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内容摘要:
种设施要符合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 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 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 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 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 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 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 电源插座不得超载使用。 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 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 (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 )。 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必须按日常保养进行检查清理,保持良好状态。 (如冰箱、培养箱 )应定期检查,并记录运行情况。 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能正常启用。 实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 17 科内应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 /设备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 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 有记录,保持设备清洁干燥。 ,应 定期进行生物学指示剂检测。 冰箱应定期除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实验区冰箱内禁止存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的物品。 (七 )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为确保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科室主任 (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 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科室负责人负责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季度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菌 (毒 )株、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 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 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解决。 (八 )生物安全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为确保生物安全各类活动记录、资料按要求归档、保存,特制订本制度。 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各类活动的记录均应按照本制度执行。 18 生物安全的记录、资料 保存不得少于 20年。 生物安全记录、资料应至少包括: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生物安全检查记录、健康监护档案、事故报告、分析处理记录、废弃物处置记录、实验记录、菌 (毒 )种和样本收集、运输、保存、领用、销毁等记录、生物危害评估记录、生物安全柜现场检 测记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等。 生物安全资料档案原则上不外借。 因工作需要复制档案资料者需经批准。 超过保存期限的档案资料、记录,应通过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讨论、鉴定,批准是否实施销毁,销毁应 至少两人实施,做好销毁记录。 (九 )实验室生物危险标识使用规定 目的 规范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具体要求: 在具有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门口加贴专门的生物安全警示标识 (标识如图 1所示 ),以避免无关人员进入相关区域,造成感染的危险。 在有可能对人员造成威胁的生物标本储存处加贴生物安全警示标识,以防无关人员将危险标本带入安全区域对人员造成威胁。 (十 )生物安全评估 为保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被危害性生物及物品所侵害,保证危害性物品不外泄,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以鉴定生物安全防护等级,保证生物安全。 根据《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因我院能进行 HIV初筛检测、临床微生物培养检测、空气菌落数以及环境微生物检测等工作,具有一定危险性。 评估我院实验室为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二级。 (十一 )安全保卫制度 为了做好生物安全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特制定本制度。 生物安全安全保卫工作实行责任制,并制定应急预案。 19 生物安全的实验活动应 与其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相适应。 非工作人员进入须经工作人员批准。 菌 (毒 )株、样本等感染性物质、剧毒物质等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保存清单和领用、销毁记录。 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启动应急预案。 定期对生物安全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校验,确保消毒效果、计量检定符合国家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 确保生物安全消防器材位于固定位置并能正常使用。 生物安全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并定期进行火灾紧 急事件处置的培训和演练。 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线。 定期对电气安全、仪器设备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 应配备生物安全常用工具。 (十二 )实验室菌 (毒 )种和生物样本安全保管制度 目的 规范实验室菌 (毒 )种和生物样本的保管。 适用范围 实验室菌 (毒 )种和生物样本的处理。 实验室菌 (毒 )种和生物样本的保管 按国家规定可以保存的菌 (毒 )种,由指定的专人负责登记、保存和管理。 按期传代、 鉴定,必须在无菌室或接种罩内进行,并做好有关记录。 在保存过程中发现菌 (毒 )种变异或死亡,应及时上报科主任。 本区检出的地方菌 (毒 )株应及时上报,因工作需要暂时保留的菌 (毒 )株也应按上级规定的时间进行销毁处理。 新发现的菌 (毒 )株,要做好原始记录,并上报科主任复核确认。 菌 (毒 )种必须每种设一记录卡,其内容包括:名称、编号、来源、分离日期、引进日期、鉴定日期、鉴定结果、鉴定者、审核者、传代情况、所用培养基、保存方法、温度、使用转移及销毁情况、保存者、部门负责人等。 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索取菌 (毒 )种和向下级有关部门发放菌 (毒 )种时, 20 应有 2 人参加办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手续要完备,并认真做好记录备查。 一、二类菌 (毒 )种,应派专人向提供单位领取,不得邮寄;三类菌 (毒 )种的邮寄必须持有邮寄单位证明,并按照菌 (毒 )种邮寄与包装的有关规定办理。 未经上级批准,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工作之使,进行国际间各类菌 (毒 )种交流,做好菌 (毒 )种安全防范工作。 (十三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1. 目的: 规定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规范发生职业暴露时处理原则、报告和登记流程。 2. 范围: 工作人员和涉及处理职业暴露的有关人员。 3. 职责: 3. 1 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 3. 2 负责人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 3. 3 负责人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 3. 4 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医学应急样品的检查。 4. 步骤: 4. 1 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4. 1. 1 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4. 1. 2 一般性的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负责人和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 21 4. 1. 3 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负责人和生物安全委员会报告情况;负责人和生物安全领导理小组要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4. 1. 4 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 (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 )和含有 HIV 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包括赴现场负责人和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以及专家 );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若是,则详细记录治疗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 (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 )、药物毒副作用情况 (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 );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4. 1. 5 根据评估结果建议育龄妇女发生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和进行预防性用药期间,是否需要避免 或终止妊娠。 4. 1. 6 记录对暴露现场和周围环境防控污染的方法,实施形式,人员、范围,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总结和评估病原微生物工作程序中是否存在不当,发生暴露人员试验操作等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整改措施和实行。 4. 2 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 (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 )。 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化学污染 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 48小时内向感管防保科报告。 针刺伤 处理流程严格按照《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试行 )的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认真执行。 针刺伤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 22 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 液,不可来回挤压,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至少 2~3分钟 ); 用 75%酒精或 %艾力克消毒伤口; 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就近使用冲眼器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意外受伤后必须在 48小时内向感管防保科报告,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 24 小时内留取基础血样 (3ml,普管 )备查;在 24~48 小时内完成当事人血清 HIV 和 HBsAg的相关检测,并在感管防保科安排下进行血清学随访。 预防用药、医学随访等事宜按照 有关 文件精神执行。 标本污染 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 250mg/1 (1: 200“ 84” )的消毒液,浸泡 3060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用 500mg/1 (1: 100“ 84” )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 3060分钟,再擦除; 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 1 小时。 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 5. 支持性文件: 5. 1 病原微生物职业暴露登记表 5. 2《消毒技术规范 (2020年版 )》 5. 3《生物安全手册 (第三版 )》 5. 4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试行 )的实施办法 (十四 )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相关推荐
主管领导汇报。 参与各有关单位及部门经济合同的谈判。 负责召集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工程招投标事宜。 负责协调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并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工程量变更签证进行审核并签字确认后,报主管领导审批。 组织各专业工程师收集、整理、编制工程档案,完整及时的交给相关部门。 组织各科室起草涉工程管理的制度,加强和完善基础工作。 检查各项工程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修 订和弥补其不足。
禁止在园内玩各种玩具,如劝告制止不从者,发生事故,幼儿园概不负责。 九、 一定要凭“接送卡”接送幼儿,如没带接送卡必须在班级老师处做好登记方可离园,如交接了“接送卡”或做好登记者发生一切安全事故幼儿园不负责。 十、 为了幼儿的安全家长无故不得来园探访幼儿,如有特殊情况必须在门卫室登记,但家长在园内逗留不能超过 10分钟。 十一、 老师 和 家长 都要 教育 幼儿不得跟陌生人走, 幼儿
产临时设施。 (2)主要施工道路采用 150 厚 C15 砼进行硬化,合理布量排水明沟并 与城市下水道相通,确保雨季施工时雨水能顺利排出场外。 (3)合理布置材料堆场,并对其进行硬化。 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安排 唐山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宿舍楼、浴池工程 技 术标 新蒲集团冀唐建设有限公司 XINPUJTANJTANGJANSHEYOUXIANGONGSI 15 材料、设施料的堆放位置
脱岗、旷工等。 对医院临时通知的检查接待工作,后服中心要 安排相应人员给予积极的配合和热情的接洽。 保证接待工作的顺利完成。 在医院面临应急抢险任务的时候,服从医院领导的安排,积极为医院配备一定后勤人员完成应急任务。 1. 一、 为保证通讯畅通,工作期间任何人不得使用办公电话闲聊。 2. 二、 上班期间需要离开办公场所,需将手机、小灵通等开通, 以保持通讯畅通。 1. 三、 名部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