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832m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顶板 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人工用抹子进行二次收浆、赶压,防止裂纹,并将表面压光。 在自然气温较高的情况下,混凝土初凝后,采用 覆盖湿润的土工布 养护。 梁体洒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 梁体养护用水与拌制梁体混凝土用水相同。 、预应力施工 预应力按设计要求分阶段张拉,为避免混凝土开裂,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60%时,对腹板束进行预张拉,张拉应力为 500Mpa。 终张拉应在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的 100%后进行,且混凝土龄期大于 10天。 预应力张拉采用两端整体张拉。 预应力张拉时,应按“对称、均衡”原 则进行,相同编号的钢束应左右对称进行,张拉采用张拉力为主、伸长量作为校核的原则进行双控。 检查梁体混凝土强度及混凝土弹性模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计算钢束理论伸长值;清除箱梁端部锚垫板上及喇叭管内的水泥浆,调整箱梁两端钢绞线束的外露长度大致相等;在第一 次 张拉时要对锚头、孔道等引起的摩阻损失进行现场 测定,根据实测结果计算张拉控制力,并与设计单位协商进行修正。 锚具和千斤顶在使用前,对其外形外观、硬度、锚固性能及工艺性能进行抽样复检,合格后,方能使用。 张拉过程中,如发现滑丝,断丝,立即停止操作,查明原因,作好记录。 若滑丝、断丝的数量超过有关规定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同意后重新换束。 、管道压浆 张拉完成后确定预应力筋无断丝、滑丝现象,然后切除多余钢绞线,封堵 16 锚头,封锚水泥浆强度达到 10MPa 时即可压浆。 压浆时间以张拉完毕不超过 48h控制,同一管道压浆作业要一次完成不得中断,且梁体及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 压浆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压浆泵采用连续式,同一管道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 其工作原理为:在孔道的一端采用真空泵对孔道进行抽气,使之产生负压,在孔道的另一端用压浆泵进行灌浆,直至充满整条孔道。 压浆前管道真空 度应稳定在 ~ 之间,浆体注满管道后,应在 ~ 下持压 2min,确认出浆浓度与进浆浓度一致时,方可封闭保压。 水泥浆搅拌结束至压入管道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 40min。 冬季压浆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并掺加防冻剂。 、拆模及拆除支架 钢绞线张拉前应松开内膜和侧模, 混凝土养护达到设计强度 并张拉完成压浆后 ,即可拆模卸架, 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50%以上,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箱内与箱外、 表层与环境温差均不宜大于 15℃。 注意保护梁体混凝土不受碰撞和缺棱掉角。 卸架时 应从跨中开始,逐步对称拆除相邻节点,使梁体均匀承载。 六、 各项技术指标 及控制措施 模板安装 表 7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 5 尺量 2 表面平整度 5 靠尺和塞尺 3 高程 177。 5 测量 4 模板侧向弯曲 l/1500( l 为梁跨度) 拉线尺量 5 两模板内侧宽度 + 5 尺量 6 相临两板表面高差 2 尺量 7 底模拱度 + 2 测量 17 、钢筋加 工及安装 钢筋由调直机调直、断筋机下料、钢筋弯曲机进行弯曲。 连续梁的钢筋在钢筋加工厂集中加工,平板车运输到桥位处,吊车垂直运输到模内或梁面,人工倒运并绑扎安装成型。 、钢筋加工技术要求 1)、钢筋加工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受力钢筋连接方式及连接质量须符合设计及验收标准要求。 3)、为控制钢筋特别是箍筋的加工精度,所有箍筋均在胎具中加工完成,并预先加工部分样品,经检查符合设计尺寸要求后方可大批量加工。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 8。 表 8 序 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全长 177。 10 尺 量 2 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 20 3 箍筋内净尺寸 177。 3 、钢筋安装技术要求 1)、安装的钢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绑扎顺序为先底、腹板底层,后横隔板,最后底、腹板顶层,内模安装完成后绑扎顶板钢筋并同步定位预应力管道,底、腹板钢筋绑扎时同步穿插安装、定位预应力管道。 3)、所有钢筋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安装,安装过程中,如非预应 力钢筋与预应力孔道、定位钢筋、锚头、锚垫板螺旋筋相抵触时,非预应力钢筋位置可适当进行调整。 4)、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数量不应少于 4 个 /m2,且绑扎垫块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 9。 18 表 9 钢筋安装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排距 177。 5 尺量,两端、中间各 1处 2 同一排中受 力钢筋间距 基础、板、 墙 177。 20 柱、梁 177。 10 3 分布钢筋间距 177。 20 尺量,连续 3处 4 箍筋间距 绑扎钢筋 177。 20 焊接骨架 177。 10 5 弯起点位置(加工偏差177。 20mm 包括在内) 30 尺量 6 钢筋保护层厚度 c C≥ 35mm +105 尺量,两端、中间各 2处 25mm< c< 35mm +52 C≤ 25mm +31 、预埋件制作及安装 浇筑梁体混凝土前,应认真检查防撞墙、电缆槽、接触网支柱、人行道栏杆及声屏障、通风孔、桥上排水系统、伸缩缝构造、梁底泄水孔、综合接地、防落梁措施、测温元件、线形观测元件、沉降观测标等埋设是否齐全。 表 10 预埋件、预留孔种类统计表 序号 预埋件、预留孔名称 预埋部位 检验方法 检查责任人 1 支座预埋钢板 支座处梁底 测量定位 雷晓宇 2 防落梁预埋钢板 两支座内侧 测量定位 雷晓宇 3 梁底泄水孔 梁底中心线 尺量 李华茂 4 梁端综合接地端子 梁底、顶面 尺量 李华茂 5 通风孔 两侧腹板 尺量 李华茂 6 梁顶泄水孔 挡碴墙内侧 尺量 李华茂 19 7 挡碴墙、竖墙钢筋 梁顶 测量 雷晓宇 8 接触网支柱基础 梁顶 测量 雷晓宇 9 封端混凝土灌注孔 梁顶 尺量 李华茂 、混凝土浇注及养护 根据设计文件,连续梁所处环境类别为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 T1,设计梁体混凝土强度等级 C50。 箱梁混凝土由 上饶梁场 混凝土拌合站集中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运输到位,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成型,箱梁顶面采用振捣梁进行整平,人工收面;混凝土的养护采用自然养护,浇注完成后,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覆盖包裹,其余部位采取带模包裹的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 、混凝土浇注 1)、混凝土浇注前,首先仔细检查支撑 支架 、模板、钢筋、预埋件的紧固程度和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并确保将模内的杂物清除干净后,方可开始浇注混凝土。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 30℃,应避免模板和新浇筑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局部气温不超过 35℃。 3)、混凝土灌注采用从腹板下料,先浇注腹板与底板连接处,然后从内模顶板预留的天窗下料灌注底板剩余的混凝土;底板浇注完成后,再分层灌注腹板 及顶板混凝土。 4)、混凝土浇注时先从横隔板下料浇注墩顶部分混凝土,然后由箱梁中间向梁端对称下料浇注。 水平分层厚度不大于 30cm,先后两层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 5)、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 倍 ,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 510cm,与侧模要保持510cm 的距离。 当振捣完毕需要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要边振捣边竖向缓慢提出振捣棒,不得将振捣棒在混凝土中平拖,更不得用振捣棒驱赶混凝土。 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部件;每一 振点的振捣延续时 20 间为 2030s,具体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泛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6)、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要有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和接缝的密合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位移和漏浆时及时处理。 7)、混凝土振捣完毕后,及时用振捣梁修整、整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由人工进行二次赶压收面。 、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养护期间,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 2)、顶板混凝土进行二次收面后,及时用塑料薄膜和棉被对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侧面 、底面采用带模包裹进行保湿、潮湿养护。 在包裹、覆盖期间,包裹覆盖物要求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随时有凝结水珠。 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 梁体养护用水与拌制梁体混凝土用水相同。 3)、混凝土持续养护的时间必须满足 规范 要求。 4)、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 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 均 不得大于 15℃。 、 模板拆除 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50%以上;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箱内与箱外、表层与环境温差均不宜大于 15 度,并应保证 梁体棱角完整。 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 预张拉前,应松开外模和内模,模板只松不移,待张拉完后再移出内模。 终张拉完成后方可拆除所有模板和支架。 、 温度监控方案 为准确掌握混凝土浇注完成后箱梁各部位混凝土的温度,需在不同部位布置测温点进行温度监控,包括横隔板、腹板根部加厚段截面、梁端截面。 外界环境温度采用红外电子测温计进行量测、混凝土表层及芯部温度采用预埋测温元件的方式进行监测。 混凝土升温过程中现场委派专人值班,进行不间断测量,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准确统计。 测温元件布置详见图 5。 21 、预应力材料的要求 连续梁设计采用 两 向预应力体系,纵向 、横向预应力 采用低松弛高强钢绞线,产品应符合 GB/T52242020 的标准。 标准强度 fpk=1860MPa、公称直径 、公称截面积 140mm2 ; Ep=*105 MPa;采用夹片锚锚固体系,制孔采用金属波纹管。 、预留孔道的定位 1)、梁段内按设计要求每隔一定距离(直线段不大于 ,曲线段不大于 间距进行加密)设一“井”形定位钢筋网片,用以固定管道位置。 为避免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进入锚垫板发生堵 塞现象,波纹管要延伸至锚垫板口,并用胶带将接口处密封。 2)、纵向预应力筋采用外径 90mm 的塑料波纹管制孔。 横向预应力筋采用内径 70 19mm 金属波纹管制孔。 波纹管的连接采用专用接头或大一号同类型波纹管作为接头管,接头管长大于 300mm。 波纹管连接后用密封胶带缠封接头,避免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渗入管内。 3)、波纹管的安装位置要求准确,并可靠固定,确保混凝土浇注过程不跑位。 预留孔道位置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 11。 90024008002550100100450100100 22 表 11 预留孔道位置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 mm) 检验方法 1 纵 向 距跨中 4m 范围内 6 尺量跨中 1 处 其余部位 8 尺量 1/ 3/4 跨各 1处 2 横 向 5 尺量两端 3 竖 向 h/1000 吊线尺量 、预应力钢绞线下料、穿束 连续梁纵、横向设计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 、标准强度为 fpk=1860Mpa、弹性模量 Ep=*105Mpa。 钢绞线在桥位处现场下料、编束,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穿束作业。 1)、预应力钢绞线下料 钢绞线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下料。 钢绞线的下料长度除设计要求的孔道长度外,还要充分考虑现场张拉千斤顶的型号、工具锚的大小及穿束、张拉方式下料。 下料长度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 下 表要求。 表 12 钢绞线下料长度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 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钢绞线 与设计长度差 177。 10 尺量 束中各根钢绞线长度差 5 2 预应力螺纹钢筋 177。 50 钢绞线下料后应理顺并分根编束,每隔 2 米左右绑扎细铁丝,编束后的钢绞线应顺直按长度、孔位编号挂牌存放。 2)、预应力钢绞线穿束 钢绞线采用人工穿入管道 并在砼浇筑前穿束。 穿索过程中钢绞线不得交叉、缠绕,穿束后钢绞线端头用包装薄膜包裹,以防锈蚀。 23 、预应力张拉 梁体采用纵、横 两 向预应力体系,纵向预应力索顶 、 底板 和腹板均 采用 12φ , 横向预应力索采用 4φ 钢绞线,每束张拉控制应力 及张拉力见表13; 预张拉 要求混凝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