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基础方案内容摘要:

由于现场地面高差比较大,估计地面平均高程约为: 177。 1. 体育场 采用现场挖集水坑,水泵直接抽水。 井点 降水沿建筑物间单排环行布置,地下通道井点管埋深-,降水深度控制在 ;拱基坑井点管埋深- 7m,降水深度控制在-。 考虑尽量减小对土方开挖的影响,轻型井点管间距控制 以内,如果局部降水达不到设计时则采用二级降水,具体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 放 线定位→挖布管沟→冲孔→安装井点管填砂砾滤料、上部填粘土封闭→铺设安装总管→用软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开动真空泵排气,再开动离心承泵抽水→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准备挖土。 根据地质资料说明,轻型井点管埋深基本在淤填土、塑粘土层,层厚分布不均,此层以下可近视为不透水层 ,故涌水量全部按无压完整井井点计算。 (以下全部以单体基坑进行计算 ) 轻型井点降水设计参数 根据设计图纸,地下通道基础施工标段为方形,边长 ,中心挖土深度从地面向下。 按 1: 1 放坡(布置示意图见图一),近视按 21 21m的正方形计自布管。 :H=7m :取 S=+= :K= / d 6m、管径为 50mm、滤管长度为。 井点管从地面下 ,将水位降至地面 m以下。 :R= KH* = *7 =19m : X0=12m : Q=0*)2( LgxLgR SSHK  =132m3/d 8. 单 根 井 点 管 出 水 量 计 算 : q= 365 kdl =65 =179。 / d : n= 396/=57 根 : 2 (21+21)/51= 通常井点管间距一般为。 : n==56根 故:经计算最后确定井点间距为 ,共 2 套井点系统,井点管数共计 56 根。 每套系统控制 50m。 降水设计参数 : :H=7m :S=+= :K= / d 6m、管径为 50mm、滤管长度为 井点管从地面下 ,安插至地面下 ,将水位降至地面。 :R= KH* =15m 注:拱基础为四个 30 18m的矩形, 米深,按 1:1 放坡(布置示意见图二),矩形周长合计为: 2 ( 39+ 27) 4=132 4=528m : X0=18m 注:实际抽水影响半径为: R= 15+ 18= 33m 计 算: Q=:dmkdlq /****6565 33   : n=40根 : 132/ 41=4米 通常井点管间距一般为 , 132/ 50= 528/ = 352。 井点管间距确定为 ,共 3 4=12 套系统,井点管数量320 4= 352 根,每套控制 50 米。 ,井点成孔直径不小于 米。 ,原则上大于安装深 度 米。 ,应加大泵量冲洗,将孔内土块及泥浆 冲洗出孔口,使孔内水体含砂量不大于 5%。 ,填到井口上面用 m 厚 粘土封闭。 ,应立即着手水泵安装,水泵应尽量放在干 管平面上。 ,应立即下入井管,井管应居中,并及时填 充砂砾滤料,严禁将井管强压入孔口。 ,做好测量观测记录。 ,不得漏水、漏电、漏气,检 查水泵正反转,防止反转,所有设备经检查无误后方可开动降水。 ,把好质量安全关。 ,做到定员、定岗、定机,值班人员严格岗位责任制,经常巡回检查各台设备的运转情况,确保每台设备都没有过流、过载。 ,为防止井点堵塞,采用注塞泵进行反冲洗确保降水质量。 ,施工现场备用 120KW柴油 发电机组二台。 降水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功率 1 射流泵 JSJ60 14 7. 5 2 高压泵 1 3 3 水泵 YT026 3 2. 2 4 电焊机 BX3002 1 42 5 切割机 Φ 400 1 3 周转材料用量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规格 数量 备注 1 井点管 根 Φ 50 405 2 干管 m Φ 75 612 3 出水管 m Φ 50 300 4 水泥管 m Φ 300 200 加筋 5 黄砂 m 3 24 m 240 6 电线 m 6 m m 2 1200 7 电缆 m 36 m m 2 300 配电箱 个 10 9 砾砂 m 3 38 m m 35 10 胶皮软管 根 Φ 50 300 降水工期从开始降水到基础施工结束。 土方施工方案 : 南京奥体中心位于南京河西地区江东南路以西、纬八路以南青石埂路以北,上新河路以东,净占地约 1300 亩,体育场位于奥体中心部位,占地约 7万 M2,整个奥体中心范围场地平整已完毕,地势平坦,场外通向场地中央的道路基层已基本做完,运输车辆可正常通行。 场区内外无固定居民区,商业区距离较远,不存在严重扰民问题。 本工程看台区基础分布于体育场四周环形地带内,外环半径约为143M,内换为近椭圆形,距外环最宽处为 75M(东西区),最窄处为45M(南北区)。 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有 700mm、 800mm、1000mm 三种,桩长约为 52 米(目前已由专业队伍施工完成)。 桩顶设独立承台,承台间有地梁相连,承台底标高为 ~ ,地梁底标高为 ~ ,承台地梁顶标高均为 ,在南北区拱脚基础附近有整板基础,长约 180M,宽约 28M,板顶标高为 1。 1M。 钢拱基础位于体育场南北两 侧,共有四座,长 30M,宽 18M,基底设计标高为 ,基顶设计标高为。 电梯基础共有八处,最深处为,另外在体育场西北端 15— 16 轴间有一地下通道井,井底标高为。 根据设计图及现场地形地貌,计算出土方开挖量约为 10 万 m3,其中机械挖土约 m3,人工挖土约 m3。 承台从原始地面下挖 不等,地梁挖土深度约为 不等,电梯井挖深 3m 左右,地下通道位置挖深 6m 左右,钢拱基础挖深约为 ,另有少许挖深在。 体育场地位于长江漫滩上,地势平坦,原为村庄及农田并有大面积的水塘,目前水塘已经填平成为暗塘,在工程基础土方开挖时会遇到土层如下: ① 1 层:新填土,松散,层厚 ,分布于有暗塘的范围,为房建垃圾,不宜利用。 ① 2 层:淤填土,层厚 ,分布于有暗塘的区域,含有大量有机质、腐木、烂草、土质差,不宜利用。 ① 3 层:素填土,层厚 ,该层夹碎砖,不均匀,土质差,不宜利用。 ② 层淤泥质土,层厚 ,该层为高压缩质土,土质差,不宜利用。 以上土层为本工程承台地梁施工时将会遇到的土层总厚约 其中在 ② 层土顶部有一层黄粘土层,厚度 30~ 60cm,强度较高,渗透系数小,俗称“硬壳层”,大部分承台地梁座落于该土层上。 ③ 层粉土,粉砂互层,含水量大,层厚 ,整个现场地势中间低四周高,看台区 1。 1M 以上基本上为桩基施工时留下的建筑垃圾及淤泥质土。 场地中央密布大小水坑及泥浆池,现场自然地面标高为 0。 558M(绝对标高 7。 242M)。 本工程所接触到的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含水层厚度 67m,水量丰富,水位埋深 ,并受季节变化影响,地面水主要是雨水。 潜水层区位于 ① 1, ① 2, ① 3, ② 层土内,以上土层为淤泥质土及粘性土,渗透系数小。 本工程在 ③ 层粉土以下有承压水层,厚度有 15M,水头高度平均为 4。 67M,最大高度为 5。 5M(绝对标高)。 本工程地势低洼,地面积水不易排放,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现对本场区的排水 用以下方法进行。 首先 在场区内环、外环边挖 深 * 宽主排水沟,各承台之间 挖 小明沟排水到主排水内排出。 然后 沿场区外环及内环每隔 30m 设一个圆形集水井 深, 将主排水沟水集中到集水井水泵排除。 具体排放见附图。 本工程局部开挖较深处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位置是四个拱脚基础 ,东西两区中间部位加四个电梯井 ,西北侧地下通道井。 具体降水方法及措施见。 土方开挖前,应对整个现场进行平整,将表层的软弱土层淤泥建筑垃圾等全部铲除运出( ),清除地面障碍物,并设置土方外运行车道路,与场区内主干道贯通。 施工前,将给定或设定的水准点就近引测到现场,并加以保护,建立测量控制网络。 根据控制网络用白灰或龙门板标明承台、地梁 等,上下部开挖线,复核无误并交底清楚后方可进行开挖。 、电 目前施工及生活用水电已由业主接至现场,满足施工需要。 土方开挖前,按照南京市的处有关规定分别到质监、市容、环卫、交通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确定弃土地点,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施工前,应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和审查图纸,核对平面尺寸及坑底标高,掌握设计内容和各项技术要点,熟悉现场地质、水文等情况,研究好开挖程序,明确各专业工序间的配合关系、施工工期等,并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书面交底。 开工前,应 根据工程需要调配进场施工机械,并在进场前全面进行维修检查,试运转后运至施工现场就位,具体施工机械见下表: 序号 机械名称 型号 数量 进场时间 1 反铲挖掘机 WY100 6 2 反铲挖掘机 WY100 6 3 推土机 上海 120 4 4 装载机 ZLM30 4 5 蛙式打夯机 HW60 32 6 潜水泵 Ф 100 40 7 自卸汽车 8T 32 8 振动式压路机 10T 4 9 空压机 32 根据施工区段的划分,每个施工区土方量约为 万 m3,由于工期较紧,土方开挖四个区同时进行,具体施工顺序见施工组织顺序图。 ① 在每个施工区段内 ,先挖除 ,并外运至业主指定地点。 所有 承台及地梁基础 均 用反铲挖掘机挖土,人工进行配合,自卸汽车运至场外指定弃土点,对可用作回填的土质经监理,业主认可后可堆至指定地点。 ② 承 台开挖时按 1: 1放坡,每边预留 60cm 工作面,梁开挖按 1:放坡两边预留 30cm 作业面,底部都预留 20cm 人工挖至设计标 高 ,防止基层土扰动,(见附图)。 ③ 为防止机械动作过大而碰撞灌注桩,应在桩周围预留 50cm 宽 进行人工挖土 ,修整桩边土。 ④ 开挖电梯井、地下通道、 钢拱基础 较深承台基础时,应对边坡用 Φ 20钢筋 ,外露 20 厘米,上挂 ,喷1: 2水泥砂浆 50 毫米厚保护边坡土,防止塌方、滑坡,并在坡角四周用砖砌排水明沟及集水井,具体做法见附图。 ⑤ 在开挖至设计标 高 后,若基坑仍有 淤泥质土, 则将所有淤泥质土(限于看台范围内)全部挖除,挖至 ② 层土顶部的老土层。 经设计、监理、业主等各方验槽通过后,用 1:1 砂石垫层回填(中碎 :中砂 =1:1)分层厚度为 25cm 分层振实,回填至承台及梁底标高处,砂石垫层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并不低于 ,检验数量:场地每 300m2至少应有 1 点,每一独立承台基础下至少应有 1 点,基槽每 20 延米应有 1点,试验方法采用环刀取样法(设纯砂检查点)或贯入测定法。 ⑥ 桩头破除:桩头破除按人工破为主,或用风镐破除,在设计标高上200mm处须人工修平。 ① 回填 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土质含水量控制在规范含水量范围内,应尽量接近根据回填土料击实试验所确定的最优含水率,土料过于干燥应提前一天洒水,过于潮湿应摊铺晾晒, 并且回填土内不得含有草皮,树根等杂质,严禁用建筑垃圾回填。 ② 填土应从最低处开始,在夯前人工进行拉线整平,打夯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两遍纵横交叉,分层夯打,行夯路线 由四周夯向中间,不留空隙,每层夯三至六遍。 ③ 分段回填每层接缝处应留台阶形接槎,接槎宽度 不少于 50c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少于 1m。 ④ 基础回填应在相对两侧同时进行回填或夯实。 ⑤ 分层夯实,分层厚度 20~ 25cm,每层压 3~ 4遍, 每层夯实之后,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检验,达到密实度设计要求后方能填筑下一层。 ⑥ 现场密实度检验采用环刀法, 场地每 300m2至少应有一点,若需在地梁基槽及承台基坑底部回填土时,则基槽每 20 延 米 应有 1 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一点。 ⑦ 对于边角蛙夯夯不到的地方,应用人工夯实。 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