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板工艺学授课教案内容摘要:

材体积 气干密度 ρ g =气干材重量 /气干材体积 绝干密度 ρ o =绝干材重量 /绝 干材体积 通常用气十密度和基本密度。   影响木材密度的因素:含水率、木材构造、抽提物等,而木材的构造和抽提物又受树龄、树干部位、立地条件的影响。   密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木材的强度和韧性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B. 木材中的水分与胀缩   木材中的水分:通常以三种形式存在 ①自由水 —— 存在于大毛细管内(细胞腔内)的水分 ②吸着水 —— 存在于微毛细管内(细胞壁内)的水分 ③化合水 —— 不数与木材分子化学结合的水分   木材中不同形式水分对木材性能的影响 ① ① 自由水:一般在微毛细管系统内的水分达到饱和时才存在,其容量很大,有可能使木材的绝对含水率超过 100%。 自由水的增加或减少不引起木材尺寸的胀缩。 也不影响木材的强度。 只影响木材的重量、保存性和燃烧性等。 ② ② 吸着水:存在于细胞壁中,直接影响木材的胀缩与强度。 ③ ③ 纤维饱和点:当木材细胞腔内的水分完全蒸发,而细胞壁的吸着水没散失时,或当木材细胞壁吸满吸着水,即细胞壁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时,但细胞腔内完全没有水分时,此时木材含水状态称为纤维饱和点。 纤维饱和点的含水率因树种不同而有差别,通常约为 30%。 纤维饱和点是木材 材性变异的转折点。 当木材含水率大于纤维饱和点时:木材中水分的增加与减少即为自由水的变化。 当木材含水率小于纤维饱和点时,木材中水分的增加与减少即为吸着水的变化。   木材的胀缩 纵向收缩率: % 径向收缩率: 3~7% 弦向收缩率: 6~14% ( 2) ( 2) 木材的力学性质 A. 木材力学性质 强度:木材抵抗外部机械力作用(包括拉伸、压缩、剪切、弯曲等)的能力。 各向异性:在纵向、径向和弦向上木材的强度各不相同。 B. 影响木材力学性质的因素   木材缺陷   木材密度   木材含水率 ( 3) ( 3) 木材的化学性质 A 木材化学组成   化学组成 有机物质 细胞壁物质(存在于细胞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 非细胞壁物质(存在于细胞间隙和细胞腔内):抽提物 无机物质 小于 1%的灰分   不同树种的化学组成 温带针叶材 温带阔叶材 纤维素 42177。 2% 45177。 2% 半纤维素 27177。 2% 30177。 5% 木素 28177。 3% 20177。 4% 抽提物 3177。 2% 5177。 3% ① ① 纤维素:针叶材与阔叶材相近;半纤维素 :针叶材小于阔叶材;木素:针叶材大于阔叶材 ② ② 同一株树中,纤维素:树干大于枝桠;抽提物:树干小于枝桠 ③ ③ 树皮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少,抽提物含量高,木素含量变化大 B.主要组分的结构与性质 ① ① 纤维素   分子结构:纤维素是不溶于水的简单聚糖。 大量 D葡萄糖基通过 1, 4 位碳原子上的 β — 甙键连接而成的直链巨分子化合物。 羟基是主要官能团 分子式:( C6H10O5) n ,式中 C6H10O5 为葡萄糖基, n 为聚合度,天然状态下大于 10000。 大分子 —— 微纤丝(结晶区,非结晶区) —— 原纤维 —— 纤维 —— 木材   物理性质: 白色、无臭、无味、各向异性,密度 ~,比热在 左右。 无定型区有大量的游离羟基,易吸引水分子,形成氢键。 这些被吸附的为称为结合水。 当吸附水量达饱和以后,水不能再与纤维素产生结合力,这些水称为游离水。 纤维素定型区占百分比越大,结合水越多,吸湿性越大。   力学性质:强度取决于分子链之间的结合力。 结晶度越高,定向性越好,强度越大。 当聚合度小于 700 时,随着聚合度的增加,强度显著提高。 当聚合主小于 200 时,纤维素几乎丧失强度。   化学性质:降解反应 降解: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方法使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尺寸减小,聚合度降低的现象。 高分子化合物的降解包括水解、氧化和热解三类。 水解又分为酸性和碱性水解降解。 在人造板中常发生两种降解:酸性水解降解和热解降解。 酸性水解降解: 纤维素在酸的作用下,缩醛连接( β — 甙键)断裂,产生水解反应,纤维素的聚合度下降,还原能力增加,吸湿性增强,机械性能下降等。 在人造板生产中,酸性来自于原料在高温下蒸煮时,糖类物质分解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起到催化作用。 热解降解: 高分子物质因受热而产生聚合度降低的作用。 纤维素热降解的程度与温度高低、作用时间的长短及介质的水分和氧气含量有密切关系。 ② 半纤维素(戊聚糖) 指除纤维素以外的所有非纤维素碳水化合物(少量果胶质与淀粉除外)的总称。   分子结构 半纤维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糖基构成的非均一结构的聚糖。 分子式:( C6H8O4) n 纤维素 半纤维素 单一糖基,单一甙键 多种糖基,多种甙键 直链巨型 多个支侧链 聚合度大于 10000 主链聚合度约 200 结晶区、无定型区 无定型物质   性质 ① ① 半纤维素聚合度低,强度低; ② ② 半纤维素为无定型物质,含有大量游离 OH,易吸湿。 其含量过高,影响人造板的尺寸稳定性。 ③ ③ 半纤维素中含有多种糖基和不同的连接方式,有的可以被酸溶解,有的可以被碱破坏,故易降解。 在人造板生产过程中,凡有水、热作用工序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半纤维素反应。 ③ 木素 木素在植物纤维中与半纤维素共同构成结构壳物质,存在于胞间层与细胞壁上微纤维之间。   分子结构 木素是一类复杂的芳香族化合物,基本单元是苯丙烷,通过醚键和碳 — 碳键连接成体型大分子,是 无定型物质。 其主要官能团有:甲氧基、羟基、羰基、烯醛基和烯醇基等。 分子量较大, 800~10000。   性质 颜色:白色或淡黄色,分离木素具有较深的颜色,与相应试剂有颜色反应。 熔点:热塑性物质,无定型结构决定其无固定熔点。 熔点随树种、含水率变化。 通常针叶材( 170~180)大于阔叶材( 140~150),随含水率的增加而下降。 木素的热塑性是人造板生产工艺条件制定的主要依据,特别是纤维板生产中它是纤维分离和重新组合的重要条件之一。 降解:受水热作用产生水解降解,程度:半纤维素 纤维素 木素 缩合 :水热作用产生有机酸,使木素降解活化,在热的继续作用下,又重新缩合。 木质原料经蒸煮,大于 110 度则降解,开始软化,达到 130 度时,木素缩合开始,此后降解与缩合同时存在,在 140~160 度时,木素缩合加速。 水的存在促进木素的缩合,起保护作用。 ④ 抽提物与酸碱性 抽提物是指除构成细胞壁物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以外,经中性溶剂(水,乙醇、苯、乙酸、水蒸汽或稀酸、稀碱溶液抽提出来物质的总称(所有内含物)。 含量少的约为 1%,多的超过 40%。 含量随树种、树龄、树干部位以及生长立地条件不同而不同。 心材大于边材。 抽提物将影响人造板产品的质量,并对设备造成腐蚀。 抽提物与原料的酸碱性( pH 值)有关。 一般木材呈酸性, pH=~,主要因为原料中含有醋酸、蚁酸、树脂酸及其他酸性物质。 此外,原料在贮存过程中含酸量会不断增加。 在干燥过程中,由于半纤维素乙酰基水解而生成了游离醋酸。 原料的酸碱性对人造板制造有重要影响,比如胶合时,碱性物质不利于 UF 胶的固化。 2. 1. 1. 2 胶合板生产木质原料 ( 1) ( 1) 胶合板用材   原料:有一定径级的原木。   树种:制得的单板变形小,易于胶合   我国常用的胶合板树种: 针叶材:马尾松、云南松、樟子松等 阔叶材:水曲柳、荷木、杨木、樟木、榆木、椴木、桦木、枫香、核桃楸、泡桐等 进口材:柳安、阿必东、克伦、奥克曼等 目前,工厂常用树种:杨木、柳桉、水曲柳、马尾松等 ( 2) ( 2) 木材结构对胶合板生产的影响   年轮:环孔材旋切单板具有美观的纹理,但易透胶。 散孔材旋切单板均质光滑,组织均匀致密,可旋切薄单板。   心材与边材:心边材差异明显,其含水率、木材硬度、胀缩都有差异,对热处理、旋切、干燥和 热压生产工艺有影响。   木射线:能增加单板表面美观,但影响胶合强度。   树脂道:旋切和干燥时,松脂会沾污旋刀和干燥机,热压时容易脱胶和鼓泡。   硬度:过高会损伤旋刀,单板易开裂;过低单板易起毛,表面不平滑。   尖削度:有尖削度的木材旋切的单板纹理美观,但影响单板强度。 ( 3) ( 3) 对原料的要求 ①原木质量   对出村率有影响的缺陷:弯曲度、较大的削度、机械损伤、环裂、端裂、伤疤、空心、腐心等。   对板材质量有影响的 缺陷:斜纹理、节子、涡纹、变色等。 ②原木长度   原木检尺长度: 4, 5, 6 米,长度公差: +62cm。   根据胶合板规格和质量要求,将原木截断成所需要的木段,同时要根据原木的缺陷,确定合理的锯断位置,保证单板质量,获得最大的利用率。 ③原木径级   国标规定胶合板用材最小直径 26cm。 检尺直径按 2cm 进级。   人工速生林原木直径趋小。   考虑采用无卡轴旋切机以减小木芯直径( 5mm, 有卡轴旋切机的木芯直径一般为 10mm) 2. 1. 1. 3 刨花板生产木质原料 ( 1) ( 1) 原料种类   小径级原木: 原料基地提供的小径级原木 原料造材剩余物 胶合板木芯   剩余物:采伐剩余物(间伐剩余物、枝桠材) 加工剩余物(板皮、端头、碎单板、锯屑)   竹材和农作物秸秆(秆类、壳类、渣类) ( 2) ( 2) 原料的选择原则   资源丰富 M=KM’ M—— 一年生产所需原料; M’ —— 产量; K—— 生产 1M3 人造板所需原料 刨花板 K= 胶合板 K= 中密度纤维板 K=   原料本身密度低,强度高 密度低,可增大板材的压缩率,板材能获得较高的强度。 密度低,提高单位重要原料的刨花表面积(比表面积),可使板材获得较高的胶合强度。 t2S  ( cm2/g) ρ —— 原料密度; t—— 刨花厚度 但是,由于木材的强度 S=k(ρ )n,低密度,高强度的木材在实际中选择比较困难,通常选针叶村、软阔叶材。 例落叶松 ρ =,速生杨树 I72ρ = g/cm3, I69ρ = g/cm3, MOR=600~ 700 kg/m2。 目前,生 产中多采用针阔叶材混合原料。 混合原料平均密度:ρ =ρ 1P1+ρ 2P2+„„ρ nPn   树皮含量尽量少 树皮对板的影响:树皮颜色深,板面质量差(有斑点);树皮中有角质物质,影响板材强度;树皮的强度与木材不同影响工艺条件。 通常要求生产中的树皮含量小于 10%,且仅作芯层材料。   含水率要合适 一般要求在 40~60%内。 含水率过低,木材脆性大,原料制备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多,影响板材质量。 含水率过高,干燥时消耗能量大。   pH 值要合适 木材 pH 值影响固化剂的用量和 胶粘剂的固化速度。 固化剂呈酸性,原料若呈碱性,则固化剂用量多,反之则少。   抽提物含量尽量少 抽提物多为油脂类物质(如石蜡、油脂、树胶等),影响胶粘剂对木材的润湿性,不利于胶合。 但能起到防水作用。 2. 1. 1. 4 纤维板生产木质原料 ( 1) ( 1) 原料种类   原料基地提供的小径级原木   采伐剩余物(间伐剩余物、枝桠材)   加工剩余物(碎单板、锯屑、木芯、边角料)   竹材和农作物秸秆(秆类、壳类、渣类) ( 2) ( 2) 原料质量的评定   化学成分 纤维素含量应大于 30%。 纤维素含量高意味着纤维的得率高,产品的耐水性好,机械强度大。 半纤维及水抽提物含量高时,应考虑提高产品耐水性措施。   纤维含量及其形态 纤维含量高低是决定某种阔叶材能否用于纤维板生产的依据。 杂细胞含量过高,导致纤维得率低和滤水困难,影响产品质量(针叶材的管胞占 90%,阁叶材的木纤维多的灰 80%。 少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