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重点知识总结内容摘要:

现质子( 1919 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1932 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 1961 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 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是一个天文单位 重点知识 分子动理论 分子间存在间隙;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扩散运动 —— 温度越高则热运动越激烈;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学法指导 ] 解有关分子热运动的题目时注意: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则如看到尘士飞扬并不能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 本质是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1)、用盐水腌蛋,蛋变咸。 2)、八月遍地桂花香。 3)、墨水 (糖、盐 )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满杯水都变黑 (甜、咸 )了。 4)、长期放煤的墙角处被染黑了。 5)、在水果店能闻到水果的香味,吵菜时 闻到菜香味。 (闻到各种味道都是扩散 )。 6)、蒸发、升华也是扩散现象:酒精涂在皮肤上,能闻到酒精味。 樟脑丸过段时间变没了。 : 质子( +) 原子核( +) 夸克 一、物质的组成 中子(不带电) 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而原子 核外电子( — ):绕原子核高速运转 第十一章 物态的变化 一、 熔化与凝固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即吸收热量但温度不一定变化。 熔化的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例题 .装有碎冰的烧杯中,插入一根也装有同样碎冰的小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当烧杯中的碎冰大部分熔化后,观察小试管中的碎冰( D ) A、也是大部分熔化 B、只是一小部分熔化 C、已经全部熔化成水 D、一点也没有熔化 答案: D,理由大烧杯里的碎冰部分熔化温度为 0℃,不会再对小试管热传递,你能继续加热,没有达到熔化的条件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过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继续放热但温度不变,即放出热量但温度不一定变化。 凝固的条件:( 1)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晶体有一定的熔化(凝固)温度 —— 熔点(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当物质处于其熔点时,物质处于 固态,液态,固液共存 都有可能 4.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各段的表示的意义:(六个过程,两个点) AB:表示固态 晶体吸热,温度升高。 BC: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此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 CD:表示晶体处于液态,液体吸热,温度升高。 DE:表示液体放热,温度降低。 EF:表示液体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放热但温度不变。 FG:表示固态 晶体放热,温度继续降低。 B 点:指熔点( 50 度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E点:指凝固点( 50 度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二、汽化与液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要吸热。 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方式。 ( 1)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汽化。 蒸发致冷:吹电风扇凉快,泼水降温,包有酒精棉花的温度计示数低于室温,擦酒精降温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 ,物质的种类。 (研究时用控制变量法) 例 1, 干手器的原理:( 1)增大温度,( 2)有风加快了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3)有风把水珠吹散增大了液体表面积,有三方面的影响来增大蒸发。 例 2, 风扇的原理:加快了空气流速,加快蒸发,但不改变温度 . (1) 干燥的温度计放到风扇下温度不变化 (2) 潮湿的温度计放到风扇下温度先降低再升高(原因蒸发吸热,干燥后温度回升),放到酒精里的温度计拿出来温度向下降再上升原理一样 ( 2)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沸腾的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沸点受大气压强的影响,大气压强越高沸点越大,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 100℃ 例题 . 区别釜底抽薪和扬汤止沸,釜底抽薪是断绝火源,不继续加热使水停止 沸腾,是彻底的停止沸腾;但扬汤止沸只是暂时的停止沸腾 ( 3)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位置不同、温度条件不同、剧烈程度不同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条件:遇冷放热。 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加压气体液化:生活用液化石油气用增加压强的方法使石油气在常温下液化后装入钢罐,气体打火机 三、升华与凝华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要放热 四 .变化的自然现象: 1.液化的现象: (冰棍上、湖面上、水壶口)的白气、(冰饮料、夏天水管)上的水珠 雾、露、云等都是液化现象,记得冬天的雾只存在玻璃的内表面(室内热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 白气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白气是液体,而不是气体。 2.升华的现象: 樟脑丸变小了,干冰变成气态 CO2,北方冬天雪消失,冰冻的衣服变干,用久的灯丝变细,固体清新剂的升华,碘的升华。 :霜、冰雹、雾凇、雪的形成,用久的灯泡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蒸发和沸腾,能够判断是加快蒸发还是 减缓蒸发。 五 . 一些和物态变化相关的知识 1. 白炽灯泡灯丝用钨做 由于乌丝的熔点高 , ,由于酒精的凝固点是117℃,而水银的凝固点是 39℃,酒精的凝固点相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所以可以测量更低温度。 ,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测量的最高温度不同原因是由于他们的沸点不同。 蒸发和沸腾 的异同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定 义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发生的条件 任何温度下都可进行 必须达到沸点且继续加热 剧烈程度 缓慢的汽化 剧烈的汽化 特 点 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身)的温度降低,因此蒸发有制冷的作用。 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温度 ,物质的种类 沸点受大气压强,物质的种类影响 相 同 点 都是汽化现象。 都使液体变为气体。 都吸收热量。 第十二章 温度和热机 一. 温度计: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煤油(红) 水银 制作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用 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 程 20℃~ 110℃ 30℃~ 50℃ 35℃~ 42℃ 分 度 值 1℃ 1℃ ℃ 注意事项 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不能甩,放在被测环境中直接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的细管 玻璃泡上方有细而弯的缩口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估:选择一根量程适当的温度进行测量,被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放:将温度计的液泡全部浸没在待测物中、液泡不能碰到器壁和底部 读:等液柱稳定后进行读数、读数时要平视、不能将温度计拿出来读数。 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而体温计可以; 2,体温计和温度计的结构不同,体温计有个豁口当温度大于温度计的示数时温度才能升高,但当温度小于体温计的示数时温度会保持不变。 例题,小明在用一示数为 37℃的体温计,测量温度为 36℃的物体时,体温计的示数是 37℃ ,测量 38℃的物体时,体温计的示数是 38℃ 解析: 体温计的结构决定了体温计当温度比它高时示数才能升高,当温度比它的示数低时体温计的示数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由于酒精的凝固点是117℃,而水银的凝固点是 39℃,酒精的凝固点相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所以可以测量更低温度。 ,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测量的最高温度不同原因是由于他们的沸点不同。 二.内能 内能: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和 2,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温度,质量,体积,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 1)热传递:热辐射,热对流,热传导 ( 2)热传递的条件: 两物体存在着温差,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直到两者温度相同为止 ( 3)举例:①晒太阳②热水袋取暖③用火烧开水④夏天沥青路发热变软 ( 4)做功举例: ①冬天搓手②反复弯折③捶打,敲击④压缩气体 4,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温度,质量,体积,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5,任何物体都有内能,原因是任何分子永远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那么就具有了分子动能,就具有了内能。 6,0℃的水比 0℃的冰的内能大,因为冰变成水时要吸热,内能增加才能变成水 7 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区别。 温度。 .只能说 多少 ,不能说 传递 和 转移。 内能 (是状态量)。 ,通常用 具有 来修饰。 :做功和热传递。 热量 ,传递能量的多少 (是过程量)。 ,要用 吸收 和 放出 来修饰。 不能用 具有 和 含有 来修饰。 、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 升高 ① .内能一定增加。 (对) 原因:对同一物体,质量和状态不变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② .一定吸收热量。 (错) 原因:还有可能对物体做了功。 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 ③ .温度一定升高。 (错) 原因:物体吸收热量,可能增加分子势能而温度不变。 如:晶体熔化过程、液体沸腾过程 ④ .内能一定增加。 (错) 原因:如果吸收了热量,又同时对外做功,则内能无法判断。 增加 ⑤ .温度一定升高。 (错) 原因:物体增加的内能可能改变了物体的状态。 但温度不变。 如冰熔化过程,液体沸腾过程。 ⑥ .一定吸收热量。 (错) 原因: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热,可能是对物体做功。 (错) 原因:内能大小取决于温度、状态、质量,如一杯 100℃的沸水不一定比一大桶90℃的水内能大,还与质量有关。 (错) 原因: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才存在的,是一个过程量。 不能说 含有。 三. 比热容 1.比热( 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3.比热的单位是:焦耳 /(千克℃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4.水的比热是: C= 103 焦耳 /(千克℃ ),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 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103 焦耳。 5.热量的计算: ① Q 吸 =cm(tt0)=cm△ t 升 ( Q 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 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 /(千克℃ ); m是质量; t0 是初始温度; 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 放 =cm(t0t)=cm△ t 降 6.热值( q ): 1 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焦耳 /千克。 7.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 Q 放 =qm;( Q 放 是热量,单位是:焦耳; q 是热值,单位是:焦 /千克; m 是质量 ,单位是:千克。 比热容和热值对比。 比热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