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zzzz内容摘要:
[知识网络] 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 规律 较强的氧化剂+较强的还原剂 较弱的还原剂+较弱的氧化剂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整理归纳] 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六种基本方法 1.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 ⑴同周期 氧化性:左<右 还原性:左>右 ⑵同主族 氧化性:上>下 还原性:上<下 2.根据金属(非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⑴金属 还原性(活动性): 氧化性(离子): ⑵非金属 氧化性(单质): 还原性(离子): 3.根据电极反应确定 ⑴原电池 还原性:负极正极 ⑵电解池 阴极(氧化性):先析出>后析出 阳极(还原性):先反应>后反应 4.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确定 ⑴一般规律; ⑵反常物质: 5.根据反应条件确定 ⑴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⑵溶液酸碱的影响:例 2KMnO4+5Na2SO3+3H2SO4==K2SO4+5Na2SO4+2MnSO4+3H2O 2KMnO4+Na2SO3+2NaOH==2Na2MnO4+K2SO4+H2O 2KMnO4+3Na2SO3+H2O==2MnO2+3Na2SO4+2KOH ⑶同一物质被不同氧化剂(或还原剂)氧化(或还原):例 HCl(浓)+KMnO4 Cl2↑ HCl(浓)+MnO2 Cl2↑ HCl(浓) +O2 Cl2↑ 6.根据某些反应结果判断 ⑴同一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被不同氧化剂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 的氧化性越强. 例 Fe+S==FeS 2Fe+3Cl2==2FeCl3 ⑵同一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被不同还原剂还原得越彻底,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例 HCl+H2SO4(浓)→不反应 HBr+H2SO4(浓)→Br2+SO2↑+H2O HI+H2SO4(浓)→I2+H2S↑+H2O ⑶根据能自发进行的某个反应方程式判断:左>右 [问题讨论] 1.浓硫酸能把溴化氢氧化成单质溴,同时自身被还原为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又能使溴水褪色,这两个反应是否矛盾? 2.铜与浓硝酸反应时生成二氧化氮,而与稀硝酸反应时生成一氧化氮,是否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不如稀硝酸强。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其氧化性就越强 ,只能作氧化剂 例2.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 B.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 C.甲能跟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 D.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 例3.下列反应中,能说明卤素的非金属性顺序是ClBrI的是 ①2HClO4+Br2==2HBrO4+Cl2 ②2NaBr+Cl2==2NaCl+Br2 ③2KI+Cl2==2KCl+I2 ④2KI+Br2==2KBr+I2 ①②③ ①②④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例4.⑴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酸化的次氯酸钠溶液,立即会看到溶液变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⑵在淀粉和碘形成的蓝色溶液中,滴加Na2SO3溶液,又发现蓝色逐渐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⑶对比上述两组试验所得结果,将IClO、SO42按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排列为 ,并判断SO2能否使Br2水褪色 (填能与不能)。 常见的几种计算技巧知识重点:1. 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掌握2. 对几个量之间关系的应用(、的关系)3. 掌握常见的几种计算技巧(1)差量法: (2)十字交叉法:(3)极端值法:(4)守恒法:(5)估算法:【典型例题】[例1] 有和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并恢复到原状况,体积变为,原混合气体中和的体积比为( )A. B. C. D. 解析:该题可利用的体积差进行计算 2 1 2 1 参加反应的 生成再利用极值分析:设反应完全,则原 设反应完全,则原 答案:D[例2] 气体和空气混合后点燃,若反应前后气体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20℃,),试讨论当a的取值范围不同时,燃烧后气体的总体积V(用含a的表达式 表示。 假定空气中和的体积比为,其他成份可忽略不计)。 解析:因在中燃烧有两种情况,其一,充足时,;其二,不充足时。 当介于~之间。 当、均会存在,所以解此题应先找两个极端值,再考虑燃烧后总气体的变化规律。 不足: 2 1 3 当 当不足即 充足: 2 3 2 3 当充足即 充足时,决定反应后气体体积大小的是,视为生成的又与反应,气体体积无变化。 则结果同。 [例3] 已知自然界中铱有两种质量数分别为191和193的同位素,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A. B. C. D. 解析:此题可用估算法判断,若两种同位素各占50%,则而题中所给可知的一种核素所占比例大于50%,只有A选项符合。 即,故选A。 [例4] 在、和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依次为、则它们的关系为( )A. B. C. D. 解析:因 利用守恒即可知沉淀质量的多少。 则: 故选C[例5] 已知35%的溶液的,的溶液的,若将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无法计算解析:此题的解题方法很多,包括常规法,估算法和十字交叉法,在这里主要介绍十字交叉法,设混合后质量分数为m 35 m 5 解得 故应选A【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1. 有四种不含结晶水的物质:① ,② ,③ ,④。 各取在高温条件下完全分解,所得气体与的相对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C. ④>③>①>② D. ③>②>①>④2. 要把盐酸(密度为)稀释成盐酸(密度为),需要加水的体积约为( )A. B. C. D. 3. 标准状况下有① ,② 个,③ 气体,④。 下列对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小到大表示不正确的是( )A. 体积:④<①<②<③ B. 密度:①<④<③<②C. 质量:④<①<③<② D. 氢原子数:④<②<③<①4. 若某氖原子的质量是a g,原子质量为b g,用c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这种氖原子的摩尔质量为 B. w g 该氖原子形成的氖分子数是个C. w g 这种氖气中含有电子数个 D. 相等质量的这种氖气和它形成的单质物质的量之比为 5. 将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和质量分数为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为,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A. 等于 B. 大于C. 小于 D. 无法估计6. 用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稀;① 当用浓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a%;② 当用浓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b%,那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无法确定7. 在的溶液中加入100溶有的溶液,再加入溶有的溶液,充分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 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 最终得到的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D. 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二. 填空题:8. 在常温常压下,将和两气体按体积比混合,所得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 质量为。 9. 将某金属投入的某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氢气,则此金属化合价为 ,酸为 元酸。 三. 计算题:10. 在一定条件下,跟可以发生反应生成和。 现有和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中,若经还原得到的比经氧化得到的多。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反应混合物中与的物质的量可能各是多少。 11. 常温下将的溶液跟的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 的混合溶液,试计算:(1)该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2)该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3)在水中需溶解多少摩尔,才能使其浓度恰好等于上述混合液的浓度。 12. 在标准状况下,分别向甲、乙、丙三只容器中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再加入不同质量的同种镁铝合金粉末,得到的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甲乙丙合金质量(mg)气体体积(mL)求:(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 13. 现有含和的混合液,要加入密度为 含质量分数的溶液,使和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变为和。 求:(1)溶液的总体积。 (2)应加密度为溶液的体积。 (3)根据现有条件及计算结果能否确定需加水的体积。 14. 将和的混合物溶于水制成溶液,向此溶液中加入溶液,把所生成沉淀过滤,往溶液中投入足量的铜片,待反应完全后,测得溶液中(设反应前后溶液总体积不变)。 求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15. 往、组成的混合气体中通入,一定条件下使其充分燃烧。 燃烧后混合气体体积减为。 将其通过足量的溶液后,逸出,测得该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1。 求原混合气体中四种气体的体积。 (上述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 高一化学总结:书写离子方程式易忽视的几个因素来源:网络 20091012 08:46:20[标签:方程式 高一 化学]高考热点资讯 免费订阅 书写离子方程式易忽视的几个因素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常常因忽视某一因素而出错,现将易忽视的因素介绍如下: 1. 忽视反应条件 例如稀碱溶液与铵盐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易错写为。 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搞清楚稀碱溶液在未加热的情况下 主要溶解在水中,正确的写法应是 2. 忽视聚集状态 例如实验室用氯化铵跟消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因试剂是固态,所以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 3. 忽视电离情况 例如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情况下反应,易错写成 因浓硫酸是共价化合物,很浓的情况下电离程度非常小,故不能写成离子形式,正确的为 4. 忽视计量数比例 例如稀 稀溶液反应,错写为 对计量数进行了错误的约简,正确的应是 5. 忽视电解质的强弱 例如氢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写为 ,氢硫酸是弱酸,不能写成离子形式,正确的书写应为 6. 忽视电解质的溶解度 例如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错写为 ,因硫化亚铁难溶于水,正确的书写为 7. 忽视平衡理论 例如 溶于水的离子方程式,错写为 ,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且以第一步水解为主,故不能用等号,也不能写成 ,正确的写法应为。 8. 忽视实验的操作顺序 例如在 溶液中滴加几滴NaOH和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 的离子方程式均写成 ,因后一种情况是NaOH过量, 将会溶解,故后一种情况的离子方程式为 9. 忽视溶解性的相对大小 例如在 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离子方程式错写为 因 的溶解度比 更小,应生成 沉淀,正确的书写应为 10. 忽视双水解反应的程度 例如向饱和 溶液中滴加 溶液,错写为 因水解的相互促进使该反应能进行到底,所以用 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应为 同理 水解不能进行到底,则应用 符号,应为 11. 忽视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 溶于足量的氢碘酸,错写成 ,因生成的 有氧化性,会氧化 ,正确的应写为 12. 忽视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例如向 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错写为 ,因为在酸性溶液中不会生成FeS沉淀,正确的应写为。 13. 忽视电荷守恒 例如向 溶液中加入铜粉,错写为 ,因两边电荷不守恒,正确的应写为。 14. 忽视物质的特性事实 例如向酸性 溶液中滴加 溶液,错写为 ,因 具有强氧化性, 中1价的氧将全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zzzz
相关推荐
NO2(红棕色) 5.特征反应现象: ])([])([ 32 OHFeOHFe 红褐色白色沉淀 空气 十五、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 C1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 2. 苯的同系物 3.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 ( 包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 4. 含醛基的有机物 (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 某 酯等 ) 5. 还原性糖 ( 葡萄 糖、麦芽糖 ) 6. 酚类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总结 第 4 页 共 12 页 7. 石油产品 ( 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 8. 煤产品 ( 煤焦油 ) 9. 天然橡胶 ( 聚异戊二烯 )
+HCO3 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 高炉炼铁 ( 1)制取 CO: C+O2 === CO2, CO2+C ===CO ( 2)还原(炼铁原理): Fe2O3 + 3CO === 2Fe + 3CO2 ( 3) 除 SiO2: CaCO3===CaO+CO2↑, CaO+SiO2===CaSiO3 炼铜: →电解精制; : Fe + CuSO4 = FeSO4 + Cu; 一、 铁
司 操 作 人 員 能 盡 快 掌 握 驗 收 設 備 /系 統 的 操 作 和 管 理 , 一 般 有 以 下 要 求 : 1. 承 包 單 位 須 在 設 備 /系 統 驗 收 前 一 個 月 遞 交 手 冊 , 以 便 物 業 管 理 公 司 的 操 作 人 員 有 時 間 了 解 該 驗 收 設 備 /系 統 的 基 本 情 況。 2. 手 冊 內 所 有 內 容 應 以 中 文 編 印
等例外 )? 高中化学实验复习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实验知识总结复 习资料一萃取是利用分散系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过程 ?高中化学中的萃取 ,主要是萃取溴水 ?碘水之类的问题 ?溴和碘均不易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所以用有机溶剂可以把溴和碘从其水溶液中分离出来