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s要素9评估手册之安全v1版内容摘要:

方安全管理涉及的范围包括合同义务的确定、现场监督、保密、安全保卫等。 安全管理程序应包括对相关方进行安全管理和评估的程序,对相关方违章的处理等内容 ,以实现对相关方进行全方位、有效的安全管理。 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人机工程组织机构,并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资源。 开展人机工程活动的目的是建立与安全健康计划相符的管理制度,包括人机工程问题的风险评估、记录、分析和整改等。 在执行过程中,要通过检查和评估保证人机工程状况处于受控状态。 公司各单位应根据自身情况在条件成熟时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启动人机工程项目。 评估公司遵守国家相关安全法律、法规的情况;检查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程序的制订及执行情况;检查对职业健康安全相关法律、 法规和安全操作程序的培训情况;以及针对检查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的情况。 为此,需要建立规范化的评估及整改程序。 长安生产 系统 8 风险评估程序 公司各单位应该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程序,并开始运行,且应保存运行过程中的文字记录。 风险评估程序和记录必须符合规定的标准,且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 控制程序文件。 清楚地定义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时机、描述评估系统的流程图 、确定评估员的职责、制定整改行动计划等; 提供风险评估员在危害识别 、 风险分级及记录方面的行动指南。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识别安全危害并对之进行 量化评估,通过评估找出重要的风险因素 , 提出适当的控制措施。 评估内容 L1 厂内是否进行风险评估的工作 ? 已建立了规范的控制程序文件 有系统文字记录 培训已完成 至少 10% 作业 进行评估(根据风险) 风险因素控制程序 必须制定风险因素的控制程序,在程序中提供各种整改控制方法及其选择顺序 , 且使得风险评估员深入了解此程序。 评估内容 L2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 , 对于不能接受的风险因素 , 是否进行选择 , 执行 , 及追踪整改 ? 管理风险评估的成员都深入 地 了解 对不能接受的风险因素的 上述控制方法。 长安生产 系统 9 整改行动顺序 依据所采取的风险因素控制顺序 , 选择最好的整改方式控制风险,使危害达到最小 ,整改行动中还应包括选择适当的工程方法、行政管理控制措施、劳保用品的使用、规范化的作业程序等。 评估内容 L2 整改行动是否依据控制方法选择顺序来选择 ? 追踪系统 应该针对潜在的风险建立追踪系统,依据该系统发现潜在的风险 , 确定整改责任人 ,确定整改的完成日期,及时全程追踪整改完成情况。 评估内容 L3 是否使用追踪系统,可以计算完成整改的风险评估件数以及特别高风险危害的数目 ? 行政管理控制 可以采用行政管理控制手段控制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工作轮换、采用人机工程技术、发放个人劳保用品等。 评估内容 L3 使用行政管理控制的整改方式,是否记录在安全工作程序里 ? 风险评估完成情况 要对风险评估的完成情况进行追踪,其中,高风险的作业要优先进行追踪评估。 评估内容 针对现有作业,是否完成风险评估 ? 长安生产 系统 10 L1 符合适当的法规要求 L2 完成 25% L4 完成 50% L6 完成 75% L8 完成 90% 交流与沟通 风险管理部门应将风险评估 的优良案例在公司内外进行共享,将因机械、工具、部件设计问题可能产生的危害反馈给工程设计部门。 风险评估程序一般应在规划及设计阶段执行,以预防危害事实真正在现场发生。 因此,应该制定一个沟通程序,提供沟通渠道,使员工都了解产品及作业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危害的避免措施。 评估内容 L5 风险评估得到的经验学习是否与公司内其它部门共享或适当地支持外部人员 ? 更改时的风险评估 在工厂的基础设施或工艺流程发生变更时,应该针对变更进行安全及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 L3 设备或工艺流程更改时是否进行 风险评估 ? 执行及落实 最了解工作需求的人员(如现场员工和基层主管)应参与到风险评估和落实整改的行动中。 评估内容 L4 现场的员工及基层主管是否执行风险评估并落实整改行动 ? 长安生产 系统 11 事故调查与报告 公司应该建立事故调查与分析体系,该体系应书面表达,以下内容应该得到清楚的定义:  事故调查流程  必须报告的事故种类(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划分)  必须调查的事故种类  报告的流程 (内部及外部 )  调查与报告中的角色定义及职责  执行调查的方法  事故根本原 因分析  表格记录 /报告格式 评估内容 L4 公司是否有报告及调查事故 /工伤 /职业病的管理程序 ? 体系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所建立的事故调查和报告体系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称为合规性),还应保证其运行的有效性。 在评审时,评审员应考虑下列问题 (依照重要性顺序排列 ),以决定达到此要求的程度: 1)证明有关人员确实了解法规要求,事故应记录在符合法规的程序书及相关表格中; 2)体系应该得到法规管理部门的认可,认可形式包括法律补充说明、例外情况说明、及政府相关部门的书面通知等; 3)使用 /引用的法 律文件应在其有效期内。 4)该体系在公司已运作多年; 5)提供了完全符合法规要求所需的工作量及资源; 长安生产 系统 12 6)提出的书面计划应包括整改行动、责任者以及整改期限等; 7)过去 12个月以来的改善证据; 8)资金的落实及分配情况; 9)完成整改行动的证明; 未符合法规要求的例子: 1)不符合法规要求的程序书,例如,采用的程序书无法符合法规要求 (制定程序书时应该参考有关法规要求 )。 2)现场执行的程序不符合法规的相关要求。 3)没有整改行动或者整改计划不适当。 4)整改计划的期限过长且不合理。 评估内容 L1 体系是 否符合 国家及地方 的 相关 法规要求 ? 整改行动追踪体系 公司应该建立整改行动追踪体系,调查深入程度应依据事故的严重性、潜在的危害性、以及 /或可能再发的频率而定,跟踪系统应该依照优先级决定何人、何时、及如何进行追踪并进行信息交流。 评估内容 L2 公司 是否有有效的整改行动跟踪体系 ,包含了管理层团队以及 安委会 的参与 ? 人员培训 应该对所有负责调查工伤 /事故及潜在安全风险的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证据搜集技巧 根本原因分析 潜在严重性及再发频率的评估 长安生产 系统 13 建立整改行动 的方法 协助外部单位调查和检查的程序 表格及报告的格式 信息交流的流程 评估内容 L3 事故调查人是否接受适当的培训 ? 风险再评估及评估结果的更新 对某些危害性大的工伤 /事故,应该重新做一次风险评估,以确认其正确性。 此外,其它程序 /流程如检查表,也应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更新。 评估内容 L4 是否因为工伤 /事故 /虚惊事件的发生而后续有重新评估风险评估结果 ,工作安全分析结果 , 以及检查表等 ? 事故的记录、调查及讨论 小组员工应及时记录发生的安全事故、虚惊事件、微小伤害事 件。 虚惊事件 —— 一个非预见的事件,虽然未造成损害,但存在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过程中断的安全隐患。 微小伤害 —— 未达到轻伤程度,但造成操作者身体各部位轻微伤害的事件。 现场员工、安全协调员、小组长及基层管理人员等均应该参加事故的调查和讨论,上述人员在调查事故根本原因、采取整改措施及预防事故再发上能发挥更大作用。 评估内容 L5 现场员工及小组长是否参与工伤 /事故 /虚惊事件的调查并讨论出整改行动 ? 长安生产 系统 14 交流与沟通 在事故调查与分析得到的经验应通过有效的沟通渠道与公司内外部进行交流,通过吸 取经验和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评估内容 L3 事故调查与分析得到的经验是否与公司内其它部门共享或适当地支持外部人员 ? 报告及调查制度 对于高潜在严重性及 /或高发生频率的潜在安全事件,应该进行调查并向上级报告。 这里的潜在事件是指任何可能发生,但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工伤 /职业病、财产损失、及 /或其它的损失。 评估内容 L6 公司是否能证明有报告及调查非工伤事故及虚惊事件的制度 ? 资料分析 在调查工作完成后,应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应该作为制定事故预防对策的主要 依据。 评估内容 L7 是否分析事故 /工伤统计 /虚惊事件资料 ,并作为事故预防对策的依据 ? 应急准备行动的合规性 工厂应该制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应急反应系统,应急反应系统应形成程序文件,包括应急行动程序、应急行动的硬件要求,应急行动中相关人员的角色及职责、通 长安生产 系统 15 报程序等相关要求。 评估内容 L1 在应急准备方面 , 公司是否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 应急协调员 公司应该设置应急安全协调员岗位,应该赋予应急协调员足够的权利,应急协调员能够与高层管理人员直接沟通,使 领导随时了解应急反应需求,并得到所需的资源。 应急协调员应该有与安全专业相关的各种知识,并充分了解组织对各种形式紧急事故可能作出的反应。 在有多名协调员的情况下,要为每个人确定其专业领域,以支持整体应急计划的实现。 公司应确保协调员在公司可能发生的损失或事故方面已受过适当的培训,培训应包含下列相关课程: 事故中的指挥 应急反应计划的制定 专职或义务消防队的组建 紧急医疗反应行动 化学品泄漏处理程序 疏散的组织和协调 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反应程序 防火计划 特殊救援行动 (高空救援或密闭空间救援 ) 总消防工程师的职责 安全主管的职责 总医疗负责人员的职责 评估内容 L5 厂区内是否有受过训练的应急协调员 ? 长安生产 系统 16 应急反应小队 公司应该根据需要组建各种风险的应急反应小分队,应急反应小队必须受过专门训练,以对下列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能及时做出反应:  处理紧急医疗事故  消防救火  密闭空间救援  高处救援  设备事故救援  危害物质泄漏,或其它环境事故的紧急处理 评估内容 L4 公司是否有受训过的应急反应小队,具备足够的反应及控制紧急事故的能力 ? 疏散演练 工厂应该定时进行疏散演练。 评审员应确认是否相关员工都参与疏散演练,演练范围应覆盖相关班组及其工作区域。 评估内容 L2 工厂是否进行年度疏散演练 ? 需求分析及反应计划 应该进行应急反应需求分析并制定应急反应计划。 应急反应需求分析必须符合相关的法规,应急反应计划应该依据对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的风险评估结果来制定。 在需求分析时,重点在于鉴别可能产生的各种危害并评估其风险等级,以使建立的整体应急计划更为有效。 应急需求分析和应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 紧急的事故医疗处理 长安生产 系统 17  防护及救援用具  灭火系统  防火阻隔系统  危害探测及警报系统  泄漏处理计划  紧急照明  应急动力供应  疏散渠道 各领域有经验的人被视为有资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