤 流失量为 ,水土流失背景侵蚀模数平均约 2850t/(km2a ),侵蚀强度 为中度。 陆生生态 和平水库 工程评价区共有维管植物 91 科 248 属 316 种,其中蕨类植物有 9 科 11属 14 种,裸子植物仅 4 科 5 属 6 种,被子植物有 78 科 231 属 296 种。 栽培植被 以 玉米、小麦、水稻、黄豆、扁豆等农作物为主, 另外也有 油菜、蒜、茄 、白菜等蔬菜。 人工经济林包括核桃林、板栗林、桃林、枇杷林、桑林及烟草等。 德昌县和平水库 工程重点区域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和平水库 项目影响评价区共有陆生动物约 51 种,其中两栖类 6 种,爬行类 7 种,鸟类 34 种,兽类 12 种。 有国家 Ⅱ 级保护动物 1 种,即雀鹰。 无省级保护动物。 景观生态 评价区景观经过长期的人类干扰已经带有明显的人工性质,农地作为评价区的景观基质,与其他景观联系较少,主要在人工控制、管理下维持,人类的作用消失,农地景观将随之退化、优势地位急剧下降。 综上所述,评价区景观整体具有较高的脆弱性,这是 长期人为干扰的结果。 水生生态 和平水库 工程评价区共有浮游植物 3 门 13 科 18 属 43 种 (包括变种 ), 以 硅藻门 为主; 浮游动物 4 类 8 种 , 各断面以轮虫居多 ; 底栖动物 9 种, 常见的优势种为 扁蜉、四节蜉、小蜉、纹石蚕、摇蚊幼虫和牛虻 ; 鱼类 4 目 7 科 16 属 19 种 , 工程河段内 鲤形目和鲇形目鱼类占绝大多数, 其中 鲤形目鱼类的种类最多,共有 14 种,占总数的%。 鲇形目 4 种,占总数的 %。 和平水库灌区工程影响水域无 国家级保护鱼类和四川省级重点保护鱼类, 有长江上游特有鱼类 5 种,分别为短体副鳅、短须裂腹鱼、四川裂腹鱼、西昌华吸 鳅和黄石爬鮡。 茨达河 鱼类产卵类型大致可分为:石砾或沙质基底产卵类型,浅水或岸边产卵类型,流水石滩、石缝产卵类型等。 主要是以产粘性卵鱼卵为主。 石砾、缝隙、浅滩产卵类型主要分布在水较浅、石较多的河段,如 西昌华吸鳅 、宽鳍鱲等小型鱼类的产卵场在茨达河河道内有多个大小不同的产卵场。 较为集中的产卵场在茨达河和安宁河汇四川省 德昌 县 和平水库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 环境质量现状 6 口分布有鲤、鲫、四川裂腹鱼、南方鲇以及其它产粘性卵的鱼类的产卵场。 区间内的支沟,如花马河、沙湾河、两岔河等仅在河口段有零星产卵场分布。 调查江段 鱼类索饵场分布零散,鱼类索饵场所众多,涨水季节集中在干支流交 汇处。 越冬场不是非常固定 ,在 茨达河 内分布的潭、沱是典型的越冬场。 环境空气 根据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及环境敏 感 点状况,在坝址 处 和 砂卵石料场 处布设 2 个大气采样点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 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完全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声环境 根据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及环境敏 感 点状况,在坝址附近 居民点 、 茨达乡砂卵石料场工区及凉峰村何家沟倒虹管附近的居民点 布设 3 个声环境点进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 工程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可 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20) 2 类标准限值要求。 社会环境 和平水库 工程涉及 茨达、宽裕、巴洞、王所、六所等 5 个乡镇总面积 518km2,土地面积 公顷 ,农民人均收入 6279 元,项目区经济以农业为主。 根据实地调查, 茨达河 流域内农耕相对较发达,但其灌溉用水多取于支沟,沿河均无较大人畜引水工程,亦无跨流域输、引水情况。 流域已兴建蓄水工程 805 处 , 其中:小 (1)型水库 1 座,小 (2)型水库 6 座,重要山坪塘 56 口,微水池 (窖 )742 口,提灌站 10 处,引水渠堰 397 条,蓄引提能力为 8178 万 m3。 项目区影响范围内不涉及矿产资源 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项目库区工程建设 涉及一处 县级 文物古迹 —— 麻栗坪进士第 , 水库渠系工程建设区范围内可能涉及到的 13 处重要文物点 ;项目所涉及乡镇 无传染病及地方病流行。 四川省 德昌 县 和平水库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7 3 环境影响预测 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工程 活动及 影响源 强 分析 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将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工程外环境关系图(附图 2),结合工程施工期、运行期的特点,工程建设的影响源、源强及影响途径见 表 31。 表 31 工程建设影响源及源强分析表 时段 影响 污染源 源强及 主要污染物 施工期 水环境污染 砂石骨料加工废水 平均废水产生量约为 ,废水 pH 值 ~ ,呈弱碱性,悬浮物含量一般为 1500 ~5000mg/L,最高可达 30000mg/L 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 大坝施工区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产生量为 ,废水污染物主要是 SS,浓度约为 5000mg/L, pH 值为 12 左右;灌渠冲洗废水为 m3/d,废水污染物主要是 SS,浓度约为 5000mg/L, pH 值为 11 左右 含油废水 废水产生量约为 1m179。 /d,污染物主要为 SS、石油类,其浓度分别约为 3000mg/L、 20mg/L 生活污水 高峰期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 3/d, 主要污染物为 COD、 BOD5,其浓度分别为 400mg/L、 200mg/L 大气污染 砂石加工系统 砂石加工系统粉尘排放系数为 粉尘 /t 骨料 ,本工程 共需成品骨料约 万 t, 共产生 粉尘 爆破 共产生 t 粉尘 燃油机械 共产生 粉尘 噪声污染源 交通噪声 交通噪声的源强可达 80dB(A) 爆破 最大源强为 120dB(A) 砂石加 工系统噪声 110dB(A) 混凝土搅拌噪声 最大源强为 94dB(A)左右 固体废弃物 工程弃渣 弃渣量 约 万 m179。 (松方 ) 生活垃圾 施工高峰期生活垃圾最大 日 产生量为 生态影响源 施工开挖 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 万 m3,工程建设 新增水土流失量为 88239t 施工占地 永久占地 983 亩、施工临时占地 582 亩 工程弃渣 共设 25 个渣场,占地面积 人群健康 施工人员 高峰期 1300 人,分为 11 个工区 社会环境 影响 交通 坝区场内新 建公路 ,整治道路 1km;灌区临时施工道路共 建设征地 水库淹没、工程永久占地、施工临时占地面积总计 亩,其中耕地 亩、园地 76 亩、林地 亩 四川省 德昌 县 和平水库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8 运行期 水环境影响 生态影响 大坝枢纽 可能阻隔鱼类通道、改变下游水文情势 脱减水河段 影响甚至破坏工程河段内的水生生态系统 下泄低温水 可能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及鱼类生长繁殖 退水 生活供水退水多年平均产生量约 196 万 m3/a,主要污染物为 BOD CODCr、 NH3N 等,其浓度分别为 200mg/L、 400mg/L、 30mg/L;灌溉退水产生量 万 m3/a 管理区生活污水 产生量 固体废弃物 生活垃圾 产生量 24kg/d 环境保护目标 敏感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调查, 德昌县和平水库 外环境关系图见附图 2,工程评价范围内的主要敏感保护目标见 附表 2。 预防保护目标 (1) 优化施工布置,减轻工程活动对当地动植物造成的不利影响,维护工程及周边区域的生态完整性; (2) 加强施工弃渣的综合利用和管理,严禁随挖随倒,严格按水保措施对渣场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3) 以人为本,保障 工程影响地区居民的正常生产及生活,保护公众健康,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因工程施工导致的传染病流行; (4) 加强工程环境管理、监测及施工期监理工作,及时掌握环境污染及环境质量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5) 加强施工交通管理,保障各乡镇施工涉及的公路交通顺畅; (6) 加强施工管理,尽量缩短工期,减少受影响区域的影响时间。 污染控制目标 (1) 水环境保护目标:工程施工期和 营运期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生产和生活废水经处理后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 (2) 大气 环境保护目标: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值。 工程涉及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减缓对工程区大气环境的影响。 (3) 声环境质量保护目标:施工区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20)各阶段限值,减少噪声对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等敏感点的影响,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