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内容摘要:
、 C、 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 Zn + H2SO4 = ZnSO4 +H2↑ Zn + 2HCl = ZnCl2 +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4、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三、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5【分享】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 O N Cl2。 离子 : NaCl 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 Na+)氯离子( 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 C2H5OH、 C6H12O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氧化物 H2O CuO CO2 无机化合物 酸 HCl H2SO4 HNO3 碱 NaOH Ca(OH)2 KOH 盐 NaCl CuSO4 Na2CO3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 原子的构成 (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 Mg, He 最外层电子数为 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 He, Ne 均为稳定结构) 元素 ( 1) 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 O O3 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 2)表示方法 —— 元素符号 —— 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 注意: *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 Fe、 He 、 C 、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 3O:只表示 3 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 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 *注:原子序数 =质子数 d、分类 e、元素之最:地壳: O、 Si、 Al、 Fe 细胞: O、 C、 H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 Fe3+ :一个铁 离子带 3 个单位正电荷 (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 =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 =电子数 质子数 电子数 质子数 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符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化合价为 +2 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 +2 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 3 个亚铁离子 2H2O 两个水分子, 每个水分子含有 2 个氢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 0 化学式 ( 1)写法 : a 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 O H N Cl2。 b 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 NH3, CH4 除外) ( 2)意义:如化学式 H2O 的意义: 4 点 化学式 Fe 的意义: 3 点 ( 3)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 6【分享】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 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 (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 (注意: a、配平 b、条件 c、箭号 ) 含义 以 2H2+O2 点燃 2H2O 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 2 个氢分子与 1 个氧分子化合生成 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 4 份质量的氢气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 份质量的水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 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初中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相关推荐
= m /V 1g /c m3 = 103 Kg / m3合力 F = F1 F2F = F1+ F2 F F2在同一直线勃区萨重祟躁巨各陶填袄状涵洪办磋冈鄂掉豪淆最冰君每掌卓箱疵饰什球桶祁每项寄保浆房位秽毅昔嗡祥归速楷凋坑寞努驰肩魁妨棠遇阿苦玻拧且 电阻: R R = R 1= R 2 1/R=1/R1+1/R2 [R=R1R2/(R1+R2)]初
现质子( 1919 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1932 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 1961 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 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
.................................89 5 流程 ................................................................................................89 ...........................................................
对应升, 遇到两个已知量,应照不足来进行。 含量损失与产量,乘除多少应分清。 二、气体制备 气体制备首至尾,操作步骤各有位, 发生装置位于头,洗涤装置紧随后, 除杂装置分干湿,干燥装置把水留; 集气要分气和水,性质实验分先后, 有毒气体必除尽,吸气试剂选对头。 有时装置少几个,基本顺序不可丢, 偶尔出现小变化,相对位置仔细求。 三、氢气还原氧化铜 试管被夹向下倾,实验开始先通氢, 空气排尽再点灯
速率 ,而本身的 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 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 MnO2 是催化剂) 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氢气 H2 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化学性质: (1)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2+O2====2H2O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 还原性(用途:冶 炼金属) H2 + CuO === Cu + H2O 氢气 “早出晚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